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没有边界的课堂——模拟政协活动培养了学生四大核心素养

张毅 徐飞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的理论。——杜威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模拟政协实践活动会让咱们的学生摆脱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走向学会理性思考!


模拟政协这一平台可以让我们培养出“有思想的行动者和有行动的思想者”。


“‘雏鹰建言’‘模拟政协’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让中小学生在协商、民主的宽松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体验建言献策,培养他们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张毅

 

模拟政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模拟政协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精神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即“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反思性。合理性。建设性。


模拟政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公共参与的平台。模拟政协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好形式。模拟政协活动相比于其他教育活动具有两大突出优势:一是重视实践。二是贴近生活。模拟政协相对于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而言更加接地气,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事情开始改变世界。——北京101中学郭涵校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一场“疫”战,完全可以成为一场公民教育——新时代与教育逻辑的转型》《朱雪晴:走,我们去找好教育》《“飓风”老师郭明晓——创造完美教室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张毅:探索没有边界的课堂

作者|徐飞 

来源|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 

   

在基础教育创新实践的舞台上,她是一位有31年教龄、21年一线教学经历的数学特级教师,一位引领中小学校开展创新实践的探路者。在市政协履职的道路上,她是一名有10年资历的“老兵”,她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双责并重,齐头推进,为学生成长搭建、拓展平台,培养他们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让委员履职根扎得深、脚踩得稳、事抓得准、建议提得实。她就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毅。



让学习成为兴趣

  

三尺讲台是她事业的起点,投身教育30余年,张毅将学生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作为北京五中的一名数学特级教师,在二十余年立足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验探究的数学课堂中。从“存款中的数学”“纳税也有学问”“打折实惠知多少”等学生身边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发现数学的用处。

  

有位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听了张毅关于《疑中生趣,数学好玩》为主题的报告说:“张毅老师讲数学有趣,几何充满幻想,奥运会的鸟巢、多米诺骨牌中无不充斥着数学。从简单的题型,过渡到高考题型的演变是这样的简单。”他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并逐渐着了魔。

  

作为班主任,她做到了和学生一起成长。学生们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她就是坐在他们身边点拨鼓励的同伴与引领者;学生们走上讲台讲述对问题的思考,她就是坐在讲台下最认真最忠实的听众。她像朋友那样关心着学生的成长,靠自己的爱心、教育的智慧、教学的艺术激活学生,使其不断跨越障碍,为终身发展奠基。

  

基于自身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她把对教育、对课程、对学生成长的理解融入培养机制的创新构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是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人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过程;课程不是书本中毫无生命迹象的知识,而是基于学生生活的生动、真实的探究历程;学生在参与、体验、熏陶、感悟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成长。”

  

创新人才稀缺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对的严峻现实,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为此,北京市2008年3月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着力探索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张毅成为了该项探索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负责人。

  

面临当时“研究性学习”有课表、有课时、有学分,但无课本、无资源、无模式的现状,如何进行探索?“虽然换了岗位,但是工作中有不少一线教学的基础和影子。“张毅尝试着把一线教学的经验、模式、资源都拿过来,设计了“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让学生们在课外实践中,与大学或科研院所合作,走进实验室,在科学家和学者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这样将科技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资源的探索,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激发了学生兴趣,推进了教育改革创新。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翱翔计划”直接培养了2000余名翱翔学员,同时对学员周围的一大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第三方社会机构对翱翔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翱翔计划”所做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89.0%的学员愿意献身科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95.4%的学员初步掌握了科研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张毅表示,回过头来看,在助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凝聚了一群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教育、科技、心理等领域专家,使一批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直接受益,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结合本职创新履职

  

张毅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并重,通过工作增强履职效果,通过履职拓展工作空间。在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雏鹰计划”、“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的过程中,张毅力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外聘专家,以评审的方式参与并逐步深度加入到培养实践中来,推动了工作开展。

  

