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背景丨“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2016-11-22 韩斌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0150t6bsp7托斯卡尼尼指挥《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一生虽遭遇许多不幸,而最残酷的,莫过于三十岁后就为耳疾所苦,最后终至两耳全聋。但他并未为此而忧郁过日,反而昂然挺立,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每个挫折。因此我们常能感受到他的音乐具有人类真切的特性,很能扣人心弦,动人肺腑。贝多芬以无比热情,创作了九首宏伟的交响曲,不但是他音乐的精华所在,更是贯串一生初、中、后整个创作期,故而被世人尊称为不朽九首。贝多芬在创作交响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与革新,特别是扩大了管弦乐的编制而且增加了铜管乐器、打击乐器与短笛,甚至还运用了声乐,使得交响曲的表现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为后世的创作,留下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他的音乐永远给我们最伟大的感悟与最直接的鼓励!——题记


贝多芬交响曲的背景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

创作时间:1796-1799年

首演时间:1800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难脱习作的影子,我们可以明显感到海顿的影响,这部交响曲的开头部分大概是1796年写的,得到了贝多芬的一位保护人(也是海顿的保护人)斯维顿男爵的一些建议(估计是赞助),后来贝多芬干脆就把第一乐章献给了男爵。《第一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还是使用了传统的小步舞曲,在这里贝多芬让海顿式小步舞曲变得活泼而迅捷,不出所料,在《第二交响曲》中贝多芬就用谐谑曲将其取而代之了。第四乐章的开始是柔板,海顿在《伦敦交响曲》中也采用过这种布局。这个乐章还是以模仿海顿的手法为主,但是有一种贝多芬式的,来自北方民族的粗犷,因此在首演的时候被评论家们认为是有过多的不和谐音和太多的齐奏。


 

D 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36

创作时间:1801-1802

首演时间:1803

和初试啼声的《第一交响曲》相比,《第二交响曲》可以说是第一部真正的贝多芬式的交响曲。此时贝多芬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听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此刻他在事业上正蒸蒸日上,因此《第二交响曲》依然充满了年轻人积极进取的乐观情调。就在创作这部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刚刚在海利根施塔特经历了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他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然而,他最终还是战胜了对耳疾的恐惧,成功地写出了《第二交响曲》,把新作带回了维也纳。很有特色的是。第四乐章是很快的快板,这里有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有势不可挡的节奏,在首乐章开始积蓄的那种快乐的心情在这里又一次爆发了。以至于有一位莱比锡评论家把这部作品形容为:“一头粗野的怪物,一头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甚至在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仍用尾巴狂暴地拍打,在最后的痛苦挣扎中僵死。”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丨贝多芬是如何从《第二交响曲》走向《第三交响曲》的?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

创作时间:1804年

首演时间:1804年

不管贝多芬最后愿不愿意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具有那个时代的一切特征--革命、战争、流血、悲剧和救赎。第一乐章是朝气蓬勃的快板,很多人认为这个乐章描绘了拿破仑,但是莫扎特在小歌剧《巴斯蒂和巴斯蒂娜》的序曲中也用过这个乐章的主导动机,这个长达15分钟的乐章有强烈的鼓舞性。第二乐章是为英雄写的葬礼进行曲,它是全曲中篇幅最长的。和第一乐章相比,它有着更多军事化的色彩,而由此带来的悲伤的情感在第三乐章中消散无踪,只有谐谑曲中段的圆号令人回想起作品的英雄气质。最后乐章无疑是贝多芬乐意构建的大结局,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子民》中的主题,变奏后达到欢乐的顶点。很久以来人们认为,这是浪漫主义在音乐中作的首次尝试,不过《英雄交响曲》从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最伟大的古典主义杰作的风貌,在很多段落中贝多芬对配器做了精心的布置,需要很小心的,有时甚至是以演奏室内乐的手法去处理。

——贝多芬的“英雄”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

创作时间:1806年

首演时间:1807年

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是一首献给年轻人,献给青春的作品,作曲家当时已过而立之年,但在这部交响曲中却丝毫听不出任何疲态。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贝多芬正在利希诺夫斯基亲王的夏宫里休假,心情的愉快可想而知。第一乐章是柔板转活泼的快板,跃跃欲试的情绪在引子中已经表露无遗,渐弱和渐强的交替出现带出轻松愉快的快板,一个类似回旋曲式的主题是整个乐章的主旋律。第二乐章是柔板,这是贝多芬最具有浪漫情调的乐章之一。舒缓的降E大调音阶,结合木管和弦乐的优雅对话,仿佛是在宫廷花园中情人们的喃喃私语。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谐谑曲。照例有的精致的木管三重奏,比《第一交响曲》中的更带有一种神奇的魅力。第四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是写作回旋曲式的大师,海顿式的乡村风格的舞曲已经不能使他满意,他要的是情绪的宣泄,这和个人的性格有关,即便是后来者如勃拉姆斯,也很少有像贝多芬这样对激情的再现。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67

