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2021我们焦虑什么 话语生态报告(1)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流行语:2021我们焦虑什么 话语生态报告(1)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多年来,“年度十大流行语”评选一直像一个语言学的“狂欢节”,成为一批“流行语评选专家”和语言学机构的年度秀。不过,我们也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一“秀场”的观众越来越稀,参与“狂欢”的公众越来越少,倒是主流官媒还是那么不遗余力地介绍这些“流行语”。
何为其然?
这就需要回到“什么是流行语”的问题。
“所谓流行语,并非只是一个新出现的话语模式,也不只是高频使用的词语,而是广大的社会公众的‘集体性言语行为’,是无数公众借助对于一个话语事件的不断转发,一个词语的不断“引用”形成的‘社会性述说’。它是民间最深刻的一种声音,是无数公众的集体的声音。思想者必须能够倾听到这一声音,并加以确认,这才是记录、选择、评论‘年度流行语’的真正意义。”(见本号《2020,最难忘的年度流行语》)
这也就是说,“流行语”不等于“高频词”。
第一,它当然是需要一定的“使用频率”,否则,社会就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第二,它是“民间的声音”。官家要发布某种意愿和信息并形成某种流行轻而易举,只要一纸通知,各大官媒闻风而动;而民间的声音要被整个社会感知却相当不易,最重要的渠道也许就是“流行语”——借助对于某一词语的一再“转述”而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心情。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由于民间与官家高度一致的那部分的意图和心情大量官媒通常都已经注意到了,则民间需要借助“流行语”表达的往往是那些官媒未关注的焦虑。
第四,由此也许可以说,流行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表达民间的焦虑,凡是不能表达民间焦虑的流行语,很可能就是“伪流行语”,至多是个“新闻高频词”。
既然,流行语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反映社会公众的普遍焦虑,那么,20201年,社会公众有过哪些集体性的焦虑?由此又形成哪些流行语?
(全年最深刻影响全球生活秩序的一个词语)
如果说去年的第一流行语是“疫情”,新冠疫情无疑是21世纪最深刻地改变全球社会生活秩序的卫生事件,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这一疫情还在继续。直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累计染病人数去年底是83091663人,一年过去已达286811855人,累计死亡人数去年已达1810015人,今年更达5445657人。
只是,今年疫情的管控已经发展为“谁有机会获得疫苗”“谁愿意接种疫苗”“谁的疫苗更有效”“疫苗到底具有什么效果”“儿童接种疫苗是否合适”等一系列问题。
与之相关的“封城”“核酸”“流调”“行程码”“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等也都成为年度重要的词语之一。
希望“奥密克戎”如某些学者预测的真的演化为病毒“自杀“的一种形式。
(一个被权力和傲慢刺激出来的流行语)
有人认为“如果说2020年是“内卷元年”,那2021年则是“躺平元年”。不但“躺平”一词突然大热,所谓“躺平学”“躺平主义”也应运而生。或倡之,或慕之,或贬之,一时众说纷纭。“国家害怕躺平吗”、“躺平震惊中央”、“底层躺平了谁最着急”、“躺平动了谁的利益”等等话题直接上了百度的热搜。
“躺平”最初只是一个豆瓣小组的活动。4月17日《中国人口吧》里“好心的旅行家”发的一个帖子《躺平即是正义》,主流媒体对此严厉批判和呵斥,提出《“躺平”可耻,哪来的正义感?》,始料未及的是,由此刺激出了强烈的舆情,“躺平”反而成为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概念。
其实,“躺平”对于绝大多数言说者来说,并非简单地等于“决定放弃靠拼命工作来攒钱,不断产生焦虑而伤身的生活模式,而采取主动降低自身欲望,从而缓解生存压力”的生活哲学;而是一面“坚持奋斗”,一面以“可以放弃”自我安慰。是在“内卷化”日益趋紧的大背景下,对“996”的抗争乏力、对“躺赢”的羡慕妒忌、对社会戾气的发展隐忧复合作用下的社会焦虑和自我治愈。
在这里,少一点“规训”,多一点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少一点“裹挟”,多一点对大众声音的倾听,事关媒体信任,也事关政治信任,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因应“躺平”话语的最好对策。(参见《“躺平”舆情:言行分裂中的社会焦虑和自我治愈》,《青年学报》2021年第4期)
(一个由企业推动的最具有煽动力,也最让人疑惑的流行语)
