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領導中國?——紅色工程師的崛起
大家年初六愉快!
新年給大家推送的第一篇是一本新書的介紹,這本《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屬於我社「三十·三十」書系的新書,也是研究共和國政治發展和社會變遷的重要著作。
關於更多「三十·三十」書系的介紹,請見:
全球視野下關於共和國的前沿研究:港中大出版社「三十·三十」書系
誰在領導中國?——《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書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中共領導人的代際更替與特點,是觀察當代中國政治的一個重要角度。中共第三和第四代領導層匯集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工科院校培訓出來的精英,呈現出典型的技術官員的特徵。這兩代領袖也領導了中國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制度的轉型,這一轉型促成了技術官員在成員構成上的轉變。
當前,雖然第五代領導人也受過工科培訓,但他們現在越來越多地與受過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培訓的領袖們分享舞臺,這些學科與當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更為一致。所以,這一轉變並未減弱中國技術專家治國的性質。在此基礎上,追溯中共技術官員起源和發展的討論就變得更加有趣且更加重要,對中國當代政經體制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也可以由此展開。本書的重要性恰好在此。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
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
安舟(Joel Andreas)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一書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安舟(Joel Andreas)的重要著作。這是其中文版首次面世。
本書解釋了統治中國的技術官員階級的動蕩起源。通過引人入勝的敘述,作者回溯了彼此敵視的兩大群體——1949年奪得政權但缺少知識的農民革命家與舊中國政權的知識精英——最終聚合為一個新的領導階級的過程:
在政權建立之初, 毛澤東和共産黨剝奪了有產階級的資產,並採取激進的措施以剷除教育造成的階級差別,這一做法加劇了新政治精英與舊文化精英之間的對抗。然而,在文革中毛澤東對上述兩大群體的攻擊,卻促成了精英團體之間的團結。在毛去世後,這又爲融合了政治和文化資源的新階級的鞏固鋪平了道路。
本書以對清華大學的個案研究為基礎。清華作爲中國最精英的理工學府,始終位於上述變革與衝突的中心,並培養出大批黨所倚重的技術官員,其中包括許多現任國家領導人。透過清華剖析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構成了本書獨特的視角。
本書作者安舟(Joel Andreas)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的副教授。安舟在清華大學進行了共計二十個月的田野調查,採訪了近一百名畢業生、教師、職員、工人和管理者,並從種類繁多的歷史文檔中蒐集資料,又花費十數年完成書稿寫作。本書英文版由史丹佛大學出版社後,成為國際中國研究的重要成果,並獲得200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書目獎和2011年美國社會學協會圖書獎。
安舟(Joel Andreas)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其著作見於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Theory and Society、China Quarterly及New Left Review 等重要學術刊物。
學界推薦
在近年來我所閱讀過的關於中國的研究成果中,此乃佳作之一。
安戈 Jonathan Unger( 澳洲國立大學)
此項關於在中國建立和培養一支精英技術官僚隊伍的研究,就如同一部講述共產主義革命興衰的編年史。安舟深入探索了中國政治研究領域近年來常被忽視的權力結構問題,且細緻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對新舊精英融合具有諷刺性的促成作用。
德里克 Arif Dirlik(香港中文大學)
透過階級形成和社會流動的社會學視角,安舟洞悉且細緻描述了清華大學的歷史。從早期中共強行管制這所精英學校,到文革中的鬥爭和後毛時代的糾正,直至近年高科技資本現身清華科技園,安舟記錄了這所大學作為精英熔爐的一點一滴。希望瞭解中國革命曲折歷史的讀者,不可錯過這本書。
魏昂德 Andrew Walder(斯坦福大學)
文革是一場什麼樣的運動?五十年來,眾說紛紜。此書通過對清華大學文革史個案的深入研究,闡述了有創見性的新理論。他提出,文革是一場向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兩個特權階層宣戰的政治運動,表達了爭取社會平等的政治理想。然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也正因為文革的派系鬥爭,才使得本來分化的政治和文化精英能夠重新聯手,從而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統治階層—紅色工程師。本書論證材料豐富,分析精闢細緻,對文革所涉及到的重大歷史和理論問題提出獨到見解,不愧是一部經典之作。
楊國斌(賓夕法尼亞大學)
本書目錄
第一部 建設社會主義(1949–1966)
第1章 階級權力的政治基礎
第2章 階級權力的文化基礎
第3章 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第二部 文化大革命(1966–1968)
第4章 政治權力對拚文化權力
第5章 團結起來,保衛政治權力及文化權力
第三部 把文化大革命制度化(1968–1976)
第6章 監督紅色工程師
第7章 消除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第8章 工農兵學員
第四部 新時代(1976– 現在)
第9章 重建政治資本及文化資本的基礎
第10章 紅色工程師們的勝利
第11章 技術專家治國與資本主義
結論
附錄一:清華大學教職員工和學生,1949–1992
附錄二:受訪者名單
內容預告
如果你對《紅色工程師的崛起》這本書感興趣,請保持關注,不要錯過我們陸續推送的相關內容!
你也可以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購書頁面~
「三十·三十」書系
第一批
郭于華
《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
高王凌
《中國農民反行為研究(1950–1980)》
高默波
《高家村:共和國農村生活素描》
郭益耀
《中國農業的不穩定性(1931–1991):氣候、技術、制度》
第二批
已出版
蘇陽
《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安舟(Joel Andreas)
《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
即將出版
丹尼爾·里斯(Daniel Leese)
《崇拜毛: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
白思鼎(Thomas P. Bernstein)與李華鈺編
《中國學習蘇聯(1949年至今)》
文浩(Felix Wemheuer)
《饑荒政治: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
彭麗君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購書頁面
➤ 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
近期精選: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鄧小平 | 文革農村 | 臺灣社會 | 垃圾 | 反行爲 | 張愛玲
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