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实验的精神追求——​执着理想、共同生活、扎根田野、悲天悯人

朱永新 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在问:是什么鼓舞着新教育实验这样一个民间组织,为其所提倡、所信奉、所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顾一切地“擦星星”?是什么支撑着新教育人,仰望星空,向着山的那边踽踽而行?
 
是一种精神,一种血一样流淌于新教育共同体的理想主义精神。具体来说,有四种新教育的精神。——朱永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特征——守望教育的本真和田野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生态环境决定生命质量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新教育实验的精神追求
——一种血一样流淌于新教育
共同体的理想主义精神
作者|朱永新
新教育研究院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其核心价值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精神追求是什么呢?下面这篇由朱永新教授本人撰写的文章或许能给出答案。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在问:是什么鼓舞着新教育实验这样一个民间组织,为其所提倡、所信奉、所追求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顾一切地“擦星星”?是什么支撑着新教育人,仰望星空,向着山的那边踽踽而行?
 
是一种精神,一种血一样流淌于新教育共同体的理想主义精神。具体来说,有四种新教育的精神。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追寻理想的教育实验。新教育人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是为了推动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
 
所以,新教育人执着、坚韧,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什么样的打击,他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也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我曾编写过一本小书,里面选了章太炎先生的一篇文章《“我”有多大》。章太炎先生特立独行,有人称他为疯子,他不但不生气,而且很开心。他认为,大凡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有点“神经病”;否则,遇到艰难困苦,断不能百折不回。为了这个缘故,他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意各位同志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醉心于新教育,也有人称我为疯子,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是一群傻子跟着一个疯子。我像章太炎先生一样乐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我也希望新教育人乐于承认自己是个傻子。我觉得,只有执着的人、坚守的人、理想主义的人,才能成为这样的“神经病”、这样的疯子、这样的傻子。
 
没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是不能将新教育坚持到底的。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的春天。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远征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当下中国有三种人:官人、学人、农人。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在历史的星空下,那些熠熠生辉的伟大教育家,几乎都是行动家。我读过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一篇传记,叫《飞扬与落寞:梁漱溟的孤独思考》,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读后感。我说,我根本不是学问家,而是行动家。在教育史上能够留名的教育家,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
 
所以,我一直欣慰新教育人与生俱来的田野意识。我们的团队喜欢深入现场,热爱田野作业的工作方式。我们要小心翼翼地珍藏、大张旗鼓地发扬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写文章,高谈阔论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多大名堂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很多印度的知名教授不满足仅出来做讲座、各地讲学,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田野”。这篇文章提到了甘地,说当年的甘地或许就是一副苦力的样子,为了心中的理想,布衣赤脚地奔波于“田间山野”。
 
新教育人是需要走进这样的田野的。新教育一定要走进课堂,我们评论文也好,搞活动也好,一定要强调真正来自“田野”的东西。我们提倡师生共写随笔,其初衷不是去培养作家,而是培养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我期待每个新教育的参与者都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己的田野意识。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守望新教育·先进榜样人物故事汇】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如果说执着代表我们的理想,田野代表我们的行动,合作就代表新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态度。
 
新教育共同体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老师”成为新教育人在任何场合下共同的称呼。只有平等了,我们才不会盛气凌人,我们才不会俯视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才能平等地交流,真诚地“吵架”。
 
我们是一个只问真理的团队,不屈从于任何一种庸俗的关系。新教育实验是求真的事业,平等是求真的前提。我经常说,现在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做事业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你再能干,也是走不远的。我们要将共同体的概念融化为团队意识,牢记心头。须知,我们这个团队是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的,虽然我们生活在天涯海角,甚至素昧平生,然而,仰赖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在另一重意义上,又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有组织结构,但没有行政压力;有激烈辩论,但没有党同伐异;有坚持己见,但没有挖墙拆台。只有在这样平等的、求真的、合作的团队里,我们才能够成长。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我曾向大家推荐过一本书《如何改变世界》,主人公不是普通的教师就是普通的律师,或是普通的医生。在美国,这群普通的男人和女人,有的发展了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有的帮助发展中国家数以万计的边远农村的居民用上了电,保护了无数大草原。他们都是普通工作者,他们关注的就是那些最普通的人。他们的精神叫作公益精神,他们的情怀叫作公益情怀。
 
新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基因,也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保值,我们还要增值。
 
我曾经去过台湾,见证过台湾“慈济”人的公益情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组织,他们的宣言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缔造清新洁净的慈济世界;我们的方法是以理事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它是一个宗教组织,与我们不同,但我觉得它的这种公益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走向边远的乡村,那是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只有那里发生了好的变化,才能说中国的教育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总之,以执着的理想、合作的态度,扎根于田野,做一番公益的事业,成就我们的人生,成就我们的教育,成就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新教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于危机中得新机——面对疫情,新教育的行与思
一起做一件让世界更美好的事: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选摘自《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成尚荣:新教育实验的关键因子
刘道玉: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张荣伟:“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刘堂江: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
高子阳:新教育实验——用读写创造教育奇迹
王海珍: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中国两会的“记录者”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守望新教育·先进榜样人物故事汇】(第四辑 )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