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札| 赵彦春教授论“国学经典英译的时代要求:基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原文来源:赵彦春, 吕丽荣. 国学经典英译的时代要求——基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J]. 外语教学, 2016 (7) : 96-99.
本文小编:天津科技大学 刘艳丽 翻译研究
↓↓↓
作者认为现有的国学经典译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中国“建构国家话语体系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要求。本文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彦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为样本,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国学经典英译现有译作在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三方面的欠缺,并提出了“形神兼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引发学界对国学外译更多的理论探讨和有效的实践操作。
作者认为国学经典塑造了民族性格和民族魂,彰显着华夏民族的文脉和气质。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学外译是根本之举。然而国学外译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现有的国学经典译作质量欠佳,缺失与舛误比比皆是,且以外语对原文进行语义阐释为主,严重制约着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这一状况归根结底在于翻译理论和文化自觉的欠缺。作者主要回答了:如何提高国学经典外译质量。换言之,有哪些着眼点。
本文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例,论述了国学经典外译的三个要素以及应遵守的原则、方法和意义。
1. 语言特点。国学经典大都有其特定的语言形式,前后连贯,通俗易懂,对仗工整,合辙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明快。理想的译文应该做到语言形式上严格的忠实对等,“译诗如诗,译经如经”,有效传达国学经典的语言和韵律之美。小编十分认同赵教授所说,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国学外译尤其如此(文体学领域曾有过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比如《千字文》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构成,4字*250句,隔句押韵。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文体意义,英译难度可想而知(英语的冠词和助动词不太可能仅出现一次)。
2. 思想内容。国学经典语言精练,内容丰富,真正理解原作中的“中国元素”并在译文中进行有效的概念编码和精准达意,才能确保译作成为自主自足的经典文本。
3. 文化内涵。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完整的文化体系,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厚重感。西方文化是阳性文化,中华文化则是阴性文化。中华文化在国学典籍中体现为温和含蓄、谦逊礼让。现有的国学经典译作经常偏离原文所述事实或错用典故而造成文化内涵缺失,甚至引发误解。
基于多个经典译本的对比分析,作者肯定了赵译本在完整保留原文形式和意象的诗学建构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可以引发外国读者强烈的文化共鸣。(小编认为赵彦春教授的翻译思想是对严复“信达雅”、傅雷“神似”,钱钟书“化境”以及许渊冲“三美”翻译主张的继承和弘扬。除了不断推出国学经典译作,赵教授还致力于国学典籍的科技成果转化(可视、可听、可体验和可模仿化),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学经典外译理论以及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学经典外译不仅需要实践上的提高,而且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国学经典走向世界应遵循“形神兼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即在文体形式、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做到忠于原文,才能“再现”经典的风姿,才能助推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欢迎关注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
学习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快乐
欢迎关注!
上海语言学通讯
推荐阅读
【学界新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方式+2016年第2期目录
读书小札
读书小札| 数字化时代翻译研究课题探新 ——读《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有感
读书小札|张辉、邸伟超 Making Intelligence More Transparent
读书小札| 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读何伟、赵常玲《从功能语境看译者的选择》
读书小札| 从“血缘伦理”到“契约伦理”:司各特小说《中洛辛郡的心脏》中的伦理观解读
【读书小札】王文斌,崔靓《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
读书小札| 翻译研究的书评写作策略:以《翻译批评的本质回归与价值重塑》为例
【读书小札】 实证类研究语步设计与相关分析SPSS统计软件操作视频
【读书小札】二语心理词库组织模式研究(另附T检验SPSS教学视频)
【读书小札】Metaphor in Culture:LIFE IS A SHOW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