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陶行知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书或地图中,而是在门外。——《霍比特人》。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陶行知。


一连十个“春天不是读书天”,一气贯成,不但不嫌冗长重复,反倒活泼泼地充满意趣和生趣,特别是最后一句“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简直像挥着拳头宣告。整首歌歌词既有文言的典雅优美,又有白话的生动鲜活。其意境是那么清新明丽,音韵那么欢快跳荡,让人读了哪怕明天考状元也要丢下书本先去玩上一把。


电影里的教师形象直接戳中了学校教育的痛处。春天不是读书天,学生逃离课堂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被明媚的春光吸引,另一方面是课堂被毫无激情的教师所主宰变得枯燥无聊。电影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两种教师形象。——张荣伟《电影随笔:春天不是读书天》


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的教育。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解释道:比譬,鱼在岸上,你若把它陡然放下水去,它的鳍和尾,都能得其所哉,行动不已。——王丽《故事:春天不是读书天》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把春天变成最动人的课程》《去行走,去种植,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能像上帝一样的》《那些藏在春天里的诗》《春天,是一场种子的胜利》《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春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陶行知
编辑|守望者cdq


春天不是读书天:
关在堂前,
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
掀开被帘,
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
鸟语树尖,
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
宁梦蝴蝶,
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个纸鸢,
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
舞雩风前,
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牛塘边,
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
工罢游园,
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之乎者焉,
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书里流连,
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
什么天?
不是读书天!


延伸阅读之一

故事:春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 王丽
来源|问对教育

凡是做过学生的、稍稍上了些年纪的人,都知道一首打油诗,叫《春天不是读书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待到秋来冬又至,
        收拾书包过新年。

这首打油诗念起来朗朗上口,一直被不肯用功的读书郎当作懒惰的藉口。可是,我最近发现一首作于三十年代的同名歌曲,歌名也叫《春天不是读书天》。词作者为当时鼎鼎大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曲作者为同样有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而陶、赵两位合作的这首《春天不是读书天》完全是同名打油诗的“翻新”。我们且来看歌词:

        春天不是读书天:
        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
        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
        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
        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
        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
        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
        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
        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
        什么天?
        不是读书天!


一连十个“春天不是读书天”,一气贯成,不但不嫌冗长重复,反倒活泼泼地充满意趣和生趣,特别是最后一句“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简直像挥着拳头宣告。整首歌歌词既有文言的典雅优美,又有白话的生动鲜活。其意境是那么清新明丽,音韵那么欢快跳荡,让人读了哪怕明天考状元也要丢下书本先去玩上一把。

陶行知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的教育。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解释道:比譬,鱼在岸上,你若把它陡然放下水去,它的鳍和尾,都能得其所哉,行动不已。

鸟关在笼里,你若把它放到树林里去,它一定会尽其所能,前进不已。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

《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歌正是这段话的最好诠释。陶行知为了实践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等。他还亲自编写课本,创作儿歌和歌曲,被称为“大众诗人”。

这首《春天不是读书天》还使我看到那个年代教育家的心性和胸臆——那样舒展、活泼和率真。记得九十年代末我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书,跟我教同一个班的有一位刚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她还是这个班的班主任。那年冬天下了第一场雪,正赶上她给那个班上历史课。年轻的她一兴奋,来了个“冬天不是读书天”——带了全班学生去天坛公园打雪仗,事后被领导叫去批评,据说后来连“班主任”也给免了。

