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要?——阻断家长焦虑的“剧场效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为人父母的普遍心态。但教育好孩子,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么?
显然不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还是苦口婆心的叮咛嘱咐,乃至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但扪心自问,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我们真的合格么?如何开展好家庭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真的合格么?
作者|朱永新
近日,著名教育专家、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了《中国政协》杂志采访。今天,一起来听朱主席谈家庭教育。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家庭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要?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校当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
第一,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一生生活在四个世界: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职场。这四个世界中,最重要的、永远也离不开的就是家庭。孩子在子宫的时候,子宫外就是他的家庭;在教室、在职场的时候,每天还要回到家庭。家庭是所有人生场所的中心,毫无疑问也是人一生最温馨的港湾。
第二,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托尔斯泰就认为,“儿童自出生到5岁这段时期,在他的智慧、情感、意识和性格等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言语,对孩子都会产生微妙的影响。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家庭的语言、词汇和孩子今后的职业选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往往会议论时政,讨论国家社会;在相对贫困的家庭,他们可能讨论更多的是当下的生活、经济的问题。所以孩子关注点就不一样,人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人生道路也不一样。
我一直认为,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在这几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家国情怀、家风家教。随着《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颁布,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格局、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更加明确。但是,家庭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九成以上的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排名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民进中央在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三点半难题”“信任危机”“家庭教育缺位”“微信群管理不当”等。比如学校和家长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的责任边界不明确、学校和家长对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等。比如学校开放度不够,家长参与学校工作不够深入,对学校缺乏必要的了解等。
阻断家长焦虑的“剧场效应”
现在很多人虽然意识到了要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但课外还有课、放假不放松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大家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报班,自己的孩子不报班怎么行。
这种中国式的家长焦虑,其实就是“剧场效应”的体现。所谓剧场效应,就是看戏时前排起立,后排就会被迫起立。为什么大家都要站起来呢?可能还是理念问题。家长大部分不了解教育常识,对教育的目标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么听之任之、要么人云亦云。去年,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结论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程度最高,集中在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上瘾、课外培训班等问题上。
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对家长,我觉得三件事情很重要。
一是陪伴。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能不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其他的东西都可以重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是没有办法重来的。事实上我们很多人老了以后,才会发现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越是在孩子低龄时期,父母的作用越重要。如果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孩子一生会把父母当成朋友,和父母交流。相反,如果这个时期没有陪伴或者陪伴很少,今后想再走近孩子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阅读。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么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
三是习惯。民进中央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想也对,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看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好不好不是单纯看他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平时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什么?——美国注重孩子的哪些习惯塑造?》)
教育和有关部门要帮助家庭缓解教育焦虑情绪。针对家长的养育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的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知晓包括家庭教育政策等在内的与其子女升学、教育分流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内容。规范要求家长配合、支持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不宜布置过多超出学生身心特点、超出学生能力发展阶段、不符合教育规律,主要依靠家长完成的手工操作、PPT展示,或机械式背诵记忆的应试教学内容。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和时间成本。
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仅仅是家长的事情么?
当然不是,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首先,要推动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良性互补关系。
在学校章程建设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全体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国家关于家长不同于学校和老师的监护责任和权力、权利,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学校的学生安全责任分工,为预防、缓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铺垫。指导家长“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社会性,纠正其片面化的升学竞争观念。进一步完善家校联系机制,明确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设立家庭教育专项基金。不断完善妇联、村(社区)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不断改善家庭教育功能正常履行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政策空间。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主题研讨、现场指导、案例展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监护权和教育权。通过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日常交往联系,增进家校信任。
其次,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鼓励妇联、关工委、宣传部门、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帮助家长切实转变只有“上重点大学才是教育成功”的观念,尊重子女的客观差异,科学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标准。鼓励学校借助视频音频交流手段,通过“代理家长”“爱心爸妈”“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公益形式,帮助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营造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纪伯伦那首诗《孩子》?诗中这样写道:
你们的孩子,
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然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所以孩子是借我们而来的,
我们只有和他一起成长,
才能真正让他们成为自己。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作者李香钻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