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打疯了!志愿军从古人兵书上学了这招才扳回一局 | 抗美援朝:铁在烧018
微信号名称:老萨有发现(ID:sashuchang2015)
上节回顾:李子中,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人,在向铁原撤退的途中,遇到了另一个聪明人——就是那位韩国特工英雄,“敌后猛虎”了……
”*更正:上篇标题误写作016,应为017,特此更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9师侦察队是在撤退途中接到任务的,师部命令他们暂停侦察任务,改为伴随后卫部队北撤,打击南朝鲜特工队,目的是解决敌特工队对我行军序列的穿插骚扰,以减少其破坏。
敌军特工队的活动此时已经猖獗到经常深入我军阵地后方造成损失,对志愿军各部的转移和集中造成了极大的妨碍。用杨恩起老人的回忆来说——“向铁原撤的时候满山都是南朝鲜特务”!
相对来说,当时南北朝鲜的普通老百姓,并不像今天那样泾渭分明。志愿军的官兵回忆,在南朝鲜作战的时候,也有很多当地人民对志愿军颇表好感。
38军记者董仁棠回忆,他曾经在汉城附近借宿于一户南朝鲜人家,那家人对志愿军极好,而且似乎有着对中国发自内心的崇敬。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户人家居然有很多书,占了整整四五个书架,翻开来看,全都是汉字,阅读毫无问题。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那家年迈的主人虽然语言不通,却用毛笔写了一行漂亮的行书给他看,内容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时隔五十多年,董老回忆起那位忠厚的南朝鲜老人,依然感慨不已。
在历史上,朝鲜曾向明清两朝进贡,双方有着深厚的文化交往,看来这种关系一直到此时仍然颇有影响。60年代开始,南朝鲜逐步废除汉字,如今在韩国已经很难看到方块字的踪影了。
然而,对于南朝鲜军的特工人员来说,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其活动毕竟如鱼得水,相对来说,给志愿军造成的困难,也显然更多。
实际上,这些南朝鲜军特工的作用,例如袭击志愿军行军中的指挥机关,攻击离开大队的志愿军小股部队等,更像是今天特种部队的打法。
各部队几乎同时采取了相同的措施——将部队中的侦察兵选派出来,专门对付敌军的穿插部队。侦察部队多由老兵组成,战斗经验丰富,熟悉敌军情况,并且装备最好的武器,也是志愿军中最接近于今天特种部队的分队。
反击特种部队的最好武器就是特种部队——不能不承认,几乎是枕着枪生活过来的志愿军将领们,虽然没有学习过所谓特种作战的理论,但对于战争的敏感,使他们立即采取了最有有效的对策。
63军不愧是冀中野战兵团出身的精兵,在很多友邻部队后撤中建制都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边打边后撤,基本保持着完整的指挥体系和防御阵型,重武器也损失不多。
不过断后的189师麻烦不断,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南朝鲜的特工部队像恶狼一样紧紧地咬着189师。特别是有一个“白突击队”,形迹十分诡秘,曾几次突入我军纵深发动袭击,造成相当大的损失。189师侦察队也是精兵云集的地方,可是和“白突击队”碰了几次,对方却比鱼还滑,硬是没占到便宜。双方的战斗用军事术语来说属于渗透和反渗透。
尽管如此,南朝鲜特工队的活动多少有了一点收敛,189师加快行军和集结的速度,全军迅速向涟川一线集结。路上,官兵们得知,189师将在涟川一带集中,建立阻击阵地抗击美军的追击。
此时,189师的普通战士,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个任务,将成为“铁原阻击战”的第一阶段而写入历史。
美国兵团 vs. 中国兵法
范佛里特指挥的美军、南朝鲜军等,正在为几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按照自己擅长的打法,以机械化部队和重火力在平原丘陵地区攻击志愿军这个刁钻的对手而士气大涨。为了保卫整个志愿军后撤的枢纽铁原,63军将必须在铁原以东死守半个月,而189师,正被放在防御的最前线上,面对的是士气正锐的美军右路兵团。
当时敌军的攻击部队共分三路:
