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人叛变?美军飞机里传来了北京口音 | 抗美援朝铁在烧 012

2016-06-27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老兵唐满洋的人生落幕了,而铁原之战的序幕,刚刚拉开……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 本系列摘自萨苏作品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

后撤,一场窝囊仗

5月20日,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按照预定计划发动全线反攻,总兵力达到四个军,十三个师。双方在前线展开激烈战斗。


5月21日,由于补给已经出现较大困难,在美军明显的反攻态势面前志愿军总部发布命令,尽快结束五次战役。前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部收缩兵力,开始向三八线方向后撤。


东线和中线各军,依托险峻的山地,经过麟蹄馆向北方退却。断后的60军遭到美军猛烈攻击,尽管军长韦杰堪称一代名将,但已经疲惫不堪的部队在优势美军的攻击下如同压弯的弓弦岌岌可危,180师落入美军包围。


西线各军,正处在汉江两岸,这里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和平时期是朝鲜最富庶的稻米产区。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美军如同附骨之蛆一样紧紧追赶,断后的一个军仅仅三天就连连告急。

 

十几万志愿军官兵中,除了大批的伤员以外,几乎都在徒步后撤。紧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美军的坦克,汽车和装甲车。很多当时的老兵回忆,向铁原的后撤是一生中少有的窝囊仗。


老兵的原话是:


“我们白天走,晚上走,不停步地走,刚想停下来歇口气,美国兵已经到身后了。”


美军的汽车只要加一下油门,就可以赶上志愿军走上两个钟头的了。


在朝鲜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志愿军的体力在急剧消耗。在平原丘陵地带,大兵团对大兵团,装甲部队追击徒步行军的步兵,以被称作“范弗里特炮火”的强大火力攻击缺少弹药和口粮的敌军;在铁原南面的整个战场上,一切,似乎都落入了美军最熟悉的套路。

美军飞机上传来北京口音

志愿军老兵们回忆,在他们回撤渡过临津江的时候,美军的飞机一直在他们的头上盘旋,除了轰炸和扫射,还有一种“两个翅膀”的宣传飞机,缓慢地在步兵防空武器的高度以上飞行,一边抛撒传单,一边用汉语广播劝降。


传单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这也不仅仅是因为觉悟高或者管理严格。志愿军老兵说美军传单上画的人不男不女,连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无法分清,疲劳的志愿军战士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去看它。


几十年以后,我在日本曾看到一本评价战争宣传的书,里面提到战争中用于瓦解敌军的传单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每支军队都会使用它。其中两个最失败的例子之一,就是美军在朝鲜战场抛撒的传单。


传单可以毫无作用,但异国战场上的乡音却是让人无法避去的。唐满洋回忆,当他的部队从小里山向临津江方向撤退时,头上美机的劝降广播一直不断,而且 “广播的是纯正的北京音”!


然而,这种广播的效果也并不好。因为部队中很快就流传出了“在飞机上广播的都是叛徒”的说法。东方军队对叛徒的一贯鄙视使志愿军官兵们对这些自己投降还要为敌人广播的“软骨头”充满愤恨,一旦对方飞低马上就是一梭子机枪。


实际上,从近来解密的历史档案来看,当时台湾方面曾经派遣过不少特工人员到朝鲜,虽然不曾参加正面的军事行动,但宣传和情报这类事情作了不少。所以唐满洋他们听到的广播,倒也未必都是叛徒做的。

李奇微的如意算盘

平心而论,在这个阶段的撤退途中,中国军队处境十分艰难。


可以说,五次战役的目标确乎有些低估了美军的战斗力。志愿军确实在大步后退,从已经占领的阵地上向战役的起点后撤,而美军在一道道炮火阻击线下的攻击,有着很明显的潜台词:不但是要击退中国人,甚至是要中国人统统留下。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美军在如此优势的情况下依然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攻击的力度并没有强到硬把志愿军主力留在临津江以南的地步。


虽然实力可以达到这个战果,但美军和志愿军还是保持了一条接触线在朝北平推,以致断后的志愿军部队虽然打得十分艰苦,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仁川登陆那样的大迂回和包围圈。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美军采取了狼群追击猎物的方式——狼在猎物的后方不紧不慢地追击,而猎物在追击过程中越来越衰弱,直到猎物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再给其致命一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以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包抄,围住这数十万中国军队,将引发双方一场你死我活的大会战,美军即便取胜,也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所以李奇微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战术很是科学:他的部队在不间断地攻击着志愿军的后卫线,使中国军队无法建立稳固的防御阵地。志愿军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粮弹在撤退过程中每一分一秒都在消耗,人员也越来越疲惫,战斗力在不断减弱。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时间越长,没有喘息之机的志愿军会越弱。


而那个后来闻名于世的小城铁原,简直就像是为李奇微准备的一个咽喉——所有志愿军西线的部队和物资都要经过这里才能撤向北方。只要在疲惫的志愿军前面夺下这里,就可以卡住中国人的喉咙。


从地图的进展来看,李奇微对能卡住这个咽喉,并不感到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也许,李奇微只是没算到在铁原前面,会有一支中国的阻击部队奇迹般地把他的大军死死顶住。这支部队,就是志愿军19兵团的63军。


【待续】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转发,让更多人了解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对世界多一点认识,关注【老萨有发现】


点击关键词阅读热门文章:

你没听过的抗美援 | 中国版“奥兰多枪案”

日本奇葩征兵广告 | 甲午战争中国战舰残骸

日本教授为敦煌下跪 | 日本不给老人让座

萨叔钓鸭子 | 萌爸萨苏画画

1个生命换200米长度 | 1人单挑32架轰炸机

民国野蛮女友 | 民国真男神张自忠

中国爷们儿 | 中国女人 | 中国第一难喝饮料

AV女星 | 地铁痴汉 | 柳岩

寻找幽灵 | 宣武父女冤魂复仇 | 6257列车谋杀

阅读原文,购买萨苏签名版《警察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