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乡村课堂——王从伦老师和他的“阳光班”

桂运东 江开军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最美乡村课堂

——王从伦老师和他的“阳光班”

作者|桂运东|江开军

来源|随州日报


桂运东,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江开军,特邀记者。

 

把爱的阳光播洒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阳光地学习,阳光地生活!——题记 


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完美教室”、“最美乡村课堂”……深山里的“阳光班”,何以获得如此赞誉?  


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十佳班主任、“荆楚好教师”……一位乡村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


每学期综合成绩在全镇同年级名列第一,20余名学生参加县、市、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获得奖励……“阳光班”的学生为什么这么优秀?


12月中旬,记者来到随县澴潭镇涢水小学,走访王从伦和他的“阳光班”。



阅读,开启智慧的大门


 “‘阳光班’的灵魂来自书籍。”王从伦说。


《一米阳光》是“阳光班”的班刊,收录师生读书笔记3000多篇,编印58本,摞在眼前,两尺多高。  


教室里,4个大书柜格外显眼,里面摆满各种书籍,很多书面留有粘贴痕迹。  


2011年,“阳光班”成立时,教室里没有一本课外书。王从伦从家里选出13本带进教室,孩子们争相阅读。王从伦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课外书读!”  


他四处找书、借书、求书。很快,新教育基金会捐的书来了,各级领导和家长捐的书来了,著名童话作家童喜喜也送来一批书。如今,“阳光班”拥有课外图书1300多册。


晨诵、午读、暮省。读经典、写随笔、编班报、出文集。每月举办读书交流会,评比读书名星、写作牛人、班级感动人物。全班学生年阅读量达600多万字,写读书笔记1000多篇。 


王从伦老师和班长齐楚珺同学在全国新教育会上讲述阳光班的故事


在王从伦的“乐者博客”里,记录了许多亲子阅读的故事,齐楚珺和妈妈读书的故事最感人。楚珺的妈妈原本不爱读书,女儿说起书来眉飞色舞,她却一脸茫然。“楚珺,妈妈和你一起读书吧。”从此,母女一起读书、一起写笔记。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楚珺妈妈拿出8本读书笔记说:“感谢王老师,感谢我的女儿,让我爱上阅读。”此后,她被“阳光班”评为“亲子阅读最美妈妈”,一家人获评“湖北省阅读最美家庭”。  


7年来,王从伦打印文章、发博文,敲坏了3个键盘,撰写教学随笔1300多篇,100多万字,师生共写随笔5000余篇,这些随笔中的精华被结集编印为《心履历程》,作为每一届“阳光班”同学的毕业礼物。

  

“每一位伟人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读书,让我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米阳光》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读书感悟;“阅读,让孩子们开启智慧的大门!”《心履历程》里,我们也看到了王老师的读书心得。


 

山里的石头会唱歌


老师,您要带我们去哪儿呀!


老师要带你们去捡石头呀。


老师,捡石头干嘛呀?


把它拼成最美的画儿。


……



2018年“荆楚好教师”颁奖现场,王从伦和3名学生一起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山里的石头会唱歌》,展现了乡村留守孩子五彩缤纷的课外生活。  


一颗颗小石头,折射出“阳光班”的灵性。  


作画台上,一双稚嫩的小手,轻巧地摆弄着一块块小石头,一幅精美的石头拼画呈现在眼前。“这是《春耕图》,表现的是我爷爷种田的情景。”小作者黄清华讲述着作品内涵。  


这是“阳光班”的特色课程——石头拼画。


  

灵感,来自一次课外活动。2011年的一天,王从伦带学生在河沙滩游玩,恰逢一位学生生日。他提议为这位学生送份生日礼物,孩子们突发奇想,捡来石头在沙滩上拼出一个大大的“心”字。“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石头的生命。”王从伦说,“由此,‘阳光班’特色课程——石头拼画诞生了。”



王老师在悉心指导


一双大手和几十双小手行动起来,到河边、山脚捡来各种各样的石头,开始创作石头画。《美丽的蘑菇》《大雁南飞》《龟兔赛跑》……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石头拼画栩栩如生。“用心寻找,大自然从不缺少美丽。”何莹珠道出创作石头画的感悟。王从伦感慨道:“小小的石头,在孩子们手中,变得有了生命。”  


