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悲如观音》第10课丨信心有多强,你的能量就有多强

2017-11-16 佛学经典共读 那一座庙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10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05w8sfvq&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10课

昌乐法师·讲述


 - 信心有多强,你的能量就有多强 - 


刚才讲了修行原理,接下来再讲讲,在有了这种自我感知、获得某种能量,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有能量了以后,它还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神奇的、甚至好玩的或者无厘头的心理事件、生活场景。


比如说,梦里看到了菩萨。昨天我们说的,我经常会在寺院当中,听到有人跟我说,这就是我梦里的地方。凭良心讲,我非常羡慕有这种心理感知能力的人。我就缺少这种体验,没做过这种梦。然后有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通过祈祷、通过发愿和行动,他的生活就改变了。于是他对佛菩萨生起了信心,所以有愿还要来还愿。


首先是发愿,说如果菩萨能够把我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我就怎么样怎么样……台湾有一个神庙,大年初一去那个庙里拜佛的人,庙里都会借他一百块钱,是敞开放贷的,不收利息。就是告诉你一点,心愿完成了,就要来还愿。年初一放贷,大年三十就是收钱的时候。你知道吗,那个庙非常富有,富有得超乎你想象。


一般的人是一比一还愿,没有人会占菩萨的便宜,可是如果这个人他今天赚了一个亿呢,他拿自己的10%来供养,不多吧?如果你有一个心愿能完成,请问让你拿10%来供养佛菩萨,你愿意吗?对呀,也有人恨不得拿出百分百。于是,很多事情促成了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寺院与个人的良性循环。


我们这里说的是祈祷,当你感觉菩萨对你这样大的帮助的时候,这不是个强心针,这是个心理上算得上是里程碑的事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回忆起这样的里程碑的事件。就是当你确信某种力量存在的时候,你从此不怀疑它,你会维护它,因为你从中获益了。


每个人都要去理解,为什么你会想着要修行,想着要进步,哪怕你现在没有修。你想着要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你来说这个很重要。而对你弘法,对你与他人相处来说,想方设法让人具有这样的心理里程碑事件,那很重要。为什么叫信心增强?其实是因为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实际上是自己内心处于某种的不平衡态当中,但是所有的幸福、所有的愉悦都是来源于心理平衡。


所以当恐惧、极度恐惧、焦虑、极度焦虑、抑郁、极度抑郁的人,能够有办法治愈这个焦虑,没有了抑郁,哪怕是症状减轻了,你都会像上了瘾一般,去寻求自我的疗愈。每个人都是聪明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只有贪婪的人。什么叫贪婪?拜过佛的人,觉得拜佛好,于是他天天拜佛,而忘记了,佛不只是用来拜的,还是用来修的,可是他用惰性来修行,不愿意改变,于是他只是这样子拜佛,不修行。这不是弱智,这是贪婪,只有贪婪使人弱智。


所以感知到力量存在,他有了信心。梦中梦见菩萨,是感知到力量存在,祈祷之后走出困境,是有了信心,获得了希望。信心增强,内心当中恢复到平衡状态,是因为信念增强,心力增强,这都是能量增强。现在很多人经常讲能量,我们这里讲的能量不是外在宇宙的力量,而是你内心当中开始能够自供自给能量。你不需要通过他人获得能量,你的信心就是你的能量。


这个过程从头捋一遍就是,首先从念头开始。例如,爱是从思念开始,思念从——唉,想想也没关系,就想想,结果想想想就天天想,然后天天想,你根本停不下来,然后你认为是爱,那爱就爱了吧,就是这样。


念头是酵母,所以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当你开始念诵、读诵观世音菩萨,读诵经典的时候,《法华经》当中是这样描述的:“若人于塔庙中,当合掌,小低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就是念头。为什么寺院一定要庄严,佛像一定要圆满?不圆满难道就不是菩萨了吗?这是因为他在信仰产生的最初,需要生起好感来,或者生起喜悦之心,或者生起敬畏之心,或者你喜欢在这里。


当念头生起来的时候,通过想象,念头这个酵母不断地发酵。想象是催化剂——“唉,那天在寺院里面很好玩,那个师父人也蛮好的,他叫我看书,要不我回去看看?”然后呢,你不断地往来寺院,跟师兄弟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分享。行动是验证你念头是否存在的过程。


我们昨天说了到寺院来拜佛,拜佛是看到你的信仰对象,找到你的信仰氛围,这个行动本身是验证信仰是否存在的过程。信仰是存在的,你到庙里来,偌大的庙,没有什么人,你觉得佛法到底存不存在?和尚都没有。为什么?你需要验证这个过程,需要从他人的面容当中见证到信仰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寺院开会的时候,和大家说,一个和尚无论多么苦,出了门一定要微笑,面带微笑。因为我们不代表我们自己,我们代表佛菩萨。


