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拥有记忆、死亡和变化的地方” | 周末
按:一周一度的“三辉周末”又来了。“周末”是三辉编辑部喝喝水聊聊天的地方,三辉编辑们轮流主持,想说什么说什么。在2017的开篇,“周末”栏目特别推出一个“编辑说书”系列,让各位编辑们讲讲2016年看过的书。今天推送“编辑说书”系列的第二篇,来自三辉文稿编辑张老师。
_________
唤起残缺的记忆
——《在古老的土地上》编后记
文 / 张老师
来自 / 三辉编辑部
我个人做编辑的感受,是在编辑一本书的过程中,无论编辑个人对书是多么的喜爱,还是很有可能最终淹没在琐碎的细节当中,难以提出精当的理解。我反而是希望我不是以一个编辑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一个高希老师的粉丝的身份,带着率先尝到《古老的土地上》的兴奋与甘甜,来分享我在阅读这本书中一些粗浅的理解。
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一下这本书,那就是“好看”。看完了这本书,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回味无穷”。
简而言之,《在古老的土地上》讲述了两位身处埃及的印度人的故事。一位是12世纪的奴隶,另一位是社会人类学者和作家阿米塔夫·高希——他偶然从奴隶主人的信件中发现了这名奴隶的存在。在这个生活于数百年前的陌生人身上,高希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熟悉感。于是,他决定动身前往埃及的一个小村庄,探寻这名奴隶的故事。
高希的叙述穿梭于古老历史和当下生活、奴隶的人生和他自己的经验之间,12世纪的古老习俗与20世纪的欲望和不满也在此相互交叠。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书评,就是这本书讲述的可能是“任何拥有记忆、死亡和变化的地方”。确实如此,尤其对于中国的读者,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很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植入我们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有关死亡和变化的记忆。在阅读到某一页的某一段,有一个点突然戳中你,让你回忆到一个和你自己有关的或者宏观的大事件,或者身边的琐事,和书中的描述交叠在一起。我相信对读者来说这一刻的阅读体验一定是独特的,虽然可以和我共享很多东西。
阿米塔夫·高希
《在古老的土地上》讲了发生在一个大体重叠的空间上,跨越800年的两段故事。这两段历史穿插编排,从一个场景穿越到另一个场景,随着说书人的脚踪,两段历史交叠在一起,给人的阅读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对我而言,这种处理让我很有代入感,就好像我附上了作者的身体,有时穿越回12世纪侦探奴隶,有时穿越回来和埃及的农民生活在一起一样。
第一段故事是一段被恢复的记忆。故事的核心是对一个无名的印度奴隶的寻访。
首先这个故事过程非常精彩。
寻访的很烧脑,像侦探小说;高希先生呈现的方式又非常生动,12世纪无名奴隶及其主人的生活被还原,跃然纸上,画面感十足,像看电影。
寻访这个奴隶的所有线索,都在《开罗基尼扎》的资料和相关文献当中,这个奴隶从一个编号,到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名字,再到揭开有关名字的重重迷雾,最终揭露奴隶的真实身份。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线索多次失而复得。寻访多次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看起来真的是非常过瘾。
作者根据《开罗基尼扎》中私人书信内容,重构了这名无名奴隶及其主人犹太商人亚伯拉罕·本·伊居的生活。生动的展现了12世纪印度—埃及—印度洋这个跨界商旅世界的风貌。而从这个故事中,作者其实尝试颠覆一种现代观念对12世纪埃及及其周围的世界的某种成见,恢复一种原貌,用作者的话,是意在恢复“‘发展’的向上阶梯上被拆除的一级。”
这位现代观念中的埃及犹太人的印度奴隶所生活的范围,虽然从现代疆域上主要为埃及的领土,但是其实其所牵涉的地域更加广泛,那是一个跨越现代意义上的埃及、印度、印度洋甚至中国的商旅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段旅程是通往十二世纪的,可能地理意义上确实包含埃及,但在文化意义上,那是彼时的一个“世界”。这个彼时世界很难用现代语言来指称。然而,通过与第二段故事的交叠,作者又将这个“世界”作为现代世界的基底,与当代埃及农民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这种看似已然断裂的关系的重建,无疑将带给人更广阔更开放的思考。
第二段记忆是发生在高希田野的埃及村庄里,时间跨越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高希先生在追寻无名奴隶的脚踪的过程中,也记录下了他在埃及农村中,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的记忆。
《在古老的土地上》
我们回到那句话,书评家言,《在古老的土地上》所讲述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意一个拥有记忆的地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在古老的土地上》所触及的,恰恰是我们那些经常被删除、被封存、被遗忘、被忽视的记忆。高希所记叙的异国故事,每一个人物都似曾相识,每一个事件都宛如亲历,无数片记忆都恍如昨日。
