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莱阳市姜疃镇濯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濯村,位于莱阳市姜疃镇,二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在一无矿产二无城镇化红利的条件下,却凭借樱花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回首二十年,沧海变桑田。濯村的“变形记”,是一段“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成长历程,是一个“绿水青山”换来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也是一部党组织引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奋斗史。


花开濯村点绘乡村振兴画板


在今年4月中国的花海版图上,莱阳濯村算不上大也称不了奇,但其独特的魅力却早已让她深深地打上了“赏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烙印。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樱花让濯村声名远播,成为其最靓丽的名片。


以樱花为媒,濯村隆重举办“樱花节”,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人、洽谈合作的客商。濯村至今已连续举办4届“樱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村民的职业也跟着“高大上”起来,或做农家乐,或当花匠,或开商店,收入颇丰。


据介绍,濯村是以原有民居村落为基础建成的樱花园,占地5.1平方公里。全园共53560株樱花,品种多种多样,有祈愿樱、连理樱,更有极其罕见的绿色樱花“郁金”、摇曳如绯色垂柳的垂枝樱等。这里的樱花有着20余年的生长期,胸径达30厘米的樱花树比比皆是。濯村俨然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大花园。


▲濯村樱花大道


好环境让濯村人尝到了甜头,集体收入增加了,腰包鼓了,幸福感更足了。时下,漫步濯村,草如茵、树成行,楼房鳞次栉比,深吸一口气,清新中带着丝丝甜味,一切都像洗濯过滤似的。走进每一户人家,庭院花团簇拥,屋内窗明几净,处处散发着家的温暖。


作为住建部首批中国美丽宜居村庄,濯村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乡村、全国3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北方最大的赏樱圣地”,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诗一般地书写着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画卷。




先锋引领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1996年,高云建毅然放下自己的企业,回家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二十余个春秋。为强化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打开工作局面,他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抓起。村“两委”班子每天早晨一个碰头会、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党课教育,保证了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凡是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干部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村民不做的,村干部首先禁止做。村居环境治理初期,班子成员和党员分段包干,逐户做工作搞搬迁、带头捐款,老党员、老干部带头行动,改路、改水、改厕、改塘……就这样,一件件事办了下来,党员干部精气神上来了,群众的心劲儿也齐了。


20年前的濯村集体增收没有门路。村“两委”班子坚持从村庄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求大,立足传统农业这一村情,首先从土地入手,着眼土地规模经营,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统一集约经营。他们把1450亩老梨园作为试点,整片流转承包,引进外商资金开发经营管理。当年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万元,一下子增加到147万元,同时还吸纳300多名村民务工,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收入增长的双赢。


梨园整体出租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村“两委”发展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把全村89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了集体,引进外资10.76亿元,兴建起梨、葡萄、花卉、苗木等各类果品园林基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用活了本村1600余名劳动力,带动了周边村庄3000余名村民就业。2017年,村集体收入14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在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的同时,濯村党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村民创新创业。村“两委”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引进了泰康食品、新龙海调理食品等企业23家,涉及食品深加工出口、机械制造、服装花卉等多个行业,投资总额超过13亿元。截至目前,全村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等经济项目达到120余个,形成了干部创事业、客商创大业、百姓创家业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2006年,村“两委”引进了占地460亩地的中国北方植物园,种植1200多种植物,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的实践基地。随着村庄生态环境的持续美化,发展旅游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村“两委”明确了“一河两带三山一园”的旅游业发展定位。2015年,村庄整合3000亩苗木基地、60万株蝴蝶兰花卉基地、10万株樱花等资源,利用村庄樱花品种多、品质好的特色,成功举办了首届樱花节,当年仅门票一项就增加集体收入300多万元。




濯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不是空话,而是契合发展潮流的长远路径,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坚决摒弃破坏生态环境换利益的落后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


“总结濯村的发展之路,能成为全省环境改变型的楷模和标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20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建设舒心、安心、放心的优美环境,引领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高云建坦言。


谈及濯村的发展历程,高云建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新媳妇过门后,会收到一双雨鞋做礼物。解读的密码就是村庄环境。二十多年前,濯村很多村民养鸡,乱堆鸡粪,致使雨天到处是泥和粪,进出都得穿雨鞋。


在高云建看来,这种损害环境的做法是有“毒”的。从此,濯村党支部开始从整顿养鸡业入手,治理村庄面源污染,又按“定规划、搞硬化、种樱花、做绿化”有序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越是富裕了,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就越强”,高云建说。


▲濯村全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着1636户5000余人的大村,制度建设显得格外重要。濯村把村风民风扭转作为发展的基本保障来抓,从科学的制度入手正村风转民风,制定了奖惩严明的村规民约细则,由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解释,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高云建告诉记者,村规民约实施之初,曾有一位外地农民开车到濯村做买卖,村里两个小伙子强行超车,造成了车辆损伤。两人不但不认错,反而强词夺理,动手打人勒索。村里调查后,加倍赔偿了外地农民的损失,登门认错道歉,两个人一起在村大喇叭上作了检查。


如今的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七多七无”村,即爱护集体多、关爱孝敬老人多、助人为乐多、健身锻炼多、看书学习多、文明行为多、富裕家庭多;无上访、无赌博、无打架斗殴、无封建迷信、无犯罪、无违反计划生育、无纠纷。这“七多七无”,是濯村新的村风民风的真实写照,也是众多客商慕名前来洽谈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美的环境,不仅成了濯村靓丽的名片,也聚集了各界的目光,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考察、洽谈。目前,濯村正与中青旅集团等开展合作,联合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于一体的田园文旅小镇。“有不少的投资商是先看好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才带来项目投资的。可以自豪地说,居住环境的改变,在濯村的发展史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为未来濯村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高云建说。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8.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9.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坐标”

10. 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11.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  “小莫斯科”的新时代

1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马家沟村:探寻乡村发展的马家沟“密码”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