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校有哪些“金标准”?

杨四耕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大家谈]


好学校有哪些“金标准”?

作者|杨四耕

来源|品质课程


一要好的朋友问:你做教育研究的,能给我说说好学校到底是怎样的吗?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我觉得,好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体育特别强,让每一个孩子有运动和玩耍的兴趣,孩子们的身体是棒棒的,精神是足足的!(《体育之魅力》)


艺术教育丰富,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产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能掌握至少一门能嗨起来的器乐或者技艺。(《艺术教育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教育有磁性,不局限在做题目,要让孩子们能动手做实验,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小制作、小发明、小探索、小发现中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乐此不疲!(《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播下科学的种子 《海门宣言》》)


语言教育活跃,教会孩子们用贴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世界里除了自己,还有他人,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语言和写作决定人的发展潜力》)


好学校的性格色彩

 

这些年,我与中小学、幼儿园有许多“亲密接触”。从这些学校,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好学校总有自己的“性格色彩”,总有自己的精神属性。(《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学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来”?》)


好学校有丰富的颜色。


好学校一年四季都有风景。春天,你走进它,有各色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你置身其中,就算骄阳似火,校园里仍然有阴凉,绿草茵茵,踢球,打滚,可以任性;秋天,你老远就可以看到,枫叶红了,橘子黄了,婀娜多姿;冬天,你靠近它,香樟绿环绕着你,垂柳枝笼罩着你,你不会觉得单调。当然,环境的价值不在于“装扮”,而在于让心灵沉静。它是生命哲学的演化,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讴歌与赞美。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回归“自然状态”,回归人之原始倾向:善良总存在于纯洁的自然之中。好学校总是拥有自然的纯净与原美,它努力让孩子们与美好相遇。静谧,美好,好学校是温润的。(《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


好学校有足够的成色。


成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境界的一个指标,是一所学校的“育人”含金量。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考试成绩,它的成色就是混浊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立德树人,它的成色就是清纯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是为着我们不曾拥有的过去,为着我们不曾经历的当下,为着我们不曾想到的未来。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回归原点,理应是好学校的立场;不功利,好学校理应是纯粹的。(《阅读对学校意味着什么?》)


好学校有优雅的行色。


优雅是让人向往的、来源于生命本身的气质。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孩子们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被成绩比较而形成优劣阵营,它就不会是一所好学校。好学校,孩子们表情舒展,教师们精神敞亮——每到一所学校,我总喜欢以这样的眼光观察师生的状态。我发现,在好学校,孩子们脸上总是明晃晃的,有美好期待;教师行色总是从容优雅,有专业自信。女孩子沁人心脾,男孩子风度翩翩,生命在人性层面焕发出动人光彩。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自然而然地生长,这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在校园里弥漫开来、传播出去。面对此,我只能说:好学校是舒展的。(《让我们优雅地劳作》)


好学校有鲜明的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呈现出来的系统性特征,集中表现在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架构。学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是否有足以体现自己文化的课程架构。好学校会努力迈向有逻辑的课程变革,实现文化建构与创生,让学校课程富有倾听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拥有逻辑感,建构严密的而非拼盘的课程体系;嵌入统整感,更多地以整合的方式实施而非简单地做加减法;饱含见识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取向;提升质地感,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样态。一句话,好学校课程目标凸显内在生长,课程内容突出学习需求,课程结构强调系统思维,课程实施强调生命活性,课程评价与管理彰显主体向度。好学校关注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场景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可支配性、学习空间的多元性与舒适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易得性,努力让所有的时空都成为课程场景,让孩子们学习作品的形成、展示、发布、分享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景观,让时空展现出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灵动。是啊,好学校有生命里最美好的记忆。(《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好学校有厚重的底色。


厚重的“底色”不在于办学时间长短,而在于拥有文化自信。进入学校,我喜欢看墙上的“文字”。多年经验告诉我,文化不在墙上,很多时候,墙上的文字越多,学校的文化含量越低。道理很简单,大量文字堆放在墙上,说明这种文化还没有被老师们普遍认同,更谈不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说明这种文化还缺乏影响力,还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需要宣示和传播。一所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是它“底色”如何的重要侧面。毫无疑问,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但是,教育信仰不是文字游戏,不是他人赐予的东西。信仰是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是从脚底下走出来的,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走出来的东西。唯有“慢慢地”才能“深深地”,“深深地”才能“牢牢地”扎下根来,才能进入我们的灵魂,流淌在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的构成,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文化是一种柔软而强大的力量,它无言或少言但让人作出判断和选择。好学校,你一走进去,一种向往感、追慕感、浸润感便油然而生。因此,好学校是柔软而有力的。(《让梦想开花——新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怎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满意?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一书中把好学校比喻为“一方池塘”,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这就是“回归自然”的状态。不是吗?好学校总是这样的——温润,纯粹,舒展,美好,柔软而有力——这也是本套丛书聚焦的学校的“性格色彩”。(《一位好校长如何成就一所好学校?》)

 

(文章转自《品质课程》微信公众号。作者,杨四耕,20171111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