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0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10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0

慧律法师主讲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751页,《楞严经义贯》第四章,请问大乘修正阶位。第一节阿难问修正阶位次第。【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那么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那一本,讲得特别的慢、详细,那么为什么还要再讲楞严经义贯呢?因为听经闻法的,有上中下的根器都不一样,我们希望这个《楞严经》务必能够利益上中下的根器,使这个法能够传遍世界各地,无论是上根器的,无论是中根器的,无论是下根器的,统统对《楞严经》有所收获和获益。所以我们才不厌其烦的把《讲义》讲一遍,又把《义贯》浏览一遍。

[注释] [于诸漏心]:诸漏就是三种漏,欲界之欲漏,色界之有漏,无色界之无明漏,总称为三漏。漏就是烦恼之异名,只要你内心有烦恼,你所修的善,或者是你怎么样的修行观照都不究竟,夹杂着烦恼而修行的统统叫做有漏心,包括你念佛。如果你念佛,没有了解这一念取代了所有的烦恼,为一心念佛,那么对佛法也不是怎么很真实的了解心性的道理,这个就是用有漏心在念佛,还是不究竟。所以我们要用无漏心来念佛。[身心快然]:快就是畅快。[佛三摩提]:三摩提就是三摩地,正定的意思。首楞严三昧本来是佛及十地菩萨所成就之定,所以称为佛定。因此,如果不仰仗大佛顶咒的威力,十地以下诸人实于此定无份。以首楞严三昧为十地以上菩萨之定,所以又称为金刚三昧,以十地菩萨已达密教所谓的成金刚身,不动不坏。

[乾慧之地]:乾就是枯干,有二种义:一、指至此之位,欲爱干枯,故智慧显露,所以称乾慧。二、此位之智慧,尚无一切智水的润泽,所以叫做慧乾涩,就是智慧还很干涩,尚不能起大用,所以叫做乾慧。前面指欲水干,后面指智水缺。一个是欲的水干枯了,后面指智慧的水还很少,称为乾慧地。那么又这个乾慧地为在三渐次位后面所达到的地位。详如下文,佛所解说者。[四十四心]:是在地前,就是初地以前的菩萨四十四位:十信、十位、十行、十回向、四加行,那么这个不困难。十信就是五根跟五力,五根跟五力就是十信。十住就是无所住,十行就是十波罗密,十回向就是愿。回向就是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一般人都是这样讲,那么这个十回向,都是发菩萨的心。那么十地就更清楚了,完全是用一个真如的智在修行,十地就是完全用真如智在修行,就接近成佛了。所以信、住、行、向、地,有一个比较标准的一些讲法,就是越来越接近真如,越来越接近真如。那四加行,就是讲到即心即佛的问题。那么这四十四位圆满后,方进入初地。为什么要加入四加行呢?就是表示要进入十地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成佛更不简单。

[至何渐次]:渐次就是次第,也就是地位、阶位。 [得修行目]:就是眼目。方能得到修行办道之眼目,也就是大开圆解心目开通。有很多人碰到了佛法就说,我要念佛,我要了生死,我要念佛,我要了生死。这样对一半,念佛是对的,这个是绝对对,念佛是非常好的。但是问题来了,解如目、行如足。解,经教方面它就像我们人的眼睛,解如目,行如足,你要修行,行,可以!但是要懂得解理,没有大开圆解,没有心目开通,你怎么修呢?就像一个人,眼睛看不到,那你怎么走路呢?所以重视修行的人,一定要重视解理,解行是不二的道理,这个观念一定要弄清楚,看到我们台湾很多人,一些老菩萨就说,我要念佛了,我不听经我不闻法了,这个观念稍微要修正一下,解跟行是一体两面的,偏一是不可以的。[旨何方所名入地中]:旨就是到达,方所就是地位,地就是菩萨十地。谓,要到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修行境界,才可以称为入于菩萨之地,为入地菩萨?

[等觉菩萨]:十地满心后,就是十地菩萨。满心就是完全功德行满,既可登等觉菩萨位。等觉后心,以金刚三昧力断最后一品无明,那么就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叫做妄,生相动念那一刹那。记得,每一世都有四分,那么四分简单讲,就是业相、转相、还有真相。业相、转相、真相就是我们所讲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每一世都有四力,每一世把它浓缩起来,就是有业相、转相、现相,有的是业相、转相、真相,真相就是真如,业相就是无明业相,转相就是能所,见分跟相分。那么这样子的话,你就很清楚的。所以最后一品无明、生相无明就是讲最细微的业识,不是六合夜市了,业是造业的业,意识心的识,业识,而成妙觉菩萨。经典说:妙觉如佛,与佛无二,为最后身,居于补处菩萨位,次补佛位。如观世音菩萨及弥勒菩萨都是妙觉菩萨。[瞪瞢]:瞪就是直视。瞢就是晦,视不明。合言,有如现代人所说的楞楞的直视看着。

