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校“灰色地带”家委会丑态频出,校方是幕后导演还是无奈?

多多 顶思 2023-12-2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不例外!近日,苏州某学校公布的家委会名单意外走红。17位成员非富即贵,清一色的CEO、CTO、董事长、总经理,还有局长,引发网民唏嘘。无独有偶,安徽一家长向媒体举报学校家委会一次性收取8万元班费。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主顾佳为了给孩子争取私立幼儿园名额,忍辱混迹于家委会妈妈们的“名媛圈”,讨好阔太,并发现家委会与校方的“隐秘交易”。当家委会沦为“名利场”、“学校乱收费挡箭牌”而冲上热搜时,家校共育的痛点随之浮出水面。校方在“闹剧”背后扮演怎样的角色?家委会为何沦为学校“灰色地带”?是家校“越界”还是校方无奈?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家委会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早在2010年,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今年4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在国际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家委会是实现“家校共育”最有效的平台。家长对学校而言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关键取决于家委会自身。同时,家委会汇聚什么样的家长,扮演什么角色,也取决于学校对家委会的定位和期许。


01

离职老师:

学校打着家委会旗号辞退了我


回想两年前在北京某私立学校任教时被迫辞职的经历,转战广州的85后教师高芳不免伤心。那时针对她的去留,学校家委会引发了“两派内战”。最后,校方以“家委会要求学校解聘不合格老师”为由,让高芳写下“自愿离职申请”。


高芳当时教小学两个班数学,并担任其中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纪律、成绩方面,我当班主任的班级明显好于我任课的隔壁班,也因此引来隔壁班家长的不满。”高芳回忆,在隔壁班授课时,经常因纪律问题中途停止教学,整顿课堂秩序。警告批评时,个别学生会顶嘴甚至起哄。


她和家委会的正面冲突发生在一次期中考试后。她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数学成绩在年级位列第一,隔壁班却垫底。家长质疑高芳“双标”对待两个班级,班级的家委会成员找到学部和校方反映问题。恰逢此时,高芳在课堂批评一名学生时,指甲触碰到其面部,孩子皮肤被划出一道伤口。


校方立刻责令高芳停课一周,接受调查。与此同时,该班家委会成员向校领导列举了她的“十宗罪”:不及时批改作业、语言暴力、体罚学生、拒绝解答课后问题、不回复家长微信、对待两班“双标”、给自己班考前“泄题”、爱化妆做美甲.........


在高芳自己的班级,家长得知班主任突然被停职,几名家委会代表找校方“力挺”她,希望校方念在她对孩子们的付出和班级取得的成绩,小惩大诫。此举引发两个班家委会代表之间的“内战”、“互撕”。


“我的班级跟隔壁班家委会代表在微信群里一轮接一轮争吵,看到一幕幕截图,我忍不住痛哭。”在事发班级的内部,家长也分两派,僵持不下。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家长极力反对换掉高芳,而因纪律问题频繁遭高芳批评处理的孩子家长则强烈要求校方重新选派老师,并质疑高芳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打压孩子自信心,导致孩子对数学抵触,因此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那段日子,高芳马上要被开除的流言蜚语在师生中不胫而走。


那所学校是高芳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她一干六七年,是陪伴学校一路奋斗成长的“创校元老”,但学校并没有念及旧情,最终以“家委会要求学校解聘违规老师”为由,对她做出了辞退的决定。


如今时过境迁,高芳感慨道,无论现在她任教的广州学校还是北京那所学校,校方与家委会的关系都十分微妙


“其实无论年级、学部还是校方都极其反感家委会各种挑刺、找事,对教学指手画脚,但总有一些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的热心家长乐于关注学校的大小事务。”


她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个被打着家委会旗号辞退的老师。学校考虑到“家校共育”,不得不对家长组织的家委会毕恭毕敬,逐渐演变成相互利用的微妙关系,比如学校会借“家委会投诉”“家委会不满”等理由处罚甚至辞退老师。到底谁真正起决定性作用,俨然成了谜团。