右路,美军第1军(辖骑1师、第25师),配属英军28旅、29旅,南朝鲜军第1师,加拿大旅,以汉城为后方,在战线右翼黄海一侧沿通往铁原的议政府-涟川-铁原公路推进,目标为志愿军后方枢纽铁原。
中路,美第9军(辖第7师、第24师),配属南朝鲜军第6师,以南汉江畔的杨平为基地,在战线中部朝加平、春川方向推进。
左路,美第10军(辖陆战第1师,陆军第2师、3师),配属南朝鲜军第1军团,以横城为后方,在战线左侧日本海方面朝麟蹄、襄阳一线推进。
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共计投入了3个军又8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可见其攻势之凶猛。
从兵力上来说,左路敌军数量最多,但它恰恰并不是最危险的,因为美军的右翼战线主要是山区,正是志愿军最擅长的山地战作战地域。美军和南朝鲜军大量集中于此,恰恰因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这里的战线遭到中朝联军洞穿,险象环生所致。
在这条战线上,志愿军共有12、20、27三个军,并有朝鲜人民军主力第2、第3、第5三个军团配合作战。中朝联军在这条战线上以大踏步的进退迟滞美军进攻于昭阳江两岸。尽管美军最负盛名的纽曼特遣突击队就在这一区域,但由于地理原因,这里是整条战线上美军机械化优势和火力优势最不明显的一环。
双方战线打成胶着,面对在山地灵活出入的志愿军,美军始终无法打出歼灭战来。战至5月底,敌军攻击动能基本耗尽,在山区欲求突破亦难以形成重大威胁,形势比较稳定,志愿军甚至还能够从这里抽调20军向中部战线移动,增援中路部队。
中路和美军对峙的志愿军部队主力为3兵团和9兵团,面对敌军进攻边打边退。敌军较好地利用了其火力和机动的优势,渡过洪川江后迅速攻占加平和春川,并在鹰峰一线包围了后撤动作迟缓的志愿军180师。
经过激烈战斗,除师长郑维山等得以突围外,大部官兵牺牲或被俘,这是志愿军战史上遭到敌军毁灭性围攻打击建制最大的部队。
但是由于180师的顽强抵抗,吸引了美军在这条战线上的主力,客观上迟滞了美军的攻击进程。当美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结束了对180师的进攻,整顿好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时,从右翼赶来的志愿军20军增援部队已经到达加平和春川背后的华川,堵住了战线的缺口。
志愿军中路部队在华川的战斗,也堪称经典。面对已经打疯的美军,志愿军利用山地工事苦苦支撑,而美军则步步为营,逐步夺取志愿军阵地。
战斗一直打到6月8日,始终对在这里取得突破性进展抱有期待的李奇微被迫放弃了这个打算——一个叫吴信泉的中国将军按照古老的兵法,看到连日阴雨连绵,这位担任志愿军39军军长的将军下令115师打开了华川水库的所有十个闸门泄洪。沿着北汉江倾泻而出的水流冲走了美军一个炮兵阵地,把进攻的南朝鲜第七师很多士兵连人带装备冲走,而且摧毁了美军进攻依赖的公路。
事实上,对东方兵法比较熟悉的南朝鲜军对此倒是有点儿预见,6月8日,南朝鲜军在这条战线上的第6师报告——“天气不佳,不是下雨,浓雾终日遮盖山谷,因此难以掌握敌情”,但是,这里的美军指挥官对此并未在意。
美军精锐的陆战第1师面对奔流而下的洪水也吓得掉头后退——和这个长度十六公里的巨大水箱对抗,就算装备再先进,火炮口径再大也无可用武。
其间,李奇微曾亲自批准了陆战一师乘黑夜突袭华川水库,封闭闸门的作战计划,兵力为陆战第3团,第3团外加一个特种兵连,但遭到39军344团部队的顽强抵抗,结果,不熟悉道路,也不熟悉夜战的美军,在没有飞机大炮掩护的情况下,足足打了四天,伤亡了400多人也没能打到闸门边上。
战斗的结果是守卫这里的一个志愿军步兵连被授予“288.4高地英雄守备连”称号,而李奇微宣布突袭作战失败。此时,继续进攻毫无意义,志愿军的“水军”已经将整个战场变成一片无法跋涉的泥泞,彻底破灭了美军快速突破的梦想。
决定时局的硬仗
真正最有威胁的是右翼,这里的美军部队蓄势已久,而且地形多为平原丘陵,对装备较差、机动性不强的志愿军来说是最危险的作战地域。李奇微曾经写道:
“敌人在如下一类地区的抵抗是很顽强的,那就是地形对他们有利的地区,道路狭窄或者无路可行的地区,以及我们的补给品不得不依靠肩扛手提运上山岭的地区。”
右翼战线位于汉城西北一带,这里是日本殖民朝鲜时道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朝鲜少有的平川地带——当然,并不是没有低矮的小山,但这些小山看起来仿佛美军的坦克都可以直接将它们碾平。
