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教育——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教育

(2018年教师节致辞)

原创|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平时,在我的身边,无论是精神世界中,还是现实生活里,都一直少不了一线教师的身影。教师节则更不例外。


教师节,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特别尊重的一天。对于我们教师自己而言,这个节日,应该是在喜悦平静中反思自省的一天。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实验,这些年来,一线教师在新教育实验之中的飞速成长,已经不再是神话,而是一个又一个在我们身边涌现的佳话。(《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在我们的节日里,我们应该自省:为什么还有一些老师,也许还包括我们自己,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在教师这个职业之中,绽放出生命本身应该具有的光芒?


前些天,我刚刚参加过一次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这个会议上,我聆听了许多医学界的专家,对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展开讨论。(《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人文底蕴是文明人的基标示,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的基本品格》)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樊教授特别重视阅读、写作和讲演,主张医生应该通过阅读吸收正能量,通过写作储存正能量,通过演讲释放和传播正能量,他自己已经出版90多本著作,大部分是个人专著,在国际上发表论文700余篇,为医学同仁的157本写过序言。


比如,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先生,则更是以《人文精神是医学之魂》发言直抒胸臆,讲医生应具备的医德与人文主义情怀:“今之名医,需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义。”他刚刚在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上获得了“国之大医”的殊荣。


那一天,我非常感慨。因为常常有人说,医生治疗身体,教师治疗心灵。事实上,现代科学早就证实了身和心紧密相连。一个孱弱的身体很难拥有一副强大的精神,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体能。所以,医生和教师,其实都是针对人的职业,是职业上的殊途同归。(《教育乃心灵的安顿——以人的终极态度,来审视自己的灵魂应该走向何方》)


就像赵平先生提出的那样,医生要重视的是生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生病。因为,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如癌症的治愈率只有不到40%。只有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病作为中心,才能真正地让人性的光芒照耀这个世界,才能真正让患者幸福安宁。


医生是如此,教师更是如此。只有我们把人作为中心,而不是把分数、考试作为中心时,我们才会真正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一 位教师,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最好的教师,也就绽放出了自身最美丽的光芒。


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教师呈现出我们期待的教育之中的人文精神呢?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方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最好的教师呢?(《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对此,新教育实验早就提出了“职业认同”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发展”的模式。这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足够的职业认同,不可能有真正深入的三专发展,因为内在缺少足够的动力,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与此同时,缺少真正的专业发展,再多的职业认同也只是浮在表面,无力在行动中落实。(《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在医学人文大会上,我曾经想过一个对我们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学过医学的人不可能拿起手术刀上手术台,而没有学过教育学的人可以毫不胆怯地走上讲台呢?这说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仍然很有漫长的道路。但是,一位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在这条道路上长期修炼过的,一定是像仁医那样有着高明的专业水平的。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人们的幸福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最大的问题就因为人更容易被物质蒙蔽,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丰盈。我们希望,以教师的专业重振人文精神,就是希望能够让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有着生命和人性的温度,从而能够真正服务于人,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以人为本的时代早已到来,用人性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的前路,用“三专”的方法推动我们专业的精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论我们保持怎样的姿态,最终都必将拥抱这个时代。


期待我们的新教育同仁和更多的一线老师,能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调整自己,充盈自己,能够真正以人文精神审视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在教育生活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学年,新起点,如何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你的同路人:朱永新


2018年9月10日凌晨于北京滴石斋


(文章经本人授权发布。转发者请注明《守望新教育》。)



附录:

朱永新2015年教师节致辞——

爱是教育的火焰

朱永新2017、2016年教师节致辞——


坚持是恒久的享受  

——2017年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作者|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时间过得好快呀,还清晰记得去年教师节给大家写信的情形,转眼间又是第33个教师节了。


时光滴水穿石,在这一年中,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得到了怎样的成长?我们抵达了怎样的目的地呢?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我达到目标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里所说的坚持的精神,就是新教育成功六字诀“信望爱学思恒”中的“恒”。

多年没有看电影的我,在7月份阴差阳错地看了两场电影:《冈仁波齐》和《摔跤吧,爸爸》。(《用行动和坚持赢得梦想——瞎忙的老师和高效的老师啥区别? 这九张图说明白了!》)


《冈仁波齐》讲述的是西藏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与村民们朝圣的故事。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尼玛扎堆决定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一路上经历了无数磨难与坎坷,恶劣的天气,车子的毁坏,婴儿的新生,老人的去世,但他们从未动摇信念。这是一个信仰的故事,也是一个坚持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为自己的摔跤梦想奋斗的故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经是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他发现女儿们摔跤上的潜能,决定像培养男摔跤运动员一样来训练自己的女儿。在许多嘲笑、非议、磨难中,他毫不畏惧,女儿们最终赢得了世界金牌。这是一个梦想的故事,也是一个坚持的故事。


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俗话说,“行百里路半九十”。为什么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绝大数人是走不完那最后的十里路的。据说苏格拉底曾经给自己的弟子布置过一道作业,让他们每天甩手一百下。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还在坚持做,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告诉老师自己在坚持。一个月后,只有一半的人在坚持。一年后,只有一个人在坚持,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许多新教育的老师也记得“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故事。2002年,我曾经在教育在线网站发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帖子,激励教师们坚持写作,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每天1000字,坚持十年。事实证明,坚持的老师并不多,但凡是坚持下来的老师基本都已经成为佼佼者。


