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生态环境决定生命质量

朱永新 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特征——守望教育的本真和田野
......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
——为中国教育探路
作者|朱永新
编辑|守望新教育
来源|《新教育》2012修订版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的出发点就在于进行“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目前,我们明确提出来的三个“因变量”是:“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三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在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另一个必然生成而又相对内隐的成果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范式”,即形成一套区域性开发和推广教育科研新成果的动态机制,开拓一条推动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新教育实验有四个追求,或者说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个改变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人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追求。教育应当是幸福的,而我们现在走进校园,去看看孩子们脸上有没有笑容,教师的脸上有没有笑容呢?曾经有一位民进中央领导跟我开玩笑说,他去非洲,非洲孩子的生活可能远远不如我们的孩子生活幸福,但是他们的笑容洋溢着真诚和灿烂,我们的孩子却不会笑,没有发自肺腑的天真烂漫的笑容,因为我们的分数,我们的考试,我们机械重复的训练已经让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笑容。孩子们没有快乐,教师也没有快乐,学校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学习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受,这样的教育,那我们要它干吗?
  
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或者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新教育实验把我们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我看是很有道理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有工作的重心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什么不可以提“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在传统的教育理论里面,包括在我们传统的学校管理理论里面,教师是工具,学生才是价值,教师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发展得更快更好,所以教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燃烧自己,去照亮孩子前行,到最后“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到最后作茧自缚。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直接享受教育过程带给他的快乐和幸福,他必须通过学生的分数去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变味,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这是我们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


实际上,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所以新教育实验一个最重要的本质最重要的品性就是教师的发展。《人民教育》有一期曾经专门报道新教育实验,它的封面就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新教育实验里成长起来了。很多教师成长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如何一萍老师,她的网名叫寒烟,她是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教师,五六年前,她还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在浙江丽水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后来考取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在职教育硕士,和很多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学习。最开始她把她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考取了学校后,孩子没有人管,于是她为孩子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开主题帖。她的孩子当时是六年级一班,她让孩子每天写她班里的故事,叫“听601唱歌”。然后,我们这些人和她的其他同事就通过这个网络帮助她的孩子,共同成长。一个很孤僻很讨厌写作文的女孩,渐渐地像一朵花一样在网上开放,而何一萍老师在网上也非常快乐健康地成长。两年后何一萍的硕士论文完成了,她的论文就是研究了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开自己专栏的9个孩子的成长轨迹,研究了他们上网前和上网后的整个成长历程,对他们的父母进行追访,最后完成了这篇硕士论文,这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优秀硕士论文。寒烟和她的女儿海灵两个人一起出版了一本书《一个教师与她的女儿的网络成长故事》,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她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
  
又比如说陈晓华老师,他的网名叫红袖,教育在线网站班主任论坛的版主,这个红袖老师也是在新教育实验中健康成长的一位优秀教师。五年前,他开始师生共写随笔,学校交给他一个班,他在网上开了一个主题帖叫“守望高三的日子”。你再忙,忙不过一个高三的语文老师,高三的班主任吧,但是他每天在网上写自己的故事,记录高三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一年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一年守望高三的日子,辛辛苦苦。经过一年的耕耘,校长发现这个班搞得很漂亮,孩子们表现得很优秀,而不久,红袖的一本书出版了,书名就叫《守望高三的日子》。第二年,校长给他一个更差的班,全校最差的一个班,陈晓华老师对我说:“朱老师,这怎么办啊,校长让我带一个最差的班。”我说,你不用担心啊,最差的班再怎么差也就这样,它反正是最差的班了,大胆地做,揣着希望上路。他又开了一个主题帖,叫“怀揣着希望上路”,依然每天在网上记录他自己的故事。一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而红袖的另一本书《怀揣着希望上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就这样,红袖老师差不多每年都有一本书出版,每一年都在成长。最近,他的《班主任突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以,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快速成长,应该说是我们新教育实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应该是新教育实验最最重要的环节。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守望新教育·先进榜样人物故事汇】(第四辑 )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新教育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成长。其实,只要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会成长。
  
