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鲁迅——他的文学才华没有充分展开

风明 风明读书 2023-07-26

戳上面的读者风明关注本公众号



【一】

鲁迅的文字,是非常好的,我蛮爱看,读起来有一种快感,又有一种美感,充满了生命的温热,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当然,文字的美好只是文学性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作品中的诗意与智性。鲁迅的杂文没有诗意,但他的散文诗和一些短篇小说是有诗意的,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格调那是一种暗灰色的诗意,带着一点点神经质。这种诗意是很有味道的,心情悒郁时读了尤其会觉得有共鸣。但这种诗意并不纯粹,不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并感觉到宁静和喜悦。那样的诗意在木心的诗文中可以看到,而鲁迅是不具备的。话说回来,灰色的诗意到底也是诗意。五四作家,能将作品写出诗意的,寥寥可数,比起来,鲁迅就显得很精彩了。

而且鲁迅并不止于诗意,他亦是诗意与智性兼具的。如果说,具有诗意的作家已经很少了,那么在诗意之上又俱备智性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以汪曾祺为例,他的语言犹如清澈的泉水,淡而有味,潇洒、轻灵又朴素,可谓炉火纯青,比之鲁迅毫不逊色,而且文字中有一种诗情画意和天真的童趣,诗意的纯粹性还高于鲁迅,但却美中不足地少了一点智性含量,因此在总体上,他的深度和力度就比不上鲁迅了。

鲁迅的智力与学问毋庸置疑都是很高的,按理说,他应该能进入形上境界,达到哲人的高度。可是实际上,鲁迅并未达到那样的高度,纵观鲁迅的作品,很难说其中有多少哲学意味,虽然他的思想是深刻的——所以他的文字才能那么犀利,总能一针见血——但他的深刻却大多停留在现实的层面,并不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可能是因为鲁迅在性情上缺少那种沉思的品质,沉不下心来思考,所以他才会像木心说的那样——刚开始怀疑,就找到了信仰。


【二】

什么是形而上的层次?所谓形而上,是务虚的,审美的,哲思的;是对宇宙、生命的思考,指向存在,指向心灵,无功利可言。以此反观鲁迅,可知他并不如何形而上。鲁迅是受过尼采影响的,但他不像尼采那样喜欢思索人的存在问题。鲁迅太热衷于批判现实,批判国民性了,所关心都是一些具体而实际的人事,这想必不单只是因为时代环境的关系,性格亦是一个原因。尼采是一片赤子之心,在人情世故上天真,笨拙得像个小孩,而鲁迅尽管亦是热诚的,但可一点也不天真,反倒老于世故得很。这或许亦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民族性是受儒家影响的,而儒家向来是求实用重功利而轻虚理,这就导致中国作家的写作大多停留于生存、世俗的层面,很少有心灵与存在向度的追求。迅虽然反对儒家,但他骨子里其实也有不少儒家的成分(还有一部分是魏晋风骨),他所关注的,同样是人的生存,而非存在;而他的写作(杂文和大部分小说),亦同样的追求某种功用性。


【三】

鲁迅的文学才华并没有充分展开,他把太多心力浪费在时评杂文上了,这是令人可惜的。倘若他少写些杂文,多写些小说,在艺术上无疑会有更大成就。

鲁迅的杂文,读起来很是痛快,写得又犀利又刻薄又好玩,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到底不是艺术品。而且他那些杂文许多是带有攻击性的,写这种文章难免会带着情绪,为求痛快而犀利,因此难免有失之武断、强词夺理之处,尤其是后期的一些文章,简直可以说霸道。所以读鲁迅的杂文,有时也会反感。

鲁迅批判国民性,是为了改造国民性,目的大抵是好的。但批判,都是带着情绪的,一不小心就难免夸张,走极端,鲁迅亦未能免。而且鲁迅的批判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分毫,中国人过去是什么样的,现在还是什么样。所谓改造,都是由外而内的,带有强迫性,而人性是没法强行改造的,越改造只会变得越糟,文革就是一个例子,可取的,我以为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潜移默化,营造一个美好的健康的大环境,让国民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变好起来。



【四】

鲁迅最好的作品,是小说集《故事新编》与散文诗集《野草》。前者是寓言式的游戏之作,很超前,想象力一流。后者有如灵魂的独白,充满绝望与决绝,亦充满黑色诗意,是鲁迅诗人气质之流露。

此外,我还喜欢他的小说《孔乙己》以及《社戏》、《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几篇回忆童年的散文。至于《阿Q正传》,以前看觉得有趣,后来看,有趣之外又觉得有些无聊了。木心说茅盾的《子夜》是一大宗概念的附着物,鲁迅此篇亦是如此,阿Q完全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这篇小说显然是为了批判国民性而写的,但文学不是武器,太强调文学的批判性,就难免破坏其艺术性。

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我只将此篇当作爱情小说看),写得并不多么好,里面那些悔恨而悲痛的内心独白是好的,但关于两人相爱、相处的内容,就写得不够丰满了,也不知是因为鲁迅不擅于写儿女情长呢,亦或是他不愿写这些?



【五】

鲁迅的人格是很复杂的。他的文章虽然悲时愤世,忧国忧民,颇有为民族而写的意思,但他这个人,完全是个人主义的。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在鲁迅身上即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是他可敬的地方。

鲁迅的性格又是坦荡的,至情至性,率真热诚,很爱开玩笑,而且不无慈悲心,这是他可爱的地方。

但鲁迅的慈悲并非不分对象的,鲁迅寄希望于青年人、孩子们,对他们,鲁迅是温厚慈祥的。但对那些他所批判的愚昧而可悲的国人,那些阿Q式的人物,鲁迅是不慈悲,亦不宽容的,不过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

李梦熊说鲁迅是一个极端的人道主义者,我深以为然。鲁迅确是偏激的,他的文字中常流露出一种乖戾之气或愤恨之意。这或许是因为他心里有许多痛苦,而那些痛苦难免会使人走向极端。

鲁迅亦如张爱玲般予人孤冷的感觉,不同的是,张爱玲是骨子里的冷,鲁迅是外冷内热。鲁迅对这个世界,是又爱又恨,而爱与恨,皆是热。真正的冷,对世界对世人,是漠不关心的,哪里会热衷于革命?当然,鲁迅的热衷革命只是在纸上,并未真的参加什么革命,他的脾性是天然排斥任何组织的。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往期文章链接】

风明:李劼与木心

风明:漫谈木心——木心逝世五周年祭

风明:时间的乡愁——谈《从前慢》

风明:房价为什么会跌

风明:孤独

风明:木心诗歌漫谈

风明:陈丹青与木心

风明:谈儒家

风明:木心与艺术

风明:谈韩寒

风明:冯唐的特点

风明:木心的《离骚》——谈《哥伦比亚的倒影》

风明:顾随与木心

风明:《木心两周年纪念专号》读后感

风明:顾城与北岛

风明:致陈丹青先生

风明:谈木心《文学回忆录》

风明:爱给生命以希望,希望给生命以光

风明:谈审美

风明:这世上只有三个人会真的把你放在心上

风明:关于语言

风明:关于爱国、革命与文革

风明: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可言

风明:谈读书

文学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就像爱情一样

关于王小波、王朔、卡夫卡,等等

花了好长时间,才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

俳句:在纸上写满她名字的夜晚

感觉与直觉

文化的没落

真正的诗歌,要具备两个条件

碎语:黑夜里有星光和音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读木心】,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请点开图片长按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