02

家委会成员:

不是“共谋利益者”遭排挤退圈转学


政策鼓励之下,家委会早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推动“家校共育”的标配。但家委会的定位却“千校千面”、“丰俭由人”。在北京国际学校家长圈,家长们根据家委会呈现出的状态将其大致分成三种类型:打杂型、联谊型、形同虚设型。而根据家委会与学校关系的维度则分为“裁判监督型”和“共谋利益型”。谋利与维权交织,必将擦出魔幻的火花。


北京家长吴敏的孩子如今就读朝阳区一所公立初中,回想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读小学时,她与学校家委会的纠葛堪比宫斗剧,“影视作品源于生活,电视剧《三十而已》里家委会名媛圈只是阔太炫富,与我经历的明争暗斗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时,正值吴敏的孩子所在的小学招募家委会成员,考虑到自己是全职妈妈,时间自由,她自告奋勇担任起班里的家长代表,加入了家委会。和十多位家委会成员一起创办微信群,组织校园二手物品集市、亲子读书沙龙、家长课堂等。然而“蜜月期”转瞬即逝,吴敏很快发现了太多事情不对劲。


家委会一位“积极分子”“灵魂人物”要走了吴敏班里全体家长的联系方式,随后班里每人都接到来自这位妈妈的微信好友申请。她邀请每位家长参加她所在保险公司的理财讲座,不断推销养老年金、重疾险、理财产品,不遗余力劝说每位妈妈辞掉现在的工作,加盟她的团队“年入百万”、“走上人生巅峰”。


得知吴敏是全职妈妈,这位“金牌保险合伙人”三天两头游说她加入自己的“天团”,早日过上“带娃高薪两不误”的贵妇生活。与此同时,另外几位家委会成员也不断向吴敏伸来橄榄枝。


“他们中有干微商在朋友圈带货卖保健品的,有做少儿学习平板电脑代理销售的,也有做蔬菜水果社区团购的,还有开美术班、英语班、托管班的。吴敏越发怀疑他们积极参与家委会事务的动机——深入学校挖掘客户资源,为自己的生意引流?


三年前,学校第一次因疫情停课整整一学期。复课后,外教全部离职。众多家长要求校方对网课期间减免学费,外教课取消后的学费变化等问题给予答复。吴敏代表自己班级起草了一封全体家长联名信,希望通过家委会递交学校。然而这封信被家委会直接扣留,石沉大海。家委会劝说吴敏和班里的家长要理解学校苦衷,放弃减免学费的幻想。


从那以后,吴敏发现原本热热闹闹的家委会微信群突然冷清下来。针对家长关注的复课后教师人手不足、伙食变差、加餐水果太酸难以下咽、重新招标校外资源丰富社团活动等问题,她提出后,微信群里无一人响应,她多次留言无人回复,如唱“独角戏”。


吴敏和两位家长私下调查发现,学校引进的体音美兴趣班、放学后进校接孩子的托管班都是家委会核心成员家里开办的生意。全校投保的校内意外保险也是固定投给一位家长的保险代理公司。


吴敏和这两位家长还了解到更扎心的真相,他们几个“局外人”早已被家委会“架空”。那些和学校“共谋利益”的家委会成员背着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家委会内部群”,商量如何维护学校,更好的和学校生意往来。


“我作为班里唯一的家委会代表无奈退出。学校纵容保险、微商、团购、培训班老板把持家委会,令人极度失望!”吴敏给孩子转回公立学校,虽然这里根本没有家委会,但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



专家观点


严俊:校方对家委会缺乏高水平引导


学校家委会为何频繁暴雷登上热搜?家委会乱象背后,学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曾担任北京知名国际学校校长的严俊博士认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家委会在组织形式上不同,有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家委会,有的以年级为单位,有的则以学部为单位,还有的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家委会的组成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家委会是家长自发组成,选举代表,跟学校沟通。有的则是学校发起,邀请家长加入。