[义贯]:此时,[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痴暗[],只[好为] 广知 [多学],而[于诸] [][][]能勤[]断除,而得[出离]三漏之转轮。今[蒙佛慈悲][],悟[得正熏][]之大法门,[身心快然]通畅,[]得极[][][],然而[世尊],若于[如是修正佛]所自行之[三摩提],尚未到达[涅槃]之前,[云何][名为干慧之地?] 又菩萨阶位当中[四十四心]指的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须[][何渐次]次第,方能[得修行]证道之眼[目。]且须[诣何方所]就是到何境界,方得[][]于菩萨[地中?]又十地后[云何]尽断生相无明,而得[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开示,双目[瞪瞢瞻仰]待教。

 [诠论]:这一段中,阿难问: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盖阿难之意,为恐有人仍以涅槃为全然一法不生,好象是枯木死灰,所以唯有涅槃堪称乾慧,这辈人所认知的涅槃,仍是小乘的有余依涅槃境界,有余依就是还有这个色身,还有这个色身、身心有余依涅槃,故有此问,用以对显大乘境界。又旧注有说的,《楞严》十信与他经不同,因开初住为十信这种说法相当奇怪,后面也有说,所以每一个祖师或者是注解《楞严经》的,多少会有一些看法不一样。因为《楞严经》经文中并未作如是说,而且下面经文佛所示的四十四心中,十信是十信,十住是十住,并无相滥。意思就是每一个阶位都分得很清楚,尤有进者,此说与经文不合,故说不通,若一切依照经文而释,庶几无误。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注释] [从于凡夫,终大涅槃]:从凡夫位的三渐次起修,三渐次就是断五辛,断四种根本重戒等等,后面会讲到。经乾慧地以上为四位,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上为四十位,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以上为十六位,共六十位,而终于如来之无上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悬就是高悬,以涅槃高远,所以发菩提心者犹如远大的志向。示就是宣示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也就是如上的六十位修正之路,所谓无上菩提道即是此六十位,是无上菩提必经之正路,所以称为正修行路。若不由此路,而由岔道、小径,即非正路,非正修行。又此正修行路上,其间或有值到遇殊胜因缘,而得超越或顿超某些阶位,然其要者为须一直坚住于正道之上。

在座诸位!要坚住在正道,有三个条件:师父要正、道场要正,自己的心要正。这三种因缘,缺一个你摸不到门。师父不正,知见邪了,你怎么走上正道呢?你的法要由上人来传授,经典那么深,你也看不来,师父没有正,那你这辈子那会很惨。跟错师父比找错对象更糟糕,你结婚了,嫁错老公了,有一天醒过来还有救,你找错老婆了,没关系,再娶就好。啊!听起来也是怪怪的。这个跟错上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这个整个知见偏了,而且享受那种错误,而且有攻击性,跟这个思想领域不一样的,完全把别人判为魔。所以常常听到在教界里面,常常说那个人是魔,这个人是魔,自己是魔自己不知道。所以,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个上人一定要正,他的知见不能偏,要用佛的正见来引导一切众生。第二个要有正法的道场,那个道场要正,那个道场如果没有正,他每天来这个道场熏习熏习,熏习坏的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久而久之,他没什么感觉,就掉进……诶,那个道场,我觉得这个道场没什么错啊!上人要正,道场要正,重要的自己的心要正。你是为什么而来的?我是为名来的,是为利来的,或者是为面子而来的,大家学佛,我不搞一点,我不学佛也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而来的?我为无上大菩提而来的,那么你的心就正了,我是为成佛而来的,就像六祖去见五祖,对不对?五祖问:你为何而来?六祖答:我就是为成就佛道而来的。(五祖)说:你说你这个獦獠,怎么能够成佛?(六祖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哪有南北之别,是不是?所以六祖发的就是成佛的心。三种条件要是具足,这个人这辈子没有大解脱,也会得到一些小悟,至少不会堕落三恶道,至少修行不会走错路。所以这个正道,尤其在这个末法时期,还真是难,还真是难!无所偏离,故知此六十位正修行路,乃一切诸佛菩萨,自修教他之所共由,只是迟速、顿渐有别,如是而已。

底下二种颠倒因,先明凡夫境界的差别之因。【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注释][妙性圆明,离诸名相]:真如之妙性本自圆满、明彻十方,而且是离一切名相,如六道、十法界、凡与圣、染与净,皆是名相。此等名相,皆是假名,假名者非有真体,为什么叫非有真体?因为他是缘起性的,因为他不是真心来自于一颗妄。非有真体,意思是妄动的识心分别,并没有真实的真心之体。由于因缘而起,暂时显现,如天上之霓虹,只是水气积聚一处折射阳光所现之色,而水气本身并无众色,阳光一反射出来的,然而如果没有此等折射的光色,那么霓虹这个名字便无从立,水气本体是真,但霓虹之光色及其名相,皆是因缘的所现之假相。此水气即代表真如,真如之体是真,但从真如体上依因缘所现的六道四生十法界之名跟相,皆是因缘如幻之假象,本无如是事,其相虽无体而仍以因缘而现,故言:三界及六道四生等十法界以及十二类生,十二类生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若有色、若无色、有想、无想、若有想、若无想,此十二类生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离诸名相,非依名相而有,非依名相而无,全体一真所现故。

