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乐明:不抛弃自己就是在成长与发展——愿你翻越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码字工匠李乐明 Author 码字工匠李乐明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山不过来我过去
以项目组的形式推进新教育十大行动
新教育,有文化、有温度的教育
用时光雕塑最美的自己
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发展“后50里路”?
......

不抛弃自己就是在成长与发展

原创|李乐明 
来源|码字工匠李乐明
编辑|守望新教育


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
工作上的事,个人的事,打通最后一公里,曙光在前,登顶去。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要牵的“牛鼻子”,下气力的所在,该补齐的短板,应聚焦的目标。鼓劲的好句子都在这儿了。

打通最后一公里,振臂高呼,精神感召、凝聚人心、众志成城,走过去,前面是片天。不是桃花源,每天也有花开。
这些年,打通最后一公里绝对是高频词,不这样说,仿佛冲锋的号角没吹响,战鼓没擂动。
借鉴这样的语境,能否找出教师成长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呢?
为了紧跟步伐,用洪荒之力,找出了诸如专业知识、课堂艺术、综合素养,等等方面,都姑且称之为最后一公里。
当然,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是教师穷尽一生心血,也无法登顶的事,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在一次名家云集的论坛,真有专家称上述内容为最后一公里。
不论对错,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暂且也这样认为吧。
(《真正的成长,需要你自己孤独地翻山越岭》)




有最后一公里,就有最初一公里。
最初一公里,用网红词儿,是初心。人们爱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出处在《华严经》,是对部分经文的解读。
教师的初心,官宣的表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简言之,立德树人。
为教师立德树人赋能,需在专业知识、课堂艺术、综合素养之前,加上理想信念、价值观、仁爱之心。
如果说,一艘航船越过喘急水流,平稳驶向前方,是用专业知识、课堂艺术、综合素养作桨,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信念、价值观、仁爱之心,则是是灯塔、航标了。

我们身边的教师,通常按着这样的思路去驱赶成长发展的马车,效果并不差,不少人成了名师名家。
更多的老师,没有成名成家,他们爱生、敬业、勤勉,说他们是园丁、老黄牛,就是这么来的。
不可否认,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有些老师走着走着,就停滞不前、徘徊往复了,他们上不了新台阶,攀不上新高峰。于内心,他们也有困惑、焦虑、无助,放眼望去,前路没了路标也没了进度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船行水中,有灯塔、船桨,行的快。要更快,还需什么?风。
教师成长要不要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教师成长需要什么风?认知、勇气、想象力。
(《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新教育人的选择:职业认同与“吉祥三宝”》)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有部《教父》的电影。里面有句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注定是不一样的命运。
这句话说得就是认知问题。有一幅漫画,动听的谎言台前,人满为患,而难听的真相台前,门可罗雀。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嘛,只冲着好听的话语去,认知支配了人的行动。
认知是水,思维和眼光是船,水涨了船有高。别指望不挑水,船自动漂浮着高。
认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观,他们遵从事物本质和规律办事,操控着这个世界的运转。相反,认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观,迷惑于表象的炫丽华美,偏见、盲从,鬼附体一样吸附在身,不被人操纵那是不可能。
超低的认知真是太可怕了,你活不出自己的样子。自己是什么?也许很难说清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嘛。前路不明、不快乐、工作和生活迷迷瞪瞪,就不能说有自己的样子。我曾经给这样一些人画过像:省却后天的努力去梦想追上老天赏饭的水平。不说痴心妄想,也是非常艰难的事儿。
勇气的事儿,鲜有提及了,似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没有勇气。那来回答问题:你身上是否有不愿坚持、不愿改变、不愿接受挑战的症候?如果有,你不承认,勇气也悄悄离开了你。
勇气不会与生俱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智力因素,你自己得为自己加持,没有人能够代替你的努力。
(《重建信任,像孔子一样做教师——你已为自己写下了什么?还将为自己写下什么?!》)


我有读童书的习惯,每天半小时。今早读的一首充满想象力的童诗——《流萤》:
快看!天边飞来几滴流萤,
一会儿灭, 一会儿明,像一颗星,两颗星……像一颗颗长 着翅膀的繁星。
我从菜园里拨一根葱管, 好放进几只流萤,让它闪出柔和的光吧,孩子,送你一盏翠绿的灯。
放萤火在你的枕边,我再编一个童话给你听,说在夏天的夜里,有一个翠绿的梦……
顶好的想象力,多读让自己年轻,当年老师教导:童心未泯。
小孩很有想象力的翅膀,年岁渐长,经历曲折、困难、焦虑,成年人的想象力枯竭了。童心未泯,也成了一个愿望。
老师的想象力,在于对这份职业的好奇。为什么要立德树人?怎样去立德树人?怎样创造性去立德树人?
缺失想象力,教师的职业“吹尽狂沙”就只留下苦、枯燥、愁烦,简单做成知识的搬运工,教与学都毫无兴趣可言,身上仅有的一点儿热情都耗费殆尽。

认知、勇气、想象力绝非孤立的存在,三者是渐进的逻辑关系和过程。认知生成勇气,勇气扇动想象力的翅膀,这是一条生态链,让你与工作和生活握手言和。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上半场,去找问题,下半场的努力,是去超越。你愿不愿意超越自己?请你听一首歌,是零点乐队的《超越》:

准备好让你的激情释放我们会努力让它不失望准备好让你的欢呼嘹亮我们就要登场
千万双手一起拍响踏着绿荫汇成欢乐的海洋我们超越自己超越赛场
我们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准备好让你的激情释放
我们会努力让它不失望准备好让你的欢呼嘹亮
……
时刻准备超越,你成长和发展的事儿,就不再是问题。
(《相信成长的力量——“成长”和“长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你正在无情地抛弃自己!别危言耸听。真的,现在是算法时代,算法可以根据你的行为算出你的喜好,我们喜好什么,智能技术推送什么,不需动脑,不需思想,这还是曾经的你吗?
《辞海》这样给“进化”释义:“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大数据、算法将改变这个定义了。因为大数据、算法可能让人低维、“进化”得越来越愚蠢。不迭代自己的认知,就像曾经的我们对付一群蚂蚁一样,等待被高认知的人操控、收割。

所以说,教师成长发展不放弃最初一公里,也没有最后一公里。我们前进的每一公里,都是关键的一公里,有价值、有意义的一公里。跨越着前进,愿望很好,但是人从类人猿进化以来,就没有谁这样走路。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人类进步的密码。
(《可使内心境界日新,正是中国文化最要处》)
人生千难万难,最难是你登高后,不是山高我为峰的自得和自负,而是一览众山小之后,能够守心,守住那颗初心。
善良如初,天真依旧。
愿你翻阅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李乐明:山不过来我过去——要影响学生,先得改变自己
李乐明:以项目组的形式推进新教育十大行动——她们是这样打开新教育实验局面的
李乐明:新教育,有文化、有温度的教育
李乐明:走,我们一起去去“内卷化”
钱桂冬:用时光雕塑最美的自己......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