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星之月》:欧洲难民题材的新突破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这要比导演上一部《白色上帝》好看多了。欧洲难民题材电影终于打破沉重郁闷的腔调与老生常谈的反思格局,在这位匈牙利导演手中焕发出别树一帜的新颖面貌。凯内尔·穆德卢佐依然追求形式至上的拍摄宗旨,相比起早期作品《性女贞德》里混合歌剧与惊悚片的大胆实验,这部入围去年戛纳竞赛的新作里,变本加厉的运动长镜头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奇。


影片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难民身上不断迸发出有趣而惊奇的情节,镜头也随之变得不受拘束:越轴、航拍、360度旋转、高空俯拍等等极高难度的摄影,以及在同一个场景内自由流畅的调度与剪辑功力,将人物情绪与叙事效果天衣无缝地组接起来,给观众营造出相当诱人的沉浸感。


这种运动长镜头在加斯帕·诺的《遁入虚无》和阿方索·卡隆的《人类之子》里都曾出现过,穆德卢佐的创新性在于镜头与人物视点的契合度。如同前作《白色上帝》里采用狗狗的视角观看人类,这部采用超能力难民的眼光去检验欧洲当下社会百态,居高临下的视角同时具有宗教与反讽的意味。


通常居高临下的俯瞰视角用在商业大片,譬如超级英雄电影里,更多是制造视觉奇观或者凸显英雄人物的超凡能力。而在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里,难民拥有天使的化身,彻底颠覆了题材的陈词滥调。以往的影片里,作为主角的弱势群体往往处于被社会忽略的卑微位置,从没像该片以反差巨大的形象出现,甚至为另一位主人公的转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医生这个角色从最初利用具有超能力的难民获利,到后来醒悟而获得自我救赎,宗教隐喻色彩悄然地浮出水面。


从现实层面来看,不断涌入欧洲的难民,的确为社会制造出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甚至滋生出恐怖主义,自然成为欧洲社会众多矛头的指向。同样地,这部建立在反思欧洲社会现实的作品里,具有超能力的难民却意外成为了众人仰望的天使,继而成为欧洲的希望所在,似乎也合理解释了影片名字“木星之月”的含义。导演换位思考的方式透过这个极具好莱坞气质的剧本层层剥开,主角与反派的设计,难民与普通人的互助关系,相当耐人寻味。这种具有现实反讽意味的手法不仅是对欧洲难民题材的一种惊喜的突破,也是导演对欧洲当下现实状况深刻思考的结果。



近期热门影评

《奇迹》:神秘主义的运用算是最亮眼的点缀
《昆池岩》:徒有虚名的伪纪录恐怖片
《犬之岛》:政治隐喻罕见而强烈地出现在安德森的作品中
《米花之味》:幽默与生活化描绘瓦解掉故事的沉重感

《头号玩家》:一封写给80、90年代的浪漫情书



电影作者

琳恩·拉姆塞 :《凯文怎么了》《你从未在此》《游泳者》《煤气收费员》
阿兰·克拉克 :《大象》《克里斯汀》《英国制造》

米洛斯拉夫·史拉波斯维兹奇 :《聋哑部落》《核废料》

夫·拉皮德 :《警察》《教师》《婚礼摄影师的日记》《埃米尔的女朋友》

彭力·云旦拿域安 :《异梦卡拉OK》《69两头勾》《宇宙只有我和你》《暗涌》
泽维尔·多兰 : 《只是世界尽头》《妈咪》《幻想之爱
德尼·科泰
 :  《静观百兽》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机器造人》《极柔之肤》
肖恩·贝克
 :《佛罗里达乐园》《橘色》《外卖》《百老汇王子》
萨弗迪兄弟
 :《好时光》丨《天知道》
《长腿爸爸》被抢劫的乐趣

凯莉·雷查德 :《某种女人》《温蒂和露西》《米克的近路》《旧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