“元宇宙”就是一个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一个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这一概念 最初出自于1992年的科幻作品《雪崩》中的“metaverse。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2021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年初,Soul App在行业内首次提出构建“社交元宇宙”;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罗布乐思(Roblox)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最大的刺激来自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10月28日宣布更名为“元”(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
对于“元宇宙”的概念,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未来将很快进入一个“元宇宙”的世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图景,也有人认为其实不过是资本的又一个牛皮。
不管如何,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社会,都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概念。
(一个不但牵动了几乎所有家庭,也搅动了整个市场的流行语)
所谓“双减“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这一系列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明确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双减”直接打击了“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教学方法”,也有助于缓解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和家长的焦虑。不过由此也给整个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数以百万计的校外培训教师面临了下岗转岗的问题。
由此,“鸡娃”“教培”“学区房”乃至“新东方”也再度成为热点词语。
057·20特大暴雨
(本年度最让人意外和伤感的流行语)
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大灾,截至2021年8月2日12时,郑州市遇难292人,失踪47人,尤其令人意外和痛心的是,在都市的地铁车厢中,竟然也会遭遇溺水惨案。
7月19日晚21时59分,郑州市气象局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20日上午局长李柯星连续签发至少3份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7月20日,“河南大雨”“郑州地铁4号线成水帘洞”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7月21日3时,河南省防指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据河南省委宣传部消息,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
8月2日报道,国务院成立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
愿人民安康,愿风雨无害,愿所有的特大城市进一步完善危机应对体系。
(偶像化和反偶像化心理融汇一体的流行语)
“yyds”是一个字母词,即“永远滴神”汉语拼音的缩写,也被称作“歪歪滴艾斯”。
据说最初是职业选手“uzi”的一位迷弟在直播时多次称呼Uzi作永远滴神,后来被粉丝用来赞赏自己的爱豆 (偶像)的杰出表现,并进一步形成了yyds的字母词。
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物,也可以用来赞美国家、机构、组织,进而扩展到事件、事理、事物等,一切皆可成神 。
yyds的流行既是偶像化的产物,也是反偶像化的产物。将自己喜爱对象描写为“神”,无疑意味着“偶像化“和”神化”,但采用yyds的字母词形式,避而不直接用“神”字,无疑又是部分消解了其“神圣性”而增加了戏谑性;而一旦“一切皆可成神“,则“神”更不再具有对于“人”的特别控制能量,而只是演化为一种形容词的存在。
(本年度最极端化的一个流行语)
所谓“吊路灯”语出“每个资本家都是绝佳的路灯”,这是一句最近迅速在B站、微博、知乎上风行的流行语,已经成为“资本”话语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标记,反映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情绪。
这句流行语据说最初典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首歌曲《都会好的》,歌词最后几句是:“啊!都会好的,都会好的,都会好的!/把贵族们赶到路灯边上!/啊!都会好的,都会好的,都会好的!/把他们吊死在路灯上!”说的是在大革命中,人民群众将旧官僚贵族吊死在路灯上。而今天网络语言中则借此表示“资本家就应该被吊死在路灯上”以表达对资本以及资本家的强烈不满。
这种强烈不满的蓄积不但在网络中发展出“把资本家做成路灯灯饰”等表述,乃至词汇化为“挂路灯”、“吊路灯”和“路灯灯饰”,还进一步发展出许多网络检索路标:“把资本家挂在路灯上”、“路灯上的资本家”、“路灯绳子资本家”、“把资本家吊在路灯上”、“资本家路灯什么梗”、“把资本家吊死在路灯上”、“路灯挂件资本家”。
这一盲目的仇资情绪把资本形象绝对化、妖魔化,固然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于“发展”的心理期望与现实感受的反差,却也存在着某些极端思潮甚至资本力量的推动。如果发展下去,将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中国学术形象杀伤力最大的一个流行语)