如今,学校开设了石头拼画展览室。装裱在纸盒里的石头拼画,挂满整整两面墙,成为涢水小学特有的风景。《湖北教育》原主编方腊全说:“这是我看到的最美乡村课堂。”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阳光班”的力量来自爱心和赞美。现在的“阳光班”有50名学生,80%是留守儿童。王从伦明白,这群孩子,需要老师付出数倍的爱心和耐心。他给自己确定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星期三留守生热线”已经开通5年。每周三晚上,学生用王老师的手机、电脑跟家长联系。

  

王从伦徒步和骑行的习惯,是从家访开始的。近的步行,远的骑行。最远的距离学校30多公里,骑行要一个多小时。王从伦自带干粮,利用假期走遍全班孩子的家,有的去了四五次。 

 

走访最多的是王留霞的家,半年不到去了13次。“这个孩子太不幸,第一次家访我就流泪了。”王从伦语调低沉。王留霞父母残疾,爷爷重病,自己先天近视。为了让王留霞好好读书,王从伦向有关部门反映,联系爱心人士,争取到低保、贫困生资助、节日慰问等一系列的帮扶。“这个孩子开始变得阳光起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说这话时,王从伦有些兴奋。


王老师骑车或徒步家访每位同学家庭


赞赏,是通往童心深处的法宝。王从伦认为,留守生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孤单恐惧、有的放纵任性……更需要赏识的阳光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让他们变得自尊、自信、自强,充满正能量。


 有一次,一向沉默寡言的周思雨同学看到食堂地面脏了,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地面扫净,又拖了一遍。王从伦见到这一幕悄悄用手机拍下,还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表扬会。“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我感动得要哭了。”周思雨说,“这件事,我一辈子忘不了。”接下来,周思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的笑容多了,考试分数多了,做的好事也多了,还被评为班里的“卫生大使”“感动人物”。

  

“阳光班”有一枚班章。“这是专门发奖状用的。”王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有很多优点和进步,仅仅口头表扬远远不够,必须‘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留守学生张林聪照顾病重的爷爷奶奶,获得“孝心奖”;迷恋上网的吕谌终于戒掉“网瘾”,获得“进步奖”;寝室长王道浚在维持纪律时打伤同学,经教育诚恳认错并帮助他人,获得“改过奖”……  


在王老师的教学随笔里,有这样一段话:你说一个孩子,站在老师宽大的肩膀上攀登,怎么会不进步呢?你说一个老师,走进孩子的心里耕耘,怎么会不收获喜悦呢?用爱温暖,用情感化,用理说服,教育其实很简单!



好一个爱心大家庭


“阳光班”的温暖在众人。教室里,有班旗、班徽、班镜、班章。“每一个小物件,都有故事。”王从伦说,“班旗是家长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小小的班章代表‘阳光班’,还给很多家长发过奖状呢。”  


“阳光班”是个大课堂。每周一次的班会,都有家长自愿参加。有的家长应邀登台讲课,讲种植、养殖技术,讲在外打工的艰辛,讲创业的历程。王从伦说:“家长们的讲述真实感人,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懂得如何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阳光班”是个大家庭。书柜有家长捐献的,取名“夏雨轩书柜”;“热心妈妈”刘阿姨为留守生写信、送书,鼓励孩子们阳光生活;“爱心妈妈”涂阿姨为孩子们缝补衣服、送医送药。采访这天,恰遇随州市继教中心干部沈题,她带领几个朋友,送来60本书和一大箱食品。


  

“阳光班”是个大平台。在王从伦的QQ群里,有几百名好友,学生、家长、老师,还有北京、甘肃、江苏等地的教育同行。2016年以来,每学期都有来自外地的上百位教育界人士前来学习观摩,传经送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从伦说,八方力量筑起爱心大家庭。今年59岁的王从伦即将退休,他深情地说:“希望‘阳光班’的阳光照得更远、更亮。”  


涢水小学青年教师姚晓芬说:“王老师和他的‘阳光班’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行。”



王从伦老师的典型意义

——随县新教育实践的独特价值

作者|许卫国


4月27日上午,为期一天半的2016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与会代表的一片赞誉声中拉下了帷幕。随县回来,实验区工作会议的场景,随县新教育展示的现场,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声音,那些光影,一直在心中抹之不去,总感到有些感受不吐不快,总感到随县新教育的实践样本在全国新教育共同体,在当下中国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王从伦老师的典型意义


