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69期|江红波:土楼里的“鱼水”情

安徽江红波 黄山日报
2024-08-28


第69期

2021年8月21日

-the fixed scene-


黄山日报·新安夜空

文学之光|照亮生活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江红波



深山南源

“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是当地最好的写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卖金货,卖银货咯……”那个熟悉的外地口音,又在皖南歙县长陔南源的村头响起。歙县不仅山多,更兼险峻,茂林修竹,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是当地最好的写照。


从街口逆流而上,到长陔有四十多里,沿着山脚的狭窄的路面,坑坑洼洼,犹如郦道元《水经注》中所描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样的环境,在多灾多难的岁月里,在族人的带领下,先民们躲避在深山僻坞里,开荒种地,倒是可以自给自足,谋得安身之所。


长陔村人丁兴旺,慢慢的,周边的土地无法满足人口增长需要。也就有几个青壮年的后生,沿着河流的分叉,寻一条小溪沿着山脚,一步步地走进去,然后就有了韶坑、谷丰,也就有了南源。


南源在长陔村出村沿河而下三五里,涉水过河,再从一条细细的河流折腾进去。山脚下唯一的通道,环绕着在溪流边,绕过稀稀落落的村庄,绵延着进去。


若是步走,翻山越岭再涉过河,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茂密的小径,加之坎坷起伏的路面,"看见屋,走得哭",一般人没事,也没谁去南源。南源,也就得以清闲地蜗居在深山,孤独地犹如被大家族抛弃的一个分支。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货郎老刘

物产丰饶,农忙时间,烧荒开地,随便的播种就是收获。


小村依山傍水,纵然在今日,也无多少户人家,在一百年的模样,也就可想而知。商店是没有的,当地人种玉米、山芋,还有那茂盛的松树杉树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所在。物产丰饶,农忙时间,烧荒开地,随便的播种就是收获,季节来临时,砍树放排到街口,然后去排岭,日子也就不显山不露水地过起来


大山褶皱里的小小村落,多少是需要买点小东西的,去长陔路远,还耽误地里的农活。而货郎担,则是有人烟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为着一口吃的,爬山涉水,不辞辛苦。


只是南源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1934年前后,那个卖货郎的异乡人,似乎来得比以前勤快了。


小小的货郎担上,有女人需要的顶针箍、香粉、发卡,也有孩子喜欢的鱼钩、鱼线,还有没怎么见过的糖果。


卖货郎走东村,到西村,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可谁会去想,这个村里人大家都喜欢的叫老刘的卖货郎,他不仅仅是一个卖金货的,他的到来还有其他目的。


老刘到南源,是肩负使命的。江西的红军需要壮大,组织上安排他做侦查员,到周边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播下革命的火种,借以拓展根据地,方便将来隐蔽打游击。


他来到南源的时候,山脚下有土墙舍,还有茅草屋,一个卖货郎的,大家都喜欢听他谈天说地、说东道西。



红军来了

在灯火亮起的时候,老刘开始讲江西的红军。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毕定章的祖父毕利源,头脑活络,除了种着玉米、山芋,还砍树放排,接触山里山外不同的人,但老刘来到南源时,看着天色,就盛情邀请着住他家。


毕定章的祖母做事勤快、为人善良,厨房里有的南瓜饭、玉米馃,只要锅里有的,都摆出来一起吃。毕利源和老刘一见如故,老刘便在此住了下来。


后来,老刘来南源村,都住在毕利源的土楼里。土楼很大,中间有明堂,厨房在前面。大家都熟悉的时候,在灯火亮起的时候,老刘开始讲江西的红军,讲打土豪分田地,一心为百姓谋福利,讲得村里的年轻人心潮澎湃、跃跃欲试,憧憬着村里也来一次革命,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1935年,一支百余人的红军队伍,来到了南源。他们是从江西来的,根据指示到南源来休整。他们到村里的时候,大家看到来了一群背枪的外地人,都吓得跑到树林里躲起来。