对志愿军来说危险的地方,正是美军最适合的作战区域,他们的坦克和重炮,在这里如鱼得水,密集的弹幕给试图建成一条防线的志愿军部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在敌军面前的是志愿军第1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19兵团共有三个军——63军、64军和65军,在前面的战斗中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损失。朝中联合司令部的作战计划是将第65军置于美军进攻的正面议政府方面,通过在这里建立一条阻击线,计划在这条线上的阻击时间是15-20天。
事实上,志愿军还是低估了美军在平川地带的攻击力,以及一点突破后阵地防御的难度。
65军在议政府没能完成任务,敌军发起进攻不到一个星期,5月26日,美军已经打过了三八线。27日,美军到达汉滩川一线,离铁原已经只有20公里,而铁原内外,机关、物资、伤员都还在撤离的忙碌中,中线的3兵团等部队也在通过此处向北方转移,经过连续苦战的他们需要在后方集结和休整。
这样说,还不能说明形势的严峻,用一根工具尺就可以把情况解释得更加明白。
志愿军开始撤退的时候,战线在南汉江,从这里到铁原约75公里,其中,南汉江到议政府大约20公里,从议政府到汉滩川大约35公里,美军的汽车轮子只用短短的6天,就吞噬了从前线到铁原差不多四分之三的路程,而63军的任务,就是在剩下的四分之一路程上阻击敌军整整两个星期!
实际上,看19兵团的撤退路线,打了多年仗的志愿军显然计划得有板有眼。撤退开始的时候,63、64、65三个军是从左向右一线排开的,随后63、64两军向右后方撤退,65军向左后方撤,交替掩护中65军在议政府打掩护,此后显然是准备由64军接替65军打阻击,而原来在最前面的63军则撤到铁原前沿,作最后的阻击梯队。
但是,美军迅猛的攻击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破,使美军很多兵力冲到了中国军队一线后卫的后方,无险可守的议政府防线很快门户大开,65军背后的64军难以迅速组织起防御线,只能经过汶山继续向右后方撤退,在那个方向的开城和人民军1军团联手,建立一道防线,阻止美军向战场侧面开城方面攻击。
这个方向不是美军的主攻方向,实际上这里敌军的主力只有南朝鲜第一师,直到五次战役结束,双方始终在汶川和开城之间的东场里、高浪浦里一带对峙,战线变化不大。
而从议政府前线退下来的65军,始终无法立足,一路退到涟川以北,才集中兵力向从议政府方向扑来的美军骑1师和英军一部发动了一次反击。这次反击略微迟滞了美军的攻击速度,但也让65军耗尽了最后的弹药和机动兵力,19兵团不得不命令65军各部转向后方朔宁方向休整,保卫铁原,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63军的身上。
仗,打到这个地步,无论是士气高昂还是趾高气扬,都可以用来形容美军右路兵团了。
由于在追击作战中证实了中国军队确已兵疲粮尽,而且仅仅数日就连破志愿军几道防线,让李奇微志得意满。他在《朝鲜战争》中写道:
“由于轻而易举地抵达了临津江,我甚至一度想进而推进至临津江与礼成江之间的广阔沿海平原。……所以,我通知联合国军总司令,我打算改变原计划准备以第1军以及第9军的左翼部队朝铁原方向运动。”
对于铁原阻击战的意义,一直有一些争议。这是因为,有些历史学者认为,当时美国国会对在朝鲜半岛越过三八线攻击态度消极,并没有全部占领北方,饮马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可是他们偏偏忘记了——在五次战役美军最初的计划中,铁原也不在其攻击范围之内。
说到底,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中,都是战局决定政策,而不是政策决定战局的。
【待续】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那家年迈的主人虽然语言不通,却用毛笔写了一行漂亮的行书给他看,内容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隔五十多年,董老回忆起那位忠厚的南朝鲜老人,依然感慨不已。
”▼ 萨苏热文TOP10:
欢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转载须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好故事-新鲜料-萨苏百科
长按二维码关注萨苏
给你看得懂的深,不肤浅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