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不要随便说”弟弟还小你要让他“了!孩子承受的重大人永远不会理解。

2015-10-28 英华兰的DrBing


前言


昨天的文章《那些我们父辈的思维遗毒》,很多家长留言补充到了“重大轻小”、“重男轻女”。


早年收到长期的,不公平的待遇,对孩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女孩。这种情况不单发生在二胎家庭,还有亲戚、朋友家庭聚会的场合。我们作为家长往往下意识不经思考就说“弟弟比你小,你要让着他...”


当食物玩具稀缺时,分给小的。

当孩子推搡争执,不需调查是非,小的有理。


这个准则对家长真的很省事:不用问是非,动脑筋了。但个处理方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一个刚满18岁,记忆还鲜明深刻的大孩子现身说法。


PS:昨天文章涉及po-li-tics被删~呜,还想阅读请回复 ”遗毒“~





作者:她在巫山上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488401/answer/48441859
来源:知乎


八岁的时候,我有了一个弟弟。


八岁或许是一个在大人眼里应该懂事的年纪,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在弟弟出生之前,我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

也并不是说弟弟的降生会剥夺我所受到的爱,只不过有什么悄悄地变了,微妙的,飞快的变了。也许是改装成崭新婴儿室的书房,也许是父母眼里一种与我无关的喜悦。

我八岁。但是我知道。

房子里洋溢着一种奇妙美好的氛围,从妈妈高高隆起的肚子里盛大地散开。那种滋味难以言喻。 因为我突然发现我的妈妈居然变成了别人的妈妈。

我很爱我的弟弟。但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恃宠而骄的淘气鬼。


总之从八岁到十八岁,“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已经让我的耳朵听到起茧。


最开始是一个苹果。接着是一个玩具。再后来是餐桌上的座位。方方面面,无孔不入。

父母依然宠爱我,但很明显,这似乎是一种“second place”的宠爱。


就像酒店里的VIP,他是VVIP。

我抗议过这种莫名其妙的逻辑,我是姐姐我就要让着他?凭什么?


但那是一种多么名正言顺的语气,于是我被套上了“自私”的帽子。

起初他不懂,但后来随着年纪增加,弟弟甚至学会了用这句话来争取一些不平等的权利。


一家人出去旅游,限制三人的马车,我只能和两个陌生人同坐。
为什么?


因为你大,姐姐要让着弟弟。


初中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面的一个情节我记得尤为深刻: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废墟下。妈妈选择了弟弟。


导演和编剧做下了许多铺垫,给出了许多理由。但是这伤害依旧。


忘不了电影里女孩那一瞬间闪烁的眼睛。


我感同身受。

看完电影我哭了很久,我从来没有对一部电影这样入戏。


最后憋不住我终于在饭桌上问出声,“如果是我。若果是我和我弟压在下面,你们救谁?”


也许我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因为幼稚如我亦懂得,在那样的灾难下,无论是谁得救都是好的。但是爸妈听完只是平静地夹了一筷子菜,说,“谁小救谁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

如今弟弟长大了许多。他渐渐成长成一个性格坚强大方心理健康的男孩。看着他从襁褓中的婴孩到现在仅仅矮我半个头的少年,我感到欣慰。

父母在我的成长路上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给我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精神条件。我爱他们。没有他们,我不会是我。

只是这个姐姐弟弟的问题,尽管我已长大,不再在乎,它却在潜移默化中将我变成了一个敏感且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许因为从小就知道,我被遗弃,我的“不重要指数”更高一些,所以我必须优秀,必须懂事,不能麻烦别人。

有一个弟弟很幸福。没有弟弟的人不会懂。


但是没有弟弟的人同样也不会理解一些除了幸福之外的感情。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不会让她这样长大。


后话


孩子的价值观和大人不一样。一粒5毛钱的糖,一个几块的“破玩具”,对他们都有着我们眼中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家长也许也并不是偏帮小的,或偏帮男孩,仅仅是觉得这事实在太“小”,大孩子应该更“懂事”而已。于是孩子就遭受了对他们来说“天大的不公平”。


他们心理承受的痛苦是大人无法预见的。长期下去,可能会形成下面的人格特点:

  1. 习惯性弱势,不敢争取,不敢维护权利,不敢说不

  2. 缺乏安全感,遇事患得患失

  3. 表面大方,内心自私

  4. 形成讨好型人格

  5. 缺爱

还记得之前DrBing科普文章说过的“嘚瑟小怪”(睾丸素)和“压力小怪”(肾上腺素)吗? 长期的结果就是一个习惯性处于压力状态,充满负面情绪的人格,根本不健康。


所以,在传统多子女家庭,长女往往是众多孩子中的牺牲品。


解决办法是什么呢?作为家长一定要在每个冲突场景,花心思去理解、去调查,做到尽量公平


希望今后的中国家庭,老故事不会重演。




老规矩右下角写评论




10月福利补领 1万个儿童英语小动画:资源宝盒


DrBing亲自收集、分级整理的儿童英语动画片和儿歌资源一万多个。原价99元一年使用权,本次9.99元终身不限次数使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点击这里可以了解详情。



长按下图可进店购买




关注我:英华兰的DrBing



屈子曰“心如兰兮终不悔”

意思就是心里关注着英华兰,最终一定不会后悔。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相关阅读(点击标题阅读)


家族遗产系列

《我的二货爸爸留给我的教育点滴》

《成为母亲是人生的重新起航》

《四个德国孩子的命运差异》

《什么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遗产》


生命动机系列

《什么让孩子将来乘风波浪》

《感情原型和早期体验主导孩子的一生》

《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症》

《五步法让你放下焦虑》

《贫民窟的千万富翁》


两极世界系列

《脑神经科普:聪明的孩子大脑是怎样》

《学霸和学渣是怎样在0-6被注定的》

《数字化痴呆——数字时代孩子的必然疾病》

《英式精英教育真相》

《人傻钱多的德国教育公平》

《“美国梦”支撑的美国教育》

《寒门难出贵子》

《寒门也能出贵子,18岁浙大生自白》

《穷孩子富孩子思维差异》

《发现的乐趣——诺贝尔爸爸的回忆》

《两极世界——如何让孩子在未知未来生存》


精英系列

《培养精英装逼史》

《学霸君省力法》

《为啥学霸往往代代相传》

《精英的代价和幸福的普通人》

《我们的孩子用什么和勤奋的富二代们竞争?》

《早期体育修养该给孩子带来什么财富》

《20W的天价幼儿园,上了就会成仙吗?》

《人生赢家の条件:哈佛为时76年实验结果》

《孩子成材不尽孝?养Ta干嘛》

《从小县城考到了清华才发现自己弱爆了》







阅读原文进入“资源宝盒”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