学佛人都是这样的。要验证过程,然后有兴趣,兴趣其实就是你的感觉,感觉对你有帮助,感觉好玩,感觉有可塑性,这都是好感、兴趣。然后通过思考,自动聚焦。思考是自我验证的过程。当你学会思考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信心,你会找一百个理由来证明这个信心是存在的,然后信心它就存在了。同样,不信的人他也会思考,于是他的思考是,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信心是不可行的,骗人的鬼话,于是那就是骗人的鬼话。


思考是自我自动聚焦,找到让自己实践信仰的种种途径、种种理由,然后信念就确定了你的人生方向。在人生方向确定了以后,会有更明确的心理事件——比如,这辈子我就是要做一个和尚、这辈子就是要做一个学佛的人、这辈子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于是,他有了未来。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排,那你就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我的未来,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用了一个座右铭,是“我陪菩萨到老,菩萨陪我到老”,我觉得挺好,老了就这样好了。


未来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而对很多学佛的人来讲,未来只是写在书上,关在念头当中。但正如我们昨天所讲的,未来是我们实践现在的施工图。如果你不具体,一定要把它具体化,那才是真正有行动力的人。有了未来以后,然后身心安住,方得自在,会去脚踏实地地修行。但问根源,莫问收获,因为收获,自然而然。


总结上面的几点,信仰发生的路径是这样的:被绝望裹挟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烦恼造成的伤害超过于我们的想象,可是有了希望以后,我们的苦恼减轻了。在你的苦恼减轻的当下,心会变得特别的法喜和安乐,这样的安乐,你会觉得菩萨真的在帮助我,然后你就会去研究菩萨为什么会帮助我,下次如果菩萨不在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样去走出自己的困境,然后就有了智慧,脑子不糊涂,道路越来越清晰。


在这过程当中,你觉得受到了佛法很大的恩惠,于是对你来讲,这一辈子报佛恩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于是懂得分享,你就不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沉迷于自己的自我想象当中。而你的生活、你的生命,还有窗外的世界,还有天下需要度尽的苦难众生。这是我们今天讲的信仰它是如何发生的。


所有的、你看不惯的、很奇怪的、匪夷所思的现象,在内在都有一个心理发生机制,这个心理发生机制大家一定要明白。当然也有从小接受过启蒙信仰教育的人,从娘胎里面就开始有信仰熏陶的这样的一群人,这样的一群人暗含在《普门品》当中叫,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这个人的妈妈从他还没出生的时候他就拜佛,这小孩子拜下来,将来难道会不学佛吗?肯定会。


因为佛教度众生,我们都从胎教开始抓起了。什么幼教,我们抓得更早。《普门品》的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先进得超乎于我们想象。这个原发性信仰原理,就是从一个人的孩提时起,他的家庭就有了这样的信仰。所以他的信仰,不是后天无中生有,它是在一个丰富的土壤当中孕育出来的。对他来说,信是很天然的事情,他不需要去证明,只不过是有时候他了解不了、搞不懂这个信仰的原理。


长大之后,他了解了这个原理以后,人生观的基本框架依然以此为基本的色调。但是这个启蒙信仰,或者说原发性信仰,它有一个非常非常短暂的时期,它必须在这个小孩子六个月之前完成。因为认知世界其实是从很早开始的,如果他从小就拜佛、念佛,尤其是家人拜佛念佛,他长大了,这个经历会一直贯穿着他的一生。如果中途发生了变故,那就不会如此。


特别是家长要知行合一。现在很多家长让小孩子去学《弟子规》,小孩子在背《弟子规》,家长在跟其他人炫耀,打麻将的时候:“你看我小孩背《弟子规》,背得杠杠的。胡了!”这小孩学《弟子规》,他把《弟子规》倒背如流,是没有用的。这样的小孩,长大了他会形成一个严重的人格分裂状况,就是为什么大人叫我做的、我很相信的事情,大人自己却不那样做?他不学,还不人格分裂,学了以后,严重人格分裂。所以这需要家长知行合一,社会同频共振。


信仰者的特点,我们归结成纯真、专注、有爱、有理想,是非常棒的事情。特别是各位家里有小孩子的,要经常带小孩子到寺院去走走,如果小孩已经长大了,还有机会做爷爷奶奶的,希望你能够为你的孙子、外孙做一个活菩萨,度化他,成为将来佛教的栋梁。


今天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共读预告丨观音菩萨出家日,你知道观音菩萨修的什么法门吗?

第1课丨到底是信佛的人糊里糊涂,还是不信佛的人愚痴透顶?

第2课丨如何向别人证明,观音菩萨真的很灵验?

第3课丨判断学佛是否入门,唯一的标准是……

第4课丨相信和深信,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第5课丨理解经典,入佛之心,才能找到修行的门径

第6课丨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相信了菩萨?

第7课丨怎样才能随时随地感应到观音菩萨?

第8课丨万能的菩萨

第9课丨为什么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打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