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晓︱孤独星球说环境:四川和重庆——地理与地貌

范晓 河山无言 2022-11-21

孤独星球说环境:
四川和重庆——地理与地貌

撰文/范晓

笔者为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中国旅行指南系列的《四川和重庆》第一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撰写了环境一章,其中包括四节:地理与地貌环境、野生动植物、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主要环境问题。此次在微信公众号“河山无言”分两部分转载,这里是第一部分:地理与地貌环境。


地理与地貌环境

四川省与重庆市这两个原本同属一省的区域,在地理上很难分开。重庆的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地理上习称的“四川盆地”的一部分。主要因三峡库区管理、发展的需要,1997年,重庆市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久以来给人留下了对这个区域最深刻的一种印象。蜀道之所以难,是因为四川盆地为崇山峻岭所环抱,要进入四川盆地,必须要克服高山深峡构成的巨大地理障碍。

四川与重庆的地形有点像中国地形的一个缩影,由高到低大致也有三个阶梯:川西高原、凉山山原、四川盆地。在地理与地貌上,这个区域最显著的特征是东部与西部的巨大差异。

四川盆地以西的川西高原属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系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3000米4000米以上,它不仅是中国最高的第一级地形阶梯,也是地球表面耸起最高的部分。包括川西高原在内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而四川盆地的平原及河谷的一般海拔高度仅在200米400米左右。这种巨大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这个区域的东西两部分在气候、物产、族群与文化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简单地说,川西高原气候寒冷,草甸广布,人口密度低,是藏族的聚居区,以牧业为主,藏传佛教在这个地区的文化与生活中有极其深厚的影响;

东部盆地气候湿热,农耕发达,人口密集,为汉族聚居区,源远流长的古蜀文明与古代巴文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巴蜀文化;

凉山山原以及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以及云贵高原向北的延伸,气候、植被、物产都出现复杂的垂直变化,族群与文化也交错杂处,羌、彝、苗、土家等族群多聚居于此,而山区河谷地带则以汉族居多。其中的盆周山地就像是“阶梯”前缘地势陡降的“阶坎”,自然与文化的多样性尤为突出,也可视为一相对独立的单元。

链接:天府之国不是天生的
一二百万年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岷山、邛崃山等山脉不断上升,这些山脉以东的平原则不断下沉,所以出山的河流既带来源源不断的泥砂物质供给,平原也有足够的容量来接纳,因而在山前堆积成广阔的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湔江、石亭江、绵远河、钭江、西河等多条出山河流,在山前形成的冲积扇联合而成。但是由于岷江是规模最大的主干河流,所以以都江堰为顶点的岷江冲积扇,构成了成都平原的主体。成都平原并非从来就是天府之国,史前的成都平原丛林密布、湖沼遍野、洪水泛滥,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原居岷江上游的古羌人的一部分在约五千年前东出岷山进入成都平原,成为了古蜀人或蜀族的祖先,由于他们的拓荒垦殖,才奠定了后来农耕沃土的根基,而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灌溉工程,对造就天府之国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盆底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平坦,盆地中也有山,有的地方甚至还十分崎岖。因地质、地貌的差异,四川盆地更象是一个“拼盘”,它由西向东可大致分为三块: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的成都平原;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红色丘陵;华蓥山以东的川东平行岭谷。

四川盆地最西边的成都平原,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虽然不足四川盆地2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但它依然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块平原。四川盆地号称“天府”,其实真正的“天府”只是指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沃野千里、平畴万顷的田园景象。

成都平原的东南屏障是龙泉山,它是一条海拔800米900米呈东北走向的山脉,北起绵阳附近的涪江,南达乐山附近的岷江与大渡河汇流之处。向东越过龙泉山,就进入了以红色丘陵为主要特征的四川盆地的主体区域。龙泉山以东包括川中红色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在内的区域,地表分布的主要是侏罗系至白垩系的红色砂岩、泥岩岩层,所以人们又把四川盆地称为红色盆地或红层盆地。