创作时间:1805-1808年

首演时间:1808年

显然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中最富于声望的,但《第五交响曲》展现出的人和命运、自然和一切不可知因素的搏斗场面,使得它超越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音乐方面的纠缠,而成为一部比英雄交响曲更有史诗气概的作品。在第一乐章中,贝多芬式的,捶击式的和弦常被人解读为“命运在敲门”(这是由于很多人上了辛德勒的当,是他煞有介事地造谣说贝多芬亲口说过“命运在敲门”这句话),但是这样的动机可以见诸贝多芬的很多作品的引子部分--比如《菲德里奥序曲》。第二乐章的则是贝多芬罕见的曲调优美的行板,有时带些哀伤的色彩,但立刻就被管乐拉回到有些军事色彩的进行曲的基调中。第三乐章则类似于贝多芬喜欢的那些短小的,室内乐风格的谐谑曲,大提琴的重奏被柏辽兹形容为“一只大象在跳舞”,但是在乐章结尾处那种欢欣鼓舞的气氛被代之以黯淡杂乱的弦乐合奏,用号角吹出的凯旋主题和贝多芬其他的“拯救”主题一样,小调被光明的大调代替,在第四乐章结尾,用圆号吹出的第一乐章主题变奏,被很多音乐学家认为是真正的“命运”主题,显然这里命运是被作为一种宿命的东西出现在音乐中,而不仅仅是去敲一位耳聋的音乐家的门。

——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1406z4k5q托斯卡尼尼指挥《第五交响曲》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

创作时间:1807-1808年

首演时间:1808年

《第六交响曲》最后完成于海利根施塔特这个度假胜地,贝多芬在那里可以安静地写作,他喜欢大自然,并且把一个维也纳人来到美丽乡间的感受融入到了这部交响曲中。《第六交响曲》有着明确的乐章标题,五个乐章的设置使得它有着浪漫主义音乐家后来喜好的自由不拘的格式。这五个乐章从头到底都洋溢着鲜明的乡村色彩:第一乐章由一个简单乐句开始导入,仿佛宣说:“旅行开始!”第二乐章细致地描绘了森林景色,结尾管乐器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农民的舞蹈现身于第三乐章中,紧接着就是狂风暴雨般的第四乐章,最后以歌谣般美丽的主题带出第五乐章,最后三个乐章是连续演奏的。和贝多芬以前创作的5部交响曲相比,《田园交响曲》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但是它却包含了贝多芬最心爱的和最优美的旋律。贝多芬在总谱上标明了各乐章的标题,分别是:1,到达乡村的愉悦感觉;2,小溪景色;3,村民的快乐聚会;4,暴风雨;5,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恩。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

创作时间:1811-1812年

首演时间:1813年

从1806年开始,由于持续和法国作战,奥地利开始陷入战争的泥潭, 维也纳的经济生活十分萧条,生活条件日渐艰苦,贝多芬也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拖累(虽然他收入颇丰,但也需要维持1-2个仆人和一所大房子所必须的开销)。不少知心好友也在这段时间相继离开了贝多芬,或是因为去世,或是迁居它处,这让贝多芬的情绪越发苦闷。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贝多芬在1810年之后,只写出了几部并不成功的作品,数量也寥寥无几。不过从1812年开始,这头雄狮开始醒来,这复苏的标志正是他的《第七交响曲》。它拥有非常独特的舞蹈风格,可见作曲家已经暂时抛弃生活困顿对于他思想的折磨和困扰,用创作这剂药来抚慰自己的心灵。第一乐章从长大的引子接续到活泼的快板,这个从上到下的欢呼般主题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优雅而欢快,色彩明亮。第二乐章则是沉郁的小快板,气氛急转直下,它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这是坚毅而沉着的悲歌。第三乐章是急板的谐谑曲,欢乐重新降临,充满爆发性和动力感的美,乐章的中部的短小乐句,好似一个在大笑的人暂时忍住了笑的样子。第四乐章是朝气蓬勃的快板,捶击般的主题击打着听众的耳膜,接着舞蹈开始趋于疯狂,如同酒神的舞蹈。全曲在沸腾般的激情中告终。《第七交响曲》无可争议的是他的无标题交响曲中最优秀的一首。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创作时间:1811-1812年

