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剧正名问题:“实优乎他种戏剧,足可代表国剧”

孙澹厂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北平国剧学会新落成之戏台


 京剧?平剧?旧剧?国剧?国人称之不一,于北京未改北平之前,有京剧称,改北平后,有平剧称——都既旧,好事者,京剧又有旧剧称——提倡新剧者(即话剧),目京剧曰旧剧,发扬京剧者,许京剧曰国剧,同一戏剧也,名莫正是有正,名之必要。

 

 京剧,发源于北京,剧以地名,名亘垂年,未克以都名废易,一旦使如历史有关之京剧,轻而蚀名,以北京大学例,京剧实不能易名平剧,此欲保存有悠久令誉之京剧者,言也。

 京剧,虽以源地获名,然整个之都城,尚易,何京剧不可易也,为纪念北京之改名北平,正宜随地名而剧名,使国人留一时代演进之留映,若言京剧,牵强言之,后世或有南京戏剧之误,此欲立新时代眼光之京剧者,言也。

 

 京剧,在一伙所谓新人物目中,谩其为刻板戏剧(?),而醉心新剧者,自提倡新剧始,皆称京剧谓旧戏,同时,京都既旧,剧亦随旧,旧剧搬演历史旧事,腐化旧意,于时代线上,行将落伍,京剧实可谓「旧」,此欲提高新剧水准,漫视京剧者,言也。

 

 京剧,发扬我国旧有道德,藉历代之史迹,正现代之人心,有所警惕,实乃高台教化,至腔调之锵美,音乐之绝奏,板眼之准合,音韵之归依……为国内任何戏剧所未逮,畹华砚秋伶辈,渡外传播,外人钦佩,京剧实可谓国剧,此欲展扬国粹提高京剧者,言也。

 

 之四论纷纭,故各地硏究京剧之票社,或团体,有作××京剧硏究社者,作××平剧俱乐部者,有作××旧剧复兴社者,有作国剧保存社者,诸名不一,而吾侪写菊部文字者,有称京剧,有谓平剧,有曰旧剧,有云国剧,同类混杂,京剧统一名称,为目前亟宣正定之大问题也。

 

 京剧,以舞台为缩影,假历史为根据,谈忠,讲孝,说节,论义,明廉,道耻,示奸,惩恶……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均有裨益,流传于世,国人钦嗜者众,而词句之通俗,腔调之韵辙……实优乎他种戏剧,足可代表国剧,虽政府未有明令规定,然言剧实为国人戴重,以之代表国剧,宜也。

 

 「技」有「国技」,花有「国花」,戏剧岂无国剧乎?仆甚希海内文豪,道友,对于京剧正名问题群起而硏究商榷之,则国剧幸甚,国剧幸甚。


(《戏剧旬刊》1936年22期)


- 历史推荐 -


戏界杂话:“梅兰芳之脸糙,程砚秋之腰粗”

赵慧秋:杨宝森先生与我演《游龙戏凤》

黄裳谈俞振飞:到底什么是“书卷气”?

说《珠帘寨》中周德威与二皇娘的扮相

马连良首次来汉:十六岁嗓子正倒仓,所以不受重视

京剧里的“戏妻”戏:应保留它的传统表演特点

梅边小记:“我谈梅兰芳先生琐事不过是花边新闻而已”

戏界多盲从:从《问樵闹府》的踢鞋到《四郎探母》的嘎调

舞台趣闻:老生最忌掉胡子,薛平贵上下长毛

忆梅兰芳:“任何不美的事物到他手里就使人感到美”

谈《战太平》:“某伶能动《战太平》,则其功力亦必不弱”

今之所谓“评剧家”:“中国的戏,与文艺美术相去甚远”

徐訏:“梅兰芳去世后,京剧的寿命从此结束了”

《四郎探母》引出的话题:老一套思维方式已不合时宜

沈从文:京戏龙套不是傻站就是翻斤斗,多不经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