我想,要是追问500余名参会代表,本次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谁的故事最令人感动?我想这个人非王从伦老师莫属。当他走上舞台时,他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农民,朴实,沧桑,背甚至有点佝偻,并不是那种光彩照人、神采飞扬的明星型教师。可是,当他开始用他那带有明显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述他和他的阳光班孩子们的故事时,全场的代表无不为之吸引,为之感动,不少人拿出纸巾擦起了眼眶里渐渐盈满的热泪。



就是王从伦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师,因为邂逅新教育,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成为新教育榜样教师中的一个典型。他的典型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王从伦老师是一名老教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新教育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的教育实验。教师的成长包括心灵成长和专业成长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心灵成长在前,专业成长在后。只有心灵成长了,才谈得上专业成长。心灵成长就是唤醒生命,激发状态。新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首先就是唤醒教师,激发其状态。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他“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唤醒’,其实就是激发状态。”我个人深感新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唤醒教师。这一种生命的唤醒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我还深以为,唤醒一个老教师,更能体现新教育对教师生命的唤醒价值,因为年轻人还处于人生之初,一切还刚刚开始,其生命本就应该是清醒的、蓬勃向上的状态。王从伦老师是51岁时相遇新教育的。51岁,对许多教师来说,可能就是一个等待退休的年龄了,早已习惯甚至厌倦了自己的职业生活,不再有激情,不再有创意。可王从伦老师不然!51岁那年,他遇见了新教育,激发了生命的潜力,开始了建博客,写随笔,至今已写下1000多篇100多万字,出版了16万多字的个人文集《心履历程》。他用饱醮生命激情之笔,书写了自己与阳光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个又一个明亮的日子,言说了他们的传奇故事。




第二,王从伦老师是一名男教师。在全国新教育共同体中,堪称榜样的女教师很多,男教师则比较少。2012至2015年每年评比的新教育“十佳教室”40名缔造者中,只有9名是男教师。2012年表彰的在完美教室缔造行动中先行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绩的8名特别荣誉奖获得者则全部是女教师。在全国新教育年会、国际高峰论坛、实验区工作会议及各实验区的新教育开放活动中,登台进行生命叙事的也大都是女教师。所以,外界有人甚至误以为新教育就是女教师做的。年岁已长而走上新教育之路的榜样教师,女教师中早已有了代表性人物,如四川宜宾人民路小学的郭明晓老师、山东滨州清怡小学的李红梅老师,都是在年近50之时相遇了新教育。而王从伦老师是一名男教师,而且是年逾50之后走上了新教育之路,开始了职业生命的再出发,并成为一个新教育榜样教师的典型,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第三,王从伦老师是一名乡村教师。他今年已50又7,几十年工作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工作在一个村小——随县澴潭镇涢水小学。可他没有因此而沉伦,因为新教育,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绽放的方式。他带领孩子们阅读,阳光班的孩子们年均阅读量达到600多万字。他与孩子们一起,采集身边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儿,拼成了一幅幅美丽在石头画,似山水,如鸟兽,冰冷的石头传递出了生命的温暖。他们的石头拼画课程取名为“生命的石头”。他携手阳光班的“爱心妈妈”“榜样爸爸”“细心爷爷”们,家校合作共育,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座“爱心桥”。他和阳光班孩子们的故事在随县成为美谈,吸引了《随州日报》等媒体的关注。他的阳光班被评为新教育2015年度完美教室,他本人也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


5年新教育历程,王从伦老师生动地演绎了一个乡村教师的传奇与美丽。我特别感动于他讲述时LED背景屏幕上出现的他与孩子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情景。他身扮老鹰,张开双臂护卫身后的一队“小鸡”,幸福和快乐溢满每个孩子的笑脸,而此时的他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在演讲结束前,他饱含热泪说:“还有2年,我就要退休,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孩子,离开教师岗位。”是什么力量,让他对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教育生活如此眷恋?是新教育!王从伦老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对教师生命唤醒的力量。




