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坊 | 汤炳正:《屈赋新探》

碎金书坊 2023-05-18

新|书|坊

2020年04期



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不被书中的一系列创见所折服,没有不被作者敏锐的眼光、渊博的知识和精彩的理论分析所感动,进而心悦诚服地就作者提出的问题、取得的成就去自省和思索的。

——赵逵夫


《屈赋新探》




作者简介:

汤炳正(1910—1998),字景麟,山东荣成人。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1935年毕业于民国学院,后考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班,受业于章太炎。在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上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又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前进。曾任教于国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后历任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楚辞研究》主编,代表著作有《屈赋新探》、《楚辞类稿》等。


装帧设计:李杨桦


内容简介:

汤炳正研究楚辞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早年研究成果只剩下《〈招魂〉“些”字的来源》、《草“宪”发微》等几篇。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者在早年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新出土的重要文物文献,写定楚辞研究论文十余篇。于1982年正式结集,名为《屈赋新论》,共二十篇文章,三十余万字。对楚辞中的时地、名物作了极为精审的考订,吸取了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纠正了两千多年来对楚辞字句的误读,影响很大。

作者为章太炎门下高足,因古音学、文字学功底扎实深受章太炎赏识,因而他的楚辞研究既有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关心民族命运、激荡爱国情怀的共性,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利用传统的小学知识和出土文物文献对楚辞的古音、古韵、字形、时代背景进行精审辨析。作为近现代楚辞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学者之一,其代表作《屈赋新探》凝结了作者数十年的心血,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不可不读。




 目录



前言

《屈原列传》理惑

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

“左徒”与“登徒”

《九章》时地管见

《楚辞》成书之探索

释“温蠖”——兼论先秦汉初屈赋传本中两个不同的体系

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

论《史记》屈、贾合传

草“宪”发微

“先功”及其他

试论《天问》所反映的周、楚民族的两次斗争

民德·计极·天命观

从屈赋看古代神话的演化

《天问》“顾菟在腹”别解

曾侯乙墓的棺画与《招魂》中的“土伯”

神话、历史与经今古文学

屈赋修辞举隅

《招魂》“些”字的来源

屈赋语言的旋律美

《楚辞韵读》读后感

后记


汤炳正先生学术年表(汤序波)

突破·开拓·治学方法:读汤炳正先生的《屈赋新探》(赵逵夫)






导  读





突破·开拓·治学方法

读汤炳正先生的《屈赋新探》

赵逵夫

历来谈《楚辞》者无不称赞屈原驾驭语言的能力。然而,抱着“可知”的观点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的著作却是寥寥。汤先生的《屈赋修辞举隅》和《屈赋语言的旋律美》可以说是具有开拓意义的论著。《屈赋修辞举隅》约四万字,归纳出屈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条分缕析,互相比较,指出其特征。作者不是根据现代修辞学的现成条目套框框,而是面对屈赋的语言实际和楚方言的特色,找出规律,发凡起例,设纲立目。因而多所发明。“联迭”“重现”“倒置”这三种辞格,就是作者新提出来的。在辞格的分析、解说上,也是新见迭出,发人神智。如“譬喻”格分三种,其第二种为“对喻”。“对喻”之中又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四类,每一例都是先列例句在前,再概括其特征,最后选出较含蓄者加以画龙点睛的疏说。其第二类举“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等八例。作者对上引这一例的解说如下:“前两句是本体,后两句是喻体。是说‘三后’任用群贤以为治,犹如广采桂茝以为佩。但本体中的‘众芳’,却具有双重意义。据《说文》云:‘芳,香草也。’这是它的本义……但在屈赋里也多引申为人的品质之美。如《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因此,本例在本体中的‘众芳’,王逸注及五臣注都指为‘群贤’,这是对的。但另一方面,本体中之所以不用‘群贤’而用‘众芳’这一关键词语,正是为了照应下文喻体中的香木芳草‘申椒’‘菌桂’‘蕙茝’。”作者对这一类的特点的归纳是:“并不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绾合性语词表示譬喻关系,而是在本体或喻体当中用关键性语词以密切其譬喻关系,从而使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凑,更加和谐。”屈赋中像上面所举这种语言上的修辞手法,我们以前只觉其妙,只觉其美,但道不出所以然。因为它既不同于今天一般所说的譬喻,也不能算作双关。真可以说是妙不可言。经此分析、归纳与理论性的概括,才使我们由不可言传而至于可以言传。


傅抱石 《九歌图——东皇太乙》


以前对于屈赋文字的是正多就事论事。经过对勘、比较,有些可以决定去取的意见,有些则几种情况均有一定的根据,或均无充分的理由,就难以确定其是非。汤先生对屈赋修辞手法的探讨因为是从宏观的方面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因而它也可以帮助解决校勘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离骚》中“夏康娱以自纵”的“夏”,以前或认为借作“下”,或读为“宽假”之“假”,或训为“大”,或训为“大夏乐舞”的“夏”,或以为指“夏启”,或译为“春夏秋冬”的“夏”,甚而至于以为此处文字有误,而相当长的时间中是以“夏康”连读,以为指“太康”。我们看《屈赋修辞举隅》借代格第一种(“事物与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的第二类,为“借事物所属的朝代以代替事物本身”。所举例证有《天问》“武发杀殷,何所悒”,其中以“殷”代“殷纣王”。《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其中以“周”代“周文王”。“夏康娱以自纵”也是一例。那么,这个“夏”字是指“夏启”可以无疑。再如《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佳”字后是否脱“人”字,学者亦有争论。今看“借代”格之第三种(“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相代”)有一类是“借事物的情状以代替事物的名称”,“于原名之内,单取情状以相代”。例句有《离骚》“孰求美而释女”,《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以“美”代“美人”),《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以“佳冶”代“佳冶之人”)。那么,“与佳期兮夕张”的“佳”字下应据王逸注,本无“人”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屈原融合当时较为通用的中原语及楚语,汲取精华,加以提炼,“自铸伟词”,为我们留下了惊采绝艳的诗篇。后人不能全部读懂,便乱加增删改动,或造为曲说,因而掩盖了它的部分光华。《屈赋修辞举隅》一文发凡起例,破译了屈赋语言中的一些密码,为我们汲取屈赋语言、文学、美学上的精华铺平了道路,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屈赋奠定了新的基础。

总之,《屈赋新探》的作者注重新材料的发掘,注重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注重发现规律和进行理论探讨,因而在屈原生平及其作品的研究方面有突破、有开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以为他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对我们古代文史研究工作者是有着启迪作用的。

(本文为节选)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

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


往期精彩回顾




新书坊 |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新书坊 | 张涛:《来自异国的圣人:孔子在早期美国》 

新书坊 | 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

新书坊 | 晏绍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新书坊 | 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与冷战》

新书坊 | 雨宫健:《古希腊的经济与经济学》

新书坊 | 杜文玉:《狄仁杰传》

新书坊 | 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

新书坊 | 赵少峰:《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

新书坊 | 汉魏六朝文精选

新书坊 | A.A.瓦西列夫:《拜占庭帝国史》



编译所 | 布罗代尔:疾病为何总是卷土重来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碎金书坊”▼
把时间交给阅读



戳原文,把好书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