为进一步引导中小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身边生活,学会逐步科学地表达自己的主张,2010年,她策划并发起了“雏鹰建言行动”。以开展建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调查和研究,尝试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该行动很快得到了全市中小学师生的积极响应,并于2012年被纳入市教委、市财政联合下发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成为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模式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8年来,全市各区400余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10万余名学生通过“雏鹰建言行动”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建筑材料与低碳生活”“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保护水资源、珍惜身边水”等20多个主题提交了50800条建言。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儿童通过文本、图形、实物等不同形式,参与了“模拟提案”活动。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教育界的从业者高度关注“雏鹰建言行动”,在推动、指导过程中,还将学生的优秀建言作为建议、提案的素材带上北京市两会乃至全国两会。8年来,47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包括30位院士)点评、指导学生建言,有5160条成为“模拟提案”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曾先后三次将“汽车应配备急救包”“公共场所提供洗手液和消毒液”“中小学生口清卫生教育”提案先后带上政协全会。今年1月的北京两会上,176项大中小学生的模拟提案得到专家指导,以此为素材形成的18项提案被正式提交并已立案,交由相关部门办理;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以学生“模拟提案”为素材形成的3项提案、1项建议被正式提交。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的理论。”多年来,有近百名优秀建言学生走进市政协,观摩政协全会、提案办理协商会、常委会、协商恳谈会等,在真实的协商民主现场,学习感悟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曾经,‘政协’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书本上的词语,当我们真正走进会场参与其中,才意识到‘政协’‘提案’‘委员’‘协商’‘民主’等一系列词语原来都是这样的鲜活灵动,都带着温度。”让走进市政协全会的朱思邈同学感触最强烈的,是亲身参与让她对抽象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加具体直接的触摸和认识,进一步增加了中学生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张毅看来,有效的教育供给就是要为学生配置更加丰富的资源,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创设更加多元的成长空间。“‘雏鹰建言’‘模拟政协’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让中小学生在协商、民主的宽松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体验建言献策,培养他们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张毅说。

  

画出京港少年同心圆

  

在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中,张毅尝试打破教师教育的边界、教学的边界,打破学生惯性的成长空间,搭建探究平台,让创新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创新化。通过将本职工作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她为京港两地青少年搭建桥梁,为两地的“小创客”们画出最美同心圆。

  

2016年,张毅配合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接待来自香港、澳门的百余名有体育、文艺特长的中小学生,以“科学探秘”奥林匹克的创新体验,推动了《中华文化巡典》活动的成功举办。同年8月,带着腰伤、坐着轮椅的张毅带领来自北京翱翔培养基地、课程基地、雏鹰基地的骨干教师及25名优秀“小创客”代表赴港进行科技交流。培育的“小创客”们携带他们的创新作品,佩戴着自主设计的营徽欣然前往。这一探索实现了培养理念的碰撞,培养实践的交融。通过混合分组、项目合作、整体评价等一系列“凝聚”措施,让学生们在短短5天的同吃、同行、同玩中实现共创,在研讨中交流思想,在探究中共筑友情,在合作中真诚凝结。

  

“在活动策划期间,我们就在努力寻找能长久凝聚京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共同点,关注他们成长的需求和愿望。因为,只有找到京港青少年之间最大的成长‘公约数’,才能最大限度地聚起京港青少年代表的心,激发他们的心智,融进他们之间的感情,画出最大‘同心圆’。”

  

创新交流在港生中极大地增强了对北京的了解,深化了对祖国的认同,促使了此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每年京港学生之间的“走动”交往成为常态。2017年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办的京港交流营又让香港近40名“小创客”代表来到首都北京,张毅带领团队组织“科学探案”“月球基地”“迷宫穿越”等创新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高效地把京港学生凝聚在一起,激发出创新的智慧,取得丰硕的成果,让“京港青少年科技创新交流营”成为推动创新、发挥政协统战平台作用的新品牌。张毅说,不论是观看天安门升旗时的热泪盈眶,闭营仪式上自发而歌的《朋友》引起的共鸣;还是在离别时,车上车下彼此拥抱中的依依不舍,都让我们看到京港青少年之间深厚的情谊。

  

回看十年的委员历程,张毅已数不清为履职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写了多少字、说了多少话……她深知,协商民主让学生关注生活、科学建言、担当责任!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她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对政协履职建言强烈的责任感和情怀。


