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中学校长:从这四个方面评价,还网课一个公道!
近几个月来,最让广大中小学生父母抓狂的事情大概就是学校的网课了。不少父母认为学校网课的质量低下,难以接受,要求学校返还大部分、甚至全部学费。更有甚者,一位来自国际学校的家长公开吐槽学校网课的自拍视频刷屏家长圈。
来自一土中学部学术校长韩冬:我对家长们的感受深表理解,但同时,我也想代表广大老师告诉家长们:其实网课把我们整的也一样抓狂!
本文转载自一土教育(ID:ETUedu),作者:韩冬,一土中学部学术校长,北京大学学士,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硕士。曾任教于北大附中,后任教于北京鼎石学校,为该校首任科学组组长。毕业生遍布哈佛,耶鲁,斯坦福,MIT 等世界顶级大学,超过 200 名北大清华毕业生。
文 | 韩冬,一土中学部学术校长
编 | Jade
大家同病相怜,就多互相理解,不要相煎何急了。作为一名有过几年亲自网络授课经验的老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以线下课的标准来要求,那么准备一堂优质网课所需要花费的精力要大得多,对老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高的多。
并且由于网课本身的技术限制,即便是非常优秀的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也几乎不可能把网课做成和线下课一样的效果。因此,大多数学校在线课程的质量不理想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真不一定是学校和老师不用心、不花功夫。
那么不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到底如何去客观地评价学校的网课?希望下面的几个切入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
老师是在做“演讲者”,
还是在做“导演”?
不止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过,自己孩子在上网课的时候会聊天刷剧,老师发现不了,自己屡禁不止,简直是无可奈何。
此时在屏幕对面的老师想必也委屈的很:我这儿辛辛苦苦的唠叨,也不知道学生们听没听,更没办法像平时那样给走神儿的学生一个teacher’s look。于是越讲越没激情,学生越听越觉得没劲,于是恶性循环……
课堂的感染力对学生的专注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不少讲课很棒的老师,他们能够呈现感染力很强的课堂,所依靠的是自己的“演讲技巧”。
虽然上课并不是演讲,但演讲技巧对上好课绝对大有裨益。演讲技巧中所包含的可不止是话语技巧,还有大量的眼神交流,手势动作以及互动技巧等。然而在摄像头面前,这些技巧的作用往往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灵。
很多专业的在线教育机构为了增强网课的感染力,不惜花重金设置各种设备,包括灯光、录音、摄像、道具。对于录播课,各个机构更是要求效果完美,为此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图片来自 The Economist
我曾经应海淀教委的邀请录过一段为时20分钟的微课,前后一共录了近两小时。这还没算工作人员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剪辑。
这段时间,听说身边有的小学部的同事,为了一节25分钟的网课,从课程设计、PPT制作、录制课程、到编辑视频,至少要投入超过8个小时,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全能制作人。
实际上,老师们只要换个思路,网课的感染力完全可以比线下课更高。这就要求老师能够转变角色:别再做演讲者,改做导演。
为什么学生上网课刷剧?因为剧比课有吸引力。那么如何把课变成剧呢?
在线下课堂,整个教室都是老师和学生的舞台;而对于网课来说,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工具只有那块屏幕,还有屏幕另一端老师的声音。
很多经过精心制作的微课片段对孩子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毕竟顶尖老师是稀缺资源,他们的现场课不容易听到,但网课不难获得。
尤其是如果能够克服语言障碍,语言为英文的优质微课资源十分丰富。其他材料还包括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纪录片,或者是一些录制精良的演讲(例如Ted的演讲)等。
▲图片来自 homeschooling.com
优秀的老师,一定会就是将这些材料进行筛选、组织,按照教学的逻辑,有序地呈现给学生。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还需随时进行点拨、总结以及结合材料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这样可以在多媒体材料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观看的目标性,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这种做法看似偷懒,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首先,老师必须能够找到既吸引人,又与内容契合的多媒体材料;
其次,老师需要对知识结构十分清楚,对学生的需求也足够了解,才能把好材料很好地组织起来;
最后,还需要更加精当的点拨,更加有针对性的互动。
说到互动,这是增加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也是网课的最大挑战。
隔着屏幕互动效率肯定会降低,尤其是班额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这就要求老师更加发挥导演的角色,想方设法把“小演员”们调动起来。
在一土,有的老师将学生几人分组后分配到不同的会议室进行讨论,自己游走于各个会议室间,给每个小组充分的倾听和点评。
这样一来,利用网络技术的支持,化劣势为优势,孩子们的参与感大大提升,老师则几乎可以同时关注不同的小组,比线下课效率还高。
是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
离开了学校这一熟悉的学习环境,远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很难强求统一专业的教具。
好的老师,善于帮助学生因地制宜,适应并利用各自不同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日常环境中的材料,来支持教学任务的完成。
实际上在远程条件下,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是更加方便的,如何充分利用,前文已经分享;而如何利用日常环境中的材料,就更需要老师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动脑子,甚至多开脑洞了。一旦能够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变为学习材料,那么其发挥的作用会比带到教室更大。
比如,我就曾经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小区内寻找苔藓植物,拍摄分享,结果学生们都很惊喜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居所周围存在这么不起眼儿的小生命,而且对苔藓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都会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
除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疫情期间,孩子会耳濡目染各种相关的资讯,其中很多都是极好的学习素材。在这个时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病毒的热点下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利用疫情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对各种或真或假的新闻进行审辩式的阅读,趁机进行相关的英文阅读,甚至从历史的尺度反思疫情的影响……
在这场疫情中,您的孩子能学到什么?
