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写生命在场的教育生活——从书写作品到书写人生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故事,你是你生命的主人公,也是你故事的作者。从呱呱坠地到离开人世,你用一生的时间在书写你自己这个作品。你这个作品是否精彩,取决于你身为作者是不是用心在书写。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需要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原型和人生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知行合一的过程,就是从阅读他人传记到书写自身传奇的过程。

“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人”。如果教师们真能按照他所指的路径去写作,也许会发现,不但处处有写作的素材,而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质量越高,越写心里越快乐。奇妙的是,课堂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上课也成了一种审美的享受,而学生,也因“名师出高徒”有了大大的进步。于是,生命从此不再平庸,而是在“更上一层楼”中享受着精神飞跃的幸福。——《书写生命在场的教育生活——朱永新给教师的阅读写作建议》(文章附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新之谓盛德。——《易传》。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书写自己的教育史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新教育年度生命叙事为什么?写什么?怎么写?

提高学术文章写作水平的十条建议

新教育究竟是什么?


书写生命在场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给教师的阅读写作建议

作者|陶继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草长莺飞四月天,书香花香伴春晖。4月2日晚,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朱永新教授做客由中国教育报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的在线公益读书课,与教师们畅谈如何“在读书写作中成长”。今天本版刊发在经典阅读中浸润多年的陶继新老师对朱永新教授的专访,进一步探讨教师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话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编者
  
与朱永新教授相识已有18年之久,为此,我常常幸福地徜徉在“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精神世界里。每次聆听他的演讲,以及与他真诚而友善地交谈时,我总能从他那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上,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温暖与美好。近日采访朱永新教授,从他那朴实而真挚的话语中,我更加感受到在他那荡漾着教育大情怀的精神世界里,有着很多可供我及广大教师采撷的瑰宝,从中能够汲取一些宝贵的精神力量。
  
对于教师的阅读和写作,朱永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阅读和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在新教育中成长》)

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

从古至今,关于谈论读书意义的文章堪称汗牛充栋,可是,读书就一定会使人变得越来越好吗?如果读了品位低下的图书,不但不能升华人的境界,反而会让人因为“白沙在涅”而“与之俱黑”。对此,朱永新教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读什么比怎么读更加重要。
  
朱永新教授如此言说绝非信口而言。他在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考察时发现,有的学校竟然没有图书馆,即使有,其中的图书质量也非常低下。有些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要么是人们一般不看的“捐赠书”,要么就是出版社打折的库存书。学生和教师如果看了这些质量不高的书,不但不可能更好地发展,甚至有可能被书中不好的思想所污染。为此,他在一篇《重视农村孩子的精神正餐》的文章中指出,每个学生只有一个童年,而这正是最需要精神滋养的时段,如果给他们送去的是精神垃圾,不但会让他们当下受到毒害,还会在其体内继续存活下去,以至影响到未来生命的成长。
  
学生如此,教师亦然。如果教师读了品质低劣之书,不但自己饮了精神毒汁,还会将这些毒汁在无形中“注射”到学生的身上。为此,朱教授大声疾呼,要广大师生远离垃圾图书,亲近文质兼美的经典书籍。他郑重地告诉大家:“人们阅读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
  
天天阅读大师的作品,犹如每天聆听大师演讲上课一样,大师高尚的精神便会在“随风潜入夜”中走进师生的心灵,从而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化效果。朱教授便是这样的人。他的工作之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可是,天天阅读高品位的书,已经成了他生命的必需。在与这些大师“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他也拥有了教育大师的境界与智慧。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生命不断超越的时候,他也希望更多师生的生命丰盈起来。为此,2010年,他成立了新阅读研究所,组织大批专家名师,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图书中,精选出100本“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从而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打下阅读根基。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能重来,而阅读,恰恰可以让生命更有亮度,甚至也有可能使生命“延长”。因为真正潜下心来读好书的教师,不但有了人格境界,也多能将心灵安顿下来,而精神美好与身心和谐,恰恰是身体健康长寿的必备条件。当然,教师更加需要的是生命的亮度。当他们的人格精神光芒四射的时候,不但会照亮别人,也会照亮自己。孔子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他在成就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的同时,自己也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地对《诗》《书》《易》等经典文化一以贯之的研读中,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朱永新教授在众多名师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也采写过不少中小学名师并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持之以恒地对大师之书的阅读。因此,专业阅读,只有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的人,才能让自己的生命跃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什么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精神对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
朱永新教授对我讲,新教育当初提出要教师写作的时候,有人曾提出疑问:教师只要把课上好,何必写作?学校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再说,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空余时间写作?
  
