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 128:法身意思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量的解脱境界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1007)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楞伽经【六】01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六)0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今天我们从第六套开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四,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四。那么一切佛语也就是从第一句到最后都是佛所讲的,而最重要的,都是佛的心。所以它从第一卷到第四,统统是一切佛语心品。

933页,【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

那么我们大乘佛教的国土里面,这个“清净法身”是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相,那么现在呢?要深入地去探讨法身跟种种的涅槃啊、般若啊它们的关系,还有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一步一步来讨论,那法身是什么咧?意思就是我们凡夫还没有证得到佛的这种境界,证得法身,那么真正的总名词叫做如意法身,全名叫做如意法身,简称:法身;意思就是:得大解脱、得大自在,证量的解脱境界,所以法身的全名叫做如意法身,那么我们简称“法身”,就是说:他得大自在、大解脱。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说: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什么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性就是正觉自性,正觉之性叫做正觉自性。在座诸位啊!稍微再回忆一下,如果为了破除对方于相上的执著、万法的执著,所以者我们讲:诸法空无自性,这是站在破除妄想、(破除)著心或者说是(破除)著于境界的,破除妄想心、妄心、妄境叫做“佛讲:诸法空无自性”。如果我们讲:真如有其自性,这是站在“存在”的角度。诸位!证悟到真如的自性,并不是著那种有自性的自性,而是强调它一直存在,亘古以来并无增减、存在,马都有马性,牛都有牛性,何况“清净本性没有自性”,因此讲无自性跟讲有自性,你一定要弄得很清楚,佛在不可思议的清净法身里面,实在是没有能缘、所缘,但是佛讲了空无自性,又怕你掉进去断灭;讲有其自性,他又怕你去著有自性见的“有”。所以佛法实在是很难、很难。所以善于如来的正觉性——正觉之性,也就是所谓的法身,法身,自觉后呢?也能够觉他,觉他。

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恣就是任你怎么问,都没关系,叫做恣所欲问,任你怎么问都没问题,我当为汝随所问说。你怎么问,佛陀就能答。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这当然就是十种名号里面其中的三种: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应供、释迦牟尼等正觉,都可以。那么如来、应供、等正觉,后面要补“法身”,这里讨论的是法身,法如大海,渐入渐深,到最后呢?对法身要有所认识。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的法身,到底为作耶?是修行造作出来的吗?才能得到法身吗?为作耶?意思就是:要尽力去修行造作,而才能成就法身耶,是这样子对吧,而得法身。为不作耶?或者是不必去造作,本来具足就能得到法身耶?那么为事耶?法身是果报吗?果报相吗?为因耶?法身是因相吗?为相耶?法身是能作相吗?为所作相耶?法身是为所作相耶?所作当然就是生灭的,生住异灭当然就是所作相,所以大慧就问了:法身为能作相耶?或者是“为生住异灭所作之相的生住异灭相”呢?法身为能说之人呢?为所说之法叫做法身呢?为能觉之智叫做法身叫做法身呢?或者是所觉之理叫做法身呢?如来的法身或者是,如是跟上面、以上的这一些所讲出来的名相,如是,如来的法身,如是跟上面等这些辞句为异耶?为不异耶?不异就是同,异就是非,不异就是非异,为非一非异耶?意思就是:如来的法身,跟上面所讲的这一些辞句,以上的这些辞句为与之“非一”,为异耶?为不异耶?不异就是非异。

【注释】“三藐三佛陀”:“三藐”,正等。“三佛陀”,就是正觉。合为:正等正觉,即正觉之性,在此指佛的法身。“如来自性”:如来正觉之性,亦即法身。“恣所欲问”:“恣”,随意,任意。“如来应供等正觉”:亦是指法身。“为作耶?为不作耶”:“作”就是为修持造作而得耶?也就是说:一直拼、一直拼,一直造作。为不修持造作而有耶?或者是本来具足,不必、不假修持造作耶?“为事耶”:“事”,就是果。它属于是一种果报吗?果相吗?“为相耶?为所相耶”:“相”,就是能作相。“所相”,所作之相。所作相即生住异灭四相。“为觉耶?为所觉耶”:“觉”,能觉之智。“所觉”,所觉之理。法身到底是能觉之智,或者是所觉之理?到底什么是法身呢?“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异”与“不异”,即一、异,或同与别。意思是说:谓如来法身,与以上所说之作及(与)不作,乃至觉或者是不觉等辞句,是一还是异,同还是别?