模拟政协延伸阅读材料之一

模拟政协活动培养了学生四大核心素养

作者|郭涵

北京101中学郭涵校长

来源|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


一、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从基础教育看,德育和学科教学两个领域落实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不少中小学生贪图享乐、自我膨胀,缺乏明确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缺乏踏实持续的行动力。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改革,最近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选学“政治”课的学生两个学段都不到20%。德育课,德育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就举几点:
一是内容缺少针对性。对学生实际关注不够,。他们讲教材的有些内容学不懂。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心社会事,让学生在关注中产生代入感才能让教育深入人心。 
二是形式缺乏亲和力。手段单一,说教多,口号多,一阵风的活动多,雨过地皮湿,没有太大影响力。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行动和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 
三是学科教学落实不力。过去我们提“学科德育”、“全员德育”,“核心素养”提出后,或许能有改观,但仍然要探索如何在课堂和学科活动中落地。 
四是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合力。目前的状态是,家长重视教做人做事,学校重视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不知道怎么配合。目前缺少那么一种平台或者活动形式把三者整合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现在有了模拟政协活动,是解决上面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吉林主席这么支持我们教育领域的工作,张毅主任亲自抓,我觉得这件事值得探索,也一定要做好,一定能做好。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开展的情况和体会。

二、回顾:我们怎样走近模拟政协?
1、每学期两个代表的公开课引起学生期待
好多年前,我们学校田老师和我分别是人大和政协代表。在政治教材讲到国体,政体时,我们上大课,分别讲解人大和政协的职能,分享我们参政议政的经验和体会,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反响很热烈。
2、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尝试“模拟人大”
2012年,我校学生在承办第三届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期间,就尝试开展了模拟全国人大特别专场,体验我国政治民主制度的运行模式。
3、成立模拟政协学生社团,体验、理解政治协商民主
我们学校模拟政协社团于201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北京市政协陈煦秘书长和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张毅主任亲自参加了成立仪式。这体现了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市教委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模拟政协社团在翱翔论坛发出全市中学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的倡议,并与多所学校的学生受邀观摩市政协会议。
我校模拟政协社团自成立以来,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了多项活动。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四大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核心素养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我们感到,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个自信),能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四种意识)。

三、体会:模拟政协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学生参加模拟政协活动,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调研,形成相关提案,四个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1、模拟政协活动增加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以前学生在政治课上认为其他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发挥其作用,政协委员也是个虚职。通过模拟政协活动,学生改变了以前的看法。 2016年5月26日我校师生到北京市政协旁听“市政协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学生明白了政协委员为解决北京雾霾问题献计献策,督促相应的政府机关履行其职能,改善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2017年1月12日至17日,我校模拟政协社高二十班王景博同学受北京市政协邀请,全程观摩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2017年4月13日高一(5)班童若娴同学到北京市政协观摩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 有理解才会有认同!学生走进政协、列席常委会,她们亲身感受到我国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其职责,政协如何运行,增加了对政协的理解,更加认同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同反过来会更加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2、模拟政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模拟政协为中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的平台。学生在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之前要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根据其法定职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思想。
我们学校模拟政协社团2016年8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模拟政协大赛,他们的提案就是《关于改进中学生法治教育形式,以提升其法治意识的建议》。为了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情况,他们利用高考期间采访了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爸爸赖琪、一中院刑庭厅长周军,还访谈了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处检察官胡晓亮等人。学生在访谈中了解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法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3、模拟政协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精神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即“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反思性。反思生活,找到“痛点”,确立选题。我校模拟政协社团引导学生在反思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个研究课题:《关于促进手机回收利用的建议》《关于建立对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机制的建议》《关于在中小学加强食育教育的建议》。
合理性。模拟政协引导学生们根据生活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必须是合理的,即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开展社会调研。
建设性。学生提出相关提案目的是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模拟政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公共参与的平台
模拟政协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好形式。模拟政协活动相比于其他教育活动具有两大突出优势:
一是重视实践。学生是在“做”中成长的,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搜集信息、查阅文献、做调查问卷、到社会上找相应的专家、利益相关人访谈,这些都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二是贴近生活。模拟政协相对于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而言更加接地气,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事情开始改变世界。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中就是自我教育的好案例。不同年龄和地域的学生会关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自发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这个活动很好地把“爱国、爱党、爱人民”等宏大的政治概念具体化,把对“政治制度”抽象的了解自然嵌入并且物化可感了。可以说,模拟政协活动是政治课非常接地气的学科活动,是德育中社会实践的好形式,也是创新教育的好载体。