首演时间:1812

这首贝多芬最干练精悍的交响曲是《第七交响曲》的姐妹篇,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对他的前辈海顿表示了敬意,也许这时候他也感到了疲惫,需要写一首轻松的乐曲来调剂一下。完成这部交响曲是在林茨,贝多芬应该是对维也纳的繁华生活有所厌倦,需要放松一番心情。在《第八交响曲》中,愉快幽默的格调取代了痛苦和挣扎。第一乐章让人联想到《田园交响曲》,短小精悍的主题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特征——明亮而轻盈,整个乐章类似于变奏曲形式。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有个性的一章,它短小的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9部交响曲中篇幅最小的之一(比《第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还短小),但是它的轻盈和欢快,却是浓缩在这段段几分钟之内。《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色彩,听众明显感觉到莫扎特、海顿交响曲中平衡,优雅的古典韵味,它缺少了贝多芬式的个性旋律,但这决不意味着贝多芬的创造力的衰退,在12年的沉默之后,贝多芬写出了交响曲历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合唱交响曲》。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125

创作时间:1824年

首演时间:1824年

这首交响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在欧美乃至日本,每年的重要节庆活动中,往往会演出它,它几乎成了一首“节日交响曲”。它出名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很多场合里它被单独抽出来演出。贝多芬是在晚年家庭生活并不如意的情况下完成这部作品的,而且维也纳的政治气候,让这位反拿破仑者多少感到有点失望,因此第一乐章显得有些阴晦的开局就不出人意料了,这些细小的,断断续续的乐句最后汇成音响的洪流,构成这个基调严峻的乐章的主体。1824年5月7日作品第一次在维也纳上演,贝多芬因为耳聋已经无法指挥,他就坐在乐队中间,手里拿着总谱,“看”着作品的演出。据后人回忆,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贝多芬却无动于衷,因为他听不到,他背对着观众席,是女中音翁格夫人上去搀扶他转身,贝多芬才看到了成功的一幕。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是宏大的,预示着马勒和布鲁克纳的那些大篇幅作品。作曲家用大量篇幅来描绘黑暗和可怕的东西,然后男高音唱出否定的语句,导入合唱。随后乐队再度重复《欢乐颂》的主题。一个由弦乐齐奏建构的长大模进,让合唱团第一次爆发出无比的震慑力,为了获得这种效果,这一段贝多芬曾经推敲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乐章的后半部分,合唱团无疑在和乐队的竞争中占了上风,最后在两者的竞奏(唱)中结束这首辉煌的音乐史诗。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321qqn5x5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 西蒙·拉特指挥柏林爱乐

*本文摘选自《爱乐》2007年第二期 作者韩斌

往期贝多芬:1、吕正惠丨贝多芬,你在想什么丨你有一种不知道怎么说明的痛苦,而你用一种无法想象的方式去克服,去超越;2、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3、“创造贝多芬”的施纳贝尔是如何成才的;4、贝多芬第七号钢琴三重奏《大公》,OP.97;5、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6、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7、《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8、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9、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10、贝多芬的“英雄”;11、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中);12、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13、贝多芬的艺术歌曲;14、聆听“老柴悲怆”与贝多芬“合唱”丨 听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我深深的感到了人类脆弱生命中最后的呼唤和忠告;15、萧伯纳丨贝多芬百年祭丨“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 16、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17、“莫扎特是天之娇子,从天而降,贝多芬则是大地之子,升入苍穹”;18、“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丨贝多芬是如何从《第二交响曲》走向《第三交响曲》的?19、"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学校里演奏贝多芬,回到宿舍就放流行歌曲……” 20、倾听切利比达克丨他认为:“许多听众都预设了前提,比如贝多芬是什么,所以倾听前音乐要清空自我,避免被约定俗成的见解控制。”

欢迎关注以下古典音乐公众号

西方音乐评论

古典音乐歌单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放映厅

每晚一张音乐CD

期待您加入自由分享的古典音乐交流微信群

与我们一起聆听音乐,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公众号的推荐阅读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