【义贯】“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解“说”如来“三藐三佛陀”法身之性相,令“我及”其“余”诸“菩萨摩诃萨”,能“善”了知“于如来”正觉法身之“自性”,如是“自觉”悟已,复能“觉”悟“他”人,自他皆得大利。“佛告大慧:恣”汝“所欲问”者,“我当为汝随所问”而解“说”之。“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法身,“为”修持造“作”而得“耶?为不”待修持造“作”而有“耶?为”在修行之“事”(果)“耶”?抑“为”在修“因”中就有法身“耶?为”能作“相耶”?抑“为所”作“相耶?为”能“说”之人“耶”?抑“为所说”之法“耶?为”能“觉”之智“耶?”抑“为所觉”之理“耶”?如来法身或者是与“如是等辞句,为”与之“异”,或“为”与之“不异”?意思就是:要问法身到底是什么?那么这个大慧全部能问的统统问“到底法身是什么”?

【诠论】涅槃是所证之法,如来是能证之人。佛在前面既说明了涅槃,大慧已领其旨,故在此更进一步问能证之如来。三藐三佛陀,义为正等正觉,又称正遍知。正遍知之义为正知与遍知。正知则知于中,中就是中道,正知是了悟了中道。那么遍知,无所不遍,就不会落二边,所以,遍知则知于边;“边”的上面要补一个字,叫做“二边”,这样才看得懂。意思就是说,正知的人是了悟中道的道理,而遍知的人则知道“空有”的道理,让一切众生不落入二边。也就是:遍知就是懂得二边的真理,也不会落入二边,所以,正知于中以自利,遍知于边以起用利他。佛既应允大慧之请,故大慧以如来之三号为问:如来、应供、正遍知。此三号即是佛之三德,圆摄三谛:法身德等等。这个以前都讲过。圆摄三谛,这个空、假、真俗、中谛,这个都讲过。如来即是法身德,摄中谛;应供即是解脱德,摄俗谛;正遍知即般若德,摄空谛。这以前都讲过。如来之通号有十个,在此只特别地问此三者的原因,为此三号三种名号,乃至十种名号之要。又,此法身三德秘藏,虽为诸佛之所自证者,然而此三德,亦是一切凡圣所共有;但是凡愚我执情坚,故无法契入、证得;这一句就告诉你,我们所有的众生只是不愿意而已,不愿意放下,就是那个坚固的执著不愿意放下,所以过着心神不定的日子。

如果我们知道说:哎呀!诸法本空,真的不放下也不行!因为你要面对死亡,那么这样子就能够契入圣道,但是凡愚这个我执情坚,太坚固了,所以无法契入佛的法身、证得。是故佛于诸经中说“人法空无自性”,为什么要这样讲?是在告诉你空无自性是说,叫你破除对相上的一种执著,执著,不是没有缘起的人相,也不是没有缘起的法相,不是这个意思喔!是人相里面并没有一种“我”的执著,因为它空无自性,但是不能说否定有人相的存在,这样子要叫做坏了因果法了。那么空呢?法也是空,但是也不坏缘起所显现的这个法,所以叫做人、法空无自性。既要让你破除执著,又不可以坏缘起法,那这个就很难说了。以破其执。所谓无自性者,这是指无妄我坚执之性,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执著人生、执著宇宙,任何一个动点,执,就是不对。所以,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可见它有多难啊!因为众生依存于相而活着,哪一个不著相呢?死执不放都可能。所以男女会为了一个感情去跳楼、去自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坚执根深蒂固的执著,很难去破除。所谓无自性者,这是指无妄我坚执之性,以显有如来法身真我之自性,所以我们讲:如来有其自性,它是因为有“真我”的存在,这个自性讲存在,它又是无相,这个自性不是叫你著“有”那种自性,而是唯证相应,确实存在,有如来法身的“真我”,所以这里讲自性,不是“有”;讲无性,也不是“无”,令众知有所证者。

936页【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对于如是以上所问的这一些辞句,俱非可说,你只要一落入上面所讲的辞句,就有错,俱非可说。如来的法身非可说是果相,事就是果,由造作变成一个果,那就变成生灭了。也非因,非因,非因相,所以如来的法身,对以上的辞句俱非可说,也不能说,法身不能说是一种造作出来的一种果相,也不能说是因,是为什么呢?俱有过故,统统有所过失。

