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全民阅读和基础教育的十年之变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十年之变,全民阅读深入推进
——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作者|朱永新
来源|书香中国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近十年我国全民阅读整体上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阅读。中宣部召开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大会致辞,号召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自推动书香政协的建设,通过书香政协来带动书香社会建设等等,这些都是从国家领导人层面高度重视阅读,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其次,全社会对阅读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全国像深圳、湖北、江苏等很多城市、很多省份都推出了阅读活动,像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荆楚、深圳读书月等等,让城市阅读成为一道风景线。

阅读宣言——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搭建精神天梯,领略星空之美——2021年新教育实验《兰州宣言》


学校作为专业阅读的重要机构,建设书香校园也已经成为共识。十多年前,应该说大家对阅读远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特别是教育部的高考改革方向更是引领所有学校乃至全社会更加重视阅读。家庭也越来越重视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亲子阅读。这些年来,儿童阅读、亲子阅读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在图书出版市场上,儿童图书是增长最快的一个板块。
  
全民阅读推广中越来越重视理论研究、专业研究。现在的阅读推广过程中,对于阅读理论、阅读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跟过去单纯地倡导阅读大不相同。现在要求的阅读,越来越多的是专业化的阅读,深化、细化的阅读。这也是个很大的变化。
  
如果用五个关键词来总结新教育实验近年来的发展成果,那么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幸福完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宗旨,它在过去十年中已经从一个口号、变成了一线教师的行动,又在去年的“双减”之中,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的目标。所以这是特别让我觉得欣慰的。这是一个最大的发展变化。
 
第二个关键词,也是一个不变的关键词,当然还是“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一直都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2010年创办的新阅读研究所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专业阅读研究和推广机构,得到了广泛的信任和赞誉。我们研究的基础阅读书目、学科阅读书目、研究阅读书目,为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个关键词是根基,叫“传统”。我的学术研究早期就是以中华教育思想史为重心,新教育在2010年的主报告就提出来《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立足传统,才能汲取足够的力量开创未来。
  
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未来”。新教育实验诞生之初,是围绕着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而生。但是,随着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国教育的变化,我们开始主动拥抱未来。在新的信息时代中,中国作为网络基建等多方面都奠定了世界一流的基础,我们在思考、探索教育又该怎么拥抱未来?这一点,可以说是以《未来学校》的出版为分界点。新教育主动面向未来,然后开启了一些新的整合。
  
最后,有一个关键词是这一切的落脚点,叫“课程”。这是我们这十年来做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有了课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才有了落地的可能。这几年,新教育的生命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等一些板块,有了很多深入研究。从20多年前的“新父母学校”到近期推出的“新父母双师网校”,也是以课程化的指导,为父母提供成体系的帮助,以公益服务消除教育焦虑,以专业指导提升教育品质。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阅读观——阅读推广实践创新,新教育人一直在行动

  
下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需要一个全民阅读机构的系统引领。现在我们从国家的角度重视全民阅读,但相应的机构还比较少。我们一直没有中国阅读学会或者中国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这样一个具有学术性、引领性的机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跟国际的阅读推广组织进行有深度的联系和合作,借鉴先进国家的全民阅读经验。这是对我们国家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需要加强全民阅读理论研究。我们现在对阅读理论的研究远远不够。我国目前缺乏阅读心理学、阅读脑科学、阅读教育学等领域的深层次研究。中国的专家学者需要深入到阅读理论的前沿,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第三,需要对新时代新的阅读方式进行新研究。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自媒体、短视频、人工智能等等,当下许多技术都对未来的阅读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阅读提出了很大挑战。怎样才能更好地面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朱永新获得2022年一丹奖
朱永新:我为什么连续20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


十年之变: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

原创|朱永新 

来源|中小学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突出特点。

第一,基础教育从不均衡到基本均衡,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坚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十年来,我国坚持推进教育公平,重点支持西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短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1年底,已经全面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目前,我国已建立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十年来,围绕破解“入园难”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普及发展步伐,如期实现普及目标,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国家连续实施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殷才昌:构建“绿水青山”的“教育生态”
何云峰:新家庭教育实验的区域突破——未来新家庭教育实验的走向


第二,基础教育的管理秩序、办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首先是“双减”政策强力出台。“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教育生态稳步向好。义务教育阶段掐尖招生、校外培训广告满天飞等现象基本绝迹,社会的教育焦虑得到缓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再次重申了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这样的功能定位。

其次是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劳动教育的回归,也是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印发,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颁布,把重视劳动教育从制度上确立下来,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开启了劳动教育新时代,打开了“五育并举”新局面。

再次是教师队伍数量质量明显提升。十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实现了量质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迈上了新的台阶。

最后是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营。笔者曾在全国两会多次呼吁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和国家教育数据库。十年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我国加强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建立了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建设统一汇聚起来的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有效服务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双减”工作的落实。

李乐明:用希望之光,热心、倾情引航——以阅读为切入点影响区域教育发展

付祥武:牵手新教育,让我们脱胎换骨——同新教育相约,与新时代俱进



第三,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监测的结果显示,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约80%的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了中等以上的水平。2018年,中国京沪苏浙四省市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对15岁学生的PISA测试,全部三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中均排名第一。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SES)是继PISA测试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出的又一项大规模国际测评项目,首轮测评表明,与全球9个国家的10个城市相比,中国苏州的学生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些省市虽然不能代表全国的总体水平,但至少说明我国有部分省市的教育质量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系列新变化,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密集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并从布局规划、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些政策注重对国际趋势的研判和对国情的把握,注重对人民需求的回应和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对于破解基础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改变生态的有力抓手

许新海:登高望远,深耕细作,求真创新——优化实验共同体,创造区域新生态



新教育实验的区域叙事——创新与超越: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朱永新:我是行动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

顾明远: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坚持做好的三件事

特稿|用行动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用坚持创造教育的青山绿水

刘彭芝:教育经费应向培养教师、校长倾斜——基础教育,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李希贵:以学生成长为导向——构建更高水平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王蓉:中国基础教育的新业态和新问题——“高度筛选”社会与中国教育策略的严重断裂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