其实,这样的教师恰恰不知道,写作与上课是教师生命成长之双翼,缺一不可。当今活跃在中国教学界的名师,几乎个个都是写作高手,有的还出版了几本、十几本甚至几十本著作。
  
众所周知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除了担任校长、从事教学之外,还出版了40多本教育专著,发表了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与短篇小说。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专著,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必读书目。没有他持之以恒的写作,就不可能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厚的精神馈赠,也不可能成就他这样一位大教育家。
  
也许还会有人提出疑问:“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而像自己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教师,怎么可能像他那样写出如此之多如此之好的作品呢?”诚然,一般教师难以登临大教育家的辉煌殿堂,可是,“情动而辞发”地写出一些作品,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风景。只要想写并且坚持写下去,就一定可以写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好的文章。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或遇到困惑,通过思考与探索有所得之后,诉诸笔端,形成文字,便烙印上自己的思想。再行教学的时候,就不会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有了让学生大感兴趣的新的教育景观。
  
为了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写作,朱永新教授曾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明确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无不可以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
  
将近18年过去了,朱永新的“保险公司”还从未受理过一起理赔“投诉”,相反,每天坚持写作者,有些已脱颖而出,成为名师。与此同时,他们的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水平也是水涨船高,或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得荣誉奖项,或叱咤于全国各种各样的大型课堂教学峰会上。看来,真想上好课,尤其是像名师那样演绎出课堂的精彩,写作是一定不能少的。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读写,成就教育人生——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有的教师强调教育教学工作太忙而无暇写作。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正如朱光潜先生曾说的:“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比如朱永新教授,每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全国各地调研活动、指导工作或者会议演讲等,这些工作几乎让他没有休息时间,但他却出版了60多部著作,总计达近千万字,而且,他仍然每天挤出时间坚持写作。在他的微博里,每天都可以读到他新写的作品。
  
有的教师想动笔,但又不知写什么,便对朱教授说:“每天在家校两点一线行走,做同样的事,说差不多的话,即使想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
  
朱永新教授指导教师说,看似同样的生命场景,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关键是有没有发现新的风景的眼睛。正如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就要有一双发现新的写作素材的眼睛。为此,朱教授为教师们提供了“生命叙事”的教育理念与写作路径。即生命个体运用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书写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在场、自我成长、意义呈现,并对其进行爬梳观照和省察言说。
  
朱永新认为:“表面上看,教师的写作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他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他说:“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有的教师常抱怨自己的不幸,认为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总是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哪还有心思去写作?
  
朱永新说:“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生命中的每一次遭遇都是生命起飞的一次机遇。如果把面临的诸多困难当成一块块石头背在身上的话,无疑就成了极其沉重的负担;可如果将其放在脚下,就有可能成为自我成长的垫脚石。”所以,生命不是在抱怨中成长的,而是在艰难考验中飞跃的。有了这种思考,心态就会由沮丧变成阳光,看人看事看物的视角也会有所不同。久而久之,所谓的负担不见了,抱怨更是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生命的每一个节点都那么富有意义。
  
