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梅花为学校立魂

赵玉珍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赵玉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校长 。2009年7月,走上了育才学校校长的工作岗位,同年9月,她带领育才人踏上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路,开始实施新教育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从此,每个育才人多了一个名字——新教育人。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她带领着育才师生坚定的行走在新教育路上。她始终心怀一个梦想,坚守一份情怀,致力一幅愿景,朝着幸福完整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


用梅花为学校立魂

作者|赵玉珍

(武陟育才学校校长)


武陟县育才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武陟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也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教育实验的引领,坚持从地方文化特色出发,用文化为学校立魂,取得了显著成绩。(《守望乡村里的一室梅花》)



         一、打造“梅文化”,让“梅花”的精神提升办学品位


育才学校有着30余年的办学史。建校以来,学校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育才人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坚守三尺讲台,勤奋耕耘,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同类学校的领先位置。我们育才人有着梅花俏不争春,清雅淡泊的品质和情操,也有梅花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在对新教育的追寻和探索中,我们从梅花的自身特点中提炼出了育才的精神与品格——自强不息、清雅淡泊。于是,“梅文化”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园至班级,逐步形成了育才学校的校园核心文化。我们还设计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标志“梅花尤尤”,尤尤的寓意,标志着育才人是特别的、突出的。“梅花尤尤”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我们育才学校不仅环境中见梅、文化中有梅、更是课程中含梅。“梅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每个育才人的心里。



如果你在梅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我们学校,就宛如置身于梅的世界。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两株腊梅,放眼望去红梅、白梅、绿梅、黄梅,真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校园的正中央,毛泽东的咏梅诗词大气磅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吟诵间,梅花那种谦逊脱俗、豁达自信的精神风采在您心中会油然而生。漫步校园,墙壁上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词,让您品味再三,不忍离去。有描写形态的《自然之梅》,有表达仰慕的《思念之梅》,更有抒发情怀的《人格之梅》。梅花班的同学们开展了“种下一株梅”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小手亲自点出了一朵朵形态各异的梅花,孩子们把梅花画在墙上、把梅花的品格“种”在心里。


为了让梅花的精神与品格影响每一个师生,我们将“梅文化” 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校诗中有梅“梅花报春俏,书香盈根茂。育才蕴趣梦,小学传大道。” 师生的发展目标中更有梅的精神和梅的内涵,教师“大气、仁爱、智慧、活力”;学生“自信、负责、合作、感恩”。  我们还用梅字进行班级命名,如“小梅花班”“小墨梅班”“梅朵班”“梅香阁”等。班诗、班级口号、班级愿景等更是从字里行间体现梅的精神、梅的品格。


我们学校的梅花课程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编写了晨诵校本教材《与黎明共舞》共六册。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梅花诗词编入其中。早晨,朗朗的诵梅声从每个教室传出,孩子们与黎明共舞,美好的一天从晨诵开启。音乐课上孩子们唱梅花歌曲,美术课上孩子们手画梅花、手工制作梅花、纸盘吹梅花。我们学校的音乐、体育组团队编排的“梅花绽放”课间操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上午与下午的大课间,操场上、舞台前,我们师生随着梅花歌曲、听着梅花诗词、做着“梅花绽放”课间操,梅的精神与品格逐渐内化于师生的心中,梅文化的引领,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育才学校的教育教学品位。



        二、发扬“共同体”精神,用三专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育实验有一句话叫,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立校之本,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新教育实验作为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实验,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即职业认同加专业发展。我们注重发扬“共同体”精神,用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交往的交叉互动中成长。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有多重身份,多种角色,学校的年级组团队、学科组团队、课题组团队、骨干教师团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参与,互相研讨,共同进步。


在问题的研讨探索中成长。我们的教师团队以“问题即课题,课题即工作”为思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当成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在教育教学创新中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是新教育人的教育理想,也是我校教师的职业追求。为了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我校积极开展《幸福教育1+x的探索与实践》 “1”指的是国家课程、常态课堂。“x” 指我校研发的各类特色课程。我们从新教育课堂教学三重境界入手,大胆进行课程单元整合。这一任务主要由我校的学科组共同体来承担。通过“三级研课”,探索国家课程单元整合的有效方法。今年,我校李方老师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举行的群文阅读观摩研讨,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赏,他们感叹:“没想到,群文阅读还能这样教!”去年,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举行的“一师一优课”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3节、市级优质课19节,获奖数量位居全县之首、全市前列。