这里面很多人物,在我成长的环境中,都能找到镜像物。
里面有个叫阿布·阿里的,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为了上学逃避劳动装摔断腿,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人可能都有装病不去上学的经历,但我知道我们初中班主任,本来是个混混,但最讨厌种地,所以他就装大腿疼,逃避家里安排他辍学的,最后考上了师范,做了老师。我这位老师的选择仍然是仰赖体制,阿里是一个主动迎接现代性的时代弄潮儿,像他这样有鲜明的意识的纯粹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农村精英”,可能在中国比比皆是……
里面有个塔哈大叔,喜欢串村儿挨家挨户收集零碎商品倒卖倒卖,我的姥爷在人民公社初期的时候,就干过同样的事儿,那时候农民还有自留地,有半地下的“黑市”,我姥爷就去买各种商品来卖。那时候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劳动量值1毛钱,我姥爷一早上可以赚5毛钱。最后文革的时候这段黑历史被挖出来,被打成了“坏分子”。直到80年代才平反。我们这些记忆是靠口传的,而高希先生对另一个古老的土地上的记忆的记录,却激发了我们的回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在古老的土地上》这两段故事的叙述采用的双螺旋结构,也是有更深的主题上的意味的。以我的理解,高希先生对无名印度奴隶的故事的发掘,所关照的主题之一,就是所有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被动的面对现代化的时候所面临的可能的困局。而且这名印度奴隶的故事的发展,似乎也给予了笔者极大的安慰和满足。对比于现代世界,无名奴隶所生活的12世纪的非西方的“世界性”的时空当中,更像一个黄金时代。在那个世界里,不同种族的界限、不同民族的界限、不同宗教信仰的界限等等都好似因着彼此依存的共同生活而消失了。而在埃及土地上生活的农民,无论其敌意如何,对于高希先生而言“世界比起我(印度+孟加拉)的世界,仍然要温和得多,暴力少得多,而且更加的人道。我无法期待他们能理解一个印度人对象征物的恐惧。”那么对于我们中国人呢?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如何对同胞、对邻舍表达善意呢?
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多少暴力,又有多少人道呢?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在古老的土地上》这本小书,无论是对12世纪奴隶的追踪也好,还是对20世纪埃及农村的记录也好,高希先生的这本《在古老的土地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之一,就是记忆。
我们会发现从基尼扎残片的记忆当中,可以梳理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更可贵的是,这样精彩的故事原已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被遗忘了,遗忘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现代化带来的这些敌意吗?
因为一头奶牛被发现死在寺庙里,或者一头猪死在清真寺里,城市就会燃起熊熊大火;人们因为是穿隆吉还是多提腰布而被杀害,这要看他们人在哪里;妇女们因为是戴面纱还是点朱砂而要被开膛,男人们因为他们包皮的状况而被肢解。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还会发现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埃及两个小村庄的记忆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多、理解这么多、感悟这么多、回忆这么多。在阅读埃及农民的经历时,我们重新回望自己的生活;在打量埃及农民的生活时,我们对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思索埃及农民的命运时,我们回望自己的命运……
高希深深植根于印度的古老土地之上,是印度的,因而也是世界的;是世界的,因而也是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作为一本记录“任何拥有记忆、死亡和变化的地方”的绝佳之作,在我们这块拥有丰富的死亡和变化的古老土地上,仍然是稀缺和值得拥有的记忆。
相关链接:
在周末,我们什么都说
塔奇曼 | 火影 | 故乡 | 西藏掠影 | 老年国度 | 温柔时刻 | 超级英雄 |英国冬天 |大选宫缩 |猕猴桃 |暴露症猫 |少年 | 巴托比 | 狗先生 | 出行前 | VCD | 死亡 | 美国大选|马男|要快要爽|鬼片|暑假怪谈 | 回家|鸡汤致辞 | 知足 | 不道歉 | 牙痛 | 临时工 | 沉默 | 片单 | 看不惯 | 房东外婆 | 脑力BGM | 日常 | 尴尬电影 | 赌个娃 | 色情画家 | 学渣 | 妈和猫 | 智障人士 | 励志故事
假如你也想说点什么,投稿到media@sanhuibooks.coms
编辑 | 蟹小谢
你的书架上
一定有三辉的书
请点击「阅读原文」对照
投稿与合作
media@sanhuiboo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