在座诸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谈到究竟义,要你成佛,就是回归到一心都是真如,记住师父的话,统统回归无所住、无所得、毕竟空,都是回归到一个真如的心性。简单讲,开采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就可以成佛,这个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终极成就。所以,你下手处一定要对,下手处就是不生不灭的心性,所以你看到任何的缘起的相都告诉自己,这个是幻的不要被他所骗走,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你不要跟着走,被他托得死死的,不要搞得情绪很不好,高、低、痛哭流涕,一下子很快乐,一下子又掉进坑道里面。所以在座诸位,修行人不同于婚前跟婚后,婚前是连续剧,甜言蜜语,每天都期盼老公老婆,老公期盼老婆,老婆期盼老公,喜欢讲甜言蜜语,婚前象连续剧,婚后象短剧,讲了二句话就吵起来,就干起来,没什么好讲的。婚前象连续剧,婚后象短剧,讲不下去,二个人脾气也是很犟。所以这个就是情绪的高低潮,要拥有真正真理的人,是没有这种情形的,心境永远是如此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简单讲,完全没有情绪变化的,那个人就是真如的,进入真如的一个开始,一个开始。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以一念妄想而令一切法晃若有生。有生必有灭,所以说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你了解缘起就是生灭法,生灭法就是缘起法。诸位,这个灭,要注意这个灭,这个灭不是灭掉,这个灭妄,灭妄,注意!如果把妄灭掉,这个又变成还是妄。佛讲的灭妄是指妄无体可得,当体即空,这样叫做灭妄。不是用一种动作把妄把它灭掉。所以这个经典,因为他这样要让你了解,生灭叫做妄,那么让你直接了解说灭妄名真,佛让你了解说,把这个妄灭掉,就叫做真心。但是真正的灭是了解妄性本空,体不可得,直下无心,这个叫做真心,不是把妄灭掉,千万记住这点。一切生灭之相皆是虚妄,如水结成冰或化为气,然水之本质并无改易,仍然是水,只是因温度化成的因缘,令其凝结为冰,或化为气体或又凝结为水等,而现有液体、气体、固体等表象上的差别,其体则仍是二氢一氧,就是H2O。这个比如真如本性本来是真,然遇染净不同之缘,则能化为凡圣、十法界等各种差异之相,而其本体实从未有异,所以知道表象之变异的生灭都不是真实的。

简单讲你今天看到所有的相都是不是真实的,那个都是变化、生灭、缘起的,都是虚妄的,故言生灭名妄。若此等生灭等表象皆去掉,灭妄之后,则其真体本来面目变得显现,故名灭妄名真。诸位,这个灭妄,简单讲就是离相,这样讲比较贴切,如果把妄灭掉,那哪还有真?虽然是说幻相,把这个水,幻相灭掉,把幻相灭掉,你的水也不存在,真也不存在。所以灭妄是指灭掉名词、名相、名字,名字跟名相灭掉,语言进入无言,灭掉相就是离相进入无相,这个叫做真。不是真的把妄灭掉,所以佛讲的灭掉妄并不是一个动作,是观空的意思,观妄无体性,叫做灭妄。这一点要特别的交代清楚!以妄灭而真显,以无始来,真体被妄相所覆盖故不得显,恶性循环,众生更进而迷真认妄,所以这个妄是指妄相,不是指体。执妄为真,是故真性万劫难复矣。

 [二转依号]:转有转舍及转得二义,依就是所依。其用为:一、转舍所依之劣法,转得所依之胜法;二、转舍所依之染法,转得所依之净法;三、转舍所依之生死,转得所依之涅槃;四、转舍所依之烦恼,转得所依之菩提。第一个是转劣法为胜法,第二个是转染法为净法,简单说就是转染依净,转劣依胜,转生死依涅槃,转烦恼依菩提。在座诸位,这个是《楞严经》这里注解的,二转依就是二转依果,让众生了解我们有希望成佛,但是在《楞伽经》的角度来讲,进入第一义谛大空的话就没有这个,没有劣法,没有胜法,没有染法,没有净法,没有生死法,没有涅槃法,没有所谓烦恼,没有所谓的菩提。都是第一义谛大空。劣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胜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染法不可得是第一谛大空,净法也不可得叫做第一谛大空,生死法不可得也叫做第一谛大空,涅槃不可得叫第一义谛大空,烦恼不可得叫作第一谛大空,菩提也不可得叫做第一义谛大空。若纯进入真如第一义谛大空,无有劣法、胜法、无有染法、净法、无有生死法、无有涅槃法、无有烦恼法、也没有菩提法。这个对衬法是告诉你要转众生的心,可是心体并没有增加,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二转依又称二转依果,就是指菩提与涅槃二圣果。号者假名也,以菩提涅槃但转其名相,而不转其体也。诸位,那个体,亙古以来,无量劫以来,统统没有增减。所以我们就了解,法界体性并没有增减,佛界的体性并没有增减,众生界的体性也没有增减。因此我们就了解法界就是佛界,佛界就是法界,众生界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众生界,究竟平等,法界、佛界、众生界究竟平等,并没有增减,增减是妄,不增不减是我们的体性。

