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56亿+参与人数!新华社这样打造游戏类创意融合产品

李逾男 田晨旭 网络传播杂志 2020-01-17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必修课”。近日,新华通讯社全媒编辑中心北京分社联合腾讯QQ飞车发起的“飞跃看变化”游戏类创意融合产品,将重大主题报道融入了互联网游戏构建中。媒体、游戏,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元素究竟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数说

6.56亿+:项目累计参与人次超过6.56亿;

18亿+:用户体验总时长超过18亿分钟;

800万:国庆过后,该项目参与量仍以每天800万人次的速度持续增加

(数据选取时间:9月27日-12月3日)




“破壁开路”:媒体与游戏的跨界合作


基于用竞速和飞跃来展现70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考量,新华社选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时机携手QQ飞车打造融媒体创新产品。


在此次合作中,新华社项目团队主导了赛道主题设计,并深度参与了赛道的结构设计、元素选择、推进逻辑等工作,为了架构好这个大型互联网游戏,项目组煞费苦心,历时近半年,数十次易稿,积累的素材达数十万字。


游戏赛道涉及板块


赛道于9月27日上线后,很快在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年用户中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国庆期间网友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数据显示,9月27日至10月7日,平均每天用户参与量超过1500万,每天留言的网友超过十万。


这次尝试说明,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新闻应用场景可以从纸媒、电视、网站和两微一端向更多领域拓展,比如在游戏领域深度植入定向信息,取得出乎意料的传播效果。


游戏赛道涉及板块



“搭桥修路”:圈内与圈外的同频共振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目标和路径同等重要,但缺少“有意思”的路径,就难以有效传递给受众“意义”。


1用赛道分类集中呈现新中国成就

为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直观地呈现在年轻人面前,项目组以“飞跃看变化”为主题,以赛道的方式,分类集中呈现新中国成就,把“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直观地呈现在年轻人面前。在参与游戏后,有网友留言,“每次跑完赛道,我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只能送上我竖起的大拇指。”还有网友说,“有生之年,我可能走不完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但在这里我可以遍览祖国大好河山。”


游戏赛道涉及板块


2设计隐藏“彩蛋”

项目组特意在赛道中将FAST天眼、超算中心、港珠澳大桥等最新成果设计成隐藏“彩蛋”,激发用户的探索和发现欲,还推出了国潮时装“中国腾飞”以及“熊猫号”飞车,赋予了这次活动更强的社交属性,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氛围自然地融入游戏中,真正让用户在飞跃的路上穿越壮丽山河、见证历史记忆、汇聚未来梦想。


3多平台多形式展现

为了让产品能覆盖更多用户,让不玩该游戏的用户也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那份骄傲,实现“出圈”,项目组借助新华社“两微一端”、新华网等主要新媒体平台和腾讯相关平台,通过长图、视频、图文故事等全媒体形式,将现实巨变与虚拟场景结合,让活动触达更广阔受众群体。


在后期统计用户反馈时,项目组发现用户留言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词语是“骄傲”“生日快乐”“惊喜”“自豪”“我爱你中国”。而根据赛道调查用户投票,用户印象最深刻的五个赛道设计彩蛋分别是“青藏铁路上驶过一列”“生日快乐列车”“无人机拼出70形状”“鸟巢”“藏羚羊和熊猫”以及“霓虹闪烁的广州塔‘小蛮腰’”。由此不难看出,这项“沉浸参与”的项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做到了“有意思”,又做到了“有意义”,实现了最佳传播效果。


部分网友的留言截图



“持续探路”: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此次转型不仅体现在官方媒体传播语态的变化,还体现在传播与其他行业、文化载体的跨界融合探索



此次项目初步探索了虚拟世界构建,也积累了游戏类项目运营和开发的经验。总结此次合作,有两点体会。


1传播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互联网时代下,旧有传播格局逐步被打破,自媒体异军突起,大众传播逐步向分众化、垂直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需要对新技术、新媒介保持高度敏感,充分利用多种新渠道、新力量方能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


就本次合作而言,截至2019年,中国手机网络游戏人群已达到5亿。手机游戏有希望成为继社交软件、短视频软件后又一个全民级信息平台。这次尝试表明,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游戏可以成为传播主流价值的有效媒介和渠道。


2传播内容:瞄准年轻群体,开拓传统媒体新阵地

就目前而言,以央媒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力、影响力仍待加强,借助游戏、社交媒体等平台,生产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真正争取“未来用户”。


这一次联手活动可以帮助官方媒体以年轻态的内容来影响年轻群体。在以95后、00后为主体用户的青少年群体中,初步种下了新华社的种子。未来,可以继续充分借助新平台、新技术的力量,不断放大自身的特长特色,更好地适应新的传播态势。



爆 款 秀

创意无限,爆款不断!各家网媒谁与争锋?爆款作品来说话!《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特设“爆款秀”专栏,邀请各家网媒秀出爆款作品、拿出爆款数据、分享爆款经验。持续连载中,欢迎投稿!




相关链接
1000万+浏览量!主旋律短视频如何打造成“爆款”?1.6亿+播放量!新华网客户端如何挖掘博物馆这座“金矿”?如何把一场会议做成“爆款”?4大秘籍请记下!
12小时,130万+点击,这场直播背后有啥秘笈?2000万+“国庆爆款”如何打造?这家媒体有高招!1亿+播放量!澎湃新闻如何用短视频打动网友?如何用“网红歌曲”带火“网红城市”?青岛做法有一套!新华社48小时“轻”制作,缘何产生2亿+“爆款”?100000000+访问量!新华网《五色之韵》创意“解码”炫酷!这个国潮H5引爆海外社交平台5000万+播放量!“烧脑式”网红神曲这样炼成370万+浏览量!这出古人“穿越剧”太有创意1200万+播放量!打造快闪“爆款”,就靠这3招!5000万+播放量,光明网这个短视频堪比“贺岁大片”!20000000+点击,这家媒体讲故事的方式赞爆了!
126万+参与量的硬核科幻H5,是如何诞生的?虚拟云演播、AI短视频……地方网站两会操作都这么炫了5“融”+5“跨”,这家地方媒体的两会操作值得学习!1900万+浏览量!光明网“爆款”动漫是怎样炼成的?媒体如何“反套路”?来看华龙网的这波操作超燃!从“军装照”到“打电话”,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如何玩转H5?光明网两会报道用了什么“魔术棒”?变出这么多新花样揭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如何让一根“线”会说话?1.25亿播放量!央视网这个微视频,如何做到“满屏”创意?1.15亿浏览量!新华网“看报告”又双叒叕刷屏的秘诀是?如何运用AI打造两会“爆款”?这家媒体的操作可以借鉴!200000000+浏览量!新华社如何把“萌婶”变“网红”?盘一盘!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两会“爆款”




本文 信息来自传播君约访,作者李逾男系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编辑,田晨旭系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戳“原文”,订阅2020年《网络传播》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