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达涨薪+打破“律师池”,再掀律所人才竞争潮?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1-01-21



律新社 | 王琼 秦学占

前几天,向来低调的方达所传出内部消息,为招揽优秀人才和优化管理,方达正式宣布了一项改革,即将传统公司组按细分领域划分为专业小组,对中低年级律师采取个人意愿和调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分组,从而一举打破了方达一贯推行的“大律师池”制度。而在今年年初,方达也曾传出消息,将入门级起薪上调至25K/月,从而再度领跑红圈律所入门薪资。


虽然方达方面尚未就分组计划做出正式回应,但作为久负盛名的红圈所,无论是其薪酬体系,还是管理举措的调整变化,都备受业内关注。律新社注意到,方达此举引发了圈内很多关注和想像。作为“内所中的外所”,方达的管理和执业等各方面也以对标国际一流律所标准。公司化律所对青年律师培养和专业化发展有何影响?是否会引发一线大所新一轮人才竞争?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律所又该如何聚焦核心竞争力?


方达管理改革 打破“律师池”


据了解,此前方达仅根据业务区分两大组别,即公司业务组和争议解决组,在大组下采用“律师池”的形式,年轻律师有机会跟到各个合伙人的项目。而此次改革,传统公司组被划分成为四个细分领域,四个组分别为:资本市场和PE、金融机构和投资管理、general industry以及VC,分组采取个人意愿和调剂结合的方式,由此打破了大律师池。具体操作层面可以选择rotation(轮训)或者直通车,选择自己中意的组别,而高年级律师不参与分组。


此次改革的原因、分组的依据为何?具体有怎样的操作细则?将带来哪些影响?律新社就此联系了方达所负责人,但向来低调的方达表示暂时不便接受采访回应。但从内部消息和此前接触中了解,方达此项改革也早有酝酿、并非突然。


在新人培养方面,欧美律所或国内红圈所通常会采用几种形式,一种是所谓的“团队制”,即低年级律师或实习生跟随固定的合伙人团队,专门从事某领域的业务;另一种是所谓的“律师池”制度,即律所各个团队之间共享所内的律师人力资源等,律师或律师助理须同时为各团队或项目组业务提供辅助和支持。当然,也有一些是介于两者之间,采用“团队制+律师池”制度,所内区分不同的团队,但每个团队内再实行内部人员共享。


“律师池”制度在欧美律所被广泛采用,好处是,新人律师可通过不同业务的实践和比较后,找到真正适合并能发挥所长的专业领域;同时律所也能打破各部门和各团队之间的互动藩篱,形成高效互动。


作为“内所中的外所”,方达的管理和执业等各方面也以对标国际一流律所标准。方达就是国内律所采用“律师池”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新人入职后先做两年trainee associate,确定公司或者争议解决的大方向,然后与部门的各个律师都有一个磨合时间和过程,能更深入地了解律师职业工作,找到相对来说合作更默契的律师、自己更适合的业务方向。



针对此次改革,有观点认为,如果方达实施新的举措,将主要对中年级律师产生较大影响,因为选择组别前,无法获知合伙人分组,如果用直通车方式盲选,增加了未来执业的不确定性;如果rotation(轮训)可能导致专业无法做细。但对于初级律师而言,可以拓宽领域,不失为好事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在现今跨领域合作频繁的背景下,如果实施该举措,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此前方达一直秉持“律师池”政策,合伙人一般都会倾向对熟悉律师的使用,与目前的细分领域措施可能差别不大。方达这次管理改革,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多是为了寻求资源的利用和专业性的平衡点,通过改革,初级律师rotation(轮训)下广泛涉猎或通过直通车找到方向,中级律师在自身领域做精,高年级律师重新打破思维桎梏,在知识积累基础打牢后,跨领域寻求客户服务。


律所专业化细分趋势加强


做专还是做宽,是每一个新人入行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律所在新人培养过程中,需要平衡考虑的一个永恒课题。但随着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律所和律师都倾向于专业培养和发展。即便是在一线大所,也会要求在基础rotation(轮训)上,做出专业选择。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丁伟晓同时也是华政律师学院的特聘教授,她曾跟很多毕业生聊过,她感觉每个个体在成长之初,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希望有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角,先做全科医生,然后再决定在哪个专业。但事务所希望新人进来时,按照某一个方向去培训,因为部门设置、专业的设置就符合事务所的理想化状态。新人律师进入到大所,不是挂在所有合伙人名下,大多是在某一个团队里,所以团队的成长决定了个人能够得到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所以这种“宽”与“专”之间,确实需要平衡。



据律新社了解,目前国内大所在对新人的培养方式方面,主要也是以“团队制”和“律师池”两种模式为主。除了方达,公司化代表的金杜曾经也曾试行过一段时间的“律师池”,后来改为了各个团队之间专业分工。君合在内部实行分大组,也会给每个实习生或新人指定资深律师或合伙人作为导师。中伦有些团队之间会采用“团队制+律师池”制度,在业务联系紧密的团队之间,互相共享律师人力资源;在专业化引导和建设方面,中伦很早就开始了“一主二辅”的强制性专业选择。