[义贯][佛言:阿难当知]真如[妙性圆]遍十方,[]照无二,本来[离诸]因缘所起之[][],真如体中[本来无有世界][众生]等依正之相,如镜中相,并无实体可得,虽然其体清净不变,然[]一念[]想之因缘,而令一切晃如[有生]之相,于是[][]故必[有灭],然此诸[生灭][][],以本不生故。本不生的意思就是当体即空,任何一法本来就不生,但是悟到无生不作无生解,因为无生是对生讲的,究竟无生是放下生与不生,如此的不生,才是正真的真如不生。其生即非真生,其灭即非真灭,故其生与灭具妄。若[]此等生灭之[],即[][],以妄灭则真显,妄不覆真故,生灭即灭,寂灭现前。[][][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果之[]

在座诸位!生灭即灭,寂灭现前。诸位!如果你想要进入寂灭的真如道场,就不能放弃生灭,就不能执着这个生灭,也就不能远离生灭,知道生灭其体性本空就是不生不灭。因此,不可以厌生灭之法,只要你观空,只要你透视他,他的不实在性,生灭法就是真如法,才有办法寂灭现前。诸位!放弃生灭法的人永远找不到真如,永远找不到寂灭。放弃生灭,那么你要找不生不灭,又多了一个生灭,记住师父的话!生灭体性本空,就是不生不灭,不需要寻找。所以,禅宗里面讲,直下无心便是道,这是因为相有生灭,体没有生灭,所以叫做直下无心便是道。为什么?生灭体空就是道。所以你不可能远离生灭法的这个假相,说我要去求其体。离开水没有波,离开波也没有水,如实观照,如实理解,如实体悟实相真如之道理。

 [诠论]:如来以此,为了有系统地宣示六十位修证,所以再一次显现如来密因,如来藏真如体性,为一切法之源,作为修真得二转依之本。以若不依此密因,则一切修证必定迷失而入偏锋,妄费辛勤,所以再一次提出。所以,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以一日走错路。希望大家来弘扬楞严大法,救度无量无边众生。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注释] [汝今欲修真三摩地]:这意涵阿难已决心改悔过去只求多闻之偏,而确实欲蹑解起行,蹑就是依,依解起行,不只以文字言说知解为已足,这是颇不容易的。当然,须知这也是阿难的大权示现而已,令末世以解作证者有所警惕。所以在座诸位!你不要听了一点佛法,就以为你证悟了,就以为你大悟了,千万不要犯大妄语戒,你的内心里面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在一切的境界里面,是不是真的能够财色名食睡如如不动?这个就不是只有解悟了,六根攀缘六尘,没有起心动念,那这个就不是只有了解,这个就是真的有一点功夫了,是不是?那么这样子考试自己,才不会犯大妄语戒。 [直诣如来大涅槃]:这又表示阿难等亦知而舍小乘有余依涅槃,而欲求如来无余依涅槃,当然亦舍凡外之虚妄涅槃,非涅槃而作涅槃解。

 [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众生、世界就是正报跟依报,二颠倒因,二种颠倒生起之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无倒即正,狂心若歇,歇即菩提。那个歇字很重要,那个歇,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完全放下,而没有放下的观念,这个歇是很重要的功夫。作功夫,这个歇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再一次无所住,更微细的无所住,一切法真的无所住,这个就是歇,放下再放下,又彻底放下。歇就是菩提,放下的人,懂得放下的人,才懂得菩提啊!心不颠倒即得正念、正定、乃至正觉,因此是如来真三摩地之本源。是故欲超凡入圣,须先远离颠倒心。颠倒者就是妄心,离一切妄想颠倒,乃得成就如来真三摩地。

 [义贯][阿难,汝今]即发心,[]蹑解起行,[]证、[真三摩地],以[直诣如来]无上[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正报、依报[][颠倒]生起之[],如果你的心[颠倒不生],离于凡(即)凡夫、外(即)外道、邪(即)邪见、小(即)小乘之一切妄想,凡外邪小之一切妄想,[斯则如来真三摩地]之本,以狂心若歇,歇就是菩提。底下是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这一段,师父在《楞严经讲义》就叫你一直做笔记,一直做笔记,我们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如果上一堂课有做过笔记的人,在这里,自然知道这一段在讲什么,那么没有的话,没关系再给一次机会!