四川与重庆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是海洋,距今约两亿年左右的三叠纪与侏罗纪之交,经历了由海到陆的转变,在距今约2500万年左右的古近纪和新近纪之交,东部广衮陆相盆地中的红色沉积又因构造变动、岩层褶皱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古海洋和古湖泊的一些盐卤水也被封存于地下的岩层中。

至迟在四五千年前,远古居民就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峡谷中,发现了地下盐卤水的露头——盐泉,并且引卤水熬盐,从而富甲一方,成就了古代文明的一段辉煌。此后历代,人们又在四川红色盆地的广大区域,凿井取卤水制盐,并逐渐发展起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力深井钻探技术,以及独特的井盐生产方式,繁华的市镇以盐而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盐都自贡便是一个典范。

不要错过:自贡的燊海井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凿成于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附近还保留着采卤、制盐用的井架、碓房、灶房等。遗憾的是,在自贡,历代采盐留下来的“天车”(井架)等遗迹已保存不多了。

四川盆地的主体部分是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红层丘陵,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盆地总面积的77%。长江的大支流嘉陵江、沱江水系流经这里,在红色丘陵方山中曲折蜿蜒,如蛇行龙盘。川中丘陵的重要城镇,历史上多依江傍河,依托水路运输而得以发展。

自华蓥山往东,四川盆地的地形又发生较大变化。川中丘陵原本平缓延伸的岩层,至华蓥山开始便大幅度的褶皱起伏,尤如平湖突现波澜,使看似平淡的四川盆地,彰显出跌宕不平的内涵。

华蓥山在四川盆地中央拔地而起,其最高峰海拔1704米,成为四川盆地内部的制高点,并赢得“华蓥天下雄”的美名。以华蓥山领头的这一系列东北走向的平行山岭,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褶皱山”,可与欧洲的侏罗山和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相媲美。

这些山岭与平阔的浅丘谷地相间,山岭窄,谷地宽。主要的农耕区以及县级以上城镇皆分布在宽谷平坝中。在山岭中,由于岩层褶皱,比侏罗系-白垩系红色岩层更古老的含煤砂岩层、石灰岩层等也暴露出来,多有采煤、采石灰石的矿山。

嘉陵江、长江遇到这些山岭便穿山成峡,拉开了东出盆地的序幕。例如合川至重庆间,嘉陵江切穿了华蓥山主脉的三条分支,形成沥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在重庆以下,长江切穿了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形成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在涪陵以下,长江折向东北,顺着七曜山-方斗山与黄草山-铁凤山之间的宽谷,直奔夔门而去。

链接:侏罗纪公园

在距今约两亿年至6000多万年的侏罗纪至白垩纪时代,四川盆地以及现今陕南、鄂西、凉山、滇中等区域,是一个连通的巨大内陆盆地,盆地里河湖交错、森林茂密,成为了恐龙繁衍的乐园。自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乔治·劳德伯克(George D. Louderback)在荣县首次发现恐龙牙齿和股骨化石以来,人们已在四川盆地内的自贡、荣县、珙县、宜宾、合川等许多地点,对恐龙化石有了惊人地发现,这些规模巨大的恐龙化石埋藏地,生动地记录了四川盆地演化历史中十分精彩的一幕。

盆周山地

巫山-七曜山-大娄山-乌蒙山,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南缘,总体上属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系。其中七曜山-巫山构成了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之间的“门槛”,也是中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和第三级地形阶梯之间的一个“阶坎”。这个岩石的门槛阻拦不了四川盆地及以上的千溪万河东流入海,至柔却至刚的滔滔江水杀开一条出路,形成壮丽的长江三峡。

链接: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上游往下游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峡谷,其中峡谷段总长约90公里,多段峡谷间以宽谷相隔。三峡中的瞿塘峡、巫峡在重庆市境内。瞿塘峡由奉节县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镇,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雄伟。赤甲、白盐两山夹江而立,形成夔门,河谷最窄处仅数十米,谷深大于1000米,历来为巴蜀咽喉,杜甫有诗:“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极言其险要。巫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镇,全长45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完整的峡谷,俗称“大峡”,它以幽深秀丽,云雨变幻以及屏列峡岸的巫山十二峰而著称。三峡工程建成后,水面变宽,流速变缓,峡谷景观已发生较大变化。

