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 | 古煜奎-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专)二等奖-031
提示:点击↑上方"小芳老师"免费关注哦
本文转自外语教学网,仅供学习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是为英语教师准备的营养大餐,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课例,学习优秀教师的组织课堂的形式、方式和技巧等,语言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去体会各位名师的教学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和知识。 看完记得留言,发表感想,告诉我们这位老师哪个地方最打动你。
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英语专业组)
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
获奖者:古煜奎
奖项:二等奖
古煜奎,2006年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教学期间多次荣获院级优秀教学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译,现为广州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著有《口译实战高手》一书。
立足于高山之巅,然后所见始广;潜行于深海之底,然后所行始切。
比赛心得
我于2006年留校任教,现在是我教学的第6个年头。这6年的教学生涯,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曲线。
教学生涯伊始,我的工作热情高涨,备课我总是尽心尽力,上课我则是带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海洋中畅游,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和疑惑。那时的我对韩愈的话有了切身的体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我做到了。教学的前三年,可以说是我的“教学蜜月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热情的消退,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教案重复,我开始进入了“教学迷茫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每天、每周、每个月、每个学期重复着一样的上课程序,讲来讲去就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那时我又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我还活着,但感觉自己已经被“掏空”了。
我开始问自己:如何才能突破这种教学的困境?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广泛地跟同事交流,旁听他们的课;我阅读大量教学书籍,从中获取教学理论知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终于有了答案。
“教”和“学”是教师之本。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做好了“教”,但是却没有做好“学”。我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掏空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自我积累和知识补充。现在我明白了:“教学”二字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还必须“学得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做到教学结合、寓学于教、以学促教。
也正是因为我想“学”,我报名参加了这次“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这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段让我毕生难忘的珍贵经历。回想起来,在比赛中获奖固然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我觉得这次参赛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在准备过程和参赛过程中所学到的种种知识和经验。
在这里,我想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两句话来总结这次教学比赛的心得:“要想让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相信经过这次比赛,我的教学航程又会重新扬起风帆,朝着更高、更清晰的目标迈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0365ao2z56
英语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这是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从这位选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该老师口语表达流利,发音清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能正确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此外,他能掌握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授课时精神饱满,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方面,该老师教学步骤清晰,能借助幻灯片的提示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由此展开教学。
该老师的一个特点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把扫读和细读结合起来。该位教师在探讨课文主题时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学生使用扫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各部分的大意,以句子填空的方式来抓住课文的主要要点。此外,在细读方面,该老师能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详细讨论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本质以及捐款还是不捐款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活泼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是我们经常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该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展开与学生的大量互动,使用大量的师生对话,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活跃课堂、训练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很有裨益。该老师从一开始就以问答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注意学生的反馈,所提的问题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我们从课堂互动可看出该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其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该老师能在授课中结合课文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意识到明喻在建构意义中的作用。
网络资源,仅供学习,侵权即删
名师课堂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