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经典阅读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读经典?哪些才是适合儿童的经典?时尚阅读真的很可怕吗?

李庆明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经典是一种“特殊”的“珍品”,而且是不朽的。一切未经历史严格检验的所谓“经典”,都有可能是伪经典,而一切有可能经受历史检验但当下却遭遇质疑甚至唾弃的作品未尝不能成为经典,时间或历史是经典之为经典的可靠尺度。

经典就是这样在与我们的交流之中苏醒和复活的,成为当代的一部分,以及我们经验世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时时娱乐着我们的情绪,召唤着我们的心灵,照耀着我们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活参”或“六经注我”式的主观阅读,也没有什么不可。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教师应是最好的领读者——阅读的力量:阅读,新教育一直在行动》《用大量阅读取代课后作业:一所美国小学的提分和减负秘诀——美国如何开展阅读教育》)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生命的化妆——读书和不读书,究竟差在哪?》《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孩子一起成长》)

儿童经典阅读的三个问题
作者|李庆明
 
1、为什么读经典?
 
卡尔维诺写过一本书,就叫《为什么读经典》,曾就经典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比如: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
 
这些说法其实已经把经典的含义和它的意义结合起来解释了。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经典是一种持久甚至永恒的精神存在,是能够引起持续震撼力的那一类伟大作品,最能体现人类“原创性”的东西基本上都凝结到了经典之中(如Bible等“神圣性经典”或“宗教性经典”),它在不断经受时间的考验中,耐心开启异质性的世界。

经典是一种“特殊”的“珍品”,而且是不朽的。一切未经历史严格检验的所谓“经典”,都有可能是伪经典,而一切有可能经受历史检验但当下却遭遇质疑甚至唾弃的作品未尝不能成为经典,时间或历史是经典之为经典的可靠尺度。


那么,为什么读经典?

用福楼拜的一句话作答:“是为了活着。”

从三个方面解释这句话: 


首先,承载经典的语言是人作为人的见证,是人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谷梁传》里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我相信,伟大的语言一定是富有神性和魔力的。我曾经和孩子上过一堂关于语言的哲学课,试图告诉孩子语言、阅读对于我们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我们讨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狗善解人意,但能说人话吗?”通过讨论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的一个马戏团团长每天都教一只叫比得的狗说英语的故事,让大家明白,动物发出的“信号”(Signal)和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symbol)是有根本区别的。

第二个问题是“动物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同样阅读了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的一个故事,大家聚焦“先有狗,还是先有狗的名称”这个似乎根本不存在争议的话题开展热烈讨论。他们终于明白命名对于事物存在的重要性。

第三个问题是从语言创造出“天狗”这样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思考语言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通过重温儿时童谣(颠倒歌)、悲情朗诵《我的自白书》、欣赏根据施林克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朗读者》片段,以及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拯救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濒临破灭的三星企业的震撼事件,让孩子深切感受语言尤其经典文学用精美的语言编织梦幻般的世界,所产生的唤醒童真、鼓舞人心、激荡思想乃至拯救灵魂的巨大作用。

我发现,最后孩子们一道朗诵海德格尔的那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以及古印度哲学《奥义书》里的诗句“此万有之精英为地。地之精英为水,水之精英为草木,草木之精英为人,人之精英为语言,语言之精英为颂祷之诗,诗之精英为高声唱赞”,他们眼神里散发的虔诚真让我感动和震撼!


第二,经典阅读能让现代人找到活得富有意义和价值的皈依感。现代化带来经典危机是不争的事实。现代的中国孩子乃至大人,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的祖国拥有一个伟大的屈原、庄子或孔子,拥有一段承载着远古巫术遗风、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洪流,以及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元意境等耀人光彩的文化史,而由衷地感动,虔诚地敬畏,奋力地传承它的血脉了!