当然,在新教育实验学校中,学生成长的故事非常多。山西运城有个新教育集团,是由以聂明智校长为领导的三所学校组成,他的三所学校全力投入新教育实验不过两年的时间,但是他们这个学校对整个运城,乃至整个山西的教育影响很大,那里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据刚刚参观完山西运城的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成都的一位校长告诉我,这个学校两年内发生的变化,简直就像魔术,简直是革命,不敢相信。成都的这位校长告诉我,他们高中的老师在和运城的小学生交流时感觉到沉甸甸的压力,因为这些小学生读了很多书,很多高中老师都没有读过的书,孩子们的眼光是那么自信,自信得放出光芒,那些教师对孩子们的感情、那样一种责任,让四川的朋友们感到新教育实验迸发出的活力。
  
《杭州日报》头版头条曾经报道过我们一个新教育学校里发生的故事,那是一所普通小学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叫胡量,这个学生最讨厌作文,不写作文,老师的命题作文他根本就不感兴趣。这个网名叫“管得宽”的老师,真名叫张敏,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年轻的校长,做了正上五年级的胡量的语文老师。校长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到教育在线网上去开专栏写吧,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写命题作文。当天晚上,胡量就跑到教育在线网上开了自己第一个专题帖,由于没有老师的命题,他写得很灵动,很鲜活,发到网上,一片叫好,张敏看到后在后面大大表扬他一番,鼓励他。第二天,胡量又写了一篇,有时最多的一天写两三篇。一年后,这个讨厌作文的胡量同学出版了他自己的一本书叫《胡量日记选》。你想想,一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的变化有多大?

  
苏州太仓城厢镇第一小学也是如此,最近他们学校十个学生,每个人出一本著作。我记得其中一个孩子网名叫露出芽,露出芽来,和她的真名谐音,真名叫陆楚雅。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父亲因公去世,母亲带着她。这孩子很孤僻的,因为失去了父亲。老师和她交流,把她带到教育在线网上,开始每天阅读和写作。这个女孩现在已经五年级,这几年中她阅读了数百本书,写了数百篇日记和文章,成长得非常健康。很多学生不是为写而写,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享受快乐幸福。
  
在山西运城的绛县,有一个教育局长叫陈东强,在运城聂明智校长的影响下,强烈要求绛县全面推动,使整个绛县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区域,现在绛县四千名教师中有两千四百名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非常快乐地成长起来。他们学生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学生生存状态的变化,是整个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一所真正在做教育的小学——致敬美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真真切切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生命里的需求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新教育实验怎么样去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也是我们学校管理的一个关键所在。学校发展有很多的模式,也有很多的路径。新教育实验让许多校长发现,还有比分数、考试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追求,更加有意思的东西,如书香校园的建设。所以,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路径或者说一个模式。

我一直在说,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都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每一个行动尽管我们有很多创新,比如说书香校园,也不是我们提出来的,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最伟大的教育智慧都把阅读作为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内容。在江苏的江阴,曾经召开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讨会,中央教科所的领导让我作一个主题报告,我发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第一个站起来提问,她说:“朱老师,你是不是认为读书、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我说,当然,这不是我的发明,这是你父亲早就告诉我们的,你父亲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教育信仰的真谛,你父亲还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我当时引用了许多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著作。的确是这样,没有阅读的学校,它不是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它不是教育,因此整个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有阅读的孩子,他就有底气,他就很从容,他就有自信,他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应试。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所以说,学校发展的模式也好,学校发展的文化建设也好,和书香校园关系密切。我们每一个行动背后,实际上都有它非常重要的人类几千年最伟大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积累,也都有无数成功经验的模式,所以学校发展我觉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秘方,并没有什么捷径,而是靠真正的这十大行动实实在在地去积累。而且这六大行动是教师和同学一起来行动,共做共动,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真正的学校发展,真正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个基点,抓住了书香校园这个最关键的行动,抓住了十大行动,并且创造性地发展,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自然就会产生。 