《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歌也使我对“教育”两字有新的领悟。

延伸阅读之二

电影随笔:春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张荣伟


张荣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新教育实验本体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的主题是宣扬美国自由主义。然而,在此将跳过这一主题,转而深人关注电影里的学生形象和教师形象,并借此来探寻“春天”胜过课堂的原因和重塑魅力课堂的途径。(《从电影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电影里,主角费利和马伦两个学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个需要上学的早晨,费利和马伦都因为“生病”而卧床休息,无法上学。费利装病躺在床上,凭借虚弱的神情、冷湿的手、无辜的眼神瞬间就虏获了父母的怜爱与同情,并被要求必须请假在家休息。当父母离开家去上班后,费利马上活力四射,拉开窗帘拥抱阳光,打开音乐随着节奏摇摆,沐浴更衣,清爽地开始了一天的翘课之旅。此时的马伦却孤独地躺在床上,两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他认为自己病得很严重,几乎快要死掉,所以必须躺在床上。床旁边闪着电火花的灯泡似乎展示着马伦此刻紧张的脑神经系统。为什么同样是正值花样年华的男生,他们的行为想法却是如此不同?从后面剧情可知,这样的差异源于家庭环境的不同。


宋庆龄曾谈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她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却是家庭。”可以说,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角费利生活在一个家庭富裕、父母相亲相爱、幸福美满的家庭里,相比起姐姐珍妮,父母更偏爱嘴甜、乖巧的他。费利“生病”时,父母在他床边看望他时眼里流露的疼惜和表达的关心的话语,足以扫除他心里所有的阴霾。好友马伦却没有费利这么幸福。马伦的父亲是一个喜欢收集名贵跑车却又舍不得开的“怪人”,他讨厌妻子,逼得妻子无法与他相处而离家出走;他不相信儿子,如果儿子不小心擦花了他的名车,他就会狠狠地责圣怪儿子。生活在这种缺少爱和充满压力的家庭里,马伦变得悲观压抑,畏缩迟钝。

《西安晚报》刊载的一篇文章里说到: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忌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分关怀;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宽容、鼓励与赞美的成长环境。

电影里的教师形象直接戳中了学校教育的痛处。春天不是读书天,学生逃离课堂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被明媚的春光吸引,另一方面是课堂被毫无激情的教师所主宰变得枯燥无聊。电影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两种教师形象。


第一种教师可称为“教学机器”。他们在上课时首先点名,对于生病请假的学生不关心不多问;讲课时语调苍白,自问自答,毫不在意学生是否在听课;不了解学生情况,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师使课堂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吸引不了学生,以至于上课的学生要么听得眼神呆滞,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要么已经神游在外。值得深思的是,该怎样打造如融融春日一般的魅力课堂呢?营造魅力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激情。一位充满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中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更是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者。教师的教育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专注、投人、执着。

第二种教师是这部喜剧里面的反派加倒霉蛋——教导主任罗宁先生。罗宁先生想撵走费利,因为他觉得费利会教坏好学生,且人缘超级好的费利会危害到他管理学生的工作。于是,罗宁先生亲自到学校外面逮捕逃学的费利。

《春天不是读书天》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电影登记部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宣扬了典型的美国人的自由意识和个人主义。片中的教导主任罗宁先生是一个限制学生自由的反派人物形象。在罗宁先生遭遇恶狗追赶、珍妮殴打等一系列惨境后,坐上学校巴士回去时,车里学生投向他的不是同情关心的目光,反而是满满的厌恶。


乖乖待在学校上课的学生错过了美好的一天,逃课的三人经历了一天中所有的美好。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天气里,驾驶法拉利跑车在芝加哥市区兜风;登上市区最高的大厦俯瞰四周,体验观望大地的美妙;混人高级餐厅享受美食;抛开无聊的历史课,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加入街道游行表演,费利用激情四射的歌声引爆全场的热情;最后,费利得到了女友思朗坚定的爱情,还帮助马伦摆脱父亲的压力找到真正的勇敢的自我。也许,费利逃掉的不只是限制身体自由的课堂,还有限制思想自由的各种主义,如种族主义、资本主义等。正如费利在电影开头所说:“我不相信什么主义,我相信自己。”



(本文摘自《电影教你当老师》,作者,张荣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36.00元。本书精选60部中外教育电影,如《孔子》《自由作家》《铁腕校长》《草房子》等,分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教育良知四类,分别进行评析,阐释其中折射出的教育原理与人格追求,形式活泼,有助于读者在放松的阅读中了解教育之真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