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家委会成立的初衷不同,难避免产生思考错位,出现“高官厚禄”“名媛圈”“天价班费”等事件。一些家长认为,家委会代表身份地位,学校也会因此对自己孩子区别对待,为孩子争取特殊利益。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没有权利监管家委会,因为家委会是家长自发形成的。但运行出现问题时,学校不可能没有责任。在国际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需求个性化,家委会很难代表所有家长的意愿。


站在学校角度看,家委会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即非学术与学术,非学术方面,包括食品安全,住宿等,家委会如果不满意或有建设性意见,可以跟学校沟通改进。但学术方面,比如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家委会如果跟学校沟通过于强硬,往往不易达到理想效果。原因在于家长对教学和课程缺乏了解。


严俊认为,家委会对国际学校的发展有利,关键在于引导向共赢的方向发展。家委会不仅是桥梁也是缓冲带,可以替学生和家长监管学校,包括安全、教学、活动等。此外,引入不同的家长资源给学校和学生提供更精致的服务,比方家长课堂、课外活动等。但学校真正缺乏的是对家长的高水平培训。无论孩子教育方面、课程方面,亲子沟通、家校沟通方面都需要专业化培训。


王振全:不越位介入管理,不错位指点江山


针对家委会的建设,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特聘教授王振全表达了四个观点。


一是行动边界。基于家委会的知情权、评议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履职框架,清晰厘定应为,可为与能为,清晰议事规则,共事行动,参与不越位,共建不缺位,监督不错位,有爱有度,有法有成。行止有边界,不越位介入学校具体管理事务,不错位对学校业务活动指点江山。显然,这是最成功最有效的家校共育“基本法”。


二是共治能力。家委会本身也是一所自育共治的家长学校。家校协同的认知能力、议事能力、共事能力,都需要基于规则,以专业化思考行动,彼此成就。


三是全体学生共享观。注重群体公益,基于共同立场,反映共情心声,满足共生需要,落点在全体学生身上,并且以全体学生的共享为目的,而非公器私用局限于特定圈层。


四是共育思维画出最大同心圆。家校一体化的新型教育社区视每个家庭为学校的细胞,需要高素养家委的"共育思维"。近年来屡屡出镜的“巨婴家长”事件,不仅与家校共育的初心相悖,甚至与教育界的期待相去甚远。


*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作者 | 多多

图源 | 网络

运营 | 天悦

国际教育风云变幻,邀您一同锐意进取!由顶思主办的第五届教育创新发展大会RAISE2022将于11月4日-11月5日在广州拉开帷幕。本次大会获得了广州教育局与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的指导与支持,由广州国际教育促进会全程协办。盛邀国内外教育界新老朋友共聚一堂!


RAISE 2022 教育创新发展大会

11月4日-5日相约广州


RAISE2022第五届

教育创新发展大会


大会时间

2022年11月04-11月05日


大会地点

广州市海珠区


规模:600+⼈


形式

教育峰会+资源展+颁奖典礼+晚宴


参会对象

国际、双语、民办、公立学校高级管理者,教师;教育教研人员等,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从业者、教育产业投资人


大会组织

  • 业务指导单位:广州市教育局、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

  • 联合主办单位:顶思TopSchools、粤港澳办学团体发展协作会、集思未来

  • 协办单位:广东省国际教育促进会


大会内容


大会参与方式


大会门票:1980元/人(大于等于5张门票可享受9折团体优惠)


更多相关咨询,

请通过扫码进入专题页面查看

👇👇👇


往期精选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家校共育”?杭州云谷学校玩出新花样

不同意老师留作业,踢出家委会!家长的“疯狂”可能暴露了……

家校合作的三种境界,暴露国际学校家委会的现状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 第二季双语教师线上招聘会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