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琴演绎“标准化”潮流下的席夫的钢琴独奏会

林达 每晚古典音乐会 2020-08-2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170n0t7hb&width=500&height=375&auto=0席夫演奏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




他的精妙之处在于高屋建瓴

——听安德拉斯·席夫的钢琴独奏会席夫丨为何我的《哥德堡变奏曲》宛如与魔鬼跳舞?


在听安德拉斯·席夫的独奏音乐会前,我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钢琴演奏艺术发展的百余年来,现今所讲究的演奏之道与以往区别何在?想起前不久在微博上,与几位好友玩起“听录音猜钢琴家”的游戏。几轮下来发现,老一辈钢琴家更容易被猜中,相反现代钢琴家经常会搞混。

在我看来,这并非偶然,因为以往的诸多钢琴家演奏自由,个性也鲜明可辨,他们在触键、音色、弹性速度等方面都仿佛有各自的独门秘籍。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一举成名,并把钢琴演绎的坐标指向了“标准化”,这股风潮最终成为当今琴坛的主流,而席夫是目前公认的顶尖钢琴家。所以在6月14日的上海音乐厅,能再一次听到他的现场演奏,我想更能从中解答开头所提出的疑问。


以往对席夫的评价,经常看到的是“中规中矩”、“演奏自然”、“触键干净”等这样的老字眼,如果真是这样,那成为大师似乎也太容易了些。但的确这是人们对他演奏的第一反应。跟以往与他同级别的大师相比,席夫并未注重在乐句的勾画上做文章,歌唱是朴实无华,音色上极为控制,毫无那种情绪被立马煽动的层次变化,更没有像霍洛维兹那样引爆钢琴上的戏剧点。这一切表面上的感官意识,他都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标准去演绎。

然而,席夫真正的大智慧在于为音乐建构。从本次音乐会的曲目上可以看出,他选择了结构性很强的作品,尤其像舒曼《大卫同盟舞曲》那样有些摸不着逻辑的复杂作品,席夫依然从中理出头绪,他对和声的递增、递减变化极为敏感,这有效地帮助了他更为自如掌握音乐的脉络。


除和声外,席夫对于节奏以及音乐发展的方向都有极为明确的意图,比如他演奏的贝多芬“热情”,末乐章明显偏慢,打了节拍才发现速度与第一乐章吻合,我想席夫一定觉得这个节奏至关重要,是某种抗争反击的暗示,就像“命运”交响曲的那种节奏一样。 在此速率下,声音的强弱,某些需要突出的重音,或声部,都是根据和声调性上的不同而改变。但他并不滥用音响,仿佛一直累积着能量,直至最后的高潮才全面释放出来。

在贝多芬另一首奏鸣曲“华德斯坦”中,席夫更是表现出自己建构大师的成熟面。整个三乐章一气呵成,他不纠缠于小乐句上的细节,音符之间做到了最自然的状态。尤其是末乐章,当很多人还在纠结这些乐句该如何去处理时,席夫早已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去解析作品。他不屑于演奏出几句优美的线条,也不依赖于更多的音色变化,他的精妙之处在于高屋建瓴,不局限于音符细节,而是在句、段、乐章之间建立起稳固的构架,并服务于自己的演奏。这其实与以往的钢琴家能弹出不同想象力的音线、音色、音响同样的伟大。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音乐家们对于美的定义始终在改变。在以前,钢琴演奏更为外向自由,讲究浪漫随性。然而后来在“标准化”演绎风格影响下,鲜活的个性被杜绝,转向于作品内敛的剖析。很难判断哪种艺术更为高端,也很难判断真正所谓的“标准”定位在何处。但无论如何,席夫对于音乐的建构之路引领了当今琴坛。当晚,乐迷为他的演奏痴狂,席夫随着性子返场加演了九次,仅仅加演部分便演奏了近一个小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63xgeq3i&width=500&height=375&auto=0席夫大师班


【音乐编译小组公众号】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20、郎朗访谈丨“有时候父亲把我逼得太紧了,可他是爱我的!” 21、哈农库特访谈丨“我所探寻的始终是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写”;22、面对批评,郎朗很委屈丨“我想让古典音乐表现得酷炫一点,这有什么不好么?”;23、“准备好了”丨回忆海菲兹小提琴大师班;24、美酒,女人和钢琴丨钢琴家鲁宾斯坦的三原色;25、纪念李帕蒂丨他坚称乐谱是“我们的圣经”,但对作品内在精神的解读更重要!26、周善祥访谈丨不想当钢琴家的作曲家不是好数学家【古典音乐译文公众号】1、作曲家拉威尔1928年演讲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2、你怎么看音乐家找工作越来越难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上篇);3、他曾声明永远不在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下篇);4、布伦德尔谈莫扎特丨到底什么让他的音乐如此奇妙? 5、被遗忘的克莱门第丨他的键盘音乐文献如何影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6、弓在弦上,揉转成美丨与梅纽因对谈小提琴艺术;7、MTT谈马勒丨“他的音乐已经进入了我的心灵,永不磨灭。” 8、盛原采访米科夫斯基丨“我对钢琴大师班没有太大的信任”;9、富特文格勒丨如何理解贝多芬交响曲;10、从钢琴生产数量看,中国有多少万琴童?11、肖邦大赛后的齐默尔曼丨他不想只做肖邦专家;11、科尔曼丨面对贝多芬,便好似在和我们的灵魂对话;贝多芬的伟大,就在于他的平凡;12、富特文格勒丨巴赫为何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