坚持的最大敌人是借口。坚持,要学会不找借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们放弃。如我们想锻炼身体,雨雪天气往往就会成为借口。我们想戒烟减肥,朋友聚会往往会成为借口。我们想读书写作,工作忙碌往往会成为借口。有了一个借口,就像防洪堤被冲开  了一个缺口。有了一个借口,就会不断为自己寻找新借口。锻炼身体,雨雪天气不能外出,可以在室内进行。戒烟减肥,可以让朋友成为见证和监督的力量。偶尔加班加点,也可以尽量挤出时间读书写作。总之,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是坚持的关键。(《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坚持的最好朋友是习惯。坚持,要学会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习惯的改变也是一件慢功出细活的事情。无论培养新习惯也好,改变坏习惯也罢,都没有什么“神药”和快速疗法,这不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百米冲刺,而是细水长流、水滴石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意志与坚持的长距离马拉松。我的父亲让我每天5:30起来写毛笔字,虽然后来没有成为书法家,但养成了我早期的习惯。几十年来,让我每天有2、3个小时的读书写作时间。最近几年我开始了自己的“重读经典”的计划,五年时间就读完了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的全部著作,正在读杜威的著作。我的读书笔记每天早晨通过微博与网友分享,将要结集出版10余部“朱永新领读”的系列著作。早起的习惯,几乎让我忘记这是“坚持”的力量。


许多人不是不想坚持,却觉得生活中各种诱惑实在太多。人的本性一般都是趋利避害,喜欢直接的感官的即时的享受。诱惑之所以能引诱我们,是因为它们都能较方便、直接、及时地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对而言,凡是需要坚持的活动,如读书、写作、运动等,虽然也是享受,但是与美食、影视、聚会等当下就有反馈的快乐相比,需要更为长远的时间才能显现。


所以,抵制诱惑,需要心理的定力,需要理性的光芒,只有理性地思考与践行,才能超越当下的、短期的快乐,从坚持中得到恒久的享受。坚持,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一种宁静而绵长的幸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永久享受这种恒久的幸福,传播坚持的力量。(《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


同路人:朱永新


2017年教师节写于北京滴石斋



好学近乎知

——2016年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作者|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


又是一年教师节。在今年的教师节前,有两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


一件事发生在8月的西藏。我去世界屋脊考察,在拉萨见到一位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年轻校长。我问他办学有什么困难?他告诉我,现在倒是不差钱,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办法激发起教师学习的激情和愿望。在高海拔地区,工作25年左右就可以退休了。许多教师到了45岁左右就没有动力,不想再学习了。如何调动他们学习与成长的积极性,是他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另一件事发生在9月2日晚。这天晚上8点,在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名老师相聚在一起。他们有的已经工作30多年,有的刚刚参加工作,但是都提交了相关文章进行申请,成为网师的学员。或许外人难以想象的是,网师的学习不能提供相关的学历,也没有提供教师培训的学时证书,这样一群人在这里读书,听课,交流,分享,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成长。更让外人难以想象的是,网师所有的人,从讲师到学员,从教务人员到学习组长,都是志愿者。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志愿者讲师。

两件事的对比,让我想得很多。


我曾经说过,我是个集学生(受教育者)、教师(从事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于一身的人,命运注定了我这辈子与教育有缘。其中,我最专注的角色是教育研究者,我最自豪的角色是教师,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学生。学生这个角色,使我感到年轻,感到充实,感到生命洋溢着一股永不止息的奋进动力。40多年来,我正是在“学生感”的激励下,在师长们的扶持和指导下走过来的。(《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的价值和途径》)


学习之所以能够让我们快乐,喜悦,幸福,是因为它们能够让我们在精神世界里徜徉,领略最美的风景。尤其是我们在物质世界中感到迷惘困顿的时候,学习更能够让我们在精神世界中找到慰藉。所以,当我们把学习当做任务,当做压力的时候,学习就失去了魅力,失去了趣味,就异化成让我们恐惧和厌恶的事情,这其实是我们丧失了一种获得成长,体会幸福的机会。


这是一个学习看起来非常便利的时代,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裹挟着,被动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但是,作为教师所需要的学习,又和一般学习不完全相同。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好学,自然就乐学,自然就能够成长。同时,这里说的知,不仅指知识,也指智慧。作为教师,教室就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我们生命扎根的所在。我们如何缔造一个完美教室?如何让师生的生命成长?如何拥有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这些自然离不开学习。在你教室里正在面临的难题,在别人的教室里也许早已经解决过了。教育的知识,教育的智慧,就在那些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中。(《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学力就是创造力》)


新教育把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视为教师成长的双翼。因此,职业认同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明了教师一职的价值意义;专业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是最简便的自我教育;专业写作更是深度学习,明晰的思考往往从写作开始;专业交往也是学习,就像新教育网师里,网络学习和网友交流一体,友情伴随着学习逐日递增。这种基于专业的学习,能够简便而积极有效地改良工作,改善生活,改变自己。


学习就是一座桥梁,学习把我们与过去、现在、未来连接起来,把我们与外部的世界连接起来。2010年6月,郝明义先生曾经送我一本他的著作《越读者》。在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除了爱情,没有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是啊,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但归根结底我们所有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精神世界里的存在。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读书学习更加美好呢?(《终身学习是通往自由的入口》)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亲爱的老师,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学习,是我们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开始享受学习的幸福吧,我们自然会创造教育的幸福!


你的学习同路人:朱永新


2016年教师节写于北京滴石斋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