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柏林国际诗歌节上的中文诗
今年5月25日开幕的第十九届柏林国际诗歌节,昨晚是高光点之一:由艾未未、郑小琼和我共同组成一场活动。
郑小琼:前农民工诗人,书写的不仅是中国的底层、更是全球化利益社会的底层人生。艾未未:最新的电影《人流》,题材是国际难民,主题则是当下传染了整个人类、人性的自私和冷漠。我们都被称为“中国”,但都和以前的“中国”概念大大不同。这是新现实,更是深现实。它赋予了当代中文诗独特的意义。本次柏林诗歌节,集中展示出了全球化精神困境下的中文诗意。
昨晚有几个“第一”:艾未未生平第一次参加国际诗歌节;郑小琼第一次到柏林;艾未未第一次亲耳听我朗诵《一粒葵花籽的否定句》;我和艾未未合作的限量版新书《威尼斯哀歌》第一天正式出版;艾未未第一次为诗歌节设计T恤衫:前面是他的《孩子》图像,后面为我的诗句“不让这首诗沉沦为自己冷漠死寂的美”;艾未未父亲艾青先生写于1979年柏林的诗作《墙》第一次被译成德文、并在柏林诗歌节上被朗诵。
诗人杨炼身穿艾未未第一次为诗歌节设计T恤衫:前面是他的《孩子》图像。后面为诗人诗句“不让这首诗沉沦为自己冷漠死寂的美”
活动由我朗诵《一粒葵花籽的否定句——致艾未未》开始,略作讨论后,由郑小琼用四川方言朗诵她的《别》等三首诗,再进行到我朗诵《墙》和艾未未回答他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在他的大型纪录片《人流》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由我朗诵《威尼斯哀歌·沉溺之诗》结束。全程九十分钟,因为观众爆满,诗歌节不得不临时更换较大场地。艾未未和我签名的T恤衫利润将全部捐给在柏林的难民孩子,所以观众购买踊跃。
签名T恤衫利润将全部捐给在柏林的难民孩子,观众购买踊跃。
视频1:杨炼柏林诗歌节花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89e5jir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柏林诗歌节活动集萃
诗人杨炼和艾未未、还有出版《威尼斯哀歌》的意大利出版社 Pierpaolo Pregnolato 和制作这本限量版的艺术家 Roberto Mazzetto
威尼斯哀歌(四)
沉溺之诗
Rialto桥 一座雪白的看台
亡灵眺望一条血河 在夕阳里流
在晚餐间流 祭祀的孩子已摆进
盘子 一页叙利亚 巴格达的菜谱
翻开水波上玫瑰红的碎片
我们眺望一条血河 赞叹着美味
多少腰肢 多少接吻 款款
抛光桥栏上的石头 别人的噩耗
不在风景里 多少贡多拉高擎
船头的刀斧 摇荡幸福的节奏
海涛声远远夺走的呼救不在照片里
不在眼前的断壁残垣 看着
一座雪白看台被欢声压着陷落
别人的乡愁不是我们的 并非
每个回不去的家都在酝酿一首诗
Joseph 你的密友沃尔科特
认出布鲁克林墓碑间缩微的曼哈顿
是否也剖开了这个舔着冰激凌的孩子
摸到蜷缩成肉蛆的孩子 艾未未的
比喻不在眼前 睡进化学反应的孩子
一点点变灰 成排望不到头的
没做完的梦不在眼前 不必问
哪只手 像盐搂着离去亡灵们的肩膀
死之抽象别搅扰生活
桥栏上的石头温软如玉 如肌肤
我们紧挤在一艘救生艇边缘
紧紧依偎着 那不会来到的
拯救 以什么去拯救?
沉溺 哪里是眼睛的海底?
Rialto桥 怀抱着每座桥下的血河
熙熙攘攘地流 无动于衷地流
雪白看台上什么也看不见
连亡灵也看不见 毁灭融入毁灭
天边海边都在桥边 桥下
躲不开的大海升起来 与厄运无关
与诅咒有关 小小的正义对孩子就够了
视频2:杨炼朗诵《威尼斯哀歌》(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823l7te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杨炼 (1955—),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生于瑞士,文革中开始写作,朦胧诗最早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1988年后环球漂泊,追求建立“诗意的他者”之自觉。2012年获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2013年获首届“天铎”长诗奖,2014年获卡普里国际诗歌奖(The International Capri Prize2014)。2013年应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2008年至2014年任国际笔会理事。现任汕头大学驻校作家暨讲座教授。现居柏林与伦敦。
更多延伸阅读: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七:“现实哀歌”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六:“柏林式写作”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四 :《山海经》人物
杨炼 II诺日朗因缘二:“柏林墙,到处都是!”
杨炼 II杨炼:上海文学“诺日朗因缘”专栏
1.以上文字、图片作品为诗人杨炼原创内容,版权为原创者所有,授权刊发。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诗人杨炼,使用请联络微信公众号W13916033760。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