而除了红圈所,越来越多的律所也在加强专业化,尤其是对青年律师的专业化培养上加强引导。比如,大成也已经全面开始在中国区关于做实业务部门与律师择业一主三辅的专业化建设要求。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也对包括青年律师在内的人员,全面推行了“一主二辅”的专业选择政策。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马靖云告诉律新社,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分工来讲,律师更需要专业化甚至细专业化,海华永泰没有实行“律师池”制度,不过,对于从业五年内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满足他们跨部门、跨团队的请求;但执业五年后,律师必须明确专业化定位,采取“一主两辅”原则进行专业领域划分。另外,从律所的管理角度讲,只有先明确了专业定位,才能对各部门、各团队、各专业的人员进行具体统计,并以此为据,结合自身战略和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梯队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也一直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和专业分工建设,其高级合伙人王军旗表示,无论是采用“律师池”还是“团队制”,都是各家律所针对自身特色制定的方案,没有优劣之分,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大前提首先是一定要做好内部管理。德恒目前主要还是以“团队制”为主,但律所内部形成了一套科学的专业培训体系,以及科学透明有预期的晋升通道,满足每一位年轻人成长的需要,同时非常鼓励团队之间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在强化专业分工方面,德恒要求必须选择“一主一辅”专业方向,并将这一规定实现了制度化。


人才储备和竞争愈演愈烈


也有分析认为,方达此次改革,一方面是基于寻求内部资源利用和专业平衡,有可能引领律所领域新格局;同时对青年律师和人才储备、培养也不失为一次大的挑战应对,这也折射出律师行业内竞争的紧迫感。毕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格局,如何把有潜力的年轻人培养成出色的专业律师,关乎律所的整体战略定位。


早在此次改革消息传出前,方达就在年初爆出涨薪新闻,将入门起薪调整为25K/月,此举再次引发大家对涨薪潮的关注。此前,方达的起薪在红圈所中一直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年终奖也较其它内所更为丰厚。除了直观的薪资待遇外,方达的其他福利也较为出色。今年年初,方达律师事务所内部人士确认,方达起薪从此前的22k/月上调至人民币25K/月,不同年级薪资涨幅高达10%-30%,中高年级律师涨薪幅度更大,入职一定年限的律师每月薪资上涨甚至多达一万以上。


而说到律所涨薪,不得不说2017年初由君合率先引发的“20K俱乐部”涨薪潮。当时,君合公开发布消息称将施行新的薪资体系,新人律师EL将调涨至20K/月,强势成为第一家20K红圈所。并称此举最直接目的就是吸引新人,将更多的优秀法律毕业生召入麾下,为下一步的扩张纳粮备草、养兵蓄锐。



同为红圈所的方达随后快速跟进上调起薪,将EL调涨至22K/月。此后,海问、竞天公诚、金杜、中伦等红圈所纷纷上调起薪,加入“20K俱乐部”。而除红圈所,一些国内精品所,如汉坤、达辉、通力、世辉等也已成为俱乐部成员,更甚者,不少已经调整为22K或25K的起薪。可以说,随着其他律所纷纷加入涨薪队伍,方达在薪酬方面的竞争优势正逐步缩小。


此起彼伏的涨薪潮,其实也正是律所之间人才竞争和争夺的加剧的折射。在当今中国一线律所都在强调“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平台的锻造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年轻律师还是资深律师、合伙人,实际上寻找的都是一个具有成长空间的、拥有丰富资源的平台。有人将律师对律所的印象形象为一个公式,即分数=起薪+名气+客户层次+律所文化。分数越高,在律所中的印象排名位置就越高,而其中起薪占了这个方程式的一大比重。所以,每次当某一律所涨薪,其“印象排名”也会提高,每一次变革,律所吸引人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其实无论是涨薪、不断增强律所吸引力,还是调整管理机制,加速律师专业化培养,都是大所为适应新格局所做出的探索。


马靖云律师表示,涨薪代表了律所对高端优秀人才的渴求,但并不能代表普通法律服务人员的薪酬标准。从近期大所的涨薪和管理制度的调整,可以看出,律师行业正在进行一个重新洗牌和分化。具体来说,是老牌红圈所希望保住江山地位,新晋大所希望挤进国内甚至国际红圈榜。


王军旗律师也认为,随着法律服务市场发展和律所竞争加剧,涨薪是一种延揽人才重要措施,尤其是能力突出的律师和优秀的法学生等高素质优秀人才的争夺,更是关乎律所未来发展,这部分人才的薪资未来还会继续上涨。但这也并非没有底线,同时,对于青年律师而言,除了薪资,完整的培训体系和开放的晋升通道、发展空间以及律所文化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


无论是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培训,还是律所之间的涨薪抢人留人,背后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青年律师是律所极为重要的资产。


据了解,美国BigLaw在2006年调起薪到每年16万美金后,这个起薪一直维持了十年,直到前年才调到18万美金。所以有律界观察人士认为,顶级律所涨到2万至2.5万/月之间后,应该会能维持一段时间。未来两三年,估计会有些律所继续往上调,直至靠近2.5万元,来维持吸引人才的竞争力。而几年后中国经济依然强势,2.5 万的起薪可能会再涨。  


也有人认为,其实顶级律所的律师工资已经比很多其他职业高很多。工资太高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拿这么高的工资,就要证明自己有这个经济价值。但其实很多第一年的律师,都在学习期,并不一定值这个工资;律所愿意出这么高的钱,纯粹是出于“人才长期投资”的考虑。


由此推测,律所之间的人才大战还会升级,挑战律所管理模式和薪资结构。律新社也将继续关注,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关于律新社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 律新社观察14岁“小妈妈”竟成网红 上海首个人民调解质量监控平台 | 你是我们律所要的合伙人 | 新时代的股权律师,股权律师的新时代 | 婚姻信息可以在线查询了 | 参案律师解读中国钢企应对美国“337调查”大获全胜的秘密 |


▶▷ 律界情报上海金融法院获准设立、广州律协律师调解中心揭牌、天元香港分所乔迁 | 2017上海律师业发展数据出炉、年利达宣布亚洲区新合伙人名单、杭州互联网法院启动异步审理模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