但远离经典的喧嚣与浮躁也更令人感到孤独无聊,从这样一个背景审视“走进经典”,意义不言而喻:阅读可以培育或释放浓浓的精神乡愁,可以让我们接通割断的文化血脉,恢复丰富而不朽的精神生命,可以让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乃至整个民族或国家的外表变得年轻,气质变得斯文,灵魂变得高贵。总之,阅读使“活着”变得有意义,有品味了。
 
第三,儿童更需要经典阅读。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柔弱而稚嫩的,应当为儿童输送契合他们心灵的优雅、诗意、柔美、精致的作品,总之,是能令儿童的心灵产生感动、悲悯和无限美好遐想的作品。

就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

也像1984年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诺斯特林格所说的那样:“我写书的办法很简单:既然儿童们生长于斯的环境不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乌托邦,那我们就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儿童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
 
2、哪些才是适合儿童的经典?


我打算以文学为中心谈谈经典问题。儿童经典阅读当然要适合儿童,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但这里仍然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问题之一:是儿童文学的阅读,还是儿童的文学阅读?


儿童的文学阅读天经地义应当以儿童文学为主。但儿童文学本身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因为“儿童”也是很模糊的概念,涉及生理意义上的儿童、心理意义上的儿童、社会意义上的儿童,以及民族文化等相同意义上的儿童。

此外,儿童文学所反映的生活, 是单纯的儿童生活,还是受成人影响的儿童生活,或者是受儿童干预的成人生活,甚至是儿童视野中的成人生活等,也似乎都不是很确定。
在我看来,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在彰显人性(如真善美,包括被称为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奇特、冒险、机智、神秘、真挚、幽默等)的普遍性似乎是没有本质差异的,所以,只要不涉及儿童不宜的内容,没有必要太过强调儿童文学和成人的界限!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儿童文学”条目关于儿童文学文本范围的论述:

确实存在着儿童文学这个自主共和国。其下可以包括五个‘属国’:

1.既为儿童所阅读,又影响儿童文学发展的成人读物,如迪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格林兄弟的童话集,民间诗集《男童的神奇号角》、布莱克的《天真之歌》;

2.作者对其读者对象似乎并未明显地加以考虑,但现已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佩罗的童话集等;

3.图画书和浅显易懂的故事;

4.优秀的成人读物改写本,如德•拉马雷的《圣经故事集》;

5.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具体书目,我有以下推荐: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大江健三郎《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曹文轩的《草房子》
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贝内特的《美德书》
卢梭的《爱弥儿》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格拉斯的《铁皮鼓》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
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戈尔丁的《蝇王》
黑塞的《在轮下》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凯勒的《绿衣亨利》
甚至从儿童时期延伸到婚后的教育小说,
像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托马斯•曼的《魔山》
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等。
 
问题之二:祖国文学阅读和外国文学阅读,谁轻谁重?


我主张儿童的经典阅读还是要以祖国文学为主,但也放眼世界。外国的儿童经典阅读是很重视本土的文学经典的。例如,英国在小学阶段就要求阅读莎士比亚戏剧,阅读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四行抒情诗。

俄罗斯小学文学类教材,选取的都是俄罗斯民间童话、17世纪的儿童诗、克雷洛夫的寓言、托尔斯泰写给儿童的诗歌、契诃夫等人的童年题材小说以及各种题材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学更是如此。

5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祖国作品。1950年出版的《祖国文学》教材,637页,几乎全部都是本土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亚•奥斯特洛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大托尔斯泰、契诃夫、谢德林、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杰米扬•别德内、吉洪诺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小托尔斯泰、法捷耶夫、肖洛霍夫、西蒙诺夫等人的经典作品。

十年下来,大致相当于中国大学中文系开设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而高年级更是让我们吃惊。除了阅读作品外,还要开文学史课程,例如1953年供九年级使用的《俄罗斯文学史》431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仍然是重头戏。

我去过俄罗斯,听过他们小学的文学阅读课,觉得我们小学的文学阅读和他们存在巨大的差异,那一天去听小学六年级的文学课,一册(第11册)教材有好几百页,文学作品十分丰富,阅读量很大,我当时就想,这么厚的教材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可怎么教啊?他们会说一学期根本教不完!