看看 [注释][由性明心,性明圆故]:性就是觉性。明就是妙明的真心。那么明圆就是明彻圆照。此谓,由觉性妙明的真心,其性自明彻、圆照法界。 [因明发性]:明在本明之上,还妄欲加明,求明,就是头上按头。性就是业识之性。此谓一念欲求于明,所以起无明业相,于是转真如为阿赖耶,无明业相就是生相无明,而成真妄和合的业识之性,这个就是能见分。[性妄见生]:性妄,业识之性成妄。那么见生,也就是见有相生。此谓业识之性复由无明之力,转本有之智光而妄见有生,这个就是所谓的所见的相分了。前面是能见分,那么这里是所见相分。这个为转相。诸位!这里要特别了解,特别注意一下。《大乘起信论》讲的业相、转相、现相,跟《楞伽经》讲的业相、转相、现相,不一样。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那么《楞伽经》诸位还没有看过,还不知道,那么楞伽,楞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斯里兰卡,兰卡,兰卡,斯里兰卡。兰卡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楞伽经》,那么斯里兰卡是在……就是我们现在称的锡兰,他在印度的东南、东南角,单独的一个岛,马达加斯加是在整个非洲的东南端,锡兰(斯里兰卡)是在印度的东南角。

以前有一个居士要带师父去斯里兰卡,因为那边是专门修四念处的,小乘的,说那边风景很漂亮,空气非常的好,完全没有污染。那我跟他讲说,那边有内战啊!斯里兰卡打内战打了25年,还在打,斯里兰卡。我说危邦不入,我们儒家讲的,古圣贤讲的,危邦不入。就是说在战争的地方,我们比丘并不适合,并不适合,不要说危邦不入,不适合的场所也不适合去看。看秀还是要注意,以前,佛还没有制比丘不能随便出去看表演,还没有制的时候,有的比丘就去看什么?看人家射箭,看人家比赛射箭,比赛射箭,那比丘也站在观台上在加油,人家在射箭,结果那个射箭,弓一拉的时候,射得太远了,刚好射到比丘,“嗖……”,射中比丘。所以从此以后有危险的军事怎么样(的表演),佛叫这些比丘,只要是军事的,跟这个危险(有关)的表演,这比丘是不能参观的。用今天来讲,就是说一个比丘是不可以去参观射击场的,枪炮、射击场、机关抢、战车,实弹射击的,是不可以的。这个用今天的戒律来讲就是这样子,也怕打到比丘,对不对?经典不看去看射箭?

  [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无就是本来无生无灭之无相境界。有就是有生有灭之有相境界,此谓由于妄见故,所以转不生灭本自涅槃之境界,成有生有灭之生死境界,此为现相。至此业相、转相、现相已具足,于是三细成就。我们讲三细六粗,三细六粗嘛,哦,这个常常在讲的。[此有所有]:有就是能有,就指无明。谓无明妄觉,以自己为能拥有他法,一切法从无明而生。所有指三细之诸相,整个句就这么说,阿赖耶以颠倒故,计自己为能拥有,而业相、转相、现相三细之相则为其所拥有。简单讲,都是阿赖耶识一念妄动,所产生的无明相,变成了业相、转相、现相。[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因就是依,即能依,就是指无明。非因就是非真能依,非真能依,因为无明空无自性,因为无明非真能依,以无明无自体性故。诸位!真心才是有体的,如来藏性才是真有体的,无明他是幻化妄动而来的。且以无明但是一念之迷,全体是妄。所因就是所依,谓无明即非真能依,亦非真所依。住就是能住之心,指八识。

所住,所住之法,指无明。此谓能住之心与所住之无明等。所住者乃至十二因缘、四大、五蕴、六尘、十八界等相,亦皆虚妄无体,所以了无根本。在座诸位!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十二因缘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四大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五蕴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六尘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即显;十八界当体即空,如来藏性就显。虽是妄,但是离妄即真,诸位!就在当下。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本就是动词,义为以什么什么为本。谓以此无住之本心本性而得建立成就身心世界,依报正报、有情无情,二种世间。所以说以无住为本,成一切法。在座,无住就是整个佛教修行启动到终点,统统要用这二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三藏十二部经典,叫你怎么修行?就是叫你无所住。《传心法要》里面讲,但行无所住,其他法不用行,自然成就佛道。以无住为本,成一切法,何以故?以若有所住则一切形成不动不异,如果法不动不异,则一切皆不得生起,是故法性如是以无住故,故得成就一切法,此为一切法真如之不变随缘义。