净明小学的样本特质


在本次实验区工作会议上,随县有4所学校,2所初中、2所小学进行现场展示。其中的尚市镇净明小学居然是一所村小。


我想,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上,安排一所村小作为展示的现场,这所学校必有其独到之处。果不其然,净明小学的现场展示赢得好评如潮。朱永新教授到了净明小学后,在微博中写道:“在湖北随县考察尚市镇净明小学。这是一所农村的村小,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没有想到,孩子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研发了种子课程,学校里建设了‘种子馆’,每个孩子都精心地记录了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全程。孩子们正在跳竹竿舞,校长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博士发了2条微信:“湖北随县净明小学,一所村小15名老师人人是县以上骨干教师,200多名学生人人都有社团,个个参与种子课程建设。点赞!”“随县一所村小净明小学的种子馆,200多种种子都是孩子们种植收获的。新教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我看净明小学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规模偏小。在校学生227人,专任教师15人。


二是队伍精干。专任教师中,有县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7名。


三是课程丰富。4月26日上午,向与会代表现场展示了鼓号、葫芦丝、腰鼓、衍纸画、蜡笔画、水彩画、刮画、纸盘画、科技制作、手工制作、竹竿舞、舞蹈、抖空竹、读写绘、种子、班会、数学、英语等课程,其中种子课程更具特色。


新教育实验追求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大改变,净明小学都做到了。在净明小学,有那么一群热爱教育,通过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是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可供孩子选择、为孩子所喜欢的课程,创造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净明小学无疑可以作为新教育学校的一个样本。随县教育局杨光明局长、彭静副局长他们把净明小学作为展示的现场,是有足够的底气的。


最为难得的,还因为净明小学是一所寄宿制村级小学,是我们国家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最基层、最小规模的学校之一。因为新教育,净明小学能够办得这么靓,实在是鼓舞人心!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规模日渐缩小,小规模学校正在逐渐成为农村学校的主体。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托底工程。在净明小学,我们没有看到因为地处边远,规模太小,而极易出现的教师成就感缺乏、职业倦怠的状态,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蓬勃的校园生活,感受到的是师生明亮的生命底色、积极的生命朝向。明净小学具有鲜明的小规模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样本特质,能够给当下中国正在努力寻找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定身咒” 的人们带来启迪。




随县新教育实践的独特价值


随县与新教育的相遇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说有其偶然性,是因为随县与新教育相遇在2009年在山西绛县举行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说其有必然性,是因为随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乡村教育县,没有城市,更没有城市学校,当时处于建县之初的随县教育人正在积极寻找随县乡村教育发展的突破口。绛县与随县一样,也是一个农业县,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滞后,但新教育在绛县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引发的传奇变化,强烈地震撼了随县教育人,他们发现新教育实验正是他们苦苦寻觅的教育发展新路径。其实,所有的寻找、发现和认同,最终找到的都是自己生命中本就存在的东西。随县教育人在骨子里就是新教育尺码相同的人,他们追寻的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们与新教育结缘是迟早的事,有着其必然性。2011年2月,随县整体加盟新教育实验。




短短5年时间,随县教育人以新教育的宗旨、理念、行动和精神追求来化用乡村资源,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职业幸福指数,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尊重生命成长,使乡村教育朝向幸福完整进发。随县抓住了自身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致力于建设校园文化,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校德育项目。这三个项目被称为随县教育驱动的“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实现了随县乡村新教育的创生,随县教育的发展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随县2名农村孩子首次走进央视科教频道演播室,他们在全国书香少年评比活动中双双进入前35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发展模式,让一批乡村教师在省级以上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中屡屡斩获大奖。“量变带来质变”,随县的教育质量逐步在随州市崭露头角并步入前列。随州市共有73所初中学校,随县占25所,其中23所进入全市综合考评前30位,14所进入前20位,7所进入前10位。2013年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2014年又以较高分数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定。领导专家给出了一致性的惊人评价,“随县教育软件强于硬件,内涵优于办学条件!”《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等多家媒体相继深度报道了乡村新教育发展的随县实践。




湖北省随州市教育局张道亮局长说,是新教育激活了随县乡村教育一池春水。随县新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振兴农村教育的新思路。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国,农民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是,现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60年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解决了农民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0多年来,邓小平同志解决了农民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我个人以为,解决了农村教育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中国教育的问题。振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随县新教育实践启示我们,提升乡村教育品质,振兴农村教育事业,新教育实验是有效的路径之一。基于此,随县新教育实践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随县新教育还只是走过了短短的5年历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坚信有随县新教育人的坚信和坚守,随县新教育的明天一定更美好!我坚信,在我们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新教育人一定能够为素质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全面振兴探出一条路来,作出不负于国家、不负于时代的一份贡献!


2016年5月5日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在海门大地上穿行——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