在特色课程研发中成长。我校研发的特色课程主要有: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活动课程、班本课程。儿童课程主要由语文教师团队承担,活动课程主要由年级教师团队承担,班本课程主要由班主任团队承担。


2009年,我们开始实施儿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语文组共同体按照年级、年龄的特点,并结合我校实际共同编写出了一套六册的校本晨诵教材《与黎明共舞》。我校又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了各个年级的德性培养重点:一年级:言行得体;二年级:协商互让;三年级:诚实守信;四年级:自律自强;五年级:勇于担当;六年级:尊重感恩,年级组团队又编排了《德性教育三字经》充实了《与黎明共舞》的内容。每天早上,迎着早起的第一缕阳光,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跟着老师诵读经典诗文、德性教育三字经,童音童韵,奏响了一天中的第一篇章;中午校园里静悄悄的,每个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手捧书本,沉浸在书海中,书香弥漫,如痴如醉。为更好地实施儿童课程,我们坚持“静读星期一”活动,下课时间追跑打闹的现象不见了,浓浓的书香弥漫整个校园。


利用新媒体平台成长。如果说读是播种,那么写就是收获。诵读之后,低年级学生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描绘心中的想法,高年级学生在日记本或博客上抒发自己的感受。本学期我校师生共写博文一万多篇,被校信通推荐一百多篇,有效提高了师生的写作水平。截止现在,我校共有校讯通教师博腕儿12名、学生博腕儿6名、家长博腕3名,博腕儿数量居我县各校之首,在焦作市名列前茅。在校讯通举办的第10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我校师生及家长共1779人参赛,提交参赛博文23520篇,经过评选,我校共获各类奖项65个,包括11个书香班级优秀奖、11个优秀辅导老师奖、7个启明星奖、22个阅读之星、4个小小数学家、4个小小科学家、2个英语达人、4个书香家庭奖,获奖数量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排在前列。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成长。校园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灿烂,童年更有趣味。因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孩子们的活动课程。主要包含美德课程、体育课程、艺术课程、节日课程、庆典课程、语言课程。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年级组团队推出的国旗下主题教育展示,是我校开展的美德课程之一,舞蹈、相声、歌曲、故事、小品等形式多样的展示,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清明节祭奠烈士、母亲节给妈妈献礼、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美德课程,让孩子们践行了传统美德,学会了知恩感恩。

    

我校体音美教师团队开设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社团,是体艺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我们的社团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老师、定内容。我们的“口风琴社团”“手工社团”“五子棋社团”“合唱社团”“足球社团”“梅之韵”民乐社团均走在了全县前列。


校园读书节,是我校节日课程的一大亮点。从2012年开始,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我校都要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向师生及家长赠书、读书手抄报展览、诵读比赛”等活动,除此之外,我校的快乐六一、元旦联欢、体育节、艺术节等节日课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庆典课程更是精彩纷呈,为校园增添了无限活力。


有努力就有收获,在去年的艺术节活动中,我校社团参赛9个节目均取得全县第一。我校的“魅力汉字”社团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汉字听写比赛,取得了焦作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我市参加河南省汉字听写大赛,为我校、我县、我市赢得了荣誉。我校的足球社团代表我县参加焦作市2015年“市长杯”学生足球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校本、班本课程的编写中成长。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各班又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丰富的班本课程 。我校宋新菊老师抛开分数,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开设了一系列班本课程,有农历课程、生日课程、科学课程、儿童写作课程、黄河泥埙课程等。


在宋老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也纷纷开展了生日课程、成语故事课程、思维绘画课程、毛笔字课程、国学课程、喷刷画课程等各具特色的班本课程。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我们学校又从大语文的角度出发,本着“国学让孩子走向幸福”的理念,引进了华真大语文。我校确立了14个语文教师和班级作为第一批试验班级。他们品味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故事,书写汉隶秦篆。实验教师杨艳玲、李莉、李冬娟、宋新菊先后把他们上华真语文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的老师将华真语文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学国学之风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在梅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的专业品质在提升,幸福内涵在丰富。虽然我们只是位于中国成千上万个县城里的一所学校,但是,正如那“墙角数枝梅”也有自己的幽香,我们也正在过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文章转自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读写生活》杂志。作者单位:武陟育才学校)



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教师的生命叙事。“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 新教育实验强调生命应“保持一种思与诗的状态”,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叙事”。——《一个新教育教师的生命叙事——基于新教育的教师生命叙事个案研究》《新教育生命叙事的体裁与风格》、《生命叙事是什么,如何写?》、《新教育生命叙事的诗、思、史》《终结与开启――新教育榜样教师年度生命叙事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