从恐惧到敬畏——科学透镜下的病毒
为什么需要用英文去读懂疫情?
教学生用数学预测疫情走势?
瘟疫的历史教会了我们什么,一土中学线上人文“课”
而近几个月,疫情已经引发了国内外社会的一系列变化,波及科技、政治、经济、生态各个方面,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着历史,这些都在源源不断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着鲜活的学习素材。当然,是否能够足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素材,是对老师很大的考验。
是否布置了高质量的学习任务?
任务评价是否有效?
正常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动作和眼神判断学生的专注程度,而更有经验的老师甚至可以从学生的微表情中看出学生是否真的学懂,并依据眼神交流做出迅速的非正式评价,并进行及时的反馈,比如进行补充解释。
但在远程授课中这种凭直觉做出的快速反馈很难实现,因此,有明确证据支持的显性评价就变得格外重要。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证据,而老师则对这些证据进行明确的评价,并尽量将评价数据记录下来。这种情况下,相比直觉,数据是更加可靠的反馈依据。
在远程条件下学生学习证据的明确性特别重要。
首先,这要求老师给学生布置十分明确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无法及时找老师确认。
其次,学生的呈现方式应该十分明确,以保证学生在没有老师监控的情况下仍然足量保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最后,在远程状态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弥补实时监控上的缺失。
在一土,为了给孩子提供个性化支持,老师利用课间作业时间,开通线上答疑,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可以随时log in答疑间,和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讨论。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其实关于评价任务,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任务本身的质量,或者说任务本身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据只能来自有效的评价任务。实际上,疫情期间充裕的时间正好可以为学生完成更高质量的任务创造条件。
我建议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尝试增加表现性任务的比例,让学生完成一些更加综合的任务,从而从更多的侧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当然设计表现性任务是个技术活儿,很考验老师的水平。从任务选取,任务描述到任务评价量表的设计,都大有学问。
近期不少一土老师就常让孩子们围绕一个探究问题录视频进行讲解和陈述:从如何去理解一个词、一篇文章和一段视频,到如何去讲解一副画、一个作品;从自己的解题思路,到如何去理解一个新的数学概念。
比起简单的答题或讲评,这样做一方面使学习过程更深入,同时能够留下稳定的评价依据。
是否进行有足够
深度和连续度的学习活动?
刚才我提到建议老师们增加布置表现性任务的比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这样的综合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和学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如果您孩子的学校布置的网课时长比常规课时明显少,那么可不要抱怨学校不负责任:这可能正说明学校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想的周全。
不说别的,想象一下,让学生整个上学的时间都盯着电脑,眼睛受的了吗?我们的在校时间已经很长了,而长时间的校内学习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成绩。
根据2015年PISA测试成绩的分析,各个国家学生在校学习的平均时长和测试成绩反而呈现明确的负相关。
▲2015年PISA测试成绩分析
这说明有一些要素远比上几节课要重要得多。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建议老师们不妨顺势探寻一下对提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因素。
其中一个毫无争议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活动的深度。深度并不意味着复杂程度和难度,而是学习的“层次”。
这种层次的提升和机械的记忆及重复的训练无关,而与思考的深度,概念建构的连续性相关。
而连续的概念建构和深度足够的思考,则需要学生用更加整块的时间去进行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比如阅读整本书,看整部纪录片,做长期的实验,做复杂的工程…… 这些都需要更多更灵活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学校在疫情期间减少课时是恰当的做法,但要相应有整体的计划,并且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一土三年级传统文化电子博物馆项目
结 语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在线互动手段的飞速发展,加之5G时代的来临,即使没有疫情来临,在线课堂也必然会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让传统学校迅速为这一未来模式做好完全准备,也实属强人所难。
最近,原香港大学副校长、现香港大学校长资深顾问、教育学院首席教授程介明教授在一土教育发表的专栏文章《疫情之下的在线学习,有何得?》中也指出,疫情当下,“试想要是没有了学校和老师迎难而上的努、加倍的时间与精神、陌生的科技与方法,不间断的应变与改进、耐性温情的线上交往、无私的交流互助、我们的学生将会是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境?” 。
我希望所有人能够意识到的是,线上教育就是线上教育,它有着区别于常规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要做的不是磨灭这种差异,而是应该利用这种差异,让线上教学发挥它独特的优势,从而在疫情过后,必定会出现的“混合式教育”的新常态下,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当然,除了教师和学校,在文章最后,我还想提及一个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线上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家长。对
于大部分小学或者初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自律能力尚未完全养成,当老师的在校督促作用减弱时,家长在孩子的线上学习过程中是需要补位的。那么除了借给孩子送水果之机看看孩子有没有在刷剧,家长还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提升网络学习效果?欢迎关注我明天的工作坊:「疫情之下的高效学习」。
活
动
预
告
往 期 精 选
哈佛出身的知名博主告诉你:什么导致了“网络学困生”?
如何像备课一样“备”学生?面对网络学困生的教学反思
为什么总是有学生不交作业?
线上教学“主播”难?从业10年以上专家教你如何当好课程设计师!
8成学生上课溜号?有人找到了拯救无聊课堂的“金手指”!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