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上出一堂“好课”?

朱永新 叶澜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谈]


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如何上出一堂“好课”?

——朱永新、叶澜、刘长铭这样说

编辑|守望者


一堂好课要有怎样的标准呢?是有好的目标、好的预设、好的过程、好的生成、好的评价?还是要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安全、舒适、热烈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去探索、学习?好课的标准,不同的教师,见仁见智,但有其共性之处。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提出

好课必须具备“六度三境界“。


1、参与度。


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TEACHING),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2、亲和度。


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菲尔德(JillHadfield)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3、自由度。


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六个纬度三重境界


4、整合度。


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5、练习度。


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所以,一堂好课,不在于其有条不紊、不在于其流畅顺达,而在于其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6、延展度。


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六个纬度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


2008年,新教育提炼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从这“三重境界”的角度来看,我们更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


在此,我们着重分析与讲解第一重境界,即如何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一重境界的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其主要特点:讲对话、重品质。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主要特点:讲个性,求境界。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六个纬度三重境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

一堂好课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1、有意义的课 ——扎实。


教师讲课不讲学生都知道的内容,而是要通过教学,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


2、有效率的课——充实。


确保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可做。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3、生成性的课——丰实。


一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的课——平实。


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所以,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观摩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为学生而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 


5、有待完善的课——真实。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有了问题,才有进步的开始,不能把自己装扮起来、遮掩起来。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

好课的标准不唯一,但有共性,

即“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1、“有知识”。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知识不是讲的越多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炼、精彩。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规律,把握好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不对知识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唯一标准答案。


2、“有方法”。


也就是说要有思想。教师不缺少让学生得高分的绝招儿,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悟出好的学习方法。而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方法可以解决具体问题,思想则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这与教师的学养有关,与教师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关。


3、“有生活”。


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引领而非考试导向的知识教育,会使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与热情。


4、“有境界”。


境界反映了教育者对待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反映了教育者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与崇高的追求。赋予教育者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如何上出一堂“好课”呢?


对于一个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要上好几堂公开课观摩课,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投入数以倍计的时间去准备,或参阅大量资料,或反复地试讲补缺,精雕细琢,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对于任何教师而言,要在课堂长期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却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教师把课堂看成他的精神家园,不断地糅合先进的元素,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从而在这个家园中生长、发展并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增强专业自主的自信。只有充满自信与自主,智慧才能生成,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果教师认为只要把自己原有的一些东西展示出来就行,没有学习、吸收先进的东西,没有借他人的经验强化自身的优势,没有以优势突显教学个性与风格,那么课堂的生命力也会逐渐走向枯死。


教学要回归到生命主体的活动中去,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全面提高人的素养。为学而教,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


一要努力学会做减法,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还重要,而有时候,做减法实际上就是在做加法。二要真诚地向学生借一双慧眼。学生才是教学行为的最好尺度,据此量身定制的课才是合适的。三要心甘情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教师适度和适当后退,学生才能赢得必要或更多时空,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有时,为学而教无妨表述为为学而退。四要“不惜”让学生出彩。学生好才是真的好。教师应不和学生抢镜头,应让追光灯跟着学生走,因为学习的高峰才是课堂的高峰。


虽然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不过,正是有了对“好课”不断追求的一个过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心胸更加博大起来,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六个纬度三重境界


(文章选编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