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全!正念禅修方法的52个问答总结

班迪达长老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今天推送的是珍藏版班迪达长老的问答系列,选自《修習毗婆舍那的方法》。如果想要电子版,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


给正念小白的提醒:如果你是初学者,下面的有些问答环节,你可能会感到很困惑,例如最后几个关于观智的问答。主页君的建议是,就像进森林砍柴一样,先取用你觉得有用的部分,不必一下子都把柴火搬回家。理解是一步步增长的。每一年你重新阅读一些文字,你会发现理解的层次不同了,这就是禅修进步的表现!


另外:因为标记是班迪达长老教的一个方法,而很多其他的禅修中心并不教这个方法。主页君觉得,你可以自己判断并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




1. 什么地方最适合禅修?

佛陀建议森林里的树下或者是任何安静的地方,都是极适合禅修的地方。


2. 禅坐时应怎样坐?

禅修者应宁静、安详地盘腿而坐。


3. 背有问题的人怎么坐?

如果盘坐很困难的话,也可用其它坐姿。有背痛问题的人,可以使用椅子。不管怎样,背要挺直,和地面成直角,但不要太过僵硬。


4. 为什么要坐得挺直?

坐直的原因很容易了解。弯曲驼背的话,很快就会引起疼痛。再者,不藉外物而保持挺直的这一种身精进,能够为你的禅修实践带来力量。


5. 为何选择姿势很重要?

若要有安详的心,我们必须先确定身是平静的。所以,选一个能让我们长时,保持舒适的姿势是重要的。


6. 坐定后,应做什么?

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腹部。不要强迫、控制你的呼吸,应正常地、自然地呼吸, 不刻意放慢、也不刻意加快。


 7. 呼吸时,你会察觉到什么?

吸气——腹部上升时,或吐气——腹部下降时,你会察觉到某些感受。


8. 该如何让观照更加准确?

确定你的心注意着腹部上升及下降的整个过程,如此便能让观照更加准确。观照腹部上升的移动过程里所包含的一切感受; 亦即,观照它的开始、持续的过程,乃至它的结束。然后观照腹部下降的移动过程中所包含的一切感受;亦即,观照它的开始、持续过程,乃至它的结束。


我们说腹部的上升、下降有开始、中段, 以及结束,这是为表明:你的正念应该持续且彻底,而非要你刻意把这些过程分成三段。总之,你应该观照每个移动,从其开始直到结束。应注意的是,不应用过度聚焦的心盯着这些感受,尤其不要想找出腹部移动是如何开始与结束的。


9. 为何在禅修中,精进和准确观照都很重要?

精进和准确观照都重要,如此心才会直接、有力地接触到那些感受。


10. 有助于精准观照的方法是什么?

有助于精准观照的方法是,对所觉知的对象(感受)在心中作一个「标记」,在心中轻柔地默念出该「感受」的名称,例如:「起、起…伏、伏」。


11. 当心散乱,开始胡思乱想时,你应怎么做?

这个时候,要观照那散乱的心!觉察自己正在乱想。


12. 如何净化妄想的心?

标记那个想心,在心中默念:「想、想」,〔待妄想结束〕之后再回去观照腹部的起伏。



13. 注意力有可能一直完全专注在腹部起伏吗?

虽然努力这么做,但是没有人可以永远地让注意力完全地专注在腹部起伏。其它的所缘必然会出现,变得显著。因此,应观照的范围,含盖我们所有的经验:所见、所听、所嗅、所尝、身体的触觉,以及心里的念头——如想象的影相,或者种种情绪。不论哪一个所缘出现,你都应该立刻直接观照它们,并在心中作一个轻柔的标记。


14. 什么是坐禅的基本原则?如果其它的所缘碰触了心,把心引离原来的腹部起伏,我们该怎么做?

坐禅期间,如果另一个所缘,强力地触击我们的心,而把心引离了腹部起伏,那么, 我们就必须观照这个所缘。举例来说,如果坐禅期间,出现了巨大的声音,此时,应有意识地立即把注意力导向那个声音。直接觉知那声音,并轻柔、简洁地在心中做个标记, 默念:「听、听」。 当声音消逝,不再显著时,再回到腹部起伏。这是坐禅时的基本原则。


15. 什么是最好的标记方式?

不需使用复杂的语言。简单的用词最好。若是眼门、耳门、舌门,只要分别标记:「看、看」,「听、听」,「尝、尝」。


16 标记身体上触觉的方式有哪些?

