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底线有守,创造无限——校园安全,
学校管理者面临怎样的生态?
作者|卢志文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1
校长的“第一”纠结
我们说校长有一些特别的纠结。在学校里面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口号说“质量第一,品质至上”,有时候我们也会提“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那到底是质量第一,还是安全第一?总不可能有很多个第一。
事实上只要你在做校长,就会面临着这样的纠结,到底谁是第一?“岂能样样都排首?安能全都排第一?”,我们可以用这句话猜一句标语,这还是一条很好的灯谜,谜底是什么?谜底是安全第一。安全其实才是学校现实管理语境当中真正不可撼动的第一,所有的第一都是伪第一,安全第一是真第一,校园的安全警钟要长鸣!那么实际管理实践当中,真正的现实悖论又是什么?有两个应该引起我们校长的重视。第一个叫“太过小心,却越不安全”。第二个是“固守安全,却失去了意义”。我们说安全本身“既是目的也是保障”。或者说安全“既是结果更是过程”。我们到底怎样定位学校的安全?在我们的管理实践当中,怎么把这件事抓得得体,同时又能消灭我刚才说到那两种弊端?我的校园安全观——底线思维:安全是底线。我的管理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底线有守,创造无限。因为底线有守,所以才能创造无限。学校做好了安全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没有安全做前提,活动就开展不起来。我们越能把安全抓好,就越是可以开展活动。“底线+创造”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处理超级复杂问题的“最优化”的策略与机制;是安全稳定的保底策略和高效跨越的创造策略的完美结合。它也是学校宏观发展战略选择、微观管理实践创新,包括校园安全管理当中的黄金定律和不二选择。我们说安全在学校里很重要,但是你天天守着安全,你不做其他事情也没用,学校是搞教育的地方,所以这两者之间我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关系之后,我们就能够相得益彰。既然安全是底线,我们靠什么守住这个底线?我觉得应该用制度去看守一切,也只有制度才能够看守这一切。校园安全管理,需要能在制度上实现“底线+创造”。保底靠制度,繁荣靠创造。底线是保障,创造是机遇。其实,不独是校园的安全管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领域,校长都可以用“制度保底”与“创造选择”的策略,去思考和解决学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摁下葫芦起来瓢,此消彼长,无所适从”的那种状态,“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顾此失彼”。我们有了“底线+创造”的思维方式,就可以比较科学地把一些工作安排好。
卢志文: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
卢志文:管理的进化与嬗变:从1.0到4.0
这里列了6个:设施完善、制度健全、责任落实、训育经常、救助及时、通报有序。责任落实,一个字概括就是“人”,就是要把人落实到位;首先,不要寄望用软件去弥补硬件设施的不合格,确保硬件合格是底线,管理软件弥补只能是临时权宜。其次,不要用超过标准的应急设施去填补管理的不足,因为过度的硬件保护反而增大了安全的风险。这什么意思?比如有些学校防止学生跳楼,把学生宿舍的所有门窗甚至走廊都用铁网子给封起来,看上去安全了,孩子没办法跳楼,但这种安全是建立在不正常的基础上,因为全社会不可能任何地方都用这种方式,不现实。一旦他找到或者看到某个地方没有铁丝网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地方可以跳,所以事实上这种做法增加了孩子跳的可能性。所以我主张学校的应急设施规范合格就可以,不要过分地提高标准,增加标准。制度是一种软件保障,我们说制度比人更可靠,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制度是纲,纲举目张。文化是魂,魂归神安。制度是刚性的,制度做的是负面清单文化。文化是柔性的,文化做正面性的影响。制度不管做得多细,它如同一张网,总有漏洞,文化则不一样,文化可以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学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关于安全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灿烂的校园文化,还要倡导老师爱孩子,员工爱孩子。你会发现制度管不到的地方,还有好的文化去做弥补,去补漏,就形成了学校安全的防线。我们很多制度形同虚设,根本原因就是责任不能落实到人。我们经常说要强化管理,很多时候会异化成“墙化”管理。这种墙上挂着的制度,不落实到人头的制度,常常是空的。所以我们会在学校里或者在我们管理实践当中倡导“墙上无制度,心中有规范”,当制度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规范的时候,这个制度才算真正的落地。只要制度落实到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这种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就让人人都成为校园安全的主体。我们的教育跟演练要经常进行。大家知道的,大脑是会遗忘的,技能是需要训练的,所以要警钟长鸣,拳不离手。救助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一种止损补救。大家知道出了问题以后一定要及时补救,及时止损,分秒必争。进入得及时,常常会让事故消除。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信息通报的缺位和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后续的麻烦:法、理、情皆被动。所以发生安全事故,上报信息一定要及时和准确。今天是信息时代,自媒体非常发达,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信息的发布中心,做好信息源的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信息源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通报有序实际上就是信息源的有效管控,权威、真实、适时、得体的信息发布是我们化解舆情的最好的方式。在学校安全的六维的制度体系之外,其实还有两个环节不可或缺的,就是“事故处理”和“事后反思”环节。在这两个环节当中要贯彻 6 个字的原则:依法、讲理、重情。“法、理、情”是根据,要把握好“序”;“依、讲、重”是姿态,要把握好“度”。依法,讲理,重情。为什么要强调“重情”?人都是感情动物,我们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我们就不会产生后续的一系列的麻烦。新教育实验的管理铁律——“底线+榜样”