大慧!若如来是事者,如果说如来的法身是事果,就是拼命修行、造作,是变成了一种果报,变成了果报。或者是说:或作,“作”就是造作法。或说:如来的法身是一种造作。或者是:如来的法身它是一种无常,是一种无常法,因为无常故,那么法身就会坏。如果说:佛的法身是无常,那法身就会坏。在座诸位!这里要稍微小心一点,当你不开悟的时候,著一个常跟无常,统统不对当大悟见性的时候,讲常就是真我,讲无常;就依体起用。但看:悟或者是不悟。真正的悟道的人佛性非常、非无常,不著一个无常,也不可以著一个常,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在一个初学佛法来讲,或者是学佛不够深刻的人来讲,这些名相他会完全转不过来,因为他的思惟模式里面全是意识形态,不是掉进去常,就是掉进去无常,要不然,就掉进去非无常,要不然,就掉进去非常,不管怎么讲,他始终是在名相、意识形态里面打转,不开悟,怎么讲都很难。佛陀为了众生,让我们领悟到不生不灭的佛性,讲佛性是非常、非无常,这个可就难了,可就难,非常难,因为它不可说。那么,你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到总有一天你就可以证悟,多熏习就是有这个好处。

大慧!若如来的法身,它是事果,或者是说它是一种造作的法,或者是说如来的法身是无常相,那么你这样讲的话,无论是事,是生灭;无论是作,是生灭;无论是无常,是生灭,无常就是生灭的代名词,怎么样?那么因为一切法,果、作、无常,因为无常故,法身就会跟着相去败坏,所以“无常故”后面补四个字就看得懂——“法身应坏”,法身它就会坏掉。但是我们知道法身慧命它是不会坏掉的。所以说:无常故法身应坏。意思就是说,法身当然不是无常法,它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不对?一切事应是如来,因为一切事都是生灭嘛!一切事均是生灭,生生灭灭嘛,对不对?一切事都是生生灭灭嘛,那么是不是说,一切事应是如来呢?就像昨天讲的,既然无常故,那么一切事就是如来相。师父昨天拿那个卫生纸,卫生纸是不是无常?是!那么无常故,那一切事,应当都是如来啰!可是卫生纸当然不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许如此,不许这样子没有智慧乱讲,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欲”就是不许这样讲,把法身当作无常来讲,我们绝对不许这样讲。

若非所作者,如果非所作,就是说:你怎么造作,你怎么造作都没有用,因为没有体性嘛。无所得故,注意!这里无所得就要注意!这无所得是空空洞洞,什么统统没有,无所得就是我们所讲的空无所有。若非所作者,如果不是所造作的话,那么就没有体性,没有体性,怎么造作也留不住,所以就空空洞洞,空无所有。那么如来生生世世一切所修行的智慧、善根、福德、因缘,方便则落空,落空,方便则空,怎么样?就是落于断灭,也就是说你再怎么用功,因为无所得嘛,这个无所得是空无所有,意思就是:如果说佛的法身,不经由造作、修行,那么就变成无体性,那么无体性就空无所有,怎么修,(都)修不出那个本质佛性出来。那无所得,这个“无所得”不是无有少法可得,这个“无所得”是空空洞洞、空无所有,断灭的意思。那么如果是断灭,如来一切所修的智慧、善根、福德、因缘种种方便则不存在,则空啊!就变成落于断灭。这样修了百千万劫,当然不能成佛,就变成同于兔毛、槃大之子,槃大之子也就是石女之子,石女没有办法生儿子,是石女嘛,不能生儿子。槃大之子是石女之子,那当然不可能,空无所有。以无所有故,这里“无所有”不是无有少法,是空无所有、断灭的意思。

以,因为断灭,空无所有,所以大慧!若无事无因,若能如实了知如来的法身,也不能讲无事,就是不可以说是果,无因也不能说它是因相。若非果,若非因。大慧!若能如实地了知如来的法身,不可以说是果相的事,也不可以说是因,无事就是非事,就是非果,无因就是非因,则非有非无——(非有,)也不可说是有;非无,也不可说是无。为什么呢?离于有无。若非有非无,不落入有亦不落入无,这个“非”就是“离”的意思。若离于有,同时也离于无见,离于有见,离于无见,则出于四句,那么就出离于四句。那么四句就是外道所坚执的:有无、断常,这些就是妄想的开始,四句是世间的言说,如果离,出就是离,若离于四句者,那么则不堕于四句的有无、断常。不堕入四句之故,这是智者所取,这是有智慧的人所取的。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这个是对的。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整段贯串一下: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他的法身于如是等章句,都不能说,也不能说是果,也不能说是因,是为什么呢?俱有过故,统统有所过失,所以不可讲果,也不可以讲因。大慧!若如来的法身是果的话,或者是说:如来的法身是有造作的法,或者如来的法身是无常法,那么这就麻烦了,因为无常、法身就会坏灭,而我们知道法身不坏,一切事都是如来,因为一切事都是无常故,当然一切事就变成都是如来了,这样讲是不通的,我及诸佛皆所不欲,皆不允许如是说。若说如来的法身非所造作而成,那就变成无体性,你怎么造作?它没有一个储存的体性,对不对?则无体性质,那么就落入空无所有、无所得,那么如来一切所修的智慧,种种的方便,便落空,落于断灭,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空无所有、断灭、无所有故。大慧!若能如是了知如来的法身,就知道:它若,怎么样?无事就是非果,无因就是非因,则非可说是有,也非可说是无,离于有无。若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则出离于四句。出离于四句,才是真正的佛法。掉进去四句的知见里面,这是凡夫还有外道是世间的言说。如果能够出离四句,就不会堕入四句的知见,有无、断常,不堕入四句故,这是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不会掉进去四句,离四句,出离四句。慧者当知,有智慧的人应当理解。