不过,在这里我要特别申明的是:阅读祖国文学经典不等于读经!儿童读经时下甚嚣尘上。其实,早在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就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2月教育部即宣布“废止小学读经”;1915年1月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恢复尊孔读经,倒台后读经也不了了之。

1934年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倡导“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同年国民政府发布“祭孔”令,助长老派文人发起读经运动。1935年胡适对读经的非议传入尊孔读经的基地广州,引起中山大学古直教授强烈不满,状告胡适,要求对他处以极刑,于是引发读经大讨论。

结果表明,完全赞同读经的寥寥无几。20世纪初读经辩论再起。蒋庆、王财贵、净空法师等人呼吁儿童读经,读孝敬、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旅美华人学者薛涌发文《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激烈批评,再次引发激烈辩论,一直蔓延至今。

我觉得,阅读经典说到底是汲取经典中的伟大文明精神,而“读经”则基本上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只能通往更加深重的蒙昧主义!鲁迅先生当时就讽刺读经:“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矣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读经与读史》)当代哲学家李泽厚更认为:“少儿读经”“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

他说:“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曾和小学生上过一堂关于“愚昧”的哲学课,也和同学们理性地讨论过读经问题。

我们谈论了两种愚昧,一种无知的愚昧,一种有知识但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一味迷信的愚昧。读经就属于这类愚昧。同学们通过冷静的思考,很快就发现:“怀橘遗亲”不过是小偷行径,“尝粪忧心”“刻木事亲”非常令人作呕,“恣蚊饱血”完全不讲科学,“埋儿奉母”更是赤裸裸的犯罪!

因此,我觉得应当从读经的迷雾中走出来,从文明启蒙或公民启蒙的高度推进经典阅读,才是正道!
 
问题之三:古典阅读与现代阅读,如何取舍?


经典是有它的历史的,不同时代人们对经典的认识可以说是很不相同的。在我看来,经典大体经历了原始(神话、传说等)、古典、浪漫、现实、现代和后现代等阶段。一般说来,经典的选择是很容易从古典文学中产生的。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也被接受了。

现代主义由于激进的反传统(如呼吁把普希金、陀思妥也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作品焚毁)、崇尚抽象与象征、亵渎古典的高雅趣味、关注“意识流”、荒诞感、颓废无力、无名的焦虑、噩梦般的意象、放浪不羁和玩世不恭等等,曾引发过激烈的争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像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变形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罗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加缪的《局外人》、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以及北岛、江河等人的作品不也登堂入室,封爵加冕了吗?

后现代主义最令人头疼,由于它对经典、深刻、隐喻等的百般嘲弄,表现出夸张、调侃、癫狂、乖谬、胡搅蛮缠、故作幼稚、放肆、粗俗、莫名其妙的无厘头风格,对它的争议激战尤酣,它也可在文学的殿堂获得一席之地。

就像当初看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不能接受,后来越看越觉得它很有味道,我的好朋友、台湾作家张嘉骅的《黑雪公主》,虽然和大家公认的《白雪公主》采用完全不同的修辞手法,但也很受小朋友们喜欢。

说起经典,我们都有一种似乎本能的古典美学倾向,古典美学强调真善美和谐、主张美在和谐,崇尚温克尔曼赞美希腊艺术时所说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把这一切推荐给孩子阅读当然天经地义,那么,涉及到阴暗、恐怖、畸形等方面社会现实、也堪称“经典”的作品,能让孩子们阅读吗?

我跟小学生对话“自由”“愚昧”等话题时,就曾涉及到这些内容,有人很反对。我认为,宣扬色情、暴力、腐朽生活的低劣作品绝不能推荐给儿童,但盲目地宣扬乌托邦,回避历史和现实真相,无视包括儿童在内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痛苦,也有可能会让孩子陷入麻木!