原来,乡公所此前有过大量的反动宣传,说红军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村民总是胆小的,看到来了一队兵,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把粮食都藏起来了,跑到隔壁村去了。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山坞革命

革命斗争从江西来到了南源,燃起了歙南革命的烽火。


面对空无一人的村子,红军到百姓家烧火做饭,用过谁家的锅,就在锅里放一块大洋,抓了一只鸡,在鸡窝里放一块大洋。还把百姓的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胆大的百姓在树林里,看见自己家一日三餐厨房冒烟,并无被焚烧的现象,悄悄地溜到村里,看着那一块块的大洋,看到是熟悉的老刘他们。大家都明白了,这是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小小的南源村,很快热闹起来,革命斗争从江西来到了南源,燃起了歙南革命的烽火。中共南源中心区委成立,毕立本成为中心区委书记,毕立红是秘书。


时隔八十多年,63岁的毕定章在讲起祖父说的红军故事时,他还情不自禁地唱《红军歌》:


“七月初七天,打在开化县,看见蒋匪多得很,红军就打进城,蒋匪放一枪,红军就缴枪,缴了步枪机关枪,还有木壳枪。”


红军的领队有老刘,还有老何,他们性格都好,就是一个叫老朱的,个子矮小,最为勇猛。


在村里训练期间,还安排一个班的战士,去江西领来了机枪。红军来了,在这偏僻的山坞,一样是要小心谨慎的。


大家白天在村里,发动群众,帮助百姓干活。晚饭后,红军趁着暮色进入山林。在茂密的树林里,搭建了红军棚,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



军民一家

红军早就躲进了树林里,藏在山坞里。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虽然这样,红军来到南源的消息,还是走漏了风声。长陔乡公所的保安队是不敢轻易来的,可是他们联系了国民党军队,带着正规军大队人马翻山越岭15里过来。


红军早就躲进了树林里,藏在山坞里。扑空的反动派,根据叛徒的密报,凡是红军做过饭的人家,统统一把火把房舍给烧了。他们怕南源百姓跟红军有来往,把所有的人都赶到长陔,红军不“剿灭”,不许回来。


毕利源怕土楼被烧了,他在走之前,把柱子、房梁全部拆了藏树林里,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老屋外壳,房子通天的,没法烧,下雨天就放外面,他们也烧不着。


红军到南源时,带着粮食过来的,他们是借用百姓的锅,到后来自己埋锅做饭。毕定章的祖母热情,给红军烧饭,土楼成为红军的办公场所和临时会场。


时间一长,毕利源看着红军为百姓做事的真诚和革命的不易,决定捐献了200块大洋。红军面对毕利源的一腔热情,收下并出具了一张收据。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毕利源害怕被乡公所的人发现,把收据藏在房梁的榫头里,可是时间一长,后来找不到了。不知是风吹雨淋,纸质的收据受潮腐蚀,还是被榫头拔进拔出的,给弄烂了。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星星之火

这山脚下的土楼,有着一段永不消失的革命记忆。


红军为应对当地政府的“围剿”,聚在土楼里商量前往长陔乡公所,打保安团一个措手不及。谁知道情报有误,长陔乡公所里竟然有一个连。


红军为行动隐蔽,当时只去了十几个人,结果带路的人不敢走大门,带他们走后门,快到后门时,带路人胆小怕事,趁大家不备,钻进小巷跑掉了。


在正面交战中,红军队伍里三个人受伤(其中一个后来医治无效死在浙江),敌众我寡,只好撤退。


红军在南源前后有一两年,原本说井冈山一支红军独立团要来,后来因为长征顾不上,导致南源的红军在面对强大国民党正规军“围剿”中失败。


后来有一部分因国共合作参加了新四军,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一部分回到了江西。


南源革命的烽火,却因此而点燃了,这山脚下的土楼,有着一段永不消失的革命记忆。




作者简介


About


江红波,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散文集。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作品散见于《黄山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扬子晚报》《新安晚报》等,“教高中语文,做自己文章”,生活变成文字,是人生乐事。