四、建议:如何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模拟政协活动?
1、加强各级人民政协对学校模拟政协活动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协搭建更多观摩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学生观摩各级政协的会议,参与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调研、访谈等)。
政协委员深入高中校指导活动。为每所高中校配备政协委员一名或多名,政协委员亲自参与指导学校的模拟政协活动:给学生介绍模拟政协,指导学生选题、调研,聆听学生的调研成果汇报。
建立学生提案呈递的专门渠道。建立制度性渠道,把学生的优秀提案由政协委员带到相应级别的政协,变成真正的政协提案。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模拟政协的积极性! 2、加强各级教委对学校模拟政协活动的支持力度
纳入到德育工作范畴。进入学校教育常规工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指导。
人、财、物的大力支持。希望教委给高中模拟政协实践校一定的经费支持,保障学生调研、聘请专家等的经费。
交流平台的建设。由北京市政协,北京市教委、青少年创新学院主导,举办市级的模拟政协大赛,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3、学校推动模拟政协实践活动具体措施建议
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主任、德育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政治、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师组成的模拟政协指导教师团队,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咨询团队。
课程保障:在学校开设模拟政协选修课,使模拟政协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保证。
课程整合:将模拟政协活动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如果是针对社会问题的,可以当成提案来做,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和文献研究,写出提案。学校开展优秀提案评比。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又可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加认真、扎实,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模拟政协活动中来!
活动整合:将模拟政协社团活动与学生的自治相结合。我校有学生会发改委,针对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引导模拟政协社团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学生和相关方面的协商会,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前苏联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模拟政协实践活动会让咱们的学生摆脱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走向学会理性思考!
模拟政协这一平台可以让我们培养出“有思想的行动者和有行动的思想者”!当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为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理性公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2017年北京市政协召开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模拟政协”实践理论恳谈会”。邀请了多所北京市开展模拟政协活动的中学参加。其中北京101中学郭涵校长作了题为《依托模拟政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报告。以上是全文分享。

模拟政协延伸阅读材料之二

创新人才培养的“翱翔”模式

——对话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毅

原创|张惠娟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前不久,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承办的北京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2016年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市京源学校召开。会上,就创新人才培养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

当前,“创新”、“创业”、“创客”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热点,国内外教育界都非常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从2008年起,陆续启动了“翱翔计划”、“雏鹰计划”,开启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

创新,需要顶层设计

记者:作为“翱翔计划”、“雏鹰计划”的具体负责人,请你谈谈这两个项目的实施背景。

张毅:创新人才稀缺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对的严峻现实,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期,北京市于2008年3月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陆续实施了“翱翔计划”、“雏鹰计划”等项目。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培养,开展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

记者: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翱翔计划”如何创新工作机制?又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张毅:创新人才培养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共同问题,在北京市教委总体规划、北京教科院的统筹指导下,创新学院办公室全面管理和引领各区教委、中小学校等,积极探索了跨学校、跨学段、跨部门、跨区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系统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

在创新工作推进方式方面,“翱翔计划”在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地球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4个培养领域,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凝聚科技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基于人才的培养,在全北京市各区及燕山共建立了近300所生源基地、29所培养基地和31所课程基地,4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家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让学有余力、兴趣浓厚、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在具有学科优势的高中学校跨校培养,走向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经历科研过程,感受科研精神,获得科研熏陶,实现“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

