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李雪松《莼鲈之思》龙丹朗诵
(设计:丁简)
莼鲈之思
文/李雪松
年少的时候,远方意味着心所向往的地方。待到年纪渐长,身居都市,却开始想家,这时的远方,便是父母所在的故乡。
记得有年回家,母亲买回新鲜的草鱼清蒸。母亲并不擅长厨艺,做鱼却是一绝。她做的鱼,用料简单,却妙在色泽鲜美、汤清而味醇。正是盛夏,我们坐在院中的葡萄架下吃饭。彼时,天风浩荡,灌在袖底。我喝一口汤,拈一片鱼吃,浑忘疲劳,信是人间至味。
自从离开故土,想念清蒸鱼不能自已。回忆着母亲的方法做了几次,总不似当年滋味。一日下班,给远在故乡的母亲打去电话,得知她打算做鱼,立刻兴起莼鲈之思。于是连家也不回,就招呼爱人孩子去餐馆吃鱼。别的菜如何已不记得,只记得那心心念念的鱼端上来,却是浓汁满溢,鱼肉硬而无味,顿时意兴阑珊。
后来明白,那急着吃鱼的心思,或许并不只在味道,而是对内心某些情结的一种满足。
深秋,在穿城河边散步,沿岸尚有芍药花开,作淡粉云白二色,我驻足痴看许久。忽闻不远处传来琴声,依稀可辨是一支《寄生草》,不由触景生情,眼前物事不尽真实。想来,即便此生如寄,我不是归人,然而这身旁的流水,携手的友伴,如是种种,与我已然有了情意。一时间,内心的欢喜和感慨,竟在言语之外。
其实,他乡可变故乡,远方亦是归处。只要我们记得那些相亲相爱的岁月,记得世上看过的花,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人生,就始终不是孤独。
(责任编辑:李慕云 平台编辑:刘珍 548字)
作者、主播简介
李雪松,女,70后,现居新疆克拉玛依。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和散文散见于《西部》《文学界》《绿风》《地火》《新疆石油文学》等。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新疆克拉玛依日报社编辑。
龙丹,本名郑志刚,在场主播。东坡故里四川眉山人,现供职于眉山市东坡区。“用声音传递情感,用声音感悟生活”。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著名歌手高晓松,因酒驾入狱。184天的牢狱生活,没有压倒他,反而压出了这样的经典诗句。世事多舛,未来谁完全说得清楚。何人不经历风雨,哪个又不追求诗意的栖居。远方是神秘的城堡,远方是精神的皈依。风雨何惧,只要还有远方,就没有理由放弃。
在场微散文第八期(2017年1月)主题:远方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新的一年已经起航,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远方。用你的生花妙笔,写出你心中的远方,与大家一起分享。当然,要贴近时代脉搏,不要忘了在场。切忌个人情绪化的空洞浅表抒情。
在场微散文第8期征文一人一稿,上限为550字,必须是原创首发(如其他平台、网站、论坛已发的,请勿投)。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作者和字数,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简介写在文章下面(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标题小二号字加粗),并注明所在地。截稿日期为2017年1月25日。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微散文奖在场微散文群,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旨在宣传、交流、倡扬在场写作。
在场微散文,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主张通过在场性、微叙事、快节奏的书写,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
在场微散文奖,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每月一期,每期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分别奖给500元、300元、2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优秀奖若干名,赠送“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和《在场》杂志,颁发获奖证书。
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
在场微散文第一期目录
在场微评在场微散文2016年年度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参与。
在场微散文奖征文2017010056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木子、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
在场制作:晓来轻酌、相相、宋小铭、王金梅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