【注释】“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此是省辞,其义具说应为: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之相,如是等辞句,俱非可说,以如来法身,非可说是果,亦非可说是因;非作,就是非造作之相,亦非不作,也亦非不作。意思就是:也不能离于造作之相,也就是还是要用功;非能相,亦非所相,也就是离于能所,离于造作之相,也离于不作之相,离于能相,同时也离于所相;乃至非能觉,亦非所觉。为什么?都是二边,绝对的真如才能显法身,所以法身,它是绝对的东西。“俱有过故”:谓以此等二边之辞句,来描述如来之性德,则俱有过失:若谓是因,则失于果;若谓是能,则失于所。“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若言如来法身是事果者,则法身即或成为作法,或成无常性,“作”就是造作法,就变成无常,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死了以后呢?如来的法身就会坏,如是如来法身应坏。因为你讲法身是无常嘛,那就是一定会败坏。“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以如来法身既然是无常,则一切事皆应是如来法身,以一切事皆无常故。“我及诸佛,皆所不欲”:“不欲”,就是不乐、不许如是不正之言,以其害道也,兼且谤佛。

“无所得故,方便则空”:若言都无所得,则一切所修智慧方便,便空,落于断灭。可见成佛说法它有多难,又要让你解脱,又不可以著二边之见,这可真是不好讲,那一种证悟的境界又不能说,勉强地说,众生又很容易落入二边,这个可真是难为了佛陀啊。“槃大之子”:“槃大”,就是石女。“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此下是显正说。“无事无因”,即非事非因。谓若能如实知如来法身非因亦非果,则知法身非有非无,而离于有无。“出于四句”:“出”,就是超过。超越的意思。“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一切如来所说法句之义,亦如是,也就是说,离于四句,离一切相,以一切如来皆称性而说故。“如来句义”,亦可说是如来十号之句义。

【义贯】“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法身之相,“于如是等辞句”,俱非可说,以如来法身既“非”可说是“事”果,亦“非”可说是修“因”,非作亦非非作,非相亦非所相,乃至非觉亦非所觉等。“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以此等二边之句“俱有过”失“故”。诸位!什么叫二边?只要动念、只要有所言说,就错!就不是绝对的真如,所以这个世间,诤论它是不会停止的,众生一讲他一定落入二边的。“大慧,若”言“如来”法身“是事”果“者”,则法身即“或”成为“作”法,“或”成“无常”性;如来法身既是“无常故”,则“一切事”皆“应是如来”法身。如是不正之言,“我及”十方“诸佛,皆所不欲”不乐闻说,以其害道故。“若”言如来法身“非所作者”,则无体性,故一无所得,以执“无所得故”,那这样就变成断灭见,则如来无量劫所修智慧“方便则空”,你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统统不存在。

为什么?空无所有,落于虚妄,无量的功德就便等“同于兔角、槃大”(石女)“之子,以”皆虚妄“无所有故”,是故法身与彼等辞句非一、非异。“大慧,若”能如实知如来之法身本“无事无因”(非果非因)“者,则”能知法身“非”可说“有”、亦“非”可说“无”,离于有无;“若非有非无,则”超“出于四句”之妄计;所言“四句者,是世间”妄想“言说,若”超“出四句者,则不堕”于凡夫“四句”之妄想;以“不堕四句”妄想“故”,则得离四句、绝百非,绝百非,重点在离妄。离妄就显真,法身真我于是乎全现。“现”就是显现出来。是为“智者所取”;我之所说如是,十方“一切如来”十号之“句义”及其所说法“亦如是”,离于四句,离一切相,显如如法性,有“慧者当”如是“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说的法,都在指示一条成佛直下如如的法性,如如的法性,本自具足。

