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新教育实验本体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张荣伟 守望新教育 2019-11-23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实验本体论

作者|张荣伟


张荣伟著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新教育实验本体论》共分为九部分,分别为:历史谱系与本真意义,时空坐标与历史定位,意义、谱系与展望,“新教育实验”面临的三大难题,“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结构,“新教育实验”带来的改变,“新教育实验”的责任与追求,“新教育实验”的本体论。本书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并指出了“新教育实验”未来的前进方向,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作为新世纪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新教育实验”,在我国中小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张荣伟著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新教育实验本体论》共分为九部分,分别为:历史谱系与本真意义,时空坐标与历史定位,意义、谱系与展望,“新教育实验”面临的三大难题,“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结构,“新教育实验”带来的改变,“新教育实验”的责任与追求,“新教育实验”的本体论。本书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并指出了“新教育实验”未来的前进方向,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作为新世纪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新教育实验”,在我国中小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张荣伟,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第七届全国少工委委员、福建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委员会秘书长,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近年主要承担教育哲学、教育原理、基础教育改革、生命教育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经典教育电影中的优秀教师形象比较研究”。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实验”本体论》序言            

作者|许新海


张荣伟教授发来即将出版的《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新教育实验”本体论》书稿,一口气读完,亲切又感慨。我们是同门师兄弟,他毕业,我才入学。我是读着荣伟兄的博士论文走进恩师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的。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致力于新教育实验区(校)的推广与研究,与荣伟兄有过不少次见面与交流,总是离不开新教育的话题,知道他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宣传和推广新教育。没想到的是,他其实在全面深度地研究新教育,甚至站在更高处思考着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感动、感佩。自知无能力为他作序,我只是作为新教育的一线探索者,谈谈这些年来新教育实验在教育生活改造方面的一些思索。



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教育关注人即关注人的生活,人通过教育过更好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人的生命有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生命。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所以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把“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核心理念,这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教育之道,即幸福之道——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幸福》)


教育如何关注人,如何关注人的生活,是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新教育人希望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让新教育实验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截止目前,新教育实验的火种已经播撒到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已有 142 多个县区级实验区、4000 多所实验学校、420 多万师生参与实验,以实际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 参与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一支重要的民间力量。(《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追求,朱永新教授认为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教育就是生活;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四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这应是教育人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育生活是人的实际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换言之,是人们的教育存在和活动过程,也是教育中的人共同构建和享受的生活。教育生活本体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生活过程发生发展的那些“终极”原因或动力在哪里,简言之,就是要追问教育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整个教育哲学的逻辑体系而言,它又是教育哲学的逻辑“拱心柱”,它包含着教育认识论、教育伦理学和教育美学等许多潜在的命题。然而,教育生活的本体或本质问题如同斯芬克斯之谜一样难解,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例如有人把教育生活的本体归结为上层建筑,有的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起主导作用的“环境”,有的归结为或部分地归结为社会生产力……几乎所有的教育学家都有自己的答案。新教育实验在朱永新教授的引领下,通过十七年的探索与努力,正以行动的坚守,在教育生活的现场,以鲜活的生命成长故事,叙说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可能意义。


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各种教育影响,诸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都会化为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进入学生的当下生活,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不同学科知识、各种教育影响经过生活的整合而化为生气勃勃的精神元素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实现彼此融通时,就能打破各科知识、各种教育间彼此的孤立,人所获得的就不再是信息码的简单堆积,而是面向整个生活世界的精神整体,人经由教育而作为人真正受益,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树木见到森林”。人靠精神整合人的存在,人靠生活去整合教育影响来获得人的整体精神构建。(《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新教育之光——《教育》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新教育实验就是要改变师生现实的片面生活,为他们重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师生共同生活的改造下,让师生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新生活。对于新教育实验,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认为,最吸引他的当是其平民教育价值,以及行胜于知的探索精神,“它是从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的,而不是源自学术化的教学实验、为满足学科建设或课题的需要。它是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而不是面向少数重点学校、满足它们锦上添花的需要。它是面向普通教师的,明确地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作为主轴,从而抓住了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品质的核心。不仅如此,应当说新教育实验远远超越了提高教育质量这样稍嫌功利主义的目标,而直抵教育的真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给教师一种充实、美满、有尊严的生活,从而走向了崇高的人道主义。”(《“幸福”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教育生活,其实是生命健全的过程,是一个成全人的过程。从生性的激活、生存的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中,人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不断地超越、实现自我。新教育认为,理想的教育生活,就是能从人生存事实出发,以知识的陶冶和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柏拉图语),使人的生命本身得到全面的关照、充实,使人的生存境界和生命品质得以充分的提升。真正好的教育应是“促使灵魂的转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教育生活的美好境界,是使教育中的生活、为生活的教育、在生活中的教育这三者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人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合一。(《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我们究竟以何种教育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教育生活,这需要深入而全面的思考。不管怎样,通过新教育实验来实现对教育生活之改造,把人引向对美好生活的关注,让人更好地生活,这必将是教育的主题,而且将永远是教育的主题,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荣伟兄通过研究“新教育实验”本体论,全面系统地梳理并回答了新教育实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核心命题,为新教育实验增添了厚实的理论研究成果。真诚感谢荣伟兄为新教育实验作出的新贡献。


新教育实验才刚刚上路,新教育人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愿意如犟龟一样为着理想和信念,执着与坚守。新教育人坚信,只要上路,一定会遇到庆典。

   

2017年5月20日于海门


(作者为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博士、特级教师)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实验”本体论


目录


1

“三新鼎立”:

历史谱系与本真意义 


一、“新基础教育”:路向何方? 
二、“新课程改革”:谁主沉浮? 
三、“新教育实验”:新归何处? 
四、三大实验改革的异同点 
五、三大实验改革的主要问题 


2

“新教育实验”的时空坐标与历史定位 


一、“新教育实验”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绘制时空坐标并进行历史定位? 
三、“新教育实验”的历史参照系何在? 
四、“新教育实验”究竟能走多远? 


3

“新教育实验”:

意义、谱系与展望——

朱永新教授访谈录 


“新教育实验”:

草根实验改革的三大难题 


一、一个文本,多部经典 
二、一个“疯子”,跟着一群“傻子”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究竟何在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新教育实验”的时代背景 
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思想 
三、“新教育实验”的实践探索 
四、“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路向 

五、结语 


6

 精神·共同体·行动:

“新教育实验”理论结构解读 


一、从“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到“价值追求” 
二、从“四重境界”“五大观点”到“十大领域” 
三、从“三大假设”“七项行动”到“四大改变” 


“新教育实验”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构建了一套以“大众诗性话语”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理论 
二、独创了一种以“七项行动”为主要路径的基础教育改革模式 
三、凝聚了一批富有公益情怀和“教育共同体”意识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的责任与追求 


一、“新教育之梦”:

一群理想主义者的言说方式 
二、“新教育在线”网站:

共享、交流、发展的平台 
三、认同与期待:

作为“传媒事件”的“新教育实验” 
四、“新教育共同体”:

一个日渐明朗的概念 
五、“新教育学派”:

实验的愿景与当下的难题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实验”本体论 


一、缘起与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时空坐标 
二、框架与内容: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思想 
三、理想与行动:

“新教育实验”的实践探索 
四、个体与团体:

“新教育实验”的主体形态 
五、合作与竞争:

“新教育实验”的组织文化 
六、预设与生成: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追求 
七、赞誉与批评:

“新教育实验”的社会反响 
八、经验与教训:

“新教育实验”的问题意识 
九、继承与创新:

“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路向 


后记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十年:修炼、深耕与传扬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