学术论文应该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试验、观察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因此论文中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但近年来中国多位重要学者和学术机构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
不同论文使用了相同图片用作证据,很可能属于学术造假。2021年1月21日,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在21个部门参加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查出曹雪涛、耿美玉、李红良涉嫌“图片误用”,至于为什么“误用”,这“误用”是否影响论文结论,是否属于学术腐败,却语焉不详。
由此,“图片误用”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学术反腐败还在路上。
(年底意外出现的一个普遍关心却“最不流行”的流行语)
田田姓李,是湖南永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位很有灵性的诗人。
2019年10月11日田田在公众号发文称自己疲于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耽误了教学。该文被转发后引发广泛关注,县教体局要求删文,并要她连夜翻山越岭冒雨进城接受约谈,10月15日晚上10点45分,田田发朋友圈“求救”。由此,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和中央媒体的关注。10月20日,永顺县宣布成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的调查组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严肃处理。
不料,2021年12月18日、19日,田田发帖又发出呼救,称自己受到某种“威胁”。于是再次引发大规模的舆情。
2021年12月24日,湘西自治州政府新闻办通报:因其在网上发布了声援上海某校教师的“不当言论”,12月18日下午,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其家中了解情况。期间,李某某突然情绪失控,并意图采取过激行为,被在场人员及时制止。12月19日上午,经其母亲、姑父和医生劝说,李入院治疗。12月22日中午,根据本人意愿转入永顺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考虑到李某某患病、怀孕等因素,目前正按照其亲属意愿继续住院治疗,对其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待出院后再依法依规进行教育劝导。针对网民质疑的相关问题,湘西自治州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
有人据此感叹:“莲叶何田田”。
(政治、文化与审美纠结的流行语)
近日,国内零食品牌三只松鼠2019年发布的一则模特为小眼睛的广告被翻出,有人据此联想到,上世纪西方人创造出的“傅满洲”,眯眯眼、八字胡、大门牙、长指甲等,处处蕴含了偏见,因而据此认为这也是在“辱华”,三只松鼠为此撤了该广告。
但也有人认为,“眯眯眼”是西方对于东亚人而非一定是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如果说其中有“辱”,则首当其冲的是韩国等;也有人认为,中国审美传统并不排斥“眯眯眼”,几千年来,国人从没为“眯眯眼”焦虑过,古代佛像基本都是“眯眯眼”,古代仕女图也以单眼皮居多对“眯眯眼”,今天对“眯眯眼”最敏感的是美国华人,从本世纪初,他们开始学习美国黑人群体,向主流审美抗争,希望“眯眯眼”不再是求职、升迁、赢得成功的阻碍,当他们的声音不够响亮时,便通过网络动员,由此影响了国内网民。
其实,对于种族歧视者,应坚决反击;但并非对某一人群生理特征的表达就是“侮辱”,尤其是在我们中国语境中。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单眼皮”“眯眯眼”们对于人类文明做出了一大批令全世界都真正叹服的成就,则“眯眯眼”也许还可能成为“智慧”与“美貌”的标志。
但不管如何,“眯眯眼”事件使得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在今天,“情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与行动。
与此相关,“乳滑”也再度成为一个热词。
乐山大佛,哪一幅更合中国传统审美?
2021年,什么是你心目中的“十大流行语”?
走吧,2021
快走吧,新冠疫情,别再没完没了
走吧,所有人为和自然的灾难
让我们和整个世界一起
张臂迎接2022
本文作者:胡范铸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胡说年度最流行语 | “躺平”:言行分裂中的社会焦虑和自我治愈
2020年度第一流行语:“老子到处说” 一个表达式的社会语用学分析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干训楼622室
微博:话语生态研究
电子邮箱:hystyanjiu@163.com
话语生态研究
向权力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