新教育实验的校长角色——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找100个理由埋怨环境,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改变;找一个理由改变自身,你会很快发现自己身上的可喜变化。同时你也会发现,环境也因此而改变了。我们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社会是教育的环境,局长是校长的环境,校长是老师的环境,老师是学生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抱怨环境不好,但事实上我们同时也是环境的营造者。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去思考校园安全的生态营建,我们就会有一个更好的态度。比如平时的一场堵车,我们总以为造成堵车的原因不在自己,需要改变的是他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他者”,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们就从自己开始,入手去做改变,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查理 · 芒格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就是说大气候是背景,可是人们实际上都生活在这种“小气候”当中,相比那些宏观的因素,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具体情境当中的决策。换句话说,其实你是可以创造小气候的。薛兆丰老师说得更形象,他说“宏观好坏就像全球平均气温,你要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平均气温有价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门办个事,它真没啥用。”一个学校的氛围是宽松,愉悦、乐观积极还是压抑、痛苦、悲观消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校园环境安全的防控实际上有三个大的方向或者类别:人防、物防、技防。人防是德才兼备,训练有素的人。物防就是完善精良的设施设备,技防是专业先进的技术支持,三者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一种多元思维去做综合治理。依靠组织,相信领导,这是校园环境最有力的保障。完善的社会治理,强大的执政能力,是学校安全的坚强后盾,这是今天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大的背景。在具体的小的环境当中,作为学校管理者还要学会向上领导,我们知道上级是最重要的管理资源,你要赢得上级的支持,这是你处理一切校园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资源。这是亚当斯的观点,他认为“目标是失败者准备的”,他觉得我们一定要用系统去代替目标,才是一个正确的管理方向。比如,减少 30% 的事故率,这就是一个目标。但“打造平安校园”,这就是个系统。我们只要打造平安校园,牢记我们按照发展一个系统的方式去做事,发展系统远比完成一个目标更有价值。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作品当中,大家知道有个汤婆婆,汤婆婆的坊宝宝从小被告诉“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有病菌”。每天躺在床上吃了睡,睡了吃,有任何需求都只会用哭喊来表达,从来就没有站起来过。可在无意中被钱婆婆变成小老鼠后,他走出家门,跟随千寻踏上了“道歉之路”。没想到,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回来之后,巨婴宝宝不但能自己站起来,还能帮助钱婆婆织毛衣,也更加明白事理了。你看他是在无意中被狠心地放手,让他去做这样一次闯荡后才成长的。我们常常说相信孩子,学会放手。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当中指出,儿童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其实没有成人的帮助,也是能够做好事情的。澳大利亚著名儿童发展问题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情况,除极端情况以外,日常与家人的互动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已经足以促成儿童健康全面的身心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其实是这样,只有把孩子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不要刻意地去做一些事,很多真实的教育就发生了。相信是一种力量,无限相信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教育为了孩子,解放孩子,通过孩子,依靠孩子,在于孩子。孩子是主体,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就是要通过好的教育营造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在可以放的时候放一放。学校是唯一可以让孩子犯错误的地方,所以这样一种氛围有助于我们在学校里营造相对安全的校园环境。强大自我就是做强做优品牌,增强学校抵抗风险的能力。建设品牌实际上是一种储蓄。当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偶尔一次事故处理好,学校走出阴影,不影响继续前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学校没有好的口碑,一次学生跳楼事故或者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就毁掉一所学校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我们要把学校做优做强,校园安全的生态营建,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事故成为故事,把安全变成全安!卢志文:未来学校的新思考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