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师常有的十问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陶行知先生当年有个“每天四问”,启发师生每日反思自勉。

本文以“十问”谈谈今天的老师应该如何思考和前行。

老师唯有用反省的姿态,守住底线,记住常识,不懈前行,不断完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无愧教师职业。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重建信任,像孔子一样做教师——你已为自己写下了什么?还将为自己写下什么?!

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链接师”

照亮他人,同时升华自己——我所体认的教师观

倾听着的教育——作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有四度——气度、深度、风度和温度

......


良师常有的十问

作者|佚名

来源|师培联盟 


陶行知先生当年有个“每天四问”,启发师生每日反思自勉。本文以“十问”谈谈今天的老师应该如何思考和前行。
      一问:你能坚守教育理想、不忘初心,始终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并且不媚世俗、自觉抵制反教育行为吗?      林语堂先生说过:“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想成为事实。”我们为什么从事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做名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做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我们要永怀教育理想。南通市中青年符永平名师工作室这样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向:让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在中国最美的课堂,引领并带动乡村一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品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工作室几十次活动都放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名师们活跃在农村的孩子们中间,使他们有机会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当下,浮躁之风、形式主义在教育界也有表现,片面追求升学率、做表面文章、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名师需要坚信教育常识、坚守教育常规,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自觉地与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做斗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在日常管理、课堂改革、教育生活等方面,名师的行为要有灵活性、创新性与多元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名师应有的气象。      二问:你能始终坚守课堂,像普通教师一样承担平行班级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路径,并且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吗?
课堂是名师成长航道上永远的港湾。余映潮、黄厚江、于永正、于漪、李吉林、李庾南等名师之所以教学之树长青,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坚守课堂。有一些名师从课堂上走出来,但因为种种原因与课堂渐渐疏离,长期下来会制约其发展。不在课堂了,名师的底气自然就不足了。      名师是从课堂走出来的,必须坚守课堂,尤其是还在学校工作的名师,即使做了学校领导也要努力兼课、经常听课;不在学校工作的名师也要经常走进课堂,这样,才有课感,才有教学的切身感悟,才有教学的话语权。不仅如此,名师还要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一线的教师“做样子”,努力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范式。名师是需要有教学勇气的,这种勇气用帕尔默的话说就是“自身认同”。应该有这样一种自信,要有“向我看齐”的勇气,要有“看我的”的底气,如果没有,自己就要反思。现在有一种怪现象,一些名师经常参加各种范围的教学展示,但上来上去就那么几节“代表课”,这不是名师应有的样子。      不仅如此,名师要有教好学生的本领,能获得一流的教学业绩。现在有一些名师,名声越来越大,称号越来越吓人,可胆子却越来越小,不敢上课,不敢承担一个班级的教学,带了班又考不过同轨老师。这其中虽然有复杂的原因,但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不是说名师的班级一定要考第一,但课堂教学让学生向往、让同行佩服、让领导放心,这是起码的要求。      三问:你能把自己的教学主张真正想清楚、说明白,并使其不断优化、得到同行认可吗?      名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想法,即教学主张。教学主张从提出到成熟,自然有个过程。这当中关键的是要有理有据,自己能想清楚、说明白,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具有普适性。要有哲学的视角,求完美。如有位教师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小学语文课堂的美学追求”,追求“意味”与“形式”的交合会通、浑然一体,正是语文教学的美学境界。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内涵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但静下来思考,过分重视作品的形式是有失偏颇的。古人说“诗言志”“文章合为时而作”,写作历来讲究“文以载道”,所以用“追求有意味的语文教学”可能更恰切。这就要求教师在表述自己的教学主张时,把问题的另一面也讲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名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教学主张的完善永远在路上。
教学主张要有启发和“唤起”功能。李吉林老师的教学主张经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的发展,全国那么多学校、那么多地区来南通学习,中国教育学会建立了推广中心,这充分证明了其价值。名师的教学主张就要追求这样的境界。      四问:你能始终保持学习的本能,一直站在学科前沿吗?
名师需要不断学习,学习专业理论,学习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经验。黄厚江、唐江澎、蔡明等江苏名师的成长路径告诉我们,名师的成长历来是与学习相伴的,离开了广泛、深入、持续的学习,就难以实现前行路上的跨越。      读书是名师最美的姿态。需要泛读,更需要有方向的阅读,以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寻求最有力的理论支撑。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要读《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基本概念与计算法则》《让儿童在对话中学数学》《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50问》《把数学画出来》等。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生命像一条河,阅读就是河的源头,源源不断才能淙淙流淌;如果说,教师是孩子生命的导师,阅读就是引领的资本,不断地积淀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然,学习不仅是书本的学习,名师还要向时代学,向同行学,把好的思想和做法有机地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海纳各路教学之“流”,让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厚重,更有张力,更符合学科教学的规律,最后自成一家。比如语文学科,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蔡明的“生态语文”……各种语文教学的主张和风格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更高的境界。名师要建好自己的“学术圈”,善于在团队中互相学习;要有主动展示的意识和行动,像佐藤学先生所说的那样,主动打开自己的教室,让同行们来听课,向自己提出课堂改进的意见;要主动参加或积极组织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这对自己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五问:你能凭自己文章的质量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凭自己的实力参加各种评比吗?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发表文章、评奖、申报项目等总要找路子、托熟人、拉关系。有一些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提高稿件的质量、作品的品位上,而是关注哪些杂志有熟人,什么人做评委。这对名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名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实力,这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要在平时注意多尝试、多积累。      名师要真实践、真思考、真总结、真写作,要坚持站在教育教学一线,勤实践、勤观察、勤思考,这样才能直面现实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做了再去写,才是真命题,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看窦桂梅、李镇西等名师的文章,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他们是行动着、思考着,文章很有现实针对性。名师要备课、上课,要做课题,要开发课程,要做班务工作,要面对一个个学生。这当中,会有大量的尝试、思考,把这些记下来,再加上理论的学习,就会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这些源于一线、源于现实的材料是最鲜活、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各类刊物最欢迎的。      当然,写作、做项目也需要专业指导。我们跟媒体联系,聘请专家做指导,可以少走弯路。但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脚踏实地地真做,这样才能有真性成长。要坚信:行动,就能改变;学习,相伴提升;思考,走向深刻。      六问:你能坚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自己的项目、课题而不只是挂个名、签个字,并形成自己的课题链吗?      名师伴随着课题研究成长,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定律。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研究?我们研究的成果真不真,是否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
