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晓海:北大法宝的三十三年|律新社专访

2018-04-09 律新社


律新社主笔|冯璞


三月的阳光十分和煦,站在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的门口,目光越过络绎不绝的人流,能望见如今的公共管理学院。北大英华公司总经理、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感慨万千,那里曾经是上海交大的计算中心,他还在北大念书时,作为学生参与了与上海交大计算中心合作的项目研发,这个当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项目,也就是北大法宝的第一代第二版产品。“这里是中国法律检索系统的起源地之一,弹指一挥间,整整三十年。”


3月11日,律新社与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联合举办的“2018年第二届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举行,与两所百年名校都渊源深厚的北大英华公司总经理、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远道而来,与众多法律人一起投身法律公益。社会公益其实是法律人的职业初心,让法律有更多应用也是法律科技探索所在。北大法宝30年的发展致力在拓宽法律应用,诚如他们所提出的新口号“爱法律,有未来”。律新社就法律服务、法律大数据和法律人工智能发展等问题对赵晓海进行了专访。

 


“北大是常为新的。”

北大是中国法律信息化的首创者。198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龚祥瑞教授和刚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的李克强写了一篇《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被视为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发端;1985年,在芮沐先生的支持下,张力行教授创办Chinalaw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中心,用PC-XT计算机启动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列车,“北大法宝”就此诞生于北大法律系;紧接着的1986年,第一套中国的涉外法律数据库研制出炉。


从业余实习到留校为此工作,赵晓海一直参与和见证着这个中国最早的法学院创业项目。在他看来,北大具有文理综合的优势和交叉创新的传统。北大法律人发挥了优势,也秉承这样的传统,体现在学术科研和教育领域,也体现在法律信息化领域——从中国第一个法律数据库,到完整的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从第一张法律光盘,到1995年第一个中国法律网站(北大法律信息网);从吴志攀老师带领学生上哈佛法学院的网课到培养数万人的北大法学远程教育;从一个211项目到1999年成立北大英华公司——北大法学院在法律信息化领域一直不断创新、服务社会。



通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发展,北大英华成为了如今最有市场影响力的法律信息企业之一,“北大法宝”成为了法律信息行业著名品牌,北大法律信息系统也成为了国内用户最多、数量库资源最广、信息更新速度最快的综合法律信息平台。


在中国大陆地区,超过60%的人民检察院及超过75%的人民法院选择“北大法宝”及其衍生产品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量刑辅助工具;在民商领域内,近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集团公司运用“北大法宝”进行民商法律实务辅助处理;在律师行业,70%以上的国内律师事务所和80%以上的外国驻华律所选择“北大法宝”进行办案实务处理;在法学学术领域,超过60%的高校法学院(系)运用“北大法宝”进行辅助教学与学术研究;除此之外,“北大法宝”还远销10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成为外国同行认识中国法律体系的窗口。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塔。”

知识系统的建设对律师和律所而言至关重要,而北大法宝的服务模式就是让知识系统互动起来。 


赵晓海认为,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员,应当具备包括法律知识能力、职业思维能力和驾驭法律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有必要把律所建成一个充分利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文化,切实提高律所的知识质量与知识共享水平,提高律所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律所的知识管理平台将客户服务、事务管理、律师培训、领域开拓和业务经验等知识和资料聚集管理并且传播分享。在赵晓海看来,针对律师行业的特点,知识管理的平台至少应包括律师业务、法律信息和律师培训三个互动的功能模块。律所知识管理平台应当具有全面、实时、回溯、开放和互动的信息挖掘与知识发现的功能和特性。其中律所的法律信息管理包括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数字化产品管理、律所案件管理、律所法律文书管理、律师行业竞争情报管理等,是律所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个强大的知识仓库。



就知识系统的建设而言,北大法宝对于律师和律所是第三方知识系统。很多律所内部有日积月累的的知识系统,但一般不会有如此庞大规模的,能够应用并与自身数据融会贯通的系统,能够将内外的知识打通的平台正是北大法宝可以提供的。“和北大法宝合作,律所的服务能力和品牌价值都将得到提升。”赵晓海从容说道。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有人说,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区块链都有很大泡沫,我不同意。”赵晓海风趣地说,“这跟当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泡破灭了,沫留下了,并且浸润了整个市场,在20年里改变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沫的作用。”


赵晓海认为,敢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行业基础。无论法律科技企业兴衰,都不能定论成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是如此,有阶段性的起伏,但总体的趋势必定是向前的,是对各行各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


但他也语重心长地提醒,如今有很多企业都忙于应用层面的开发,似乎基础的知识工程和设施已经过时,这是错误的。内容和功能的升级、改造依然是第一位的,要让内容插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翅膀,而不是放弃内容建设。


此外,过去企业只提供内容并扩充和更新内容,让客户方便查询,已经达到了基本目的,也有局部阶段性的微观创新。但今后能不能让人工智能为客户做到整理、比对、审查、总结?智能立法、智能判案、智能合规等都是和原有内容有关系的,怎么把过去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运算、自然语言理解等结合起来,契合用户的使用场景,让用户的检索、类比等更加高效?这是未来的方向。


在赵晓海看来,北大法宝多年以来的内容设计、交互设计、功能设计得到普及和用户的青睐要归功于两点:一是秉持以成文法的法律适用为核心原则,不仅聚焦产品细节,更要让产品遵循当前法制规律。二是在质量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即便已经走到了科技最前沿,北大法宝依然对重要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人工校对,解决信息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后可能区块链等技术能化解这个问题,但无论手段如何,一定要保证法律适用和法律引用的严肃性和严格性。”


“勇敢直前,以述其至高之鹄的。”

除了北大,也有不少高校在做数据库,但北大法宝是全国高校文科创办的企业中为数不多依然存活发展的。赵晓海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北大文理综合较佳,纵然北大法学院毕业生人数不多,但在新型法律服务市场里建树颇高。“他们就是在跨界的教育和科学的熏陶下,于法律中找到了创新。”


赵晓海说,北大法宝今后主要会进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法律规制和法律规范的研究,注重以科技服务于法学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将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法律实践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输出提供更好的氛围和平台。



“爱法律,有未来”,不仅是对法律人士提出的,更是对公众提出的。法治思维的核心是“热爱法律、信仰法治”,将对法律的需求和依赖视为行业发展的基础,将真正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视为法律人的共同梦想。


正如赵晓海所说,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智慧和情感,更多的事情需要人的亲力亲为,法律援助、公益都是有情感的,而这个社会的情感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律新社专访赵晓海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十三年的光阴就像一场冒险,一步一脚印,一辛一苦甜,如今站在最初的起点,心中的澎拜自不待言。后来者走到这里,就能在他们的肩上看到——“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私利, 勇敢直前,以述其至高之鹄的。”





关于律新社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 律新社观察14岁“小妈妈”竟成网红 上海首个人民调解质量监控平台 | 你是我们律所要的合伙人 | 新时代的股权律师,股权律师的新时代 | 婚姻信息可以在线查询了 | 参案律师解读中国钢企应对美国“337调查”大获全胜的秘密 |


▶▷ 律界情报上海金融法院获准设立、广州律协律师调解中心揭牌、天元香港分所乔迁 | 2017上海律师业发展数据出炉、年利达宣布亚洲区新合伙人名单、杭州互联网法院启动异步审理模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