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圈每天有十万人在野餐,他们人前精致人后狼狈

Quasimodo 易简读书 2022-06-12


作者:没有表情的野餐记录者Quasimodo


野餐这股风吹了三年,每当春天来临,阳光和煦,风和日丽,在朋友圈里总会有全民都在野餐的错觉。

正如一位博主评论道,野餐的精髓不在于“野”,更不在于“餐”,而在于发出照片能收获多少赞 。

基础版是席地而坐,铺上一张餐垫便能享受春光。高阶版的,有人玩出主题,卡通主题野餐、电影主题野餐、土味主题野餐等花样……

热衷野餐的朋友甚至动用了品牌策划的思维和我分析:

“野餐没有主题是不行的,就像一场品牌活动,你总得搞清楚你要传递什么Message吧!”

这个久违的长假里,你们家附近的草地又“长”满人吗?


玩出花样

“接触大自然这件事有点像吃盐,可以多点,可以少点,但是没有的话会死,更何况是这种哪里都不好去的时刻。”

野餐爱好者@小艾如是说道,一到周末每逢遇到天气晴朗的时刻,就兴致勃勃地准备着食材和各种道具。

但是完美的野餐代表着出片率高,而这并不容易。

社交网标配的野餐=红白相间的格子餐布+红酒+各种水果+三文治+各种木质篮子/餐盘。

升级版的还会特意带着马卡龙色的气球、尤克里里和宝丽来相机,让整个野餐带有一丝的文艺气息。

小艾经常会准备着草莓、菠萝、牛油果等水果,她说:“虽然这些水果贵,平时都不舍得吃,但胜在颜色丰富,拿来拍野餐照效果好,值了。”

网友调侃:“每一场野餐的进行,便意味着有程序员会失去他的衣服。”

为了玩出新意,野餐分出了三六九等,千篇一律的野餐活动早就比不上那些带有指向性的主题野餐。

美食博主@小袁就因为疫情心情郁闷,决定举办一次粉色主题的野餐。

她特意收集一切关于粉色相关的物件,粉色帐篷、气球、盘子等。

食物也得是粉红色,为了做粉色面包,她在面粉里揉进了红曲粉,在饮料里加入紫甘蓝,带有粉色相应的零食是精心挑选的。


温馨可爱的主题外,还有人另辟蹊径走“搞笑路线”。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和朋友们在农场水库附近野餐,主题是“乡村风”。

于是,他们从市场买来施工用的红白蓝彩条布,自己裁剪,做了天幕和野餐垫,摆上桌椅和音响,甚至还做了一个手提包。

“出发前一晚,三四个小伙伴弄了几个小时才完成。”

为了更好搭配主题,还特意带上爷爷辈常用的暖壶、花瓷碗盘。

当天晚上,他的朋友圈点赞量出奇地高,他又想搞新的主题野餐了。


在社科院研究员朱迪看来,如今跟风的野餐像极了欧洲古典油画里野餐的场景,满足了人们对精致的想象。

她把这个人群称为新中产人群,他们年轻,向往自由,社交媒体炫耀消费的需求也不再是五星级酒店、豪华度假,而是“你又有什么样新鲜刺激的体验,你会不会玩儿。”


人前精致,人后狼狈

野餐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

小艾曾无奈地形容过,“高级感野餐”的背后,是“搬家式的狼狈”

小艾曾和朋友举办一次森林主题的野餐,参考的是侯麦的电影《双奇缘》的布景。

他们是驱车前往目的地,但由于桌椅体制庞大,只好让其中一个开车载着所有道具,剩下的人打车过去。

“我们玩到晚上,回去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打车的人从山上往下走了10多分钟才能打到车。”

回想那次野餐,虽然狼狈,但她还是觉得很快乐。“不过下次尽量轻便些,太累人了。”

电影《双姝奇缘》

有时候,野餐还是一件“看天吃饭”的事情。

当你长驱直入公园,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精心挑选一个风景最好的草坪,铺好毯子摆好食物时,

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瞬间浇熄了你的野餐热情;偶尔一阵风,也给你的美味食物撒上一层灰胡椒粉。