对于身体的触觉,我们可选择能略为清楚描述所缘的语词,像是「暖」、「紧」、「硬」或「移动」。


17. 该如何标记念头?

念头有许多种,但实际上,它们可归为几个明显的类别,如「思考」、「想象」、「回忆」、「计划」及「影相」。


18. 标记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标记」的技巧时,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善于用词。「标记」是为了能帮助我们清楚地觉察经验的真实本质,而不会沉陷在其内容之中。它让我们的心获得力量与专注。


19. 禅修时我们寻求什么样的觉照力?为什么?

我们寻求的,是一种对身、心现象深入、清晰且精确的觉照力。这种直接的觉察力, 能让我们看清生命的实相,看清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


20. 坐禅一小时后,我们的禅修就结束了吗?

禅修不需要在坐禅一小时后就结束,我们可以终日持续处在禅修的状态中。


21. 禅修者应怎样从坐禅的姿势起立?

从坐禅的姿势起立时,你必须仔细地观照:先是想张开眼的动机——「动机、动机…张开、张开…」,体验「动机」的整个过程, 并觉察开张眼睛时的感受。从变换姿势的整个过程一直到站立,开始行走,都应运用全分的观照力,持续仔细且精确地观照。

 

22. 一整天里,除了坐禅和行禅以外,禅修者尚需观照什么?

在一整天里,你尚应观照并且标记所有其它的活动,如伸直、弯曲手臂,拿取汤匙, 穿着衣服、刷牙、关门、开门、闭上眼、进食等等。这些活动,都应仔细的观照,并在心中作轻柔的标记。


23. 一整天当中,是否有什么时间,是禅修者可以放松正念的时候?

除了睡眠几个小时以外,在其余所有的醒觉时间,你皆应试着保持续不断的正念。


24. 要终日保有持续的正念,似乎是很辛苦的工作。

其实,这并非是件很辛苦的工作 ,不过是坐禅、行禅,并单纯地观照着一切生起的现象而已。


25. 密集禅修的一般作息状况是怎样的呢?

密集禅修时,通常是行禅与坐禅交替进行,分别各进行约相等的时间,行禅后坐禅, 坐禅后行禅,如此交替进行一整天。


26. 每次行禅的时间该多久?

标准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但是,四十五分钟也可以。


27. 禅修者该选择多长的行禅走道?

就行禅的走道而言,禅修者应选择长度约二十步长的走道,缓慢地来、回行禅。


28. 行禅对日常生活有帮助吗?

有的,坐禅之前先行禅一小段时间,如十分钟,能帮助我们的心更加专注。除了这个利益之外,在日常生活身体活动的期间,行禅所训练出的觉照力,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


29. 透过行禅培养出的心,有什么特质? 

行禅能培出平衡且精准的觉照力,以及持久的定力。

 

30. 行禅时能见到深奥的法吗?

行禅时,可以见到非常深奥的法,禅修者甚至会在行禅的过程中证悟!


31. 若坐禅前未事先行禅,这样会有什么坏处?

若坐禅之前未事先行禅,禅修者在坐禅时,就会像是电池老旧的车子,将有一段时间难以启动正念的引擎。

 

32. 行禅时,我们要观照些什么? 

行禅时,注意行走的过程。


33. 走较快的时候,应如何作标记?应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若你走得相当快,应观照并标记脚的移动,「左、右、左、右」,用注意力跟随着整个脚部的感觉。


34. 走较慢时,应如何作标记?

若你走得较慢,观照并标记每一步脚掌的「提起」、「移动」及「放下」。


35. 无论走快或走慢,应把心放在哪里? 

无论快、慢,你都必须把心放在行走的感觉上。


36. 行禅时,到达走道的两端时,应做什么?

要观照停在走道终端时所发生的现象, 无论是站着不动、转身、或再次开始行走。


37. 要用眼睛看着脚吗?

除非因地上有障碍物而需要特别留意, 否则不要用眼看着你的脚。试着观照脚部的感觉时,在心中保留脚的影相是没有帮助的。你须专注在感觉本身,而它们并非是影相。


38. 观照行走的感觉时,会发现什么?

就许多人而言,当他们能够纯粹的觉知「轻快」、「推动」、「冷」、「暖」等身体现象时,这便是个有趣的发现。


39. 通常应如何标记行走的过程?

我们通常把行走的过程分为三阶段的移动:脚的提起、移动及放下。


40. 怎样让觉照更加精确?