 [义贯][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觉妙[]之真[],其[]本自[][]照法界[][]妄加一个[]字,于本明之觉体上,遂[]起业识之[],业识之[]由无明力,转本自有智光,而[妄见][],则见分与相分成就,于是[从毕竟无]生灭、本自寂灭中,由妄见故而转[成究竟有],生住异灭之有相。[][]之无明与[所有]之业相、转相、现相三细之相,实[]真能[],亦非真[所因],无明非真能因,以无明无自体性故,能因之无明心即妄,所因之三细就更非真。是故能[]之心(八识)与[所住]法之[](十八界)二皆虚妄,[了无根本]之体,但是一真所现之幻象,是故[][此无住]无起无灭之性,而得[建立世界]山河大地依报之体、[及诸]十二类[众生]正报之体。这个起无住、无明之性,就是六祖讲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简单讲妙真如性可以展现在万法,因为他没有起灭,任何缘起的法,他都没有起灭,缘起当体即空,所以无住就建立了真正的一切世界缘起,统统在无住的心性里面,所以持无住、无起、无明之性,而建立了世界与山河大地,所以山河大地在无住的心体里面,依报之体以及诸十二类生,十二类生的众生之正报之体,都是依据无住、无起、无明之性。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注释]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迷就是迷失,本圆明就是本自圆明之性。意思是说由于迷失本来是圆明的真如本性,此就是起惑,是就是于是,因此是生虚妄,于是生起种种虚妄之相,这个就是造业。合起来讲,这是以一念无明生三细之虚妄相,复由三细更生六粗之相。六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等等。[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妄性就是惑业之性本妄。所依就是所依之体。此谓,一切惑业之性,并无实所依之自体,故妄性本空。诸位!如果你了妄本空,那么就对这个虚幻缘起的如梦幻泡影的世间,就不会再执着了。[将欲复真]:此谓入于虚妄境界之后,也就是久处轮回之后,心生疲惫,想要恢复本自清净而无奔驰的真性,现在大家就是这样子,你今天为什么来听经闻法,因为轮回很累,有钱的很累,没有钱的更累,官当得很大的很累,说不定明天就下台,是不是?没当官的很想当官,也很累,拼了老命,对不对?搞关系,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很大的关系,永远扯不上关系,所以官当得很大的人,后来也觉得很疲惫,没当官的也是很疲惫,所以有钱、没钱、有官、没官统统很累,这个时候,就很想要走修行的路线。怎么样?想要恢复本自清净没有奔驰的真性。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欲真想要恢复真性之念。已非真真如性,然此念已经不是真正地依于真如不生灭性所发,而是依于久处轮回的六识妄心所发,所以实非与真性相应。 [非真求复,宛成非相]:若依于非真的生灭妄心,以求于恢复真性,则其所复者,亦成非真之相,也就是生灭之相。这整句的意思是说,师父如果用第一义谛大空来讲经,在座的诸位法师和居士,你必须用第一谛大空,没有生灭心来听经闻法。诸位!用生灭心来听经闻法,听第一谛大空,第一谛大空也变成生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讲的人要用第一义谛大空,没有能所的心演讲,那么听法的人,也是一样,用没有能所的第一谛大空来听法,这样子,没有能所的这个心,第一义谛大空才能够展现开来。所以佛在《圆觉经》也是这样讲的,如果你用生灭心来听经闻法,所有的不生灭法,都变成生灭法,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不只是师父的问题,是台下徒弟的问题。

 [义贯]:由于众生无始来[][本圆][]之真性,以[]因此而[生虚妄]之惑业苦,然其[妄性][]实自[]性,所以妄本空,[非有所依]之体。众生久处轮回,心生疲倦,诸位!轮回就是重复,你有没有感觉,你现在的生活都一直在重复,第二天起来,闹钟“铃….”,按下去,起来开始刷牙,上洗手间,刷牙刷牙,上个大小号,不净的排一排,再接下来,吃吃早餐,吃早餐以后,再来准备化个妆,对不对?把那个眉毛把它画得象老鹰的翅膀。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把它刺进去了,把它刺进去,刺进去以后,难怪现在很多的比丘尼,那个眉毛看起来就怪怪的,不nature(不自然)。因为在家已经把那个眉毛拔光了,出家以后也是要刺进去的,所以那个眉毛就没有办法。现比丘尼相,那一对眉毛又是刺秀的,很新鲜感。

所以说,化妆以后,再来就是上班,上班以后,朝九晚五,早上来上班,骑着摩托车上班,上班以后就开始坐下来,再来面对的就是领导,再来面对的就是电脑,就在你的面前,开启你的档案就输进、输出、下载,再来开始批公文,就开始一直就搞了搞了,搞到中午,期待中午吃个饭,中午吃了饭,休息一下,有时候还是很忙,是不是?吃好的,还得骑摩托车出去外面,好一点的老板就把外卖叫进来,对不对?这个老板算是好的,免费的请你。再来,下午一点多又开始干,干活,干活,是不是?到了(下午)五点期盼下班,对不对?如果银行上班,还得等到结账,虽然五点下班,还得等到七、八点,还没结账了。再来,到晚上骑着摩托车再回去就很累了,先躺下,再去洗个澡。每一天都得复,每天都重复,重复就是轮回,知道吗?生命有多么…很没意义了,不晓得在搞什么?生命真的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挣一点点钱,搞得身心疲倦,这个就是生命。在座诸位!那每个人都象师父你讲的,这个社会怎么办?我没有告诉你是这样,不是,是告诉你这样叫做不究竟,不是叫你脱离现实的社会来学佛,你学佛你面对现实的生活,是说你心生累,当你很累的时候,完全找不到幸福感,找不到依靠感,也找不到究竟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得这么的虚妄不实在,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目的,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要出家,头壳坏掉吗?是不是?这个就是众生久处轮回,心生疲倦了,现在开始要有动作了。