938页【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注意!是在法上不安一个“我”,但是不可以坏法的缘起,法的缘起一直存在,而这个存在是空无自性,但莫于相上住著,怎么样?这一切法无我,所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当知我所讲的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无我性:是无我。意思就是无我执之性,意思就是:相的本身并不会执著一个“我”,法的本身并不会执著一个“我”,就是多一个执著,就变成我执、法执,就是说:无我执之性叫做无我,而不是去坏掉那个相、法、意、境,不是这个意思;是说:“相”它一样存在,“缘起”它一样存在,只是本身并没有一个“我”的执著,这个叫做无我执之性,这个就是佛所讲的:无我。一切法不可以坏缘起,一切法当然有其自性,无他性。佛就举出一个例子,譬如说:牛跟马来说吧。大慧!譬如非牛,中间补一个字,补“有”,不是说牛有马性,牛有马性,牛跟马你怎么(区)分呢?非牛有马性,非马再补一个字:“有”牛性。这样就看得懂了。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意思就是:马是马,牛当然是牛,马有其自性,对不对?牛有它的自性啊,但是究竟之处是空无自性,要契入第一义谛的话,这个是空无自性。

诸位!马都有其自性了,那么牛都有它的自性,何况真如自相没有它的自性,这怎么说得通呢?所以我们讲真如自相(真如自性)也是,真如自性也有它的自性,对不对?马都有马性,牛都有牛性,难道真如没有它的自性吗?所以说大慧,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如果说马有牛性,牛有马性,这个就麻烦了,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牛,什么是马咧。现在很清楚了,马有马性,牛有牛性,很清楚。所以说,大慧,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其实就是究竟之处“非有非无”,究竟之处虽然是非有非无,离于有无,但是站在缘起的角度说,彼非无“牛马”自性,补两个字:彼“牛马”非无自性,站在相上、缘起的角度说,彼牛马非无自性,“彼”的底下补充:牛跟马。这样你才看得懂。站在相上的角度说呢,彼牛马非无自性,牛当然有牛的自性,马当然有马的自性,学佛的人是很清楚的嘛,世间人都分得出牛马,学佛以后变成分不清楚,这个说不通的,对不对?所以,不可以坏缘起,坏了缘起就不是佛陀的正法。既然“相”都有它的自性——清净自性,当然有它的自性啊!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一切诸法并不是没有自相,确实有,“有”的底下补两个字,有“真如”自相,一切法本自空寂嘛,所以一切诸法非无自相,确实有不生不灭的真如自相,问题是心、智慧够不够,有没有去体证到,有没有?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但非,“非”就是“非是”,但不是,无真我,这个“无我”就是“无真我”。但非是无真我,就是不见真我,不见真我的愚夫之所能知。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就是但非是无真我的愚夫所能知,也就是但是呢?不是不见真我的,但不见真我的愚夫所能够知,以,因为存在着妄想,如是一切法空,一切法本无生,一切法本无自性,当如是知。注意听!“如是一切法空”在讲:教你离相。如是一切法无生,在告诉你:万法空无自性。无有缘生,缘生当下就是无生。所以这个如是一切法空,就是教你要离相,一切法本不可得,一切法无生是告诉你缘生当下就是无生,一切法空无自性,无自性,这告诉你:万法统统舍。为什么?万法都无自性,无有少法可得。当如是知。这是佛一直重复在讲的正法。

把它贯串一下:如我所说一切法本来就无我,当知此义,我所说的一切法无我,是什么意思呢?是无我执之性,这个叫做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譬如说牛马,大慧!站在缘起的角度说,譬如非牛有马性,非马有牛性,马有马性,牛有牛性,才分得清楚嘛。其实究竟之处非有、非无,是离于有无的,但是呢?站在缘起的角度说,彼牛马非无自性,当然有自己的性啰,不可以坏缘起,坏缘起相,不是佛陀所讲的。既然缘起都有它的自性相,当然清净自性也有它的自性啰。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确实有真如自相,非无,就是一定有,因为一切法毕竟空寂嘛,所以非无自相,一切诸法小至颗粒微尘,大至三千大千世界,非无自相,都有它的自相,确实有真如不生不灭相,自相。但是要有一种条件,但是呢?这不是无真我的人、愚夫的人所能知,就是:但是不见真我的愚夫所能够理解的。因为愚痴的凡夫充满着妄想,没有真如自性。大慧!佛陀所说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当如是了知,要去体证、回归当下。

【注释】“无我性是无我”:“我性”,是我执之性。以诸法之中,各各无有我执之性,所以说诸法无我,并非无有诸法之自性,而称为法无我。例如色阴,并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受阴亦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如是乃至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一切法,一一诸法皆不自念言:此是我,而执为我;以诸法皆无此我执之性,故说诸法无我,并非说色阴无色阴之自性相,或受阴无受阴之自性相,但是色阴等诸法不执其自性相为我而已,故称为诸法无我。注意!如果加一个“本”,更清楚!因为诸法本来就是空无自相,空无自性,本来就是无我,意思就是相相本来就是真理,只是你没有了悟而已,如果加一个“本”,就更清楚了。故称诸法本自无我。我们今天为什么搞得头破血流,这么痛苦地过日子?就是你认为诸法有我,不了诸法空无自性的道理。