为了帮助我们能精确地观照,我们把脚部移动的过程清楚地分段,在每个移动过程的开始作个轻柔的标记,并且确定我们的觉察力,清楚且有力地跟随着脚部移动的过程,直到它结束。


另一个重点是,在脚开始往下移动的剎那,立刻标记脚部放下的移动过程。


41. 在禅修中,世俗概念的知识,是否重要?

以「脚的提起」为例,我们知道它的世俗称谓,但是在禅修中,重要的是,穿透这世俗概念去了知整个提起过程的本质:从想提起的动机开始,持续整个提起的过程之中所包含的种种身受。


42. 如果用以觉知「提起」过程的精进力, 太过或不足,会如何?

觉知脚部提起的精进力,若太过的话, 观照就会越过那些感受;精进力不足的话, 就无法到达所缘。


43. 若精进力平衡的话,会怎样?

精确的瞄准目标,有助我们平衡精进力。当精进力平衡,而瞄准精确时,正念就能稳固地建立在所缘之上。


44. 若要长养定力,心需有什么样的要素? 

精进、准确、正念三个要素需现前,才能培养出定力。


45. 什么是定?

定是心的统整,心的一境性。其特质是令心远离散乱。


46. 愈贴近脚部提起的过程,我们会观察到什么?

当我们的心愈贴近脚部提起的过程,我们会观察到,提起的过程像是一列缓缓走过马路的蚂蚁。从远处看,那行列像是静止的, 但近一点看,那行列就会开始摇晃、摆动。


47. 若更贴近,将会见到什么?

若更贴近,那行列会分成一只一只单独的蚂蚁,我们会知道当初的「行列」只是个幻觉。这时,我们能正确了知,蚂蚁的行列, 只是蚂蚁一只接着一只相续不断而已。


48. 什么是「智」?

「智」是一种心所。当我们正确地观察, 如观察「脚的提起」,从其开始到结束,名为「智」的心所或心理特质就愈接近所观察的目标。「智」愈接近,就愈能看清楚脚提起过程的真实本质。


49. 什么是「智次第」?

这是人类心灵的一个奇妙事实,也就是,当「智」藉由「毗婆舍那修行」,或说「内观修行」而生起及深化之时,真理的某些面向,就会开始依循固定的次序,向禅修者显现。这个次第称为「智次第」。


50. 禅修者所体验的第一个阶智是什么? 

禅修者所体验的第一个智是,直观地了知——非藉由理智或推理——脚提起的过程等等,乃由心理现象与身体现象所构成。 这身体现象——「色法」,与心理现象——「名法」彼此相关,但却截然不同。

 

51. 智次第中的第二智是什么?

禅修者开始看到整串的心理现象与身体感受,了知名、色两者之间的关系。禅修者极清晰且直接地了知:想举脚的动机,引发「移动」的身体现象,这是「名」引生「色」。禅修者也了知强烈的热的感受,产生想要把行禅的地方换到有遮蔽的地方,这是「色」引生「名」。对因果的了知,有许多的方式; 当此智生起时,生命就显得比以往单纯许多。我们的生命不过是身、心因果的相续而已。这是智次第的第二阶智。


52. 下一个阶智是什么?

当定力愈强,我们会有更深的了悟。例如了知举脚的过程是无常、无我,一个接一个以极快的速度生起又消失。这是专注的觉照力能直接了知的下一个观智内容。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没有「人」存在,身心现象依据缘起法则,生起又消失。「移动」、「坚实」的幻觉,就像电影一样。就一般人的认知而言,电影充满着种种人物与物体,像极了真正的世界。但是,如果把电影放慢,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个别、静止的电影画面所组成。



精彩内容回顾

刷牙、洗澡、上厕所时,可以做的正念练习

佛教如何帮助戒除酒精与尼古丁的瘾习?

一张图片告诉你,不要相信你的念头

宁铂: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认知行为治疗

正念认知疗法创始人Zindel Segal谈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龙普敦的《法语微言》合集

工作中如何练习正念禅修?

佛陀说,不应盲目信赖外在权威,那么我们到底要相信什么?

正念禅修者对治疼痛的方法,你最好早点知道!

最好看的佛系心灵短片合集!

原来,最纯粹的佛教寺院生活竟然藏在美国加州

2018《维安正念小站》最受欢迎的文章

内观禅修中的十大误区坑了很多人,你知道多少?

也许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大病一场

"三十几岁正是抑郁的好时候“



扫码关注



—心理咨询私人定制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感恩相遇!有话说、推荐资料、预约一对一咨询,+微信号mindful_weian

好看你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