[将欲]离妄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得大自在的佛性。然此[]灭妄而复[]之念,[已非]依于[真真如性],以妄本来就无体,妄本无生,见妄有体已是虚妄,今欲灭妄,那么就是妄上加妄。若依于此[非真]之有生灭妄心,而[][]真常之性,则其所得到的,亦[宛成非]真,无常之[]。有因就有生灭,果也必有生灭也。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注释:“非生、非住、非心、非法”:“非生”,谓无明本非有“生相”,因为无明本空,无明无体,以无明无体,由虚妄生,犹如空中华,虚空中本来没有花,是因为眼睛出了毛病,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花,如果真的眼睛没毛病,就像佛心中没有毛病,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妄相,体性本空。因为我们本身心灵有毛病,看到的就好像是真实世界,好像有真的那么一回事,其实是没有。犹如空中的花,所以,故实非有生相。“非住”,谓业识非有住相,以诸识念念生灭,念念不住故,无有住相可得。我们念念生灭,念念执着,念念生灭。“非心”,谓见分非真心相,以见分乃依无明生故。“非法”,谓相分非真法相,以离能见之见分外,实无所见之相分,唯自心现,心外无法。所以但有能所俱是戏论。

“展转发生”:虽然无明与业识,皆非实有生、住之相,诸位!在这里补强一句:但在众生看起来,这个世间是完全真实的,是不可改变的世间,皆非有实生住之相,但是在众生看起来,有,实在有生,有可以安住、执着之相。在众生看起来是实体的,这个桌子就是桌子,为什么说不是桌子呢?佛陀讲的,桌子的相,体性本来就空,不是说没有这个桌子。见分非心内真有其体,相分亦非心外实有之法,然却以无明力而辗转发生三细六粗,不能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生力发明”:“生力”,润生之力,此指无明,盖无明有润生之力,故此无明称为“润生无明”。(又无明之能发诸业者,称为“发业无明”或“润业无明”。)润就是滋润的意思,贪爱就是滋润,滋润无明;那么发业无明,就是滋润生死。发业无明比较强大,他是掌管生死的,所以发业无明就是增加生死;那么润业无明就是贪爱一直增加,滋润生死。此句言“以无明润生之力,能显发妄明,妄明即妄惑。因为其实是惑,却自以为明,故称妄明。以认妄为明,故不能舍。“熏以成业”:承上,此妄惑复熏习八识不断,以成诸业。此为“起业相”。“同业相感”:父母子女以同业而相感相召、相吸相系,此为“业系苦相”。

在座诸位!有一句台语讲得很好:来到世间,一切没怨叹,拢总是自己的业力。因为今天有大陆团的,用国语再讲一遍:来到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以怨恨的,父母也不一定要生你,但是大家的业力,所共同感召的,你也不见得要选择这样的父母,但是你也莫可奈何,随业而来的,所以,父母生儿女,是因为业,感召的业,那么儿女被父母所生,也是感召的业,三个都做不了主。所以,来到世间,一出生,就有一定的定业,一定的业力。

所以在座诸位,无论你今天的出生,有什么遗憾或者不满足的家庭,诸位!这个不是怪罪你爸爸,也不是怪罪你的儿女说:我为什么生了一个这么不肖的儿女呢?怎么讲他就是叛逆!诸位!那个是讨债鬼来的,也不用怨恨,这个就是业力。当然,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改变的,譬如说把孩子教育好,譬如说孟母三迁,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迁…第一次迁,第二次迁,第三次迁。所以,后来的,出生以后的这个,现在所造的业,有时候也可以改变夙命。因此,告诉大家同业相感,这个有一点好处,就是这个没有什么好怨恨的,这个就是你夙世来的。爸爸妈妈也不一定要生你,而你也不一定要跟着爸爸妈妈来,但是,就是无奈,他就是来,而来有什么理由?没理由,就是业,共业所感,所以,不必怨叹,不用怨恨。所以,研读佛法就是有这个好处,以前很恨他的爸爸、妈妈,怎么把我长得这么丑呢?可是呢也不能怨恨,这个是自己的业力。“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相灭相生”之“相”,指“中阴身相”及“后阴身相”,由于有能召感之业,所以于七七四十九日中阴身相灭后,接着便有后阴身相生起。入胎,入胎叫做后阴身相起,后阴就是入胎相。

 义贯:无明[]真有[]相,(以无明无体,其体本不生故),业识亦[非]有[住]相(以八识念念不住故),见分[非]真[心]之相(以见分从妄而生故),相分[][]相,(以相分唯心所现,心外无法故),本皆虚妄,然以无明力故[展转发生]三细六粗,不能自己;以无明润[][]而显[][](以依于妄惑,而妄欲加明),此妄惑复[]习八识[以成][](是为起业相);从而父母子女以[同业]而互[相感]召、相系相执,不能得脱(是为业系苦相)。又[因有]此能[][],故此身报尽,于中阴身[相灭]之后,后阴身[]随而[]起,无有间歇,[由是故有]种种[众生颠倒]之相,生灭循环不已。世间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三世四方就是相成,三世涉入四方,四方进入三世。