我这里想向大家推荐英国童书作家迈克·莫波格。先送给大家一句他给孩子的话,有孩子问莫波格:你怎么老写悲伤的东西,莫波格回答:“人生就是悲伤的。别以为对悲伤的理解是在你长大之后的某一天突然开始的,而在此前你只能被逗乐。事实上,今天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思考他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他们都应该读一读《安妮日记》。”
 
迈克•莫波格是极负盛名的英国童书作家,曾经获得英国童书作家的最高荣誉“桂冠童书作家”,他的一百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本本畅销,获奖无数,多部作品被拍成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和歌剧。《战马》被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搬上荧幕,并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

不过,如果你阅读他的作品,你很快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没有神奇的魔杖、会飞的鱼、下金蛋的鸡、变成王子的青蛙……而是涉及大量令人压抑的残缺、伤痛、恐惧的事件,尤其是“战争的普遍苦难”。

莫波格说:“我没法写幻想故事,我没法发明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我甚至没法读幻想故事,比如《纳尼亚传奇》,我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只维持到那些孩子走到大衣柜之前的那一段……”

《半面人》的小主人公麦克的外公有一张变形残缺、木然冷酷的脸,麦克从小就对这张脸感到恐惧又好奇,然而母亲却不准他向外公打探。直至有一年夏天,麦克独自去希腊的一个小岛探望外公,并陪伴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渐渐了解到这张可怕的脸背后的真相。

原来,他的外公在二战中被鱼雷击中,脸部严重烧伤,变成一个“半面人”,身心遭遇重创,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开了他,从此天各一方。莫波格用近乎冷酷的笔调描写残酷的手术过程:“医生们像玩拼图一样,把支离破碎的我又拼到了一起,只不过他们拼接的是一块块皮肤、骨头和肌肉。问题是,我的拼图丢了许多块,他们怎么努力,怎么费心,我看起来还是一团糟。”

《战马》(1982)也是一部不朽的儿童文学经典,也是莫波格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之一。1914年,英国德文郡乡间,一匹叫乔伊的枣红色小马被一位酗酒的农场主买下,随后与农场主的儿子艾伯特成了好朋友,艾伯特和乔伊相依相偎,一起快乐地长大,但由于父亲跟人打赌,艾伯特被逼在一周内,训练并非农用马的乔伊学会了犁地。

宁静的田园生活被一战的爆发打破。农场主父亲为了保住濒临破产的农场,把乔伊卖给了军队,为前线运送军火物资。艾伯特和他心爱的马不得不分离,他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加入军队并找回乔伊……

莫波格为什么写战马?因为一战期间,英国成千上万匹马。四年期间,一千万匹马和一千多万士兵死于战场,它们被炮弹、机关枪、步枪击中,或因身衰力竭死在铁丝网、泥沼和沙滩上。莫波格通过一匹马参展的故事,和一个无辜生命的视角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看起来还是一团糟。”

理解了战争、苦难题材儿童文学的价值,其他看上去更令人难以接受如惊悚、妖魔等题材的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安东尼•布朗的《隧道》等绘本作品等),是否适合孩子阅读,也就不难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作品对于提高孩子更高级的审美鉴赏力不无意义。下面一首诗竟然是英国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

我姐姐,不学好。
想到什么说什么,
喜欢什么做什么,一点不在乎。
十岁上,她把刀塞在皮腰带上,
梦想成为白马王子,扮成玩偶小马。
她染成长长头发,一直拖到膝下,
吸引了当地最佳精英。
妈妈哭泣为她祈祷,30岁上她离了婚,
卷去长长卷发,蹲在马车上告诉我:
上帝创造了人,然后又后悔,
我跟她不同,一直好学——
而现在,我正尽力,
争取达到自己的坏标准。
最后,我和她沆瀣一气,
喜欢起她的怒气、长靴。
我们交谈、我们抽烟,
我们嘲笑每一个人、一对坏姐妹。
(《坏姐姐》)

当然,这类作品推荐给孩子们看还是要审慎些。如果孩子们缺少必要的意志和心理训练,最好暂时付诸阙如。
 
最后讲第三个问题:

3、时尚阅读真的很可怕吗?


