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巴扎西仁波切】不要凭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

般若路 2021-04-26


有很多修行者喜欢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认为自己通过一年的修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感觉,因此自己的见解没有相应地增长。


首先,请问一下:“你现前的智慧已经达到什么层次了?”我相信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谦虚地表示自己现前还没有什么智慧。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智慧,又凭借什么标准来认定自己见解的程度呢?


因为我们现前毕竟还是行道路上的凡夫,还不具备打分的资格。只有当自己的见解已经达到圆满,对于行道过程中的一切见解如观自己掌中纹路一般清晰的时候,才具有打分的资格。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还不具有给自己修行打分的资格。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判断见解是否增上,需要有某个标准作为参照,那么现前你认为自己见解没有增上的标准是什么呢?


要记住,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成办解脱,因此想要观待自己功德与见解是否增上,就要反观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性格是否有所改善,贪嗔痴烦恼是否有所减少,信心与慈悲心有没有增长,以此而作为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才符合解脱之道。


虽然这些道理我们已经讲解过很多遍,但是实际修学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还是会无意识地去执着一种感觉,并且以自己的感觉来作为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


例如我们同时面对一堵白色的墙壁,别人眼中的墙壁都是白色的,但是自己眼前的墙面突然由白色变成了黄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等诸多色彩的话,就会认为自己的见解要高人一等;或者别人只是看到白色的墙面,但是自己看见了墙面上突然呈现出文武百尊的形象。



因此就会认为自己的见解要高于别人;甚至自己身上突然出现空或者明等不同感觉的时候,也觉得见解在增上。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之为一种感觉,而不能称为见解增上。


因为感觉并不代表功德。想要在修行当中寻求一种感觉,是非常容易的。例如当你在修行期间对某一件事特别执着,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感觉。但这些感觉是功德增长的表现吗?


当然不是,即便你的感觉有多丰富,实际当中与解脱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单纯从出世间角度而言,执着是漂泊轮回之根源,所以因执着而产生的感觉,当然不能立为功德,因为它和解脱没有关系。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也曾经说过,由于每个人根机不同的缘故,即便两个人同时修同一种法,有一个人的感觉可能会多一些,而另一个人的感觉可能少一点,但是感觉少一点的人并不见得见解就不如感觉丰富的人,因为感觉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如是传讲的目的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过患,但是有时候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的内心难免还是会产生类似这样的现象,喜欢凭借感觉来为自己的修行打分。


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虚荣心有多么强,尤其从修行的角度而言,恐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修行。


因此,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绝不要去寻求一种感觉,也不要凭借感觉来为自己的修行打分,只有如理如法地去精进、踏实地修行,才是我们现前应该从事的行为。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近期相关推文:

修行者语言、行为、衣饰随顺当地,内心与佛法相应【普巴扎西仁波切】

对生母和养母产生怨恨 该如何调整内心?【普巴扎西仁波切】

实修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善巧运用不恰当造成的【普巴扎西仁波切】

讲错一句佛法如挖三界众生之眼,罪过极其严重 【普巴扎西仁波切】

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位不依止善知识而成就【普巴扎西仁波切】

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是否可以证悟空性?【普巴扎西仁波切】

上师的加持如何令弟子生起功德【普巴扎西仁波切】

你需要修加行吗?【普巴扎西仁波切】

幸福快乐的秘诀 在于是否把佛法融入生活中【普巴扎西仁波切】

显现非要,执著要,去除执著!【普巴扎西仁波切】

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如何生起菩提心?【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何面对孩子叛逆期和更年期综合症【普巴扎西仁波切】

学佛修行从观修“知母念恩”开始【普巴扎西仁波切】

调伏自心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普巴扎西仁波切】

魔与悉地只有一线之隔!【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何正确解读梦境?【普巴扎西仁波切】

金刚道友产生矛盾必须要及时忏悔【普巴扎西活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