整合社会资源,占领课程研发高地

记者: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在“翱翔计划”推进过程中,如何保证课程资源有效推进?
张毅:“翱翔计划”采取了“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为顺利开展“翱翔计划”各项工作,北京市探索建立了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三”的工作机制,包括生源基地、培养基地、实践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来共同承担“翱翔计划”学员培养任务的“三校”管理体系;由生源基地基础性课程、培养基地过渡性课程、实践基地熏陶体验课程等构成的“三类”课程体系;由生源基地指导教师、培养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员的“三师”培养体系;以及由发现阶段的推选性评价、培养阶段的过程性评价、结业阶段的发展性评价构成的“三段”评价体系。

为了整合资源,700余位学科教师(包括60余位特级教师)、近300位专家(包括30余位院士)共同组成了一支人才培养工作团队,深度参与到学生推选、培养、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中,部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督员、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员、北京市民主评议督导员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来。

基于学生的兴趣,我们为他们开发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养课程。除上述三类培养课程外,我们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感悟翱翔分享论坛”等特殊的培养课程,让学生在生动的课程情境中以人影响人的方式不断反思成长。

我们还将翱翔培养方式向下辐射延伸,凝聚科技、教育精英,使科技专家及其科研团队与有需求的中小学校“联动捆绑”,也把中医药文化、科学探索、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近20项科技成果资源,以及300余家北京市科普基地,转化为满足广大中小学生成长需求的创新教育课程资源。我们还带领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走进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探寻博物馆、科普场馆资源教学化开发的有效实施路径。并出版了《中医药文化与我们的健康(少儿版)》、《“玩”在中国科技馆(数学)》等引领全市的课程资源。

“建言行动”,让学生近距离触摸“政协”

记者:今年北京市政协会上,几名中学生观摩政协大会,让更多的委员们了解了“雏鹰建言行动”,也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那么,请谈谈学生“建言”背后的教育设计是什么?

张毅:对,“中学生观摩北京市政协全会是“雏鹰建言行动”的一个延伸。我们鼓励学生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向社会建言,引导他们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实际,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以来,我们共征集覆盖全北京市各区的300余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3万余条学生建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开展“雏鹰建言行动”的基础上,我们与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共同为中小学生们创设了基点高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各方助力的雏鹰议事平台。

为推动“雏鹰建言”、让学生深入体验协商民主的内涵,我们于2016年7月11日召开了雏鹰议事厅——北京市第一届中小学生“模拟政协”会,这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又一新探索,为的是让青少年通过模拟提案、模拟协商等,了解人民政协理论知识,体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当时,北京市政协吉林主席与北京市教委刘宇辉主任为50家“模拟政协”实践基地颁牌,还为50位“模拟政协”指导专家颁发了聘书,并为在“模拟政协”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中小学生颁发了证书。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吉林主席还亲自为中学师生做了题为《认识政协体验政协服务社会》的报告。现场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开展‘模拟政协’活动,推动青少年认识政协、体验政协,对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认同,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直接作用。”这让我很振奋,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工作的动力。

让更多的学生因“翱翔”而翱翔

记者:在此实施过程中,让您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张毅:学生在“雏鹰建言行动”中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分享的思维模式。他们所提的建言作为提案素材,被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上了北京乃至全国两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王景博等3位中学生亲自感受了我们协商民主的政治制度,还通过委员渠道提交了提案,这在他们的成长中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记者:我在采访第8批“翱翔学员”时,有一名同学告诉我,他在导师的指导下,痴迷上了科学研究,心中的科学梦愈加清晰。在你看来,“翱翔计划”给了学生什么?

张毅:历经9年的探索,“翱翔计划”直接培养了2000余名翱翔学员,同时对学员周围的一大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对翱翔学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翱翔计划”所做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89.0%的学员愿意献身科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95.4%的学员初步掌握了科研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成长的同时,这个项目也凝聚了一群不断进取的教育工作者,使一批一线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直接受益,推动了诸多勇于创新的学校乃至区,以特有的视角对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给予特别关注,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经过10批翱翔学员的培养发展,我们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翱翔”,打破教育的边界、教学的边界、成长的边界,让创新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创新化。我希望这些学生走入高等教育学府,在回看自己的“翱翔”经历时,能有发自内心的感悟。我更希望这种基于兴趣爱好的培养,让学生们体会真正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们铭记那种从艰难历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过程中,因探索带来的幸福感,从而在创新的广阔天地里真正翱翔。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