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上师加持和本尊加持?【普巴扎西仁波切】
弟子:三根本里说,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但是我们也经常会说是来自于本尊的加持,那如何理解上师的加持和本尊的加持?
上师: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
因为它从缘起法的角度当中树立三种名称之外,实际上加持即为成就,成就即为遣除违缘。因为我们没有三个心,所以都在讲解一个道理,只是站在三个不同的角度当中描述之外,实际上就在讲解一个功德。
比如说,依止上师赐予加持。所谓的加持,在《精要明镜》当中说过,是凭借你的业障清净和功德增长而树立加持大小。若要是这方面没得到(利益),只能说没得到加持。那也就是说,得到的加持就是贪、嗔、痴烦恼消尽,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增上。那成就,也是赤裸心性的一种功德,成就也是消尽烦恼,功德增长。遣除违缘指的是什么呢?贪嗔痴烦恼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也是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那么,供护法也好,修持空行护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遣除一切违缘,也就是为了赤裸心性当中本来具有的一切。遣除魔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为了消尽他的逆缘,也就是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污点。所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当中树立三种功德之外,实际上都在讲一个道理。
弟子:那它分开的意义是什么?
上师:从缘起法的角度来讲,比如说,一个人,上师、本尊、空行护法都能修行(是最好的),但刚开始入门的人恐怕做不到。那么这时候根据个人的条件,个人的因缘(讲解),比如修行上师能得到加持,依止本尊可赐予成就,依止空行护法可以遣除一切违缘,那么平常他往哪一方面执著更强?是执著得到加持更强?成就更强?还是遣除违缘更强?所以往这方面去创造这个条件,实际上某一个法已经具备三根本之作用。这就叫缘起法。八万四千种法门还是针对八万四千种根机而立的。比如我们通常也在说各式各样的本尊,不是说本尊必须要有很多种本尊,方可圆满本尊的这个称呼,不是这个意思。呈现不同的本尊是针对不同的根机而立的。
因为平常我们即便怎么说,作为一个欲界众生,有时候随着感性飘动是很正常不过的。感性(就是)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定夺这件事情的好与坏、是与非……那么不同的本尊前,有时候有些人觉得阿弥陀佛很亲切,他发自内心当中就觉得见到阿弥陀佛很高兴,不是说见到其他的本尊很讨厌,但是所有本尊当中,见到某一种本尊更欢喜。像喇嘛仁波切,什么本尊都在修行,但一辈子最重要的本尊就是观世音菩萨。法王如意宝什么样的本尊都在修,但是所有本尊当中,又好像由于个人的缘分偏向文殊菩萨。还有其他导师,什么本尊都修,但是一辈子偏重的是莲花生大师。有些是阿弥陀佛,像汉传佛教很多老和尚,多多少少偏向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是一种个人的缘分。所以,佛菩萨以这样的形象来度化这样的众生。
所以,我们刚刚所说的三根本赐予三种不同的加持,虽然站在三个不同的名称,三个好像理论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道理是一致的,因为个人的根机不同。
所以,需要依靠上师来度化这位众生,还是需要依靠本尊来度化众生,还是需要依靠空行护法来度化众生?不是现前有很多人说,“我还是非常爱修上师瑜伽”,所以天天以上师瑜伽为根本。但有些人(觉得)上师虽然非常好,但是他内心当中还是很难生起与本尊一如之信心,所以就觉得还是本尊高于上师,因此,平常还是偏重于本尊。
就像以前莲花生大师时代,莲师问他下面的两位弟子,一个是益西措加佛母,还有另外一个修行者。问,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呈现本尊和上师两种形象,(你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修法?)因为个人的缘分,益西措加佛母就选择上师,另一个导师选择本尊。虽然最终成就的时间有长短,但是呈现两种不同的形象也是为了度化众生。实际上莲花生大师即为本尊,也是上师。
所以这个是针对不同的根机,就像我们平常在依止导师方面,释迦牟尼佛曾经说,末法时代,我以不同善知识形象来救度你等一切众生。如今所有的一切善知识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所以所有的善知识都是一如的。那为何要呈现那么多善知识形象,而不是某一个善知识呢?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原因。
就像我们平常见到某某导师就觉得很欢喜,某某导师虽然不讨厌,但是也生不起非常坚定的信心。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根机啊。所以,佛菩萨呈现不同的形象,是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三根本也同样一个道理,是针对三种不同的根机。当然,某一个人在三根本上面同时修学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站在三个不同的角度,从一门当中修学某一种法,也是根据这个人的根机来呈现的。
弟子:我看到很多密续上,像您刚才讲的,莲师肯定了益西措加佛母先向上师顶礼,好像是不应该先向本尊顶礼……
上师:这是讲解上师的重要性。
当你在修学本尊的时候,把本尊当成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般生起信心的话,我相信也能得到如是般之加持。
但还有一点,因为上师,能看得见、又能听见导师教言的,这就叫上师。本尊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佛菩萨叫哪个、哪个名称,只是一种概念。我们时时在心里想的时候,能想出这么一个本尊的形象,但如同上师一般,亲自见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平常在供养的过程当中,说“供养佛菩萨和供养导师以及僧人,那供养僧人的功德更大,供养导师的功德更大”。为什么本尊和上师都是佛菩萨的化身,甚至(就是)佛菩萨,(供养)还有功德大小(的区别呢)?
因为像供养本尊的话,只有供养的功德,但是没有接纳的功德,像供养导师、僧人的时候,既有供养、供奉的功德,还有接纳供品的功德,所以说,为什么很多很多前行教言当中,哪怕是做一些供奉,也在很多僧众、导师前做供奉的原因就在这上面。
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觉得本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点亮希望!!
主编微信:sisi87503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