  
当然,十大行动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创造,比如书香校园,怎样去做是有学问的。从学校来说,学校得有一个氛围,得有学校环境,许多学校一进校门口,就有“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你今天读书了吗?”“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等等标语,整个环境的氛围让你时时刻刻感到阅读很重要。再比如说我们的图书馆,学校里面怎么样去布置这个阅读的场景。我们现在还有学校的图书馆有开放时间,说从星期几到星期几什么时间才开放。我曾经到过一所学校,一个小学,它就每天中午12:00到1:00对孩子开放,你想想每天中午12:00到1:00是孩子们回家吃饭的时间,当然有寄宿生,可能还能利用时间去看看,但是这个图书馆对孩子们是基本关闭了。所以现在我们要求新教育学校的每个教室都要建图书架,还要定期更换,这个图书架,如果学校经费有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做,每个学生每个月带一本书或者每两个月带一本书来充实这个图书架。我们一些新教育实验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图书广场,学生任何时候把与这个年级相关的图书从图书馆抽出来,就放在这儿,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学校的图书馆必须全天候对孩子们开放,同时我们还希望每个学生都逐步有自己的图书箱,有自己的图书架,放在这儿。我觉得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买书、读书,从小就成为一个读书人,非常重要。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我们知道,最近在搞新农村教育,我到农村去想推进农民读书。有个村的村长跟我说:“朱老师,我可以为每个家庭去配书,但是你能让他们去读书吗,他们没有这个需要,他们宁愿搓麻将也不愿意阅读。”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精神需要,没有在学校里才能够培育起来的精神饥饿感。有精神的饥饿感,人们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就很难受。一天不阅读,我们古人讲,则面目可憎,这就是所谓的精神饥饿感。精神饥饿感与肉体的饥饿感不同,肉体的饥饿感和进食习惯有关系,你一天两顿的或者一天三顿的或者一天四顿的,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有躯体的饥饿感,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形成自己的精神的饥饿感,所以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养成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的教育,对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这样。那么师生共写随笔也是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怎么样通过共写来丰富我们学校的文化内涵,像我们第一个实验学校,玉峰,它的老师们每年不用写年度总结的,只要每年交上一本这个学期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学生每年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校长说,应该每个人留一本在学校,这是最好的纪念,这个图书馆是今后最有特色的图书馆,五十年以后人家要想研究我们这个时候的学校教育,会跑到你们玉峰来,看我们老师的日记,看学生的日记,当年他们怎么写的,他们怎么想的。
  
我们前面提到的聆听窗外声音也是如此,每个学校怎么样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怎么样去塑造自己的文化,这都是学校发展的很关键问题,我们的十大行动的每一个行动,都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是新教育六大行动的必然结果。

林忠玲:他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海门新教育小学:怎一个美字了得!


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学校的发展中,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是中小学的科学研究,不是大学教授的那种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那种纯理论的,与教育生活脱节的教育科学研究。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都有课题,我开玩笑称那叫吃饭课题,一般都是由教科室主任写个申请报告,送到当地的教育科研部门、教科所,层层申报,然后要开论证会,请几个专家开论证会,然后吃饭,吃完饭了没事,学校依然如故,两年以后,要结题了,赶快把学校的发展情况装到课题筐里头,写成结题报告,然后再请专家来验收、鉴定,然后再请大家吃饭,然后课题就通过了。所以,我们中国是全世界科研课题最多的国家,吃饭也是最多的国家,但都是远离我们教育生活的科研。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科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的结论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什么叫上不着天?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什么叫下不着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或者你说的是你说的,学校做的是学校做的。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科研,是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变教育,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我们的教育研究机构非常多,教育科研经费也不少,从县一级开始有教科室、教研室,到市一级、省一级,科研人员众多。全国1000多所大学,每个大学差不多都有教育研究机构,都有高教室,都出版自己的刊物。每个学校都有课题,甚至有的达到人人有课题,每个课题要开论证会。许多学校开课题论证会的经费比课题本身的经费还要多,用在真正的研究上面的钱太少了。我们的教育科研成本很大,但效率很低,真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太少。