“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一切诸法皆各有其自性,而无他法之性,譬如牛马,皆各有其自性,而无其他动物之性。这样才分得清楚嘛。牛跟马你都分不清楚,牛有马性,马有牛性,那这个像什么学佛的人呢?所以学佛的人比世间的人更理性、更清楚了,一点都没有模糊。“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譬如牛无马之性,马亦无牛之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牛马之性,其实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然彼牛马并非无牛马之自性;就是不可以坏缘起法,正如如来法身之性,虽离有无,非有非无,然亦非无法身之自性;而一切诸法亦如是,虽离有无,然亦非无其各自之自性。就是我也有自性,你还是有其自性,相相都不一样,这样分得清楚,所以你、我、他到底是谁嘛,究竟之处空无自性、平等,可是在缘起说:欸!你看,千差万别的相,都存在。

“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无自相,确有自相。然此自相,乃真如随缘,而作为一切法之真体,成就所谓诸法寂灭相之相,非妄执一切法差别之自相也。所以凡夫见相,圣人见体,这一句话要牢牢记住。凡夫见生灭的相,圣人见不生灭的体;再来,凡夫妄执差别相,圣人契入平等心。为什么叫做“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呢?就是不妄执,诸位!妄执一切相就有差别心,了诸法空无自性、毕竟平等,你就会用平等心去对待每一个众生。我们人生观也是一样,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有的人痛哭流涕;成功的时候,欢乐得不得了,其实失败只是生命转个弯,但是要转对方向,失败,是生命当中一定会存在的,失败它只是生命当中转个弯,但是你要转对方向。如果你转错方向了,这个转弯,更糟糕了。失败了,气馁,一败涂地了,所以从失败当中(收获什么)呢?没有关系,我们转个弯,但是方向要转对了,所以不必太在意你这一辈子在某个时空所犯下的错误或者是失败,记得!失败只是生命转弯而已,但是越转,我们就越强盛,因此修行人不怕失败。

“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然此诸法之中,真如自相,唯佛菩萨,乃能究尽,非诸邪小能知。何以故?以邪小之见,虽了无执法之我,而不知诸法之中有真实之自性,这是由于愚夫为妄想分别所蔽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谓我所说之“法无我”既如是,那么无我,则(就是)一切法空、无我,就是一切法无生、无我,就是一切法无自性,答案都是一样悉亦如是。都是教你契入究竟、空寂、毕竟平等的心。以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这个时候讲如来清净自性有它的自性,真如有其自性,站在这个角度说,不空的角度说,而如来之性不空就是,而真如自性确实有其自性,站在这个角度说。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诸位!一切法无生,就是一切法妄想不生,体悟到了诸法空无自性,没有能缘心,没有所缘境,一切妄想无生。一切妄想无生,因为缘生就是无生,没有能所,那么如来之性乃生,就生出般若智慧了。一切法无自性,而如来有常住清净之自性。这个时候讲:真如有其自性。

【义贯】“如我”昔“所说”者:“一切法无我,当”善“知此义”,以诸法中“无”有“我”执之“性,是”故说诸法“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也;“一切法”皆各“有”其“自性”,而“无他”法之“性”,譬“如牛马”,牛有牛性,马有马性,皆各有自性,无他性。意思就是千差万别的相,分得清清楚楚。“大慧,譬如”并“非牛”有“马性”,亦“非马”有“牛性”,牛马之性“其实”虽“非有、非无”,离于有无妄计,然“彼”牛马“非无”各“自”之“性”。站在缘起上来说,它一定有自己的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非无自相”,确“有”真如“自相,但”此诸法中之真如自相,“非”是“无”真“我”(不见真我)之“愚夫之所能知”,要有功夫的,要证得空性的人,不是愚夫、没有证得空性的人所能知的。何以故?“以”愚夫为自心“妄想”分别之所蔽“故”。

诸位!妄想分别所蔽故,我今天告诉你,就像我们眼睛戴着一个太阳眼镜,戴着很黑的太阳眼镜,这个世间看起来都是黑暗的,戴着太阳眼镜看这个世间。我们带着妄想看这个世间,什么诸事都不顺,魔心叫你看什么事都不顺,你就是会梗在一个角度跟观念里面;佛的心叫你看什么事都顺,为什么?它没有任何一个角度,不预设立场,不掉进时空,佛的心看什么都是顺的,现在就看你自己的功夫。比如说:我看你很不顺,那就表示你的功夫不够。如果说我看你很顺,这个功夫还是不够,因为还是有(顺和)一个不顺。要什么呢?看了,笑一笑,无话可说,没有所谓顺跟不顺的话,这个就是真的功夫(师父伸出大拇指)。众生争得头破血流,超越的人笑一笑就好,笑一笑就好。以愚夫为自心妄想分别之所蔽故。我所说之法无我义既“如是”,既然一切法无我,则“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悉亦如是。