朱永新教授曾说,“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人”。如果教师们真能按照他所指的路径去写作,也许会发现,不但处处有写作的素材,而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质量越高,越写心里越快乐。奇妙的是,课堂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上课也成了一种审美的享受,而学生,也因“名师出高徒”有了大大的进步。于是,生命从此不再平庸,而是在“更上一层楼”中享受着精神飞跃的幸福。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08日第9版 版名:读书周刊

从书写作品到书写人生

作者|朱永新

本文为作者在2017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决赛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在座的都是写作者,而且是优秀的写作者。大家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来到这里。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的写作者,不仅应该写出优秀的作品,更应该写出精彩的人生。


写作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只要用心,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那么,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写作能力迁移到我们人生的思考中去,迁移到我们人生的行动中去呢?我想与大家分享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写作者在为作品寻找原型的时候,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去寻找原型。

写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心里面总会有一些原型。有你在生活中经历的,有你在阅读中体验的,各种各样的人会出现在你的作品里,组成新的组合。这些人物原型撑起了你的作品生动的画面。

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原型的。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故事,你是你生命的主人公,也是你故事的作者。从呱呱坠地到离开人世,你用一生的时间在书写你自己这个作品。你这个作品是否精彩,取决于你身为作者是不是用心在书写。用心书写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原型。我们发现,那些伟大人物在他成长的历程中,总是有自己的生命原型,总是以某些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作为自我的镜像。越是这样的人,他人生越有目标,他越是能够走得更远。

所以,爱好文学写作的你们,在绞尽脑汁寻找作品原型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去寻找原型呢?你像谁那样活着?你像谁那样追求?你能不能把你自己的生命变成一个伟大的传奇?

总之,正如你认真用心书写自己的文字作品一样,我们应该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而最关键的前提,就取决于你能不能为自己寻找一个伟大的原型。

第二,写作者在为自己的作品谋篇布局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行动。

人生就是一个大作品,也是需要谋划的。以阅读为例。我们这个世界是由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组成。我们看到的风景,其实也是有两种不同的风景:自然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要过两种生活:物质的生活和精神的生活。许多人,包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之中,满足于怡情山水看自然的风景,却忘记了看精神的风景,过精神的生活。真正的精神风景、精神生活,有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标志:阅读。

那么,我们有没有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做过规划呢?有没有谋划过自己一生到底应该读哪些书呢?范曾先生讲得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背1000首诗,应该读100部名篇等等。其实就像我们规划人生,要去看哪些好山好水一样,也应该规划我们应该读哪些书。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更加主动从容,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会更加丰富精彩。

再以时间管理为例。我们很多人总是每天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总是为自己没有时间阅读、写作寻找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借口。我一直认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总是能够挤出来的,重要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这些年来,我出版了不少作品。其中仅仅是我参政议政方面的著作,就先后完成了《我在政协这五年》(2003-2008)《我在人大这五年》(2008-2013)《我在政协这一年》(2013至2017五卷)《教育改变中国》(政协委员文库)和《朱永新:政协委员风采录》等近10部。许多人感觉很奇怪,开玩笑问我如何“变魔术”一样写出来的?其实,这是我每天坚持早上五点半左右起床阅读写作的成果。每天上班之前,我已经读书写作两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了。

我早起的习惯固然是小时候父亲培养的,但是也与我自己刻意的人生规划有关。我知道,人与人的差异往往是业余时间造成的,我明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在人大这五年》这本书达130万字,我把自己参加人大每次的活动用手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把每次视察、调研都原生态地记录下来。这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年以来的第一本全景式记录的书。如果自己没有这样一个谋划,就算明天起得早,也是很难做到的。

总之,有规划的人生正如有谋划的文章一样,目标清晰、路线明晰,才能少走弯路。这种规划越是主动、越是具体,你就越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就像你写作时的谋篇布局一样。

第三,写作者为创作优秀的作品应该不断的追求和坚持,人生更需要坚持,才能拥有水滴石穿的力量。

有些写作者幻想一夜成名天下知,一蹴而就登巅峰。有些写作者总是企图寻找捷径少费力,轻轻松松等灵感。更有写作者浅尝即止不努力,功亏一篑无所成。其实,写作是一项艰苦的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