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其实,教育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最关键的有两条,

一是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教室是教育的舞台。几乎所有重要的教育事件都发生在教室里。雷夫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克拉克在教室里发现了55个细节,杜郎口在教室里完成了课堂的革命,山东金茵小学的新教育实验老师常丽华在教育室里引领学生学习了“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课程。但是,有多少教育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在教室里发生的这一切?
  
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实验提倡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有多少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情绪,有多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厌烦心理?有多少研究人员关心过教师的喜怒哀乐?有多少研究人员考察过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在贵州山区与那些长期代课的教师谈心的时候,与那些走两个小时山路上学的孩子交流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对于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情况了解得太少了。
  
所以,我希望,教育科研部门的同志,研究教育理论的专家,应该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要真正沉静下来,耐得住寂寞,那些伟大的成果必然来源于真实的教育生活,同时又是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的。

  
我也希望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改变教师生活,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科研,我们不希望你教研室主任去写报告,而和所有的教师和孩子没有关系。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参加到行动中去。所以我们提交的成果不是几篇论文,不是几本著作,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我记得,在“十五”期间课题结题的时候,有同志讲,你们的理论成果少了点,人家结题都是大厚本的著作。我说,我可以组织几个教授和博士写十本八本著作,我过去一个人就能写几十本书呢,写书对我们来说不是困难的事情,如果它不能改变我们教师的生活,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这样的科研、这样的著作,要它做什么?所以我们希望创造一种真正的科研范式,一种能改变我们学校生活,能改变我们学校发展的科研。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倡导的是行动的研究,倡导的是校本的研究,这是我们科研的一种新的范式。我跟中央教科所教育规划办的同志讲,我给你们交十个教师行不行?这些教师都是在实验中从普通平凡的老师成长起来的名师。他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本专著,他们笑了,说你说的有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我们新教育实验实际上就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新模式,是创新的行动。所以,我们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就是学校发展的历程。所以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使命就是让新教育实验共同体的成员,让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成尚荣:新教育实验的关键因子
刘道玉: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张荣伟:“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刘堂江:新教育实验的奥秘何在?
王海珍: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新教育实验的“代言人”,中国两会的“记录者”
......


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如何有效推进区域新教育实验?
盐城大丰:满园芬芳,新教育的大丰模样——大丰新教育的气魄、气象和气质
甘肃兰州:携手新教育,展现丰富多彩的实践样态——享受幸福完整的兰州教育生活
江苏姜堰:在新教育的天地舞动梦想
山东日照:相遇新教育,精彩新教育
成都武侯:新教育: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江苏如东:新教育意味着什么?——新教育,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四川北川: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来自北川新教育实验区的报告
浙江萧山: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河南洛阳:为什么是新教育?——遇见新教育,遇见真善
江苏新沂:办有温度、有灵魂、有激情的教育——新沂新教育的“桃花源”
山东诸城: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
湖北随县:生命守望,乡村新教育朴素绽放
沈阳皇姑:相约新教育,做有品质的教育
江苏海门:区域新教育的传奇
徐州贾汪:向着“新教育”的明亮那方漫溯
山东诸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
成都武侯:新教育,真教育
河北桥西:十年,与新教育共成长
四川金堂:为了生命的丰盈
山西绛县:黄土地上的新教育
陕西汉滨:怀里揣着一个梦——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
新疆奎屯:融合创新借力发展
安徽霍邱:新教育成长的沃土
甘肃庆阳: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