(一切法无我,而如来有真我;一切法空,而如来之性不空;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为什么不可以掉进去断灭见,为什么这里这几句话的重点在告诉你“真如自性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你没发现。要是一切法空,掉进断灭;一切法无生,掉进断灭了。一切法无生,那还修什么呢?所以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把妄想荡除殆尽,般若就显。所以在《大般若经》里面来讲,佛跟弟子在对答的时候,说:我今天能不能著一点点微尘许的法?佛说:著一点点微尘许的法,就不行!般若就不生,一点点喔!就是我能不能著一点点“相”的知见?知、见、法、意、境,统统不行!下手处就是绝对,一切法无生,而如来之性乃生;一切法无自性,而如来有常住真性),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个?这样才不会断灭,所以后面有讲:大慧!我所说一切法无生,莫作无生解,无生不可解,无生若有所解,无生即成生灭。无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就是无灭,是显真如自性,无有少法。所以一切法无生,莫作无生解,解就是有生灭,生灭的东西,所以一切法无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因此我们当如是知,“当如是”了“知”。

941页【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

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与阴,就是指五阴身,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非异非不异,“非不异”就是同,就是“非异非一”,就是非一非异的意思。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那就麻烦了。五阴身是无常的。若不异阴者(五阴),如来的法身,如果不异于这个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这个色身,那么法身应是无常啰,应是无常就麻烦了,人死了以后,法身跟着坏,对不对?就变成无常,我们这个五阴身是无常,对不对?无常一到,这个色身死了,色受想行识灭了,是不是如来法身也灭呢?没有!它还是存在的。意思就是说: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如果不异,不异就是清净法身就是五阴身,那么就变成了跟五阴身一样都是无常,那么无常败坏,法身应死,就变成断灭,不存在了。如果说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若异,“异”就是完全不一样,就是没有关系,用没有关系,你才比较听得懂。

如果清净法身跟五阴身没有任何关系,方便则空那么你度众生,你这个五阴身度众生修了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便空,便空,修福德没用啊,因为不一样嘛。清净法身也不会把你保留起来,对不对?所以你修种种的福德,没有用啊;善根没有用啊,修种种的智慧也没有用,因为异,“异”就是不同,没任何关系。那没任何关系,你五阴身所修的度众生方便之相则空,“空”就空无所有,就落入断灭了,那你什么善根、福德、因缘,怎么累积起来?无量亿劫来的法身慧命统统免谈,因为五蕴身跟清净法身完全没关系。可是我们现在很了解,我们用这个五阴身来学佛,生生世世却能够培养出法身慧命,法身慧命,为什么?每一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是不是?如果你们没有累积了无量善根、福德、因缘,你们怎么可能坐在台下,听至圆至顿的《楞伽大法》?那不可能。高雄市有二百万人口,高雄市啊,今天坐在一楼、二楼、三楼的,才几个人而已,一百多个、两百多个而已,可见我们累积的宿世善根、福德、因缘在这里发现了,那为什么呢?就表示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清净法身,清净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如果说完全没关系,那么你今天你在这里忙什么也没有用啊,培养什么善根、福德、因缘?累积一点用都没有。

若二者应有异,“应有异”就是如果两个是不一样的,那应该有所差别。意思就是:如来法身跟五阴身有异的话,如果是二,应当有所差别,就是如来的法身跟五阴身应该有所差别。如果是二的话,清净法身跟五阴身是有差别的。怎么样?如牛角相似故不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身就像牛角相似,牛角来自一头牛嘛,本来是一体所生,所以是不异。所以说如来法身与五阴身,就像牛角一样的比喻本来是一体所生,所以是不异。但是呢?左边的牛角跟右边的牛角长、短差别故有所异,一切法亦如是。左边的牛角跟右边的牛角有长短差别,所以还是有差别,一切法亦如是。再把它贯串一下:如是,如来的清净法身跟五阴身,不可说异,也不可说不异。如果说不异,完全一样,清净法身等同五阴身,那么五阴身坏,五阴身会坏,它会死啊,应是无常,那么法身就会变成断灭。如果不异,完全一模一样。若异者,如果完全不同,清净法身与五阴身完全不同,那么度众生的方便之相,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则不存在。若二者应有异,就像牛的角相似本是一体,所以说是不异,长、短差别故,所以这个是又有异,所以非异非不异,就是这个道理,一切法亦如是。