大巴山-米仓山,是四川盆地的北部屏障,最高山峰可至2000米2400米以上。从更大范围来看,它是在中国中部横贯东西的广义的秦岭—大别山中央山系的一部分。古代沟通四川盆地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古蜀道,就在大巴山-米仓山和秦岭中穿越,至今仍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古迹。

历史上四川或巴蜀的北界并不在大巴山—米仓山,而是在更北边的秦岭主脊太白山—终南山一线,那里是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秦岭主脊与大巴山—米仓山之间的陕南汉中盆地,在地貌、气候、物产等特征上,也与四川更为接近,在元代以前属四川所辖,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后来为了对易于凭险据守和偏安独立的四川实施更有效的控制,才将汉中盆地从四川割裂出去。

龙门山-岷山-邛崃山,处在四川盆地西边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区,属广义的横断山系的一部分,这里出现了海拔5000米乃至6000米以上的巍峨雪山,以及由岷江-大渡河水系深切的峡谷,蔚为壮观。这里处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强烈上升区,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区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引起世界瞩目。

在诸如龙门山等四川的山区旅行,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险,保证安全是很重要的。

龙门山是成都平原西边的第一道山脉,它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约400公里,北抵米仓山、西秦岭,西接岷山、邛崃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便是描述他由成都平原西望龙门山所看到的景象。

龙门山最著名的山峰有位于茂县与绵竹交界处的海拔4989米的九顶山主峰狮子王峰,以及位于大邑、汶川、芦山交界处的海拔5364米的苗基岭(大雪塘)。

岷山山脉北起西秦岭,向南在茂县附近与龙门山脉相接,岷山是青藏东缘最突出的部分,海拔5588米的岷山主峰雪宝顶也是中国境内具有永有积雪和现代冰川的最东之点,著名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即位于岷山之中。邛崃山脉是横断山区东部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它起自若尔盖大沼泽地南缘,向南延伸依次为羊拱山、鹧鸪山、红桥山、四姑娘山、巴朗山、夹金山、二郎山、大相岭。

链接: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与景观带—邛崃山脉

由于邛崃山的主脊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更是高达6250米,东面季风带来的水汽在此受阻,在山岭的东侧形成多雨区,森林茂密,常年云雾缭绕,素有“华西雨屏”之称,而山脉西侧森林稀少,植被以灌丛为主,河谷中普遍生长仙人掌等耐旱植物。邛崃山向南延伸至二郎山后转为近东西走向,始称大相岭,向东延至峨眉山,尽管峨眉山又转为东北走向,但它的地层与构造特征与大相岭具有同一性,可视为大相岭的自然延伸。大相岭有瓦屋山、大瓦山、峨眉山等名山,它们都是由高达数百米至千余米的悬崖环绕的平顶高山,山顶海拔在2800米至3300米之间,相对高差可达2000米以上,景象奇异壮观,历史上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成为宗教繁衍的重要场所,除了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闻名于世以外,瓦屋山以道教的发源地以及辟支佛的发祥地而著称。

凉山山原

这是高度介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之间的一块广衮区域,并且以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而闻名,它西至雅砻江大拐弯的锦屏山-小金河一线,北抵大渡河,南边和东边以金沙江为界,行政区域主要属于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

它是中国的第二级地形台阶——云贵高原之云南高原向北延伸的一部分,在平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原上形成盆地与山岭相间的地貌景观,盆地海拔一般在1500米2500米左右,山岭海拔可至3000米4000米以上,在盆地中往往有一些和断陷构造相关的天然大湖,如邛海、马湖、泸沽湖等。此外,金沙江、大渡河等水系也在这个高原及其边缘切割出一些深深的峡谷,峡谷谷底海拔可低至四五百米以下。大凉山的主脉在安宁河以东连绵逶迤,重要的山峰或山岭有大风顶、狮子山、马鞍山、碧鸡山、小相岭、螺髻山等。