2002年,在新教育实验开始不久,我在教育在线网站发过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帖子,要求新教育教师坚持写作,每天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与学生的交流,记录自己的阅读与思考。坚持10年,每天1000字。赔率是1:100。我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大部分人是很难有坚持精神的。结果,凡是来投保坚持写作的老师,根本不需要10年,一般3年左右就已经非常优秀了。许多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所以新教育人有一句话: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大家今天在北大培文获奖,是一个大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写作最主要的目标不是成为作家,因为你们今后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作家。写作,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正思考的过程,最需要坚持。

在学习期间,我们很多人都酷爱写作酷爱阅读,都做过作家梦。但是一旦离开学校以后,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许多人就不再写作不再阅读了,他的整个的写作和阅读历史就中断了。其实,写得精彩与活得精彩是相辅相成的。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写得精彩才能活得更精彩。所以,坚持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和写作一样,都需要坚持。

所以,对于写作者来说,他写的最精彩的作品不是某一部用文字写出来的作品,而是他整个人,而是他自己。今天是一个写作的盛典,更应该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启航。期待大家在写作的同时,能够用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部最好的作品。
 
(文章转自朱永新新浪博客)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实验海门宣言
作者|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

2009年7月,新教育人汇聚江海门户,辨析艺术教育的价值,探寻艺术教育的意义,展望艺术教育的明天,研究如何让艺术教育突破现实枷锁,回归到艺术本身、教育本身,让生命因此而幸福完整。我们形成了如下共识:

在任何一个时代,理想主义为了让世界变得比昨天更为美好,也为了让自己偶然的生命具备恒久的意义,总是主动和世俗进行着或宁静或激烈的抗争。在这种永恒的争斗中,理想主义从来没有完全地胜利过,也没有彻底地失败过。但是,秉承理想或者背弃理想,却永远是人类裁定生命意义的重要标尺。

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理想追求者,这几乎是一个教师的宿命。因为教育一事本为理想而设,我们无法想像教育之事可以放弃理想主义而依然存在。为改造社会而终身奔波的孔子和孟子,最后也都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成了他们人生的归宿、意义的所托,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生命意义,为中国社会不断更新提供了永久的资源。

以孔子为职业榜样,为人生典范;重新体认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依然有生命力及超越意义的思想传统,把它们作为自己生命叙事的元语言;把自己的生命看成一首由自己书写的诗歌,一部精神的小说(传奇);选择一种优美与崇高兼具的生命文风;无论如何,对世界抱以一种开放的信任,对生命抱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对职业抱以一种深沉的敬畏;既让自己的生命恒久地处于诗与思的状态,又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努力达到在教育教学之事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并最终把这一职业生涯锻铸成一部精致而隽永的历史……这就是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对理想教师的一个概述。

面对生无所息的职业倦怠与现时代的精神危机,是自甘沉沦还是自我救赎?新教育实验提出这个问题,把对教师职业的思考逼到一种“非此即彼”的信仰抉择的处境之中,就是为了重申教师职业的崇高天命,让每一位新教育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自己的追问与解答。谁向着生命深处提出这个问题,谁就是开始对之作出最初的解答,而最后的答案,是他最后的整个叙事,由他自己在今日书写,由他的学生们和后人们阅读与流传。而重要的不是这阅读与流传,而是他在自己的有限的人生中,最终体认到真理在自己生命中如此确定的实现。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教育教师,开始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汇入由孔子开创的伟大的传统之中,汇入正在形成的新教育传统之中,真正地摆脱种种虚无与倦怠,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带着这种承诺与梦想,愿所有新教育人联合起来,书写自己的职业传奇、生命传奇,也书写新教育的传奇,书写中国教育的传奇。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从自由走向自主——在自由中学会自律,在选择中获得成长》)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