选错了草坪,可能会被管理员逐出公园;还可能会吸引“不速之客”过来同吃同喝。

“野餐的美好只能停留在拍照中。”小袁吐槽道。


为了满足这股野餐风,贴心的商家早已做好野餐套装,等你一键下单。

东西都是差不多,两三百元就可以购入一套含餐篮、餐布、吊床、气球等在内的全套装备。

价格翻倍还好说,但这些东西往往都是用完即弃,或是堆在角落积灰。


聪明的商家还会提供进阶的装备,例如充气沙发,价格基本在40元左右。

关键词都带上了“野餐好伴侣”“便携式”“免打气”等。

据商家介绍,材料为塑料的充气沙发无需气泵,只要迎风小跑,沙发就能因为兜风而膨胀起来。

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过的网友都纷纷表示痛并快乐着。

首先你要克服在众目睽睽之下迎风跑的尴尬,将手里一米八的沙发充满气后,再抱着这个庞然大物回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是,它对风力有一定要求,没风的天气,跑到快岔气,都丝毫没有反应。

还有网友表示:“没卷牢,坐一会就会漏气了,坐在上面其实就是坐地上。”

来源:小红书

除了金钱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外,有人野餐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在破坏着它。

我曾见过有人在绿油油的草坪上骑单车,也见过随地的白色污染,还压坏了环卫工人悉心栽培的花圃。


这样的野餐如此“劳师动众”,但为什么还会成批量出现?

答案显而易见:大多数都想要欣赏到同款的美景,更想成为别人羡慕的那个人。

在朋友圈或小红书收获到“赞”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混乱都抛之脑后。

只是这样的野餐,难以欣赏。


是野餐,不是野人

电影《音乐之声》里的经典桥段,是家庭教师玛丽亚带着七个孩子去山谷里野餐的场景。

家里没有孩子适合穿去野餐的衣服,玛丽亚就拿旧窗帘改造成风格各异的野餐服。

带过去水果和食物,考量的是孩子的喜好。


一块餐布铺开,上面摆满食物,孩子们就在旁边玩球、跳绳和唱歌。

玛丽亚拿起一把再普通不过的吉他,领着孩子清唱一首《Do-Re-Mi》。


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与一众小伙伴趁着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会聚在兰亭,赋诗饮酒。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在这片祥和宁静的气氛中,大师心情大好,洋洋洒洒写下了408字的野餐游记。

从此中国数亿中学生也因此获得一段为背此文而黑过眼眶熬过夜的经历。

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审美文艺复兴

仪式感重要吗?

在彼时,大家享受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亲密交流,以及大自然带来的无限风光。

在如今,疫情常态化时代,久居的城市生活,野餐无疑成了聚会的最好的新选择:相熟的好友、开阔的公共空间、合适的社交距离。

综艺《我们相爱吧》

只是野餐的行为成为新的社交货币之际,有人难以享受其中乐趣,只想紧跟潮流,成为社交网络新宠儿。

“其实现在朋友圈的照片有点像小时候,父母专门带我们去影楼拍一张照片,化了妆,有个假背景,然后冲印放大,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跟来做客的亲戚朋友炫耀。只不过,现在我们把这种行为放在了朋友圈里。”

博主G僧东认为,线上社交的信息容量很大,成百上千人的指尖快速划过朋友圈的信息流,但实际上只有亲近的人才会真正地关心我们的生活。

电影《野餐》

美国美食作家M.F.K.费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餐爱好者。她在《野餐的乐趣》写道:“带上一块面包和一个苹果,到户外的任何地方享用会让它特别可口。”

这不由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春游和秋游,书包放着薯片、巧克力和糖果,和同学们一起坐到公园的长椅上分享着零食的片刻。

我们没有太多照片记录,但那种快乐劲儿至今还记得。

生活总归是自己的,比起复制粘贴别人的精修大片,不如活出自己真实的精彩。


作者:我是Quasimodo,人称小Q,寻些人,讲他们的故事。图源:网络,侵删。



更多内容,请前往易简读书视频号↓↓↓
警官老陈 | 李斌 | 刘畊宏 | 刘强东姚忠良 | 诈骗王 | 林心如 | 孟晚舟默克尔 | 冯巩 | 李亚鹏 | 刘传健杨利娟 | 徐增平 | 余秀华 | 贾静雯 张艺谋 | 韩寒 | 钟南山 | 普京  王濛 | 徐梦桃 | 李杨 | 泽连斯基
白敬亭谷爱凌木村拓哉黄磊徐峥张艺谋苏翊鸣羽生结弦罗俊何小鹏俞敏洪罗永浩



   点个「在看」 分享好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