链接:大凉山与小凉山

历史上习惯把凉山东部雷波、马边、屏山、峨边等地,称为小凉山,这里并没有具体的小凉山山脉,而是一个区域概念,这一带地处大凉山边缘的彝族与汉族交汇区,相对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布拖、美姑等地势相对和缓的山原区而言,小凉山地形切割更深,山势更陡峭,因此又有“大凉山山小,小凉山山大”之说。此外,在四川的盐边以及云南的宁蒗、永胜等地,有历史上从大凉山迁徙过去的彝族聚居,人们习惯称之为“小凉山彝族”,这里的“小凉山”只是一个族群分支的概念,以区别于四川凉山核心地区的彝族族群。

川西高原

由四川盆地西行,或穿越九寨沟、黄龙以西岷山山脉的弓杠岭垭口、雪山梁子垭口,或穿越理县以西邛崃山脉的鹧鸪山垭口,或穿越康定以西大雪山脉的折多山垭口,就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的东部——川西高原,它的面积约占四川全省的一半,但人口不足200万,仅占全省(约8800万)的2%。

这里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既有如红原、若尔盖、毛垭坝那样的大草原,也有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巍峨起伏的雪岭冰峰,雅砻江、金沙江水系在高原上也切割出许多深邃的大峡谷。

四川与青海交界处的巴颜喀拉山脉、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的大雪山脉、雅砻江与金沙江之间的沙鲁里山脉,是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川西高原的主干山脉,其中大雪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其它的著名山峰还有沙鲁里山北段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沙鲁里山南段海拔6204米的格聂峰(沙鲁里山脉的最高峰),以及位于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三神峰——仙乃日(6032米)、央迈勇(5958米)、夏诺多吉(5958米)。

进入川西高原,你会感觉到与东部地区完全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地势高寒,冷峻苍茫,地产青稞,山出牦牛,当地原住民几乎全为藏族。

链接:川西高原的藏族文化

在藏族的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文化区域中,川西高原占据了康巴的大部和安多的东南部。和地理地貌环境的复杂多样相吻合,川西高原藏族文化圈的族群多样化特点也十分突出,除主体的康巴藏族以外,还有大渡河流域的嘉绒藏族、贵琼(鱼通)藏族、尔苏藏族,贡嘎山周围的木雅藏族、鲜水河-雅砻江一带的扎巴藏族与霍尔巴藏族,以及岷山山区的羊硐藏族、色尔藏族、虎牙藏族、白马藏族等。在宗教文化上,也与卫藏地区主尊格鲁派的黄教势力圈不同,表现为藏传佛教中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本波派、觉囊派等兼容共存的宗教文化圈。


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链接

范晓︱华蓥山为何“天下雄”?

范晓︱重庆武隆的喀斯特画廊:天籁之洞、天成之井、天生之桥

范晓︱不只九寨沟、黄龙,这里是世界屋脊东缘的钙华花环

范晓︱古树藏亿年 遂宁有惊艳——四川遂宁拟建世界地质公园

范晓︱四川兴文,为什么是世界地质公园

范晓︱大渡水聚 云母花开——四川丹巴白云母国家矿山公园

1899~2019,乐山大佛的变脸 以及乐山大佛秘题的问答

范晓:蜀道雄关 剑门丹霞 —— 四川剑门关地质公园

范晓:云雾方舟  山水瓦屋  ——  四川瓦屋山地质公园

范晓:穿越险阻的史诗——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范晓:嘉陵龙蟠 曲流蛇行 —— 四川南充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

范晓 /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红层方山上失落的古城要塞群

范晓:山崩石流 大地巨变 —— 四川绵竹清平-汉旺地质公园

范晓:格萨拉奇景  漏斗群大观 —— 四川盐边格萨拉地质公园

范晓:裂谷聚宝 钢城生晖 —— 四川攀枝花矿山公园

范晓:天造马湖  地秀凉山 —— 四川雷波马湖地质公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