如果能接受前面讲过的战争、苦难、惊悚、戏谑、搞怪之类的作品对于孩子的一定价值,那么,关于时尚阅读、快餐式阅读这样的问题,似乎也就不太难理解了。

最近关于《查理九世》和《怪物大师》的讨论似乎形成了相当对立的意见,尤其是孩子和成人之间的水火难容。曹雪峰兄以及这两套书的编辑张怡老师也就此征询过我的意见。昨天张怡老师发来孩子们的几篇评论,我看了很受触动。我是这样回复张老师的:
张老师好,孩子的评论的确很精彩,撇开观点不说,也远甚市面上或许多语文老师眼里的所谓“好作文”。孩子的思想即使偏颇固执,有时也比担任貌似辩证成熟其实圆滑事故的见解更可爱。

《查理九世》和《怪物大师》我没有细看(不过我打算一定抽出时间像孩子们疯狂地读一读,就像寒假里连看几遍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一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被“当代阅读”(也即我现在说的时尚阅读)过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都不宜草率地给出结论。

遥想孔子当年,“诗”和“流行”,乃至很“时尚”,但后来不也成为“经”(也即“诗经”)了吗?我主张甚至倡导孩子们的“经典阅读”(明天我会对此做一点阐释,孩子们不一定接受,可以交流嘛)。

这很重要,但也不反对他们在这个前提下,读写好玩的时尚读物,更鼓励他们不妨搞点阅读的“冒险”,涉猎一些一时难以判定是否为经典的时尚读物。

即使产生阅读的偏见(谁没有偏见啊,成人的偏见一点也不比孩子少,须知说出“皇帝新装”真相的是孩子呢),大人也大可不必慌里慌张,颐指气使地教训孩子,或许孩子而不是大人使一本时尚读物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呢!

这大体就是我对时尚阅读的态度了。我是这样认为的:从哲学上讲,人既是历史的、文化的、怀旧的动物,同时也是一个“在此之在”。日常的、当下的生命或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更为直接因而也非常为重要的。语言同样如此。如果失去了当代性、日常性,语言的生命也就委顿和终结了。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并不是因为诗在当时就是“经典”,而是因为诗在当时不过是一种日常语言,一种人们在贵族的社交场合常用来应对的不足为奇的礼节。韩愈提倡古文运动,要求尊崇儒家经典,这是“经典阅读”,韩愈试图恢复儒家原典精神,但由于远离了当时的文化现实或文化时尚,古文运动便显得有些冥顽迂腐了,它忽视了语言的“当代阅读”或“时尚阅读”。

当代世界,包括当代语言世界,有它浮躁、浅薄、庸俗甚至无聊的一面,但又充满了可爱的率真、亲切、动感、简洁、轻盈、丑怪、幽默……,没有静穆和谐、典雅高贵的贵族气质,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宏大叙事和唱赞讴歌,更没有令人厌恶的矜持虚荣,故作高深和威风凛凛,它寄寓的只是大众、市民包括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对于平凡经历、休闲生活的浅吟低唱或直抒胸臆的宣泄。

即使它们其中的许多作品根本成不了所谓的“经典”,也照样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照样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欢乐。我们在把孩子们引入经典的同时,也应当把他们带入甚至融入到当代阅读或时尚阅读中去。新潮小说、流行诗歌、八卦趣闻、休闲小品,乃至广告妙语……,只要略加疏导,都不妨成为儿童阅读、鉴别和搞笑的对象。

话说回来,即使是经典,也可以展开时尚式、搞怪式﹙如“水煮三国”式、“大话西游”、“戏说乾隆”等等﹚的阅读。真正的经典既然不朽、伟大,也就经得起“戏说”“大话”,否则它很可能是伪经典。

与此同时,当我们带着不可避免的偏见或娱乐消遣的心态漫不经心地走进经典的时候,经典,包括那些早已作古的作家也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心灵,与我们对谈,给我们扮鬼脸,诉衷肠,当然也给我们一些教训、忠告和启示。

经典就是这样在与我们的交流之中苏醒和复活的,成为当代的一部分,以及我们经验世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时时娱乐着我们的情绪,召唤着我们的心灵,照耀着我们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活参”或“六经注我”式的主观阅读,也没有什么不可。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