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所致的恶心与呕吐
药物所致的恶心与呕吐
目前,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有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种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占20%,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中,恶心、呕吐占较大比例,因此,本文对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的认识。
相关阅读:
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修订: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一、恶心、呕吐的定义
二、引起恶心、呕吐的常见药物
在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精神-神经科药物、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等较为常见。
1.NSAIDs:
2.精神-神经科药物:
精神-神经科药物常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病症状。此类药物除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外,亦有较强的不良反应。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等精神科药物因可抑制胃肠蠕动、减少肠液分泌和降低血钾,易诱发恶心及呕吐。当患者出现恶心、胃灼热、进食数小时后呕吐食物、咽部有食物反流感时,提示胃排空延迟。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能降低胃的神经和肌肉活动力,减慢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一些治疗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药物也可以延迟胃排空。由于此类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在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后不宜立即停药,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换药等处理。
3.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也可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原因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或不合理使用,破坏了胃肠道菌群的自然平衡,导致自然菌群减少,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或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是常见的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4.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贝那普利、利血平及其合成品可使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黏液分泌,削弱胃酸的防御机制。长期使用可诱发恶心、呕吐甚至胃肠道出血。
(2)血管扩张剂:
如前列地尔等可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使血压快速下降。由于此类药物起效较快,因此其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重要原因,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恶心、呕吐、出汗等。此外,恶心和呕吐不仅是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是严重并发症的先兆,如患者应用地高辛时出现恶心和呕吐,表明可能发生了药物中毒。
5.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包括以奥美拉唑为代表的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食管反流病等的治疗;肠道用药包括胃肠道动力药物西沙必利等。由于这些药物一般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系统,可能刺激胃黏膜、影响胃液分泌、促进胃动力等,因此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急性上腹痛、腹胀、腹泻、恶心等。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恶心及腹胀等不适。
6.化疗和细胞毒性药物:
据统计,若化疗过程中不给予呕吐预防用药,将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反应。脑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在呕吐的诱发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在化疗药物(如铂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呕吐中枢接受来自身体不同部位如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和胃肠道的神经刺激,引起肠嗜铬细胞大量释放5-羟色胺,与胃肠道壁上的5-羟色胺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7.中药:
随着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在增加。中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此外,使用的药物剂量大、疗程长、空腹用药及伴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均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建议临床医师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老年人群,由于其胃黏膜对药物敏感,肝酶活性降低,中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目前,虽然部分中成药的用药禁忌尚未明确,但也有较多中药配伍禁忌已被证实,如黄芩、砂仁、木香可抑制胃肠道蠕动,联合使用可能引起恶心及呕吐。
三、其他因素对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影响
1.年龄:
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在471例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5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6.94%(174/471)。其可能原因包括:
(1)用药剂量过大。老年人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及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发生改变,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根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常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从而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依从性差。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原因,在服药时常不能严格遵守医嘱,因此,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及特殊生理、病理状况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
2.性别:
由于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差异、循环血中激素含量的差异、口服避孕药物及女性联合用药的比率高等因素,女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男性高。
3.联合用药: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如糖皮质激素和NSAIDs联合应用可使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2倍。
4.给药途径:
有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者比例最高,占54.6%(257/471)。口服给药经胃肠道,直接被胃、肠黏膜吸收,导致药物对胃肠道的作用更快、更明显,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次为静脉给药,占42.9%(202/471),由于静脉给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及给药途径较为直接,且胃肠道黏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系统,因此药物作用迅速、利用度高,但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
5.其他:
身体状况较差及吸烟、酗酒等也会使NSAIDs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
四、总结
引用:台卫平.药物所致的恶心与呕吐[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04):247-249.
市民新冠防疫知识手册,涉及100个问题(上海发布,值得收藏)
欲进入医学群,联系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