AUTHOR



标题书法:汪邦鸿  (省书协会员)

摄影作品:程小妹  (长陔乡政府)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李漱晴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微信同步)

新安

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往期推荐

🔗

【新安夜空】第1期 |  许春樵:那一刻连烟灰都不敢弹落

【新安夜空】第2期 | 程鹰:启蒙三昧

【新安夜空】第5期 |   陈先发:黑池坝笔记(节选)

【新安夜空】第6期 |  洪振秋:江南忆,最忆是徽州

【新安夜空】第8期 |  胡建斌:雨中,邂逅徽州

【新安夜空】第11期 |  黄山诗院:美丽四重奏

【新安夜空】第13期 |  孙婉君:好的……

【新安夜空】第14期 |  程亚星:黄山五绝

【新安夜空】第15期 |  许若齐:乡村小酒店

【新安夜空】第16期 |  黄山诗院:蝴蝶停在火车上

【新安夜空】第17期 |  谢光明:玉竹

【新安夜空】第18期 |  吴炯:温暖的木头

【新安夜空】第20期 |  李萍:嵯峨野

【新安夜空】第22期 |  袁良才:石耳王

【新安夜空】第23期 |  孙洁:朱村烟锁春满埠

【新安夜空】第24期 |  叶文俊:四季里的浪漫歌者

【新安夜空】第25期 |  汪远定:不负天地与江南

【新安夜空】第26期 |  吴宏庆:土匪来了

【新安夜空】第27期 |  汪燕燕:蓝墙

【新安夜空】第28期 |  黄良顺:黄山——始信峰的秋

【新安夜空】第29期 |  王建屯:岁月如“哥”

【新安夜空】第30期 |  许春樵:被修改的胃口

【新安夜空】第31期 |  王正忠:老街的眷恋

【新安夜空】第32期 |  李欢:路

【新安夜空】第33期 |  董改正:留梦到徽州

【新安夜空】第34期 |  紫苏:西递,在一朵山菊花里等你

【新安夜空】第35期 |  曹必冉:看 水

【新安夜空】第36期 · 特制版  |  掬水月在手——2020“新安夜空”文学活动撷英

【新安夜空】第37期 |  “青春诗会”的黄山之光:一度与叶丹

【新安夜空】第41期 | 程鹰:名士四题

【新安夜空】第42期 | 李漱晴:哪怕只有一点光,我也想照亮你

【新安夜空】第43期 | 倪有章:遥远的村落

【新安夜空】第44期 | 叶兆言:旧式的情感

【新安夜空】第45期|洪振秋:徽俗过年杂忆

【新安夜空】第46期|汪华华:渔村春晓

【新安夜空】第47期|龙建雄:印象徽州三月天

【新安夜空】第48期|许若齐:走西街

【新安夜空】第49期| 南坑诗歌雅集

【新安夜空】第50期| 刘菁兰:五里桃花入梦来

【新安夜空】第51期| 章小皖:我在徽州等你

【新安夜空】第55期|洪波:巅峰上的坚守

【新安夜空】第56期|程向阳:阳台远去亦归来

【新安夜空】第57期|花底:徽州茶墨心

【新安夜空】第58期|方元勋:潜口医疗队纪事

【新安夜空】第59期|程启群:守望‍‍‍‍‍‍‍

【新安夜空】第60期|阮文生:草绿花红是樵山

【新安夜空】第61期|肖 江:阊江两岸是祁门

【新安夜空】第62期| 汪晓东:铁军精神激励徽‍州

【新安夜空】第63期|王妃:中年的月亮‍‍

【新安夜空】第64期|张卫民:又见观瀑楼

【新安夜空】第65期| 晚乌:夜雨与水鸟

‍‍【新安夜空】第66期|汪红兴:巍巍查山鉴丹心

【新安夜空】第67期|舒敬东:溪水穿屏山

【新安夜空】第68期|沈燕:一站到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