注释:“世界颠倒”:这是指有情世界之颠倒。那个世界不是器世界,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器世界跟有情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的世界是讲有情世界的颠倒,包括十二类的众生叫做世界,全包叫做世界。“是有所有,分段妄生”:“是有”指无明。“所有”指众生之根身。“分段”,即分段生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那我们现在做人,不错了,这一段生死算不错,还知道有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懂得要孝顺父母,懂得要尽忠报国,懂得要和谐社会,我们做人就有这个本分事。可是做畜生就不一样了,做畜生很幸苦的,你看国家地理频道,或者动物频道,每天只有为了吃,为了繁衍后代,为了吃。你看那个北美的灰熊、棕熊,准备要去吃鲑鱼,它不吃鲑鱼撑不了冬天,冬天全部下雪,零下四、五十度,鲑鱼它就会回流。你说熊来吃这个鲑鱼,你说,它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这个就是业报了,很难论断,是不是?它不吃,它撑不下去,冬天零下四、五十度。其实,棕熊百分之八十都是吃草的,等到鲑鱼回流的时候,大概十四天、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它就拼命吃、拼命吃,让它的体重增加了二、三倍。所以,只要你变畜生,你这个业就被安排定了,对不对?就被安排固定了,没办法转。此谓,由于无明力,揽根结尘,故令虚妄能有之无明,执其根身以为所有,因而有分段生死之根身妄生妄灭。

所以在座诸位!劝大家,要珍惜这一辈子获得到人身,又得闻正法,这个比你中第一特奖,台湾的几亿彩券,来得更有意义,几亿花得完,法身慧命是永恒的。所以诸位!得到人身又听闻到正法,何其幸运啊!

 [因此界立]:“界”,内外界。此谓以根身即成,即有内外,故内外界亦跟着成立,即内外有隔。 [非因所因]:无明虽是虚妄,非是真因,却成为虚妄世界之所因。[无住所住]:世界虽然亦空,本来无住,无法可以执着、也无可得,然亦成宛若有所住之相。所以在座诸位,你去外面告诉人家说,这个世界是假的,人家说你是神经病,是不是?男女朋友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你抱着,那个是骷髅,那个是白骨,虽有所抱,其实那个是空性啊!对不对?那你看看,男女拥抱的时候热情如火,跟他讲:你抱的东西不是真的啊!他会说:“你疯了!”感觉那么真实,为什么不是真实的?所以说,要让人家来信佛、修学佛道,还得有一点善根,他才听得进去。所以,佛弟子要拥抱究竟的真理,拥抱佛陀的究竟真理,只有这个能够让你渡过生死,拥抱般若真理,就像带了一个浮囊,要渡过生死的水流,抱住佛陀的真理,就像抱住浮囊,渡过生死的逆流、业流,所以,要抱住佛陀的真理。

[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世”,指过、现、未三世。谓虽若有所住,然此住实乃暂住,刹那迁谢,故如川流不息,因此三世成就。[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若以三世涉入四方,则四方各有三世,如东方有过、现、未,西方有过、现、未,南方、北方亦然,有过、现、未,故三四一十二,三乘以四,即成十二类。若以四方涉入三世,则三世各有四方,东、南、西、北,如过去世有东、南、西、北;现在与未来亦如是,东、南、西、北,故亦有十二类。

 义贯: [阿难,云何名为]有情[世界颠倒]?是][]之无明,及其执为[所有]之众生,由无明力揽根结尘,故有[分段]受生之[][][因此]内外之[]相成[];因为我们执着这个色身为内,那么其他就叫做外,无明本空,[]是真[],却成虚妄世界之[所因];世界也是空,本来无生[无住],却成若有[所住]之相;此等妄相不得常住,刹那变灭,念念[迁流不住,因此]虚妄之三[世成]就。如是[三世][四方][和合相涉],相涉就是相成,三世乘以四方,或者四方乘以三世,就是十二,而[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故知十二类生颠倒之相,皆由一念无明妄心之所熏变。)

经文:【“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注释: [因动有声][],无明风动。我们常讲:无明像一阵风。以无明无相,而其动如气、如风,虽无形相,而其力甚大,所以说无明风动,又,风虽不可见、不可执,但风动时则有声。无明也是这样子,无明风动的时候,则有微细之声(动尘)生。[因声有色]:我们这个无形之声相,再黏湛于精明之体,就是把精明之体黏住了,因此结暗为色,所以因声有色。所以每一种色都可以发出声音。 [因色有香]:此色境再返熏妄心,令生颠倒,而有香尘生。 [因香有触]:香尘又更返熏,因此而有触尘生。(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6.17)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三套(全)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2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3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4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5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6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7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8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9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