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例 | 刘文波 - 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组 特等奖 [编辑重发]

2017-04-11 外语教学网 蔡雷英语

英语课例


点击尾部优质推广信息,支持平台发展。



“蔡雷英语”经外语教学网授权定期转载和推送历届比赛精选视频和讲解,领略往届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供大家学习研讨使用。今天推送的是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组特等奖得主,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文波老师的作品。


刘文波,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翻译学硕士学位。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曾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季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北省冠军。2016年9月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湖北省特等奖,11月荣获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视听说课组全国特等奖。


参赛感言

不忘初心,坚持教学与生活中的简单、纯粹、美好!

比赛心得



2016年是我教学生涯中特殊而珍贵的一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并获得视听说课组冠军。作为一名仅有两三年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能够层层晋级进入全国总决赛已经是莫大的鼓舞,最终获得全国特等奖更是让我喜不自胜而又诚惶诚恐。从五月到十一月,这长达半年的历程对我而言是成长、历练、收获和感动。


五月中旬我完成“富布莱特”外语助教项目刚刚回国,稍作休整便开始备战省赛。从分析教学材料、确定思路到制作教案以及录制授课视频,以洪松老师为代表的团队成员陪着我一步步调整打磨,让我深感语言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而师生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又给教学增添了如同艺术创作一般的魅力。备赛过程中,我还阅读了相关书籍与文献,交际教学法、产出导向法、输入假设……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书中都得到了印证和解释。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发现之旅,每一分每一秒的投入都加深了我对大学英语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


从省赛晋级后,全国决赛抽到的授课话题是“Clever Machines"两周时间里团队的老师们陪我一起分析素材的内在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带来相关思考。我将这堂课设计为科幻电影导入,迅速将学生带入人工智能的世界,进而从"Robots help human beings”和“Human beings teach robots”两方面来开展听说活动,最终将落脚点放在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真正走上全国赛授课讲台的那一刻,前一秒还在忐忑不安的我心里迅速平静下来。我看着台下学生的笑脸,专家评委以及观众们期待的眼神,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这就是你一直热爱的课堂,这是一群可爱的学生、听众和朋友,这是你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于是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这一堂课。带着这份分享与学习的心态,在紧凑的赛程中,我一路顺利地完成了授课、说课和问答环节,也有幸获得了评委们的肯定。


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那些温暖有趣的点点滴滴仍浮现在脑海。视听说课组提问评委王海啸教授博学儒雅,赛场外邀请他合影时他还幽默地调侃我们之间的身高差。同场竞技的老师们都优秀认真、各具特色,能与他们结识是莫大的幸事。工作人员温和细致,备赛室里他们时不时夹杂几句温柔的上海方言,讨论如何给身材娇小的我佩戴耳麦,顿时缓解了我的紧张。陪我参赛的老师们、前来观赛的老友和在武汉关注比赛直播的同事们成了我比赛时最强大的后盾,我心里充满感激!回顾自己的比赛表现,无论是语言功底、临场反应还是教学方法,都有许多尚待改进的地方。比赛的结束于我而言也是崭新的起点,我愿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与进步,做一名快乐的英语教师!

    授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88wgtdp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海啸教授点评:

刘文波老师由一段选自电影I, Robot的视频引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与机器人生活在一起?”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视频,并让学生重点关注“为什么这些机器能成为clever machines”这个问题。接下来,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将教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两个步骤分别围绕“How can robots help human(s)?”和“How can human(s) teach robots?”这两个问题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处理视频的前一部分,视听的重点放在动词上,第二部分主要处理视频的后一部分,视听的重点放在篇章连接词语上。视听过程中穿插口语练习。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就“How clever can clever machines be?”为题开展研究,并准备一个两分钟的汇报演说。


刘文波老师的授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亲切、自然,这不仅体现在她的语气,更体现在她对学生的态度,还体现在整体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课堂参与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赏,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一环扣一环,首尾衔接自然,一气呵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一问一答、一进一出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待学生的成绩,老师不吝褒奖;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老师往往会通过积极的纠正性反馈提醒学生注意。如一个学生在回答中说机器人会“doing cleaning and walking the dog”,老师在回应中说“Exactly, cleaning and walking dogs”另一位学生说“It can save our many time and labor”,教师则回应说,“Right, it can save us lots of energy and time.”


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刘老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播放了一段电影剪辑,主题契合,视觉效果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在处理视听材料时,教师利用两个问题将视频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样便减轻了听力难度。刘老师还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在视听时应该注意的语言特点,即第一部分的动词,第二部分的连接词。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视听材料,还能够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在问题设计和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注意对本节学习的重点词汇加以强调,如当一个学生说在电影中 “The robot is doing the delivery”,教师回应说,“I like the word, delivery.”当学生回答说机器人能够做什么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说“Robots look like human(s). They can help us.”


刘文波老师在技术运用方面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不仅能够对比赛组委会提供的视频进行剪辑,而且还能够提取其中的音频,并将其穿插在练习中单独处理。教师一开始说robot的时候,发音不是太准确,但在后续的交流中慢慢地加以纠正了。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语言监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可怕的不是我们会犯语言错误,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语言错误没有意识。


在处理本课视频的第二部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连接词,但是在后续的处理中,教学重点却落在了人是如何通过physical和verbal两个方面去教机器人的。另外,因为时间关系,刘老师在处理课后作业时显得有些仓促,幻灯片上显示要求学生就 “How clever can clever machines be?” 这个问题做research and presentation,但具体如何做以及有什么要求都没有说清楚。值得庆幸的是,刘老师在问答环节巧妙地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好地描述了作业要求,弥补了授课环节的一个遗憾。

    说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887gmfg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朱晓映教授点评:

说课几乎是即时讲述,教师用来准备说课的时间是很短的。要应对挑战,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博杂的相关知识储备,甚至包括计算机技术应用知识等等,说课极其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整体素质。刘文波老师在很短的时间里,不仅准备了口头的陈述,还做了PPT,清晰呈现了她的说课步骤:对课型的说明,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等,非常完整。这说明该老师的语言功底强,教师素质佳,而且技术应用能力也很不错。


首先,刘老师对视频内容做了一些分析。她通过PPT呈现了视频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对能源消耗情况做了介绍,第二是提出了能源浪费的问题,第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办法。PPT上清楚呈现了视频内容的结构,突显了内容中重点的关键词,如introduction、problem、solution,帮助学生迅速抓住学习内容中的要点。然后教师说明基于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应达到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方面、听说技巧方面以及意识理解方面,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去思考甚至实践eco-friendly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这里,教师的考虑很全面,也有一定的深度,她的讲述也言简意赅。然后,教师说明了讲课的方法,提到要采取engagement-study-activation策略,从课程的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通过让学生谈他们自己的住处来认识到能源消耗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接着进入课程的学习。在让学生看视频内容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词汇,并呈现两个不同家庭的图片,让学生对eco-friendly的内涵有了解。在学完视频内容后,用比较的方式列表,让学生对两个家庭不同的能源消耗方式有更具体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复述:复述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最后到activation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视频内容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来完成具体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有关节能的问题,提出解决能源浪费的办法。最后的作业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调查中国家庭中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中国人的eco-friendly home的设想,以达到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在与评委互动环节,评委针对视频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刘老师说课思路清晰、紧凑、连贯,表达详略得当、前后呼应,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功底,以及对全局掌控的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