【注释】“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身,亦复如是,非一非异。讲一不对,讲异还是不对。“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如来法身若不异于五阴,则应是无常,以无常是所作法,而所作法即是生灭无常之法。因此法身与五阴非一(非不异)。“若异者,方便则空”:“方便”,指度生方便之相。谓若如来法身为异于五阴者,则如来一切智慧方便即空,则无(没有)办法全体起用,方便利益众生,益物之相统统没有,所以法身与五阴非异。又,方便亦可指修行之方便。此则谓,若法身与五阴是异者,以法身无相,而五阴有相,即成二法,互不相干,则五阴虽自修行,而于法身终无所益,因此说“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来法身与五阴若是二而非一者,彼此应有绝然相异之处。“如牛角相似,故不异”:就像如牛之二角,本一体之所生,互相类似,故不异。法身与五阴身亦如是,本乎一真,互相类似,故是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牛之二角虽相似而不异,然其长短等相,确有差别,故亦是有异。法身与五阴身亦如是(也是这样子),法身无相,五阴身有相;法身常住,五阴身无常,故是有异,是故非不异,如牛之二角,确实有差别之相。“一切法亦如是”:一切法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

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看这里,这里、这里。这五阴身,这个(左手食指)是法身好了,这个(左手中指)是五阴身,五阴身来自这只手,这真如,真如自性在这里,真如在(左手食指)这里,这(左)手,真如。欸!(左手中指)五阴身,(左手食指)这里呢?法身,都来自一个真如(左手),说这个像这个,也不对,因为这个比较长,这个比较短,对不对?可是呢?说相同,他们怎么样?都是空性,来自一个真如。说相同,也不对,这个比较长,这个比较短;说不同,也不对,五阴身来自真如,法身也是来自真如。牛的两角也是这样子,对不对?牛的两角是这样子,牛头一起来的两只角,两只角都是牛身上的东西;但是说两只角完全相同,也不对,因为这边比较长,这边比较短,这样听得懂吗?两只角就是这样,讲相同也不对,讲不同也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义贯】“如是如来”法身“与”五“阴”亦是“非异、非不异:”如来法身“若不异”于五“阴者”,法身“应是”与五阴一样“无常;若”如来法身“异”于五阴“者”,则如来无量劫来一切自修利他之“方便则”落“空”,毫无所成,以二者不相干故。又,法身与五阴“若”是“二”而非一“者”,彼此“应有”绝然相“异”之处。然法身与五阴二者,却“如牛”之二“角”,本一体所生,互“相”类“似,故”是“不异”(法身与五阴亦如是,本乎一真,互相类似故不异)。然牛之二角“长短”等相,各有“差别,故”是“有异”,(法身与五阴亦如是,法身无相、常住,五阴有相、无常,故是有异,非不异,如牛之二角)。“一切”诸“法”悉“亦如是”,本乎一真,非一非异,而有一异。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这文字简单,看“义贯”:(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107(未完)

楞伽经107:二乘人以味着三昧,饮寂灭酒,睡无为床,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

楞伽经 108: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你绝对守口如瓶,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

楞伽经 109: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

楞伽经 110: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安慰语

楞伽经 111: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

楞伽经 112: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文字的影响

楞伽经 113:如果你不执着外境,心中就没有妄想,什么事都没发生

楞伽经 114:能离一切名相的妄想,就达到每一个人修行的终极目标

楞伽经 115:一个人在一个善知识、一个道场的座下能够安住,那个是最猛的

楞伽经 116:你跟着外面的相变那是识,如如不动就是智,修行就抓到这一点

楞伽经 117:我们现在所有的善巧方便法都是一种生灭的东西,统统没有抓到重点

楞伽经 118:你的敌人是从你的妄想创造出来,你的敌人在你的内心深处

楞伽经 119:凡有所知、有所见就是妄想,这妄想在于人在于心不在境

楞伽经 120:太过骄傲的人和太过懦弱的人不能证得真如,修行是走中道路线

楞伽经 121:修行以契入无相的人最会修行,修行者以无相为胜

楞伽经 122:必须放下有量才能拥有无量,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楞伽经 123:要是能进入平等、究竟、无诤,你修什么行念什么都没关系

楞伽经 124:今天就是善巧方便太多,多到失去整个佛教的核心,众生摸不到门

楞伽经 125:你只要掉进去外道,就算碰到佛,佛也度不了你

楞伽经 126:相是假体;真如本心是真体,假的体不能成佛,因为它没有觉性

楞伽经 127:你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