长期以来,教师的课题研究存在一个问题,这就是课题确定时认认真真,开题时热热闹闹,研究过程冷冷清清,到结题时拼拼凑凑,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成果。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名师担任了学校的领导,挂名课题主持人,而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预期成果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不参与研究。这样做课题,真的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      名师要坚持认真做课题、做项目,开展实实在在的真研究。如南通市中青年许卫兵名师工作室长期致力于小学数学结构化研究,他们的课题“指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成功申报教育部重点课题。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并已有初步成果。他们研究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紧扣“数”“形”两个核心,按照“认数主线、图形主线、统计主线”三条线索,开发出《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全景图》,描绘出小学数学六个年级从数到形的知识内部结构,为全国小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形成“整体性建构”,呈现了数学学科的关系美,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真研究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形成课题链。李庾南老师从教60多年,一直做班主任,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她说:“我的前半生因生存而教育,后半生因教育而生存。”以她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研究为例,从1978年开始,经历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研究”“学生学力的形成及其发展”以及“三学”课程思想等7个研究阶段。如果不是秉持享受教育的理念,又怎能如此执着、如此痴迷、如此无怨无悔?!      七问:你能接受别人的批评、经常寻找自身的不足并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吗?      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同样没有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受益于他人的。问题是有的人有了些名气就飘飘然,就容易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成绩嗤之以鼻。这就容易制约自己的发展。
作为名师,要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导师也好,同行也好,他们的观点总有其道理,要真心吸收,有机融入,切不可固执己见。著名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李凤老师的语文教学个性鲜明,专业发展一路高歌。何以如此?她自己很能钻研,她对导师、对同伴非常尊重。每堂重要的课备好以后,每篇重要的论文构思好以后,她都要向师傅、江苏省首批名师曹津源先生讨教,向其他专家学者请教,并和同伴们反复研讨,反复修改。正因如此,她的课越上越好,她的文字越来越有魅力,她的专业探索之路也由“无痕语文教学”走向“无痕语文课程”,进而走向“无痕语文教育”。
名师还应该主动出击,多方学习别人的成功探索。如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卫军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向黄厚江、余映潮、张玉新等名师学习,主动向大学教授请教,用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研究更有高度,可以说是博采众长以后自成一家,他的“简约语文”研究不断深入。      八问:你能不因头衔和荣誉而沾沾自喜,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尺吗?      名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哲学家勒维纳斯说过:每个他者都是不同于我的独立个体,我的价值只有通过尊重和为他者才能真正实现。(《他者伦理学》)著名美术特级教师陈铁梅有这样一个论断:专业成长在课堂,专业成果在学生。      应该承认,现在我们的名师评选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主要是缺少学生发展的衡量指标。正因此,才有“名师不是评出来的”之类的说法。名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确立名师因学生的出色而卓越的理念。教师的课题、项目要更多地聚焦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      促进学生发展,需要我们为学生多搭建发展平台,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努力构建学生发展成果体系。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丁锋名师工作坊致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努力为学生打通写作和发表的通道,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坊辅导的学生作品频频登上各种学生报刊。      九问:你能坚持静心做事,并在必要时释放专业能量,在更大的平台上开展个人的专题研讨活动吗?     成为名师容易“心动”,心动过速则难成大事。所以平时名师需要保持平静之心,静心阅读,静心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当然,名师也不能一直蛰伏,必要时要“一鸣惊人”,把自己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释放自己的最大能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黑龙江的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以“诗意语文”为旗号,走出东北,举办全国性的“诗意语文”年会,进行展示和研讨,邀请顾之川、黄厚江、曹公奇、张玉新、肖培东等名师参与,这就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和“气场”,使自己得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展自己。
展示自己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平面展示,在本区域、跨区域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示。二是立体“打开”自己,不仅在本学段、本学科,而是跨学段、跨学科发展,产生“共振”效应。三是纵深“推出”自己。如上文提到的丁卫军老师举办了全国丁卫军“简约语文”展示与研讨活动,通过课堂展示、名师论坛、专家报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和研讨,把“简约语文”研究推向纵深。      十问:你能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愿意为团队和集体无私奉献,并为自己创设一个主体发展的生态空间吗?      我们要牢牢记住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希望。一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二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三做到“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绩,有了一点名望,就翘起尾巴,不愿做小事,不服从单位工作安排,不愿为集体贡献力量;稍有不顺,则埋怨环境不好,甚至以“走人”要挟。要永远追求形象的自我完善,力争做到道德高尚、学术纯粹。
名师培养不只是为了制造标杆,而是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要让名师为学校和区域教育做更多的贡献。所以,带好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集体无私奉献,是名师的基本姿态。名师要有这样的基本定位:对发展,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方向;对别人,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对成绩,努力加机遇,始终不满足。这样,向着前方,向着未来,既是经师,更是人师,永无止境,止于至善。
总之,当代老师唯有用反省的姿态,守住底线,记住常识,不懈前行,不断完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无愧教师职业。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